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

第143部分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143部分

小说: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一万步讲,即使他真的是绑匪,日后也要改善从良,如若不然,堂堂县令女婿,整日里出去当绑匪,这日子还怎么过?

    这不,大清早的,胡县令草草扒拉了几口吃的,就火急火燎的跑到了闺女的闺房。

    喝退了下人之后,胡县令推门而入。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两个从天而降的汉子,拿刀给治住了。



314。第314章 合谋(二)

    (抱歉,今天出门了,刚回来,更新晚了~)

    胡县令刚进屋,就被李信拿到之后,下一刻,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便晕了过来。

    等他在醒过来,便发现两个凶神恶煞的臭小子,正拿刀指着他,而他的宝贝闺女,早被人给绑了起来,嘴里还被塞进了棉布。

    胡县令急怒攻心,险些又晕了过去。

    扮演着贼人的武大,不,如今本来就是强盗土匪的武大,面露狰狞,威胁道:“县令大人,您若是识趣,最好就不要大声的声张,如若不然,哼哼……”

    武大斜斜的看了被绑起来的胡小月一眼。

    胡县令真的害怕了,他肯定怕死,但他最怕的还是他最宠爱的闺女受到伤害,急忙低声说道:

    “两位好汉,两位英雄,有话好说,千万不要伤了我的闺女,有什么事,您冲我来。”

    被绑住的胡小月,心中五味陈杂,如若不是被堵住了嘴,恐怕就要……露馅了。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个世界上,永远只有对不起父母的儿女,从来没有对不住子女的父母。

    胡县令在如今这个形势之下,首先想到的依旧是他的女儿,这让武大不由更加高看了胡县令一眼。

    但,既然是要演戏,就要演完,不能中途露馅。

    “得,县令大人果然爽快,那我也就直说了。”

    “敢问县令大人,你可还记得你是何种身份?或者说,县令大人您现在到底是辽国的走狗,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依旧记得自己的祖宗根在哪?”

    胡县令愣了半晌,才皱眉回道:“胡某虽然不才,但依旧未敢忘记自己是汉人,敢问英雄此言何意?”

    武大心底松了口气,嘴上却步步紧逼,“既然县令大人还知道自己是汉人,那么敢问,如今辽兵在我良乡县境内,大肆抓捕壮丁充军赶往前线,意图让我们自己人杀自己人,您身为良乡县县令,为何对此置之不理?”

    胡县令被这句话险些直接给整懵了。

    两个潜入府邸的贼人,居然开始唱高调了?这是什么节奏?

    不过,既然人家问了,胡县令自然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这位好汉有所不知,胡某虽身为良乡县县令,可辽人势大,胡某有心保护百姓,更有心为百姓谋福,可实在是有心无力!这里毕竟是处于辽国统治之下,他们怎会让我们汉人在此过的舒心?至于抓捕壮丁一事,早已民怨沸腾,但形势逼人,我一个小小县令,又能怎么办?”

    武大笑了。

    后世有句话,别拿芝麻不当干粮,别把村官不当干部,这堂堂一县之长,县令大人居然如此不拿自己当回事,也实在是忒……笨了!

    “如若我说我也法子让辽兵就此不再抓捕壮丁,县令可有胆量助我一臂之力?”

    胡县令两眼一缩,寒声道:“你不是绑匪,你到底是谁?”

    不错,这个世界上有几个绑匪会显得蛋疼,没事来做这种为民请命的大事?胡县令不傻,他很明显看出了不对劲。

    武大却答非所问,“你无需知晓我是谁,我只想知道,县令大人到底敢不敢做!?”

    胡县令思索了片刻,极为坚决的说道:“如若英雄真的有法子让我汉人百姓就此免遭战火之苦,胡某虽不才,却也义不容辞!”

    身为华夏子民,理应如此!

    无论我们内部有什么矛盾,那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面对外人,理应一致对外!

    像蔡京那种狗贼,居然为了一己私利,通敌叛国,就该凌迟处死!

    而这位胡不为,虽然只是一位县令,心中却显然还是有些骨气和血性的。

    “其实办法很简单,法不责众,您身为一县之尊,何须一直等待辽兵不停的抓捕壮丁?您只需反其道而行之,亲自下令,将您治下所有的百姓,团结一心,全部聚集到这县城里讨要个说法,难道他辽国还真的敢将所有百姓都屠戮一空不成?这种遭天谴的大事件,我相信辽国的君主只要不是傻子,他就绝对不敢做!”

    胡县令闻言心头巨震。

    这种做派,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武大不同,武大是穿越者,见惯了游行示威,聚集百姓很稀奇吗?他胡不为是没见过上万的大学生如何聚集的。

    胡县令沉吟了许久之后,却终究还是摇了摇头,满脸苦涩道:“看来,两位英雄不是我燕云十六州的本土人士,您或许不知道,辽兵……他们真的敢做出某些惨无人寰的事情。”

    武大脸色顿时铁青,质问道:“难道辽兵以前做过这种事?”

    “辽兵没有大肆屠戮过一县百姓,但他们屠过村子。这位英雄,您或许不知道,辽兵当年为了镇压我燕云十六州的民变,私下里真的屠戮过一村百姓!此时辽宋即将开战,局势如此危急,保不齐,他们真的敢屠戮我良乡县的百姓,到那时,我胡不为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武大的脸色变幻了数次之后,强硬说道:“县令大人,可如若您不拼一次,不为百姓拼一次,辽兵只会逐渐将所有人都送往前线,难道你要眼睁睁看着治下的百姓被温水煮青蛙,全都被抓壮丁吗?如若一县百姓不够,您何不联系附近的郡县,大家伙一起施为?难道辽兵还能将所有人全都杀了?到时一旦真的激起整个燕云十六州的民愤,战火四起,我大宋兵马再趁火打劫,强横来袭,北方金国同时进攻辽国,他辽国受得起吗?”

    胡县令霍然举头,“你到底是谁?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你绝对不是绑匪!告诉我,你是谁?或许,这个法子还可以商议。如若不然,胡某绝不会去做这件没有任何把握的事情!”

    武大摩挲着下巴,看了吴刚一眼,又看胡小月一眼,然后重重的看着胡县令,淡淡说道:

    “县令大人,您府上的精盐、高度美酒、香皂甚至香水,都是我做出来的。”

    胡不为半晌没回过神了,眉头皱的厉害。

    片刻后,胡不为惊得连退数步,满脸骇然,

    “阳谷县,武大官人!?”



315。第315章 合谋(三)

    很多时候,名气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在解决很多实质性的问题的时候,没有任何帮助。

    然而,这要分是何种问题,更要分是何种名气。

    阳谷县,武大官人,这七个字,是一个传奇。

    尽人皆知,武大官人年纪轻轻,白手起家,左手握着偌大的作坊,财源滚滚,右手握着苏氏私塾,才名冲天,中间有童贯童大将军这种凶名在外的西北监军全力扶持,声震大宋。

    就连那位大宋当朝太师蔡京,也在与武大官人的数次明争暗斗当中,弄了个灰头土脸,而且还连丧三子。

    而武大官人为此付出了什么?无非就是罚俸禄而已。

    这些事情,除了大宋境内尽人皆知之外,与大宋接壤的辽国也是如雷贯耳,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他武大弄出来的产业,尤其是精盐和香皂,是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呢?

    在此次北伐之前,大宋与辽国是通商的,这些东西虽然还没有普及到辽国所有的百姓当中,在权贵豪商家里,却早已全都用上了。

    尤其是那价比黄金的香水,深受豪门贵族喜爱。

    当然,如今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童贯已死,只有少数真正权力核心的辽国大员,才晓得童贯死的多么憋屈。

    至于武大官人到底如何了,无人得知。

    但无论如何,武大官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还是天下皆知的。

    此时,胡县令眼前的这位“绑匪”,突然摇身一变,化身武大官人出现在他的面前,胡县令怎能不惊?

    慌乱过后,满头大汗的胡县令问道:“您如何证明您的身份?”

    武大笑了笑,指着吴刚说道:“您的乘龙快婿,是我武府家将三统领!这个证明,够了吗?”

    胡县令满嘴苦涩,这变化委实太过突然了,绑匪全都变成了身份极高的大人物,这让他如何才能接受?

    可是即使如此,胡县令依旧摇头,“这不算是证明。这都只是您的一面之词,并不能代表什么。”

    武大笑眯眯说道:“如若您还是不信,大可以命下人带来一坛粗盐,我就在您的面前,教您如若将粗盐制作成我武府出产的精盐。您或许还不知道,朝廷制作的精盐,是无法与我武府相提并论的,一试便知。”

    武大说的如此自信,胡县令迟疑了许久,又恨恨的看了吴刚一眼,再扭头望着自己的闺女,厉声道:“那您又为何要绑我的女儿?堂堂武大官人,行此下作之事,不觉得有辱您的身份吗?”

    这句话一说出来,就意味着胡县令初步认可了武大的身份,其实就当下的情形而言,他不得不认可武大,因为他别无选择。

    武大既然已经打开窗户说亮话,把自己的身份都告诉了他,他如若还故意找麻烦,那就是自找不痛快了,武大一定不会饶了他。

    “哈哈,县令大人,这只是一出戏罢了!”

    李信麻利的跑过去,给胡小月松绑。

    胡小月自知自己做了对不起老爹的事情,低着头,对胡县令小声道:“爹……女儿,女人知错了……”

    胡县令就是个悲剧啊,这本来就是武大为了逼迫他才故意绑了胡小月而已。

    胡县令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虽然生儿子要更加费神一些,但生女儿更危险,因为自己的闺女随时都有可能被人骗了身子又骗心,胳膊肘往外拐,合起伙来坑自己老爹。

    既然确认了武大的身份,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原因很简单,天下皆知武大官人的神奇手段,这是一种盲目的崇拜,胡县令相信武大自有打算,肯定还有后续的安排。

    当然,为了进一步加深胡县令的自信心,武大还是带着一坛粗盐进了他家的厨房,很快就变出了精盐。

    到此为止,胡县令再也没有怀疑,按照武大的安排,开始秘密聚集百姓,并且传讯给附近郡县的同僚,大伙儿各自同时聚集百姓,用武大官人的话说,表达自己抗议参战。

    百姓就是百姓,你们朝廷的事情你们自己解决,别拉我们下水。

    与此同时,武大快马加鞭回到了二龙寨。

    他需要让寨子里的兄弟们全部下山,回到各自的村子里,动员百姓,团结一心。

    这么多年以来,胡县令的所作所为已经寒了百姓的心,恐怕他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可以将百姓聚集在一起。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武大命李信留在了胡县令身边,如若胡县令敢耍滑头,就要了他的狗命。

    这里不是阳谷,武大不能完全掌控住局势,只好出此下策了。

    最舒服的还是吴刚,借着自己是伤员的缘故,整日躲在胡小月的闺房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享受着温柔乡的呵护,美美的,萌萌哒。

    ……

    这件事情的发展,武大只能尽可能的做辅助,他不能表露自己的身份,不然影响太大,而且恐怕还都是负面的影响,所以他回到二龙寨后,便闭门不出。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难得的机会。

    如若此次计划成功,胡县令的声望就此由坏转善,而二龙寨的威望,则会更上一层楼。

    二龙寨以前就是远近闻名,搭救百姓的好汉,此次又在暗中主导了全局,从此之后,百姓自然会对其更加信赖。

    武大身为二龙寨二当家的,有些事,自然也就可以动起来了。

    他之所以闭门不出,是因为他在绘制草图,一种新型作坊的草图。

    武府不缺钱,但他如今身在异国他乡,无法调动银钱,而他如果想要在燕云十六州建立自己的势力,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就好比如今的二龙寨,由于不抢百姓,只抢辽兵富商,虽然偶尔也能大鱼大肉一次,但终究不是长久之法,大多数还是饱一顿饿一顿,这样怎么能够提升战斗力与号召力呢?

    总而言之一句话,财可通神。

    武大需要用钱来投石问路,也需要用钱来招兵买马,更需要用钱来让此地的百姓安居乐业,让他们信任自己。

    只是,这当中的关节还有许多需要打通。

    最起码,辽国绝对不会坐视他武大在燕云十六州坐大,恰恰相反,他们势必会对武打不遗余力的进行打压。



316。第316章 假肢?

    (第四更~求正版订阅,求票,谢谢。)

    有许多人都曾经说过,成功不只需要努力,更需要机遇,需要天赋,然而事实上,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而言,还没有资格拼天赋,更不会有从天而降的所谓的机遇。

    有句老话说的好,努力不会有收获,但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有收获。

    这句话,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但许多人都选择了无视,甚至不屑一顾,这是一种要不得的颓废心理。

    武大穿越而来,而且穿越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绿帽王,他是如何崛起的,看似是轻而易举,实则是步步为营,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的努力着,才将阳谷,将武府彻底发展了起来。

    然而如今,一朝惊变,虽不能说是尽数付之东流,但以他如今的处境,的确需要重头再来。

    无论他在大宋境内有多少兄弟多少作坊,如今的他,全都拿不回来;

    无论他以前过的是如何的锦衣玉食,如今的他,只能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啃着不见油水的干粮。

    二龙寨,实在太穷了,莫说是可以炒菜的菜籽油,这里连水煮青菜都是奢侈,大多数只有野菜。

    唯一开荤的日子,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