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939部分

执宰大明-第939部分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金宗瑞一无所获,这个住在朴高德宅子里的李先生没有丝毫可疑的地方,给人唯一的印象就是财大气粗,给了宅子里的下人不少赏赐。

宅子里的那些下人是朴高德准备的,他们并不知道李云天的真实身份,这样一来反而从容应对了金宗瑞的调查。

与此同时,中午的时候两辆马车驶进了汉城城外的大营,朴高德亲自给金宗瑞送来了那两万五千两的银子。

说是银子,实际上里面有不少都是黄金,换算成银子后正好是两万五千两。

待手下的人查验完毕后,金宗瑞按照约定给朴高德写了一张借条并摁上了手印并盖上了印章,如此一来那些金银就属于他了。

金宗瑞对这笔钱财非常重视,专门派了心腹人员看守,等朴高德谈好了地皮买卖就拿出来交付,届时他手里将多出很多地契来。

忙完了那两万五千两的事情后金宗瑞晚上请朴高德在妓馆里消遣,朴高德这次可是帮了他的大忙,等那些地契拿到手后他就等着赚取巨额利润,这样的话东北六镇的军饷就有了着落,不至于在受制于人。

金宗瑞不仅是感谢朴高德,还向朴高德请教了生意上的事情,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些倒卖地皮的资金虽然不少但总有花完的一天,故而不如将其投入到生意里去这样可以赚更多的钱,不怕李云天再掐断他的军饷。

朴高德热情地向金宗瑞进行了讲解,其实最为赚钱的生意是跟大明做的,只不过受到朝贡贸易的限制每年的生意都有定额,使得朝鲜国的商贾们相互间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拿到配额时常要争得头破血流。

这令金宗瑞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可没有精力去争夺那些配额,不过如果大明真的向朝鲜国开通商贸那赚钱的机会可就多了,这使得他心中感到非常矛盾。

金宗瑞的这一心理波动很快就传到了李云天那里,李云天早就料到金宗瑞会这样做,毕竟金宗瑞现在已经吃够了军饷被断的苦头,肯定要为以后做打算。

正是因为金宗瑞的这种想要摆脱军饷受制于人的心理,这才使得李云天得以给他下套,使得金宗瑞一头闯进了李云天设下的陷阱中。

就在李云天游山玩水的时候,一个重要人物抵达了汉城,此人就是平安道兵马防御使、西北四郡的统帅崔闰德。

崔闰德此次也并不是孤身前来的汉城,他带来了八百骑精锐的骑兵,也住在了汉城外面的军营里,与金宗瑞的人在军营的一南一北。

金宗瑞和崔闰德也想让那些骑兵进驻到汉城,可惜的是汉城军营已经驻扎满了,两人只好退而求其次让手下的士兵在城外落脚。

与金宗瑞不同的是,崔闰德一进汉城就首先前去讲武堂汉城司务处拜见李云天,随行带去了大量平安道的土特产。

由于李云天不在汉城崔闰德自然见不到他,不过柳真出面见了崔闰德,收下了他送来的那些礼物,并且留其吃了一顿饭,与金宗瑞的待遇可谓天差地别。

崔闰德离开讲武堂汉城司务处后第一时间就去了首阳大君府,前去见首阳大君李瑈,李瑈对崔闰德的到来时万分兴奋,有了崔闰德牵制金宗瑞他将放心不少。

于金宗瑞一样,村闰德也成为了李珦一案的陪审,在李稷等人的暗中阻挠下,李珦的案子进度异常缓慢,毕竟此案事关重大李稷等人要求彻查各项证据的真实性是冠冕堂皇的理由。

于是,那些涉案人员可就倒了大霉,在义禁府里被打得死去活来,对那些证供承认也不是,否认也不是:

如果他们承认证据是假的,那么黄喜等人绝对不会放过他们,可如果他们表示证据是真的又会被李稷等人所对付。

由此一来,经过李稷和黄喜双方势力的轮番上阵,使得审案的进度几乎陷入了停滞,这使得柳尚民非常无奈。

虽然柳尚民是主审,但他的势力和威望不及李稷和黄喜,又不好拿李云天去压两人,只好任由双方的势力对那些涉案人员动用大刑以求得到各自想要的答案。

换一句话来说,柳尚民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案件审理的掌控,李稷和黄喜为了确保李珦和李瑈的利益已经达到了快要撕破脸皮的地步,他根本就无力阻挡,唯有随波逐流。

李云天自然清楚义禁府里的乱局,不过他并不打算介入到这件事情里,自从柳尚民让李稷和黄喜担任陪审他就已经猜到了这个结果,在他看来双方闹得越凶越好,等他们把事情闹得一塌糊涂后他就可以顺势出手来解决李珦的案子。

九月初的一天晚上,李云天与朴高德、金宗瑞在上次的那家妓馆聚会,庆贺他们拿到了仁川港的地皮。

在朴高德的暗中疏通下,朝鲜国的相关衙门纷纷大开绿灯,同意了朴高德购买仁川港地皮的事宜,使得朴高德把仁川镇附近的官地统统买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朴高德用在购买地皮上的资金只有三万两银子,其余的七万两全部进入了相关官吏的口袋。

自从李珦和李瑈开战后朝鲜国由于局势动荡,各衙门的官吏能吃饱肚子就已经万幸了,已经没有了捞外财的机会,因此肯定不会放过这次发财的机会,狠狠地从中捞了一笔油水。

先前朴高德为何说最快半个月就能把仁川港的地皮买下来,那是因为夜长梦多那些经受的官吏怕时间耽搁太长了途生什么波澜,故而当朴高德准备好买地的钱后,那些相关衙门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办事效率,很快就把地皮卖给了他,双方落得一个皆大欢喜。

如此一来,就算是有人想找麻烦也晚了,朴高德完全按照流程购买的那些土地,真金白银交到了朝鲜国国库,使得早已经干涸的国库里终于有了充盈,这对朝鲜国来说可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解决一些衙门拖欠的薪俸。

至于有人质疑那些地皮卖便宜了,经受的官吏对此事不屑一顾,除了朴高德外有谁会话这么多钱去买仁川港的那些荒芜的废地?那些嫌地价卖低了的人有本事找来出价更高的卖家!

按照事先的约定,李云天得到了五成地皮的地契,朴高德和金宗瑞各得两成五地皮的地契,三人就等着大明宣布与朝鲜国自由通商后用这些地皮大赚一笔,届时仁川港的地皮肯定噌噌地上涨。

第1292章紧急诏令

“王爷,云娜副官送来了一封紧急公文,说是京城里传来的。”一身酒气的李云天回到住处的时候已经临近午夜,一名亲卫已经等待多时,躬身把一封上面用火漆封口的信封交给了李云天。

从信封的制式上来看出自讲武堂,李云天不用猜也知道跟京城内廷与文官集团之间的争斗有关,于是打着哈欠拆开了信封,想知道内廷和文官集团在京城闹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等打开里面的信李云天不由得微微一怔,因为这封信并不是讲武堂给他的,而是正统帝给他下达的谕令,让他尽快赶回京城去解决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纠纷,京城已经因为双方之间的冲突乌烟瘴气、鸡犬不宁。

信件最后盖着正统帝的玺印,这意味着这封信实际上就是正统帝的一道谕令,由于事态紧急所以就用了讲武堂传递消息的渠道给李云天。

李云天原本以为正统帝能撑到年后再让他回京,不成想这才九月就要把他给召回去,有此可见京城的局势不容乐观。

在李云天看来,正统帝的这道谕令来的可谓正是时候,随着仁川港地皮生意的顺利达成,他可以向朴高德和金宗瑞告辞,以回国处理生意上的事务唯有返回大明。

至于李珦的案子李云天并不担心,反正在李稷和黄喜等人的掺和下这起案子只会越来越复杂,一时间难以了断,他就静观其变让双方斗个你死我活。

第二天中午,得知李云天要走的消息后朴高德在一家酒楼摆宴给李云天送行,金宗瑞特意赶来相送,再怎么说李云天现在也是他的合作伙伴,这点儿面子金宗瑞肯定要给李云天。

为了表示对李云天的敬意,同时也是避免路上遇到什么不必要的麻烦,金宗瑞特意让数十名骑兵护送李云天去了仁川港,目送李云天登船离开。

李云天知道,金宗瑞这样做不仅仅是要护送他,同时也是对他的监视,想要看看他是否真的离开,只有掌控了他的行踪后金宗瑞才会真的放下心来。

由于大明和朝鲜国的商贸并没有开通,故而仁川港的码头上停靠的是明军水师的船只,那些通过仁川港进出的大明商人和朝鲜国商人乘坐的都是明军水师的船只,并且持有讲武堂颁发的进出勘合,也就是类似后世的护照。

李云天早已经安排好了回国计划,登上了一艘明军的三桅战船离开了仁川港,直奔天津港而去。

得知李云天登船返回大明,金宗瑞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或许是欠了李云天巨额资金的缘故,李云天的存在似的金宗瑞感到浑身都不舒服,这一下他可以安心应对李珦的案子。

本来,李珦的案情非常简单,可由于牵涉到了李珦一派和李瑈一派官员的争斗,使得案子越来越复杂,那些证人在严刑逼供下不断更改着口供,简直就使得这起案子成了一笔糊涂账。

汉城的那些把注意力集中在李珦案子上的两班贵族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本应该坐镇汉城的李云天竟然悄悄赶回了大明,更不清楚大明朝堂上发生了规模巨大的政治冲突。

“京城的局势如何?”抵达天津港后,李云天一下船就问向了早已经等候在码头上前来迎接他的一名讲武堂武官。

“王爷,国子监的监生们已经一连两天在宫门前伏阙上书,请求释放李大人,朝中文武百官也纷纷上疏给李大人求情。”

那名讲武堂的武官躬身跟在李云天的身后,边走边沉声说道,“不仅如此,刑部的人查封了内务副总管王振等人的产业,并将其家人下狱,北镇抚司随后也抓了六部的一些人进诏狱,现在双方为此争吵不休,皇上近来以身体有恙为由停了大朝。”

李云天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苦笑,看来京城的事态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内廷和文官集团竟然闹到了不惜抓对方的人进大牢的地步,如果不是王振等人时内侍而刑部无权抓人的话,恐怕王振等人也会被文官集团给打进大牢。

“李大人的近况如何?”沉吟了一下后,李云天不动声色地问道,作为这场京城风暴的中心,李清正是至关重要的人物。

“回王爷,据属下所知李大人的境况尚好,诏狱的人没敢为难李大人。”那名武官有条不紊地答道,毕竟李清正资历深厚再加上是朝堂清流之首,诏狱的人吃饱了撑的去招惹他,万一惹毛了那些清流他们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立刻回京。”李云天抬步上了等候在码头的一辆马车,沉声向跟在身后的那名武官吩咐道。

“王爷,您旅途劳累,属下已经准备好了饭菜,你还是吃了饭再回去吧。”那名武官证了一下,没想到李云天这就要走,连忙躬身说道。

“回京城再说吧。”李云天现在哪里有吃饭的心思,冲着那名武官摆了摆手后说道,当务之急是解决京城这场愈演愈烈的风波。

表面上看起来,这只是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一场恩怨冲突,实际上京城各大部院衙门已经深受其影响。

如果李云天没有猜错的话,为了表达对内廷那些宦官的不满,文官集团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已经停止了京城各文官衙门的运作,以此来向正统帝施加压力,使得正统帝不得不把李云天传召回来善后。

正统帝之所以忌惮文官集团,正是因为文官集团掌控着大明各大衙门政务的运作,一旦联合起来抵制内廷的话那么将给大明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原本,这种情形是可以避免的,历朝历代的皇帝对文官集团莫不采用拉拢分化的政策,使得其无法成为铁板一块,进而也就无法对皇权形成威胁。

可惜正统帝太过年轻,而文官集团里的那些重臣又都是资历深厚的数朝老臣,这就使得正统帝要想掌控文官集团非常不容易。

尤为重要的是,随着内廷登上大明的历史舞台,文官集团为了自保自然要联合起来对付内廷,这也成为了正统帝与文官集团间的一大阻碍。

不得不说,内廷的出现虽然有利于巩固皇权,但同时也加剧了皇权与臣权的对立,给正统帝这种少年天子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黄昏时分,紫禁城,乾清宫。

正统帝面无表情地坐在软榻上翻阅着手里的奏章,一旁的几名内侍手里各自捧着一堆,躬身立在那里。

“这些奏章都是给李祭酒求情的?”放下手里的奏章后,正统帝伸手揉了揉鼻梁处,沉声问向了躬身立在边上的宋大山。

“回皇上,这些奏章是各地三司官员所上,都是给李祭酒求情的。”宋大山向正统帝一躬身,沉声答道。

“岂有此理,李祭酒的罪名还未定他们就给朕上疏,这是要逼宫不成!”正统帝一甩手把手里的奏章扔到了地上,怒气冲冲地说道,在他看来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战。

“皇上息怒!”见此情形,在乾清宫服侍的内侍和宫女吓得连忙跪了下去,宋大山知道正统帝心中恼火,于是躬身解释道,“李祭酒在朝中威望甚高,那些上疏的官员更多的是关心李祭酒的境况,恐无逼宫之意。”

“哼。”正统帝闻言不由得冷笑了一声,王振只不过把李清正下到了诏狱而已,结果文官集团就闹得不可开交,难道那些人不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道理?

况且,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案子是御案,在洪武帝、永乐帝以及宣德帝时期朝廷上的文武百官谁敢干扰锦衣卫北镇抚司审案?即便是冤案那些朝廷上的官员也唯有被动接受的份儿,大不了言官们在朝会的时候上疏申述一下而已。

可如今,李清正的案子锦衣卫北镇抚司还没怎么开始审理,朝堂上的文官们就纷纷给正统帝上疏,给李清正喊冤的喊冤、求情的求情,简直就没有把锦衣卫北镇抚司放在眼里。

正统帝对此自然是万分恼火,谁都知道内廷后面立着的是皇权,纵然锦衣卫北镇抚司抓李清正之事颇为不妥,但雷霆雨露皆为皇恩,文官集团在李清正的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太大,已经超出了正统帝容忍的底线。

说句不好听的,君要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