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跃马西凉 >

第254部分

跃马西凉-第254部分

小说: 跃马西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西川本土士族也各有封赏,该升官的升官。该赏赐的就赏赐。
除了人事调整,罗征又对剑阁的兵力部署也作出了调整。如果说大肆起用西川士族并将嫡系军队全部撤出西川是示之以恩。调整剑阁一线的兵力部署就是以防万一了。
如果西川有变,长安西郊大营的十万西军就会第一时间入川平叛。
控制了剑阁等几座险关。就等于打开了西川门户。
只要十川西军能第一时间赶到西川,任何叛乱都会在第一时间被扑灭。
大乾开平元年,西川各郡属国皆发生了小规模叛乱,造反的皆为当地豪强。
消息传到长安,朝廷当即下令镇南将军张任及各郡太守平乱。
叛乱持续了还不到三个月,就被镇压了下去。唯一造反的地方郡守,健为太守也被镇南将军张任击破,并没有引发益州局势动荡,西川士族给朝廷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很明显,以张松等人为首的西川士族也意识到了。
天下即将一统,如果西川士族还守着那点利益不松口,迟早都会被清洗。
这些年罗征先后平定了中原、河北,十分天下得其九,开创了一朝基业,麾下的有功将士及心腹臣子全都在罗征登基称帝后,要么位列中枢,要么权重一方。
而西川士族却无一人能走出西川,在西乾政治拼图中的地位日渐低下。
西川士族是有怨言,也起过一些别的心思,却不敢轻举妄动。
一来西川西族并非铁板一块,二来西乾的数十万大军绝对不是摆设。
有西川士族曾私下议论过投靠刘备,但却被张松等人下令抄斩送往朝廷以示忠心,一旦西乾数十万大军入川,西川士族绝对会造到灭顶之灾,这不是西川士族想要的。
就算能抢回剑阁险关又如何,这些年罗征虽然没有将关中的政策强行在西川推行,但谁敢保证,西川士族里面没有朝廷的内应,不会暗中接应朝廷大军入川。
这次朝廷下迁徒指标给益州刺史部,就是一次试探。
西川士族心里明白,这是要逼川人表态。
官府在册的百姓不能迁,剩下的就只有士族豪强的佃户。
西川士族的选择没有让朝廷失望,或许是朝廷数十万大军的威慑,也或许是张松、张任等人被重用,给西川士族树起了榜样,总之在朝廷的威逼利诱下,西川士族最终选择了向朝廷妥协,放弃了一部分利益,来换朝廷的信任,以及仕途的解禁。
让川人走出西川,位列中枢,或权重一方,似乎川人得到的更多。
如果川人不妥协,那么迎接西川士族的将会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考虑,就能想到结果,而百万移动屯边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接下来,罗征将会继续以钝刀子割肉的办法,逐步解决西川土地兼并严重、士族豪强占有大量佃农的顽症,打破学识垄断,彻底消灭门阀政治。(未完待续。。)


第448章 赤壁之战(一)

开平二年,罗征以太子罗琤为主将,征北将军赵云、征西将军阎行为副将,法正、司马懿为随军谋臣,领军两万远征高丽及三韩部落,得胜而归。
开平三年,大乾水军练成,南征时机成熟。
长安,乾德殿。
朝议刚刚开始,中书令贾诩就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罗征道:“爱卿有何事禀奏?”
贾诩道:“今朝廷治下各州岁岁康泰,连年丰登,兵甲坚利,满朝文武及三军将士盼开下归乾如盼甘露也,南征时机已至,请陛下发兵扫灭孙刘,定鼎乾。”
罗征环视群众,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百官皆齐声道:“请陛下速速发兵,扫灭孙刘!”
罗征当即拍案道:“好,既然众卿都认为南征时机已至,那就传朕口谕,命各部兵马于五月前赶到乌林集结,各部官员调配好钱粮物资,准备南征!”
“遵旨!”
众臣齐声应命。
上百万兵马调动,自然瞒不过潜伏在各地的吴、汉细作。
消息传到江东和荆南,孙权、刘备无不大惊失色,积极商讨对策,与刘备手下文武力主抗乾相比,东吴群臣却起了分歧,以司徒张昭为首的文臣以为西乾有百万大军,而东吴水陆兵马加起来不过十余万,兵力相差太过悬殊,根本就没有半点胜算。
与其玉石俱焚,还不如早点投降。
以鲁肃、吕蒙、陆逊等为首的军方将领则力主联汉抗乾,认为吴、汉有水军之利。而西乾水军虽有二十万之众,却不及吴、汉水军精锐。
只要击破西乾水军。封锁江水,西乾纵兵千万大军。难道还能纵马跑过江水不成?
主降派和主战派在朝尚上吵成一团,谁也说服不了谁。
孙权当然不想投降,早已听的暗怒,冷哼一声,就拂袖离开了大殿,留下一干臣子脸脸相觑,这事就这么被放到一边,也没人再提议提降。
五月初,荆襄、淮南、中原、河北四座屯兵大营共计八十万屯田大军及长安西郊大营的十万西军先后赶到江夏。于乌林一带扎下营寨,大军联营上百里,蔚为壮观。
五月中,乾帝罗征亲率三万精锐骑兵及三千御林军御驾亲征,赶到乌林。
消息传到江东,吴国司徒张昭再次冒死进谏。
“陛下!”
张昭以首顿地道:“今西乾举兵百万来攻,兵势浩大,无可抵挡,为江东士族及数百万生民计。臣以为陛下当速速上表降书,以全宗族及江东万民!”
“请陛下三思!”
张肱、陆绩等纷纷出班附议,力主投降。
孙权震怒,却不好表露出来。而是问堂下众臣,“众卿以为如何?”
鲁肃一使眼色,吕蒙当即出列。大声道:“司徒大人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乾军虽有百万。但我军却有江水之利,只要击破西乾水军。乾军莫非能纵马冲过江水不成。值此危难之际,臣恳请陛下晓谕三军,与乾军决一死战,决不投降卖国!”
“你……”
张昭脸色一变,顿时大怒。
投降不算什么,可‘卖国’二字就有些扎眼了。
其余文臣也是脸色顿变,怒视吕蒙。
“够了!”
孙权断喝一声,喝断张昭下面的话,猛的拍案而起,拔出佩剑狠狠斩下桌案一角,厉声断喝道:“朕意已决,欲与乾军决一死战,众卿速去备战,再有劝谏者,当与此案同!”
百官凛然噤声,再无人敢劝。
孙权自接替兄长主东吴以来,从来都是和和气气的,还从来没发过这么大地火。
时间长了,众臣就觉得孙权有些欠缺魄力。
若是孙策还活着,自然没有人敢劝孙策不战而降。
和孙策比起来,孙权威望确实差了些,毕竟江东的基业是孙策打下的,而孙权只不过是个继承者,没有赫赫战功,如何能镇服追随孙策打江山的臣子。
谁也没想到,孙权竟敢与乾军决一死战,没料到孙权会有此等魄力。
张昭、张肱、陆绩等主降派全都被镇住,一时再不敢言。
“退朝!”
孙权把手一挥,转入后堂去了。
百官你眼望我眼,脸脸相觑了一阵,也各自散去,前去备战了。
乌林,近百万乾军在江水北岸扎营,数十里长的江边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军帐,一眼望去根本就看不到边,从前营到后营,就算骑马跑也得跑半天。
乌林本是座小镇,然而现在却变成了军事重镇。
之前荆州水军曾在这里建立水寨,但荆州水军的大本营在江对面的赤壁,乌林的作用只是个备用的码头,十分简陋,甚至不及江陵水军大寨。
罗征将刘备赶到荆南后,命甘宁训练水军,甘宁实地勘察后,就将荆州水军的大本营建在了乌林,在大乾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下,将乌林水港建成了一座超级水寨。
乌林上下二十里的江岸,几乎全都被建成了码头。
而江面上一座巨大的超级水寨,则是西乾水军真正的大本营。
这几年,吴、汉水军不时前来袭击,妄图破坏西乾水军大寨,皆没能讨到便宜。
江面上,一座十多米高的哨楼上,罗征在文武大臣的陪同下,正在亲自观察水军大寨。
类似这种十多米高的哨楼,整个水寨里不下上百座,每一座哨楼上,都建有示警和烽火台和轮班值守的水军士兵,想要从江面上偷袭水劳基本没有可能。
“不错,很不错!”
罗征看的连连点头,大乾群臣也是赞不绝口。
不想区区数年,水军竟有了如此气象。
就算不能在江面上解决掉吴、汉水军,但只要能将百万大军送过江水,水军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届时以吴、汉薄弱地国力和十余万兵马,拿什么来挡大乾百万虎狼之师。
“这样地楼船我大乾有多少?”
罗征目光一扫,忽然指着不远处停靠的一艘楼船问道。
甘宁答道:“禀陛下,我大乾水军有这种三层甲板的楼船五十艘,可载三千人;略小点的双层甲楼楼船两百艘,可载两千人,其余蒙冲、斗舰数以千计。”(未完待续。。)


第449章 赤壁之战(二)

“劳民伤财呐!”
罗征喟然道:“为江东一隅之地,消耗我大乾一年国力,孙权、刘备实是可恨。”
贾诩劝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能以一年国力换来天下一统,也值了。”
罗征点点头,又问,“水军战斗力比吴、汉水军如何?”
甘宁道:“臣与吴、汉水军多次交锋,皆互有胜负。在兵员素质上,我军与吴、汉水军难分轩轾;在军械装备上,我军胜吴、汉水军一筹;不过吴、汉多善练水军之士,我军每次与吴、汉水军交锋,都很难占到便宜!”
罗征欣然道:“这就够了,只要水军将朕的百万大军送过江水足矣!”
甘宁忙道:“陛下放心,将百万大军送过江水还是没问题的。”
罗征‘嗯’了声,道:“速召各部将领,前来帅账商议出兵!”
“臣等遵旨!”
众臣齐声应命。
七月,西乾水军都督率大小战船上千艘,水军将士二十万,主动出击。吴、汉联军共计十五万水军与赤壁与西乾水军决战,是役赤壁火光冲天,大火整整烧了一天一夜。
吴、汉水军欲借火攻,然而却没有东南风给吴、汉水军之便。
西乾水军虽然兵力占优势,战艘与一应军械也强过吴汉水军一筹,但除了甘宁外基本没有几个优势的水军将领,数十万大军的会战,又岂是甘宁一人能面面俱到的。
是役西乾水军与吴、汉水军两败俱伤,数十万人葬身江底。
西乾大军欲过江水。不得不战。
吴汉联军欲阻西乾水军,也不得不应战。
这是一场退无可退。唯有以死相拼的大决战,除了奋勇向前。别无选择。
战后,甘宁仅率数千残兵败将,逃回了水军大寨。
而吴、汉水军虽然还有近万残兵败卒,但上千艘战船却几乎全部被击毁,再也无力封锁江水,西乾水军大寨中,备用的战船却还有数千艘。
罗征趁吴、汉水军无力封锁江水时,当即亲率百万大军跨江南下。
九月,征东将军高顺攻破重镇巴陵。随即挥师西进,直取刘备老巢公安。
刘备携家小逃往汉寿,张飞率八千大军官兵,死战不退,殁于军中。
十月,高顺兵围汉寿,刘备携家小突围出逃,大将黄忠及司徒徐庶战死,太尉庞统被俘后投降。而刘备在逃往桂阳的途中,被西乾大汉子罗琤率骑兵追上,投降后被杀。
十一月,荆南四郡平定。
十二月。罗征迁蒯良为荆州刺史,命征南将军张辽守夏口,随即班师回朝。
正月刚过。初春乍暖还凉。
长安,一座院落内。
“败了吗?”
周瑜喃喃自语。神色怅然。
西乾水军与吴汉水军数十万将士同归于尽,乾帝罗征亲率百万大军跨江南下。刘备灭亡的消息已经传到长安,天下一统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
以吴、汉薄弱的国力,一旦西乾百万大军过了江水根本就无法抵挡。
周瑜虽然被软禁在长安,但对天下局势,却一直了若指掌,对挚友孙策一手建立的东吴也十分关注,如今结局已经注定,心中的那一丝希望总算破灭了。
周瑜叹了口气,空有满腔抱负,却无用武之地。
人生之痛,莫过于此。
吴、汉能依仗的唯有水军,在周瑜看来,如果让他来指场这场战争,吴、汉水军击败西乾水军还是有希望的,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吴汉水军和西乾水军同归于尽,终究没能锁住江水天险。
“若有来生,当于伯符提兵百万,虎视鹰扬!”
周瑜喃喃小声了一句,随即拔出腰间佩剑,横于胫上猛的一拉。
噗!
热血激溅,周瑜眼里的神采逝去,缓缓倒下。
乾元宫,御花园。
“皇上,嫣儿该出嫁了!”
甘倩看了看躺在躺椅上闭目假寐的罗征,忍不住说道。
“唔!”
罗征抬了抬眼皮,问道:“嫣儿今年才十九吧?”
甘倩叹气道:“历来女子十五及笄后就要出嫁,嫣儿已经二十岁了,再不出嫁只怕就养成老闺女了。臣妾已经挑选了几门好人家,还请皇上赐婚!”
罗征不置可否,问道:“嫣儿是什么想法?”
“这个……”
甘倩面露难色,似有难言之瘾。
旁边任妍则愁容不展,大乾长公主罗嫣乃是她的亲生女儿,但皇上却不让闺女出嫁,非要留到二十岁,这都留成老闺女了,她这么做娘的哪能不发愁。
更让人烦心的是,闺女看上了一个匠人,这让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虽然皇上早就有言在先,闺女婚嫁之事要自己做主,但古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户人家的闺女婚嫁都不由自己作主,更何况是皇室的公主。
在甘倩和任妍等女人们看来,让闺女自己做主婚嫁,要嫁何人也得她们选。
等她们选好了,最后再征得闺女同意就行了,哪有真个自己拔选夫家的。
更何况挑选的还是个匠人,这简直有辱皇家的脸面。
古人的思想里,士、农、工、商,士也就是读书人,社会地位无疑最高的,下来才是种地的农民,而工匠和投机倒把的商人,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还不如种地的农民。
就算商人再怎么有钱,在士大夫眼里,也如猪狗。
要是皇室公主嫁给一个匠人,那真是把皇室的脸面都给丢光了。
罗征道:“怎么,嫣儿不同意?”
甘倩叹了口气,道:“嫣儿看上了一个匠人!”
罗征不在意地摆摆手,道:“匠人怎么了,都是爹生父母养的,只要手脚健全,不是老产病残,嫣儿既然看上了那随她就是,有什么好犹豫的!”
“皇上,不行啊!”
任妍急道:“嫣儿乃长公主,岂能下嫁一个匠人,实在有失皇室颜面!”
“什么颜面不颜面的!”
罗征皱眉道:“哪有那么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