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84部分

大唐虎贲-第84部分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裴青衣不带半点毫不犹豫的离开了屋子,对于郑府她已经是轻车熟路,不带半点耽搁将郑丽琬要求的十册账簿带回给了他。
  十册账簿全部都是郑仁基当任管事前的老账簿,因为上任管事自己也是贪污的幕后黑手之一。账簿虽然记载的工整严谨,但没有如现今一般小心翼翼,还是存在着不小的漏洞,将这些漏洞统计归纳,那就是天文数字,足以一击致命。她要做的就是一击必杀,不让对方铤而走险,不留任何还手反抗的余地,从而使得她的家人免受任何危险。
  郑丽琬将今晚的账薄拓写下来,真挚而慎重的向裴青衣表达了谢意。
  裴青衣不以为意的道:“丽琬妹妹不必如此,我只是做一些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对了,对方敢派出杀手,也不是容易对付的。此去荥阳,需不需要我来保护。”
  郑丽琬甜笑道:“就不麻烦裴姑娘了,我郑家也有些护卫……”想了想道:“我还能借一些能打的护卫来,此行不会有危险的。”她说道这里,脸上浮现了两抹红云。
  想到了罗士信,裴青衣心中莫名一酸,不再多言。
  郑丽琬将十册拓写下来后,将铁证收好。
  翌日一早,郑丽琬得知明日动身前往荥阳,让侍婢给罗士信带个话,派几个能打的护卫给她。(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一章 我不需要

  “能打的护卫?”
  罗士信收到郑丽琬的消息有些奇怪,长安离荥阳并不远。一个在国都,一个在陪都洛阳附近,可以说是天子脚下,在天子脚下敢明目张胆犯罪的人不多。
  他并不知因为他之故郑家飞黄腾达,却也有过关注,知道郑家近来时来运转,不但搬进了气派的大别院还请了诸多的家丁佣人。以现在的郑家实力去一趟荥阳,安全应该无虞。没有必要特别问他讨要护卫,而且还特别加了能打的这三个字样。
  这不得不让罗士信心底疑乎了:她这是特地去荥阳打架,还是干什么去?
  他想了想叫来了莫虎儿,又从骁卫军中自己直属的亲卫里挑选了二十个骁勇之士,让他们跟着跑一趟荥阳。
  其实以护卫而论,奎托斯是最佳的人选,一人足矣当上百人。但他憨厚的可爱,那肠子直的跟飞机场一样,不懂变通,现在的他还分不清什么是玩笑话,什么是真话。
  就在不久前还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罗士信当时在右骁卫官邸办公,也有事找奎托斯嘱咐他几句。两人在谈事的时候,后面突然传来了阵阵犬吠,打断了罗士信的话。
  是人都有一点点间歇性遗忘,罗士信这让这一打断,一时间忘记自己想要说什么了,情不自禁的嘟哝了一句:“该死的畜生,再叫就偷偷的将你宰了,煲汤喝。”
  结果对方很不客气的叫了起来。
  罗士信当时也就是随口说了一句,谁吃饱了没事干去跟一条狗较真。
  但是奎托斯就较真了。他真的在没人的时候偷偷的将后面的大黄狗给杀了,然后带到了罗士信的面前。
  右骁卫的官邸位于皇城右侧,他的正后方正是右卫官邸。而右卫大将军正是身兼司空、幽州大都督、上柱国的平阳嫡长公主。
  大黄狗虽不是平阳养的,但是在右卫官邸待了五年,是上任右卫大将军的宝贝。因为上任右卫大将军意外身故,大黄狗就是军中上下将士寄托思念的对象。平阳平素也对它极为敬重,虽然那是一条狗,却是一个象征。
  结果让奎托斯宰了……
  最初罗士信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琢磨着既然死都死了。干脆就炖了是了,叫上莫虎儿苏定方他们,六七年的老黄狗。味道还是不错的。
  结果还没有施行,右骁卫的兵卒就找上了门来,问他们看到大黄狗了没。
  罗士信留了个心眼,直说没瞧见。旁敲侧击的打听出了大黄狗意义。忍不住吸了口冷气,这要是传扬开来,指不定造成右骁卫与右卫兵卒之间的矛盾。
  果断的背地里下了封口令,也不想着吃了,背地里将大黄狗给埋了。
  此事了后,罗士信也忍不住暗自庆幸,还好当时他说了“偷偷”,不然那就危险了……
  奎托斯本就是一个视杀戮死亡为家常便饭的人物。只要一个指令,不管有没有道理有没有道义。让他杀谁就杀谁,不会皱半点眉头。不与他熟悉的人,用不好他。
  罗士信这里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莫虎儿,莫虎儿为人机敏,擅于察言观色,遇到事情还能帮郑丽琬一臂之力,功夫也不弱。近来跟他跟奎托斯学了好几招,晋身好手的行列,保护郑丽琬欺负一般人那是绰绰有余了。
  “放心吧!”莫虎儿听说让他去保护未来的大将军夫人,二话也没有一个,拍着胸口保证,道:“只要我莫虎儿还有一口气在,决不让夫人受半点伤害。”
  第二天,莫虎儿带着二十名精干的骑兵赶到了郑府,向郑丽琬报道。
  看着二十余精干的骑兵,再见罗士信将心腹莫虎儿都给派了过来,心底也有着小小的感动,对于此行本就势在必得的目的更加坚定了。
  有一个中郎将相护又有二十位身经百战装备精良的骑兵,加上郑家的十余护卫,一个近乎三十人的护卫团。在乱世中行走都有一定的底气,更何况是在天子脚下,四方稳定的太平之世。
  一路不存在任何危险,除了老天爷有些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延误了半天的时间之外,郑丽琬顺顺畅畅的抵达了荥阳。
  荥阳自古都是历史上的政治要地:东临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临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洛阳、长安。昔年楚汉相争,项羽、刘邦就成围绕荥阳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战。
  现今的荥阳郑氏一家独大,乡里乡邻大多都跟着郑家沾亲带故,郑老太公的话在这里比地方太守还要管用。又或者更甚至说,这荥阳太守就是郑家人,郑家子孙的岳丈。
  郑丽琬这一进荥阳,立刻有人迎了上来。
  “来着可是郑家表妹?我乃小白房郑长裕,家父郑曾与令尊同辈,受郑老太公令特来迎接。”郑长裕高坐白色马驹上,手中撑着一把油纸伞,穿的是蓝色文士服,在风雨中纹丝不动,显得温文尔雅,气度不凡。
  郑丽琬拉开了马车上的珠帘,点头道:“表哥太客气了,快些领路,风大雨大的,别着凉了。”
  对于郑家,郑丽琬也有一定的了解。
  郑家六房,以小白房规模最大,历年来人才辈出,至北魏而下,当任宰相者,小白房就有五人之多。郑家也一直是以小白房统御各房,郑老太公就是出自小白房的长者。郑长裕自幼才情飞扬,一直被郑家视为年轻辈的第一人。
  郑长裕见郑丽琬露出珠帘的容颜,忍不住暗赞:“容色绝姝,名不虚传。”
  他点了点头道:“请随我来,老太公已经等候多时了。”
  郑长裕当先领路来到城内中心地郑家祠。
  这个规模超过地方府衙的建筑,郑家祠的存在已有八百年之久,里面供奉着郑家家谱上的每一代人的灵位,包括春秋时期的郑国君王家族谱中最早的存在。只要郑家人不因大过而除名,就算一生籍籍无名,死后的排位也会出现在祠堂中。
  郑老太公作为郑家地位最崇高的存在,便是住在这祠堂里,日夜祭祀。但凡需要郑老太公出面的大事,基本上也在祠堂里商议,连祖宗也一起计算在内以示对家族先人的敬重。
  郑丽琬撑开了小油伞,小跑的进入了祠堂大殿。
  香气缭绕的大殿,近乎千个排位挂在大殿最前方。这些当然不是所有的郑家人,只有为郑家立过大功,有一定名望,或者三品之上的郑家官员才能资格在祠堂大殿享受后人的祭拜。
  其他的后人都在郑家偏殿里,竟是供人祭祀的偏殿,在郑家祠力就有十间之多。
  先上了香,行了拜礼。
  郑丽琬这才在偏殿的偏殿见到了郑家的掌舵人,已经八十高龄的郑老太公。
  郑老太公一身干净的儒士服,须发半黑半白,并不显老态。他的面前摆放着茶具,四周有着各种茶叶,还有竹筒装的清水。
  “是郑家姑娘,果然如传言中的一样,天生丽质,会煮茶嘛?”
  郑丽琬笑道:“学过三月。”说着她轻步来到郑老太公面前,以优雅的姿态在茶具前坐下,然后将煮沸的水全部倒掉。
  茶道,重视茶叶更重水,水好才能茶香,就如红花与绿叶。如绿叶相配,花再红再艳又有何异?
  再好的水,煮多了也就老了,老水配不得新茶。
  盛上了新水,加了新碳,将紫砂茶壶放在了水炉上,接着在诸多茶叶中选择了君山银针。
  这个时候没有泡茶,只有煮茶。
  郑丽琬将君山银针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用箩筛选出粗细适中的茶颗粒。
  做好这一切,茶壶分毫不差的发出了呼呼之声。
  一沸,微微有声,放了些许盐。
  二沸,涌泉连珠,将茶末放入壶中蒸煮。
  二沸之极三沸未至,端起茶壶,远离炉火。
  郑丽琬行云流水一般的泡着茶,一举一动,说不出的优美,浑然天成。
  将茶壶中水,倒在了茶碗上,黄色的茶水在碗中回旋,散发出君山银针特有的幽香。
  郑老太公赞叹道:“这不像是学了三月的手艺。”
  郑丽琬颔首道:“确切的说三月不到,八十六天。”
  郑老太公问道:“为什么不学下去?”
  “当初年小不懂事,觉得一学就会太过简单……长大之后才觉得茶道如琴棋书画一样,个中有大学问,值得一生研究,当初所学不过万中之一。”郑丽琬有些惭愧,因为学得太容易,以至于小觑了各种值得研究一生的技艺,不愿意学,才有如今的样样精,样样稀松的情况。
  “真是难得……”郑老太公抚掌笑道:“我有一徒,随我学茶十载,尚不及你。你若坚持下来,怕是老夫也会逊你一筹。不尝尝自己精心的成果?”
  郑丽琬摇头笑道:“这是为老太公精心煮的,我不需要!”
  “这是为何?”郑老太公不解。
  郑丽琬轻声道:“因为君山银针消气取火,待会我又不生气,自然不需要。”
  郑老太公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小觑了女子,眼前的这个郑家女比起那一个个郑家工具出色百倍不止,不受控制。。(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 确实需要降降火

  联姻一直以来都是世族大家巩固自家地位的手段,尤其是号称五姓七望那七个站在最顶尖的世族,更是如此。
  作为五姓女,她们一生下来基本上就等于失去了自由:她们在幼儿时就开始接受训练,最好的书香教育,最优秀的礼仪熏陶的同时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洗脑。所以五姓女大多都具备同一个特点知书达礼,华贵大方,抚琴刺绣,无所不通,同时还有这对家族的自豪与忠心。接受过严苛训练的她们,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弹得了古琴吹的了洞箫;研磨写的了一手好字,提笔能做得一首好诗,堪称女人中的典范,几乎能够用完美来形容。
  但他们的未来只有两个,其一是与其他世族通婚,这样能够保证自身血统的存纯正,也能将七大望族盘根交错交错在一起,形成唇亡齿寒的局面。另外则是许给强力具有潜力的外姓人,将他们收为己用,壮大声势。
  但因为五姓女绝大多数都是内部消化,只有少部分流落在外,供人抉择。是以天下人莫不以娶五姓女为荣,以拥有一个近乎完美品行的夫人为傲。也因如此隋唐时期,世族女是一种象征,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以至于高宗朝宰相薛元超,才华横溢平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却一直以未能够娶五姓女而觉得遗憾。
  其实五姓七望,崔、卢、李、郑、王这七个超级大豪门,表面风光。背地里也有自己的难处。
  世家盛于两晋时期,事实讲究士族门第崔卢王谢这些门阀大族都是左右朝廷庙宇的存在,甚至于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
  隋朝起。英明神武的隋文帝杨坚便对崔、卢、李、郑、王这七个超级大豪门产生了忌惮,意图消弱五姓七望的声势。推广文教,开创科举,他的本意是让天下贫寒百姓都能学到知识,以科举制度考取功名,入朝为官,打断超级大豪门对于文化层次以及中小官员的垄断。
  但因为
  科举制度的不完善。文教也推广的也不尽如人意,反而让五姓七以联姻的方式获得了更多的外援,声势更大。也直接导致了英明神武的杨坚在晚年干了最大的蠢事。下令废学,将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全部拆了废了,不允许百姓学习。
  唐朝新立,虽然李渊没有明确的表示出排斥五姓七望的意思。但毫无疑问目前李唐王朝的核心成员没有一个是五姓七望中的成员。李唐倚重五姓家族出来的人才。重用却不大用,使得五姓七望远不如以前那般具有政治影响力。
  七个家族相互依仗之余,相互之间又有比拼暗斗之心。
  谁不想自己所在的家族成为第一,崔家霸占第一多年,现在又处在疲软期,只要家族中出现一两个引领朝堂的人物。我进彼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非不可能。
  罗士信年纪轻轻。战功却能与李绩、李靖这类老谋持重的老将名将,相提并论。前途不可限量,正是难得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强力的外援。以郑丽琬来拉拢罗士信,立刻就成为了势在必行的关键。
  在付出了许多的条件下,郑老太公打算对郑丽琬动手了,特地将她叫来荥阳,希望她凡事都能以郑家为主。
  这初次见面,郑老太公就发现郑丽琬一举一动,论气度谈吐什么的毫不逊色他们训练出来的大家闺秀,比及长相更是能甩上几条街。他在郑家八十九年,还未见过一个郑家女在相貌上能胜过郑丽琬的。
  郑老太公活了八十九个年头,吃过的盐比常人吃的饭还要多,对于拉拢人心,有着自己独特的手段。并非自以为是的以老太公的身份压人,那是最没水准的最没技术含量的。他是要通过交谈通过接触,找到对方的薄弱之处,将之攻陷,让对方心悦诚服的为郑家效力。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