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

第294部分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294部分

小说: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当武大在信中说,燕云会联手大宋,率先灭掉西夏疆土境内的五万吐番大军,并且将整个西夏疆土全都拱手让给大宋,只需要大宋补偿足够的物资与银钱之后,宋徽宗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与燕云联手。

    武大在宁边州做准备的同时,宋徽宗也已经下达了密旨给大宋边军,让他们暂时敷衍吐番。

    与此同时,宋徽宗派了心腹,秘密进入了宁边州,按照武大的吩咐,达成了这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阴死吐番五万大军的计划。

    那日,卢俊义一个劲儿的反驳武大挥兵西进,武大万般无奈之下,就将这件事情提前告知了卢俊义,所以卢俊义当时才会那般震惊。

    这,也正是卢俊义同意了武大讨伐西夏这块地界的最大原因所在。

    武大与宋徽宗是有血仇的,就连卢俊义都震惊于武大居然可以为了报复吐番,而隐忍到暂时与宋徽宗联手的计划,吐番自然更加是万万没想到,大宋居然吐番会反水,与燕云联手了。

    吐番很冤枉,非常冤枉,虽然他们也是一个战斗民族,战斗力彪悍,但他们手里头没有震天雷与猛火油这种无上利器,再者说了,他们的人数相对于现在的大宋与燕云联军而言,委实是太少了一些。

    在被燕云狂轰乱炸,又被燕云的骑兵冲击蹂躏之后,损失惨重的吐番五万大军,被大宋八万边军,以及燕云三万大军,紧紧的包围了起来。

    然后,便是无情的屠戮!

    曾经试图染指燕云的两大国度之一吐番,在半个月之内,就付出了血的代价!



第651章 对峙!

    之前吐番与大宋组成暂时联盟,趁着武大不在燕云,意图染指燕云刚刚接手的西京道,如今,武大强势回归之后,吐番首先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五万吐番大军,一个不剩,全都被屠戮一空,一个都没能跑掉,一个都没有。

    大宋与燕云大军,数量太多,人多势众之下,再加上本就骁勇善战的燕云大军当中的彪悍骑兵,被紧紧包围的吐番大军,几乎被打的毫无反抗之力,很快就溃不成军。

    当然,吐番大军当中的精锐,也绝对不是吃素的,他们聚集到一起,组成了一支真正的精锐,舍生忘死,强势突围。

    很明显,他们成功了。

    虽然他们突围出去的时候,早已经损失惨重,几乎没有剩下太多的有生力量,但无论如何,他们终究是成功突围了。

    然而,就在他们重重的松了口气,自以为终于获得了生机的时候,却再次陷入了绝望,彻底的绝望。

    因为,燕云速度最快,甚至在整个天下都排的上号的,闻名天下的铁血十三鹰……紧紧的咬住了他们,从后面发起攻击,迅速发动了进攻,逐步蚕食着吐番精锐。

    十三鹰的速度,他们手里的猛火油柜更是天下无双的,当空间足够,当十三鹰的速度提升到极致,当他们猛然接近敌人,喷射火焰,他们所造成的杀伤力是无比恐怖的。

    而且,十三鹰有充足的时间,在杀伤敌人后,迅速后退,然后再次冲上前,造成杀伤,再次撤退。

    迅疾如风,暴烈如火!

    来无影,去无踪,忽进忽退,游走战术,这种打法,是前所未有的,吐番大军根本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应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自己人被燕云一个接着一个的……屠戮一空。

    当最后一名吐番士兵倒在地上,十三鹰大头领吴刚,轻轻褪去脸上的黑色面罩,扫视一圈,淡淡道:

    “奉家主之命,将所有吐番军卒,全都就地掩埋,不许曝~尸~荒~野!”

    “是!”

    半数十三鹰扬长而去,按照追来的道路,倒退而回,逐个将吐番士兵聚集到一起,就地掩埋。

    已经逐渐长大成人,再也不是当初幼稚模样的“小毛驴”,凑到吴刚身旁,瓮声瓮气的问道:

    “老大,家主为什么要下达这种多此一举的命令?这些吐番士兵与我们何干?”

    小毛驴正处于变声期,声音有些怪异。

    十三鹰是武大的嫡系,他们向来不会称呼武大为王爷,而是称之为家主,换言之,他们与武府家将护院差不多,也算的上是武大的家臣了。

    吴刚赏了小毛驴一个暴栗,呵斥道:

    “管那么多做什么,家主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就对了!”

    小毛驴低声嘀咕了一声,看到吴刚瞪起了眼睛,颠啊颠的溜掉了。

    其实武大之所以下达这种命令,的确是有原因。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吐番军卒的确与燕云没有任何关系,但,彼此都是军人,军人永远都是最为纯粹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即使是敌方的军人,战死后,也理应获得尊重,最起码就地掩埋,不应该~将其~曝~尸荒野。

    再者说了,这里是中原大地,不是倭国,如果将这五万吐番大军的尸首就那般仍在地面上暴晒,在这种炎热的季节,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瘟~疫。

    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尸体也是导致~瘟~疫的其中原因之一。

    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而就当下的医疗水平而言,是没有任何办法根治瘟~疫的。

    其实莫要说是根治,就连如何控制瘟~疫的散播范围,在当下这个年月,能够使用的手段,恐怕也非常至少。

    大多数情况之下,被瘟~疫~感~染的百姓,亦或者是商贾或者世家豪门,都会是一个惨死的局面。

    在古代,因为瘟~疫,整个村子甚至整个城池的百姓,全都死掉的例子数不胜数。

    而朝廷对待这种事情,有时候甚至会在万般无奈之下,直接封城,不允许任何有可能被~感~染了瘟~疫的百姓出城。

    换言之,一旦被瘟~疫感染,就只能等死。

    这种场面,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武大虽然是穿越而来,但是很遗憾,人无完人,对于医术,武大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既然如此,武大就绝对不会因为己方屠戮吐番五万大军,而引起瘟~疫。

    所以,他并只能给十三鹰下达了这个掩埋尸体,让所有人都感觉莫名其妙的命令。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十三鹰追击吐番突围的军卒之后,另一侧,武大这边的战斗,也已经进入尾声。

    吐番五万大军其实已经基本全部死掉了,之所以说还没有结束,是因为燕云与大宋,正在隐隐对峙,正处于一种极为微妙的氛围当中。

    武大当初是被大宋君王宋徽宗陷害,被逼沦落到燕云的,燕云六大都督,全部都是出身草莽,都是江湖人物,对大宋朝廷也没有一丝好感。

    简而言之,燕云大军并不信任大宋边军。

    而大宋八万边军,同样也不信任燕云。

    最为重要的是,燕云虽然只有三万人马,但此次是由北燕王武植,与燕云镇北大都督卢俊义亲自率领的,大宋边军如何能不忌惮?

    说实话,武大对大宋,确切的说,是对宋徽宗,对整个大宋朝廷,没有一丝好感。

    毕竟,据史书记载,在这个时期,大宋已经亡国了,对于丧~国~辱~权的家伙,武大怎么可能有好感?

    何况,武大穿越而来之后,朝廷以及宋徽宗,可没少对他下黑手。

    但是,武大毕竟是汉人,说穿了,大家都是华夏子孙,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是原则性问题。

    一家人,自己打打闹闹,从某程度上而言,倒也无伤大雅,但,吐番一个番外之邦,有什么资格对进攻中原大陆?

    野心膨胀?好吧,既然如此,那就一巴掌抽回去!

    也正是因为如此,武大才会选择与大宋合作,联手先屠戮了试图染指燕云的吐番五万大军。

    望着对面隐隐与燕云进行对峙的大宋边军,武大端坐在马背上,微微眯起了双眼,摩挲着下巴,眼神变得玩味起来。



第652章 功成身退

    燕云三万大军与大宋八万大军对峙,摆在武大眼前的,有两个选择。

    一,主动出击,一鼓作气,凭借仅存的为数不多的震天雷,趁着飞虎旅刚才轰炸土蕃大军时给大宋造成的震慑力还在,万众一心,直接将大宋边军打散,驱逐,收编,将原本承诺送给大宋的原西夏疆土,紧紧的握在手中。

    到那时,燕云的疆土将会变的无比广阔,燕云十六州加上西京道,与武大如今所处的原西夏疆土,连成一条弧线,遥相呼应,互相拱卫,摇身一变彻底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

    当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会死人,会死很多很多人。

    一将功成万骨枯,估如果武大强行拿下土蕃,大宋势必要全力反扑,其他各国必然也会闻风而动,鹿死谁手,就要看各自手段的高低了。

    有一点是很确定的,这样一场全面战争打下来,即使燕云最终赢了,估计燕云这些老一批的兄弟,也就要全部死没了。

    很明显,就武大的脾性而言,就武大一贯的出事作风而言,武大肯定会认为用兄弟们的性命去换取疆土,去成就自己的丰功伟业,得不偿失。

    武大不是宋徽宗那种帝王,他的初心只不过是混吃等死罢了,他喜欢潇洒没有羁绊的悠闲生活,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沦落燕云,如果不是兄弟们的强势,将武大从辽国上京城硬生生的拼死救出武大,如果不是为了自保,如果不是为了让兄弟们有一处归属之地,武大不会自立为王。

    既然如此,武大自然也不会像历朝历代的帝王那般,为了名垂青史,为了开疆拓土,拿兄弟们拿将士们的性命去拼。

    既然是如此,那么,武大就只能做出第二个选择,将西夏疆土拱手送给大宋。

    当然,这个所谓的拱手相送,大宋自然也是要付出足够的代价的。

    比如现在,大宋与燕云大军对峙之间,端坐在马背上的武大,便满脸玩味的说道:

    “吐番五万大军已灭,现在,我想知道,大宋承诺送给我燕云的补偿,如今何在?”

    一名太监在几名小太监和护卫的簇拥下,从大宋军中后方缓缓走出来,微微躬身,满脸淡然的说道:

    “咱家(咱家是北宋太监面对官员时的自称)参见北燕王!”

    这名太监其实跟武大算是熟人了,是大内皇宫太监总管李彦,是大宋君主宋徽宗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一。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李彦整日里服侍宋徽宗,地位超然,他此次来到这里,必然是受宋徽宗之命而来,换言之,他是代表宋徽宗来的,所以他的态度无需过于谦卑,不然会显得宋徽宗在武大面前过于没有颜面。

    当然,李彦敢只是微微躬身,就那般大咧咧的站在了原地,其他的太监却不敢,对武大遥遥行了参拜大礼。

    “参见北燕王!”

    武大呵呵一笑,眯着眼,遥遥对李彦说道:“原来是李公公,没想到,这件事居然会惊动了你亲自前来。”

    李彦用他那鸭~公~嗓笑吟吟的说道:“就连北燕王您都亲自来了,亲自率兵助我大宋覆灭吐番五万大军,陛下非常看重北燕王,故,特意派了咱家来,以表重视。”

    武大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头却是暗暗叹息一声,有些惋惜。

    本来按照武大的设想,无论是谁来这里传旨,武大都要凭借自己的声望,来狠狠的压榨一下大宋,为燕云多拿来一些补偿,毕竟燕云如今多了一个百废待兴的西京道,各个方面都需要用钱。

    但是,既然宋徽宗把李彦这个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北宋六贼”之一的李彦派来了,这件事武大想要多占些便宜,恐怕就变得非常不切实际了。

    当然,此次覆灭吐番五万大军,给意图染指燕云的吐番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已经完成了武大的初步设想与目的,也算是给这个天下对燕云虎视眈眈的各国势力,敲醒了警钟。

    燕云,不可轻辱!

    伸手,剁手;

    伸脚,剁脚;

    至于伸出了脑袋,自然也是要一起剁掉的。

    沉默了片刻之后,武大淡淡说道:“既然李公公亲自来了,想毕事情已经安排妥当了,本王还会在西京道停留一段时日,希望李公公不要让本王失望。”

    李彦两眼微眯,躬身行礼:“咱家恭送北燕王!”

    然后,武大骑马,扭身调头,率领大军缓缓离去。

    李彦心里头重重的松了口气,收敛了一下心神,淡淡吩咐道:

    “一切按计划进行,不要出现任何纰漏,如若不然……哼!”

    “诺!”

    武大知道李彦不是一个好欺负的善茬,孰不知李彦心里头更加忌惮武大这位北燕王,他知道此行是苦差,他恨不得武大赶紧离开,越早越好。

    虽然与武大只是说了几句话,但李彦后背的衣衫都湿透了,微风拂过,很冷,森冷。

    李彦是真的害怕,害怕武大会不讲信用,与大宋边军开战。

    这个后果,即使李彦深受宋徽宗信任,他也绝对承担不起。

    甚至,从根本上而言,就连宋徽宗也不想在这个时候与燕云开战。

    眼下武大的声望实在是太高太高了,简直是超乎想象的,毁灭倭国这件事,给中原大陆带来的冲击,绝对不亚于一场真正大地震落在了各国头顶。

    武大本就敢凭借一人之威,不战而屈人之兵,现在更加厉害了,武大往那一站,对面的军卒心里头就直哆嗦,战斗力普遍降低。

    何况,李彦在这里亲眼见识到了燕云飞虎旅的厉害,他是绝对不想被飞虎旅从头顶直接炸的死无全尸的。

    如今这天下人都学聪明了,他们从武大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比如现在,宋徽宗就知晓如何淡化武大的声望。

    跟后世的娱乐头条殊途同归,最好的办法就是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大的声望,也会被时间逐渐淡化,甚至彻底遗忘。

    武大此行,一直想要从大宋身上,多为燕云谋取一些是实际性的福利,比如银钱,孰不知,对于李彦而言,如果武大只是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