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152部分

黄巾张狂-第152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的“米道”,全称是“五斗米道”,正式名称其实应该叫做“天师道”,由道家大师张陵所创立,在益州一带极为流行。之所以这一派道脉,会被外人称为“五斗米道”,是因为但凡入此道者,或者被道中的“祭酒”治好了病的道众,都要出五斗米,作为谢礼。
    张陵死后,“五斗米道”在张陵之子张衡手下,越发的发展壮大。
    不过,张衡在数年前已经亡故,其子张鲁年纪还小,并未掌握道中的大权。目前,“米道”的话事人叫做张修,曾经响应过中平元年的“黄巾起义”。与太平道的关系,不算远,却也不算太亲近。
    只是,益州太远,而且道路艰难,极为闭塞。固然有“五斗米道”起事,对关东的战局,也不会有多大的帮助。好在汉室的第一波讨伐军已经被打垮,葛陂黄巾军还能够拥有一段时间的发展机会。
    “仁大师那里,可有汉室的新消息?”
    这位“仁大师”,乃是太平道在京师雒阳埋藏的一颗暗子,有幸逃过了中平元年发生的那次,京师太平道大屠杀。汉室的不少动静,葛陂黄巾军都是从他那里,抢先一步得到传闻。
    不过,为了自身的安全起见,“仁大师”从来都不在别人面前露面,就连已经成为一方黄巾大帅的黄邵等人,都不知道这位“仁大师”,到底是姓甚名谁。就连黄邵本人,也只是通过一条偶然间发现的通信渠道,与这位神秘的“仁大师”接上了头。
    “汉室已经将鲍鸿那狗官下狱了!”
    黄邵能够担任葛陂黄巾军的主帅,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能打,而是因为在他手中,有一群编制完整的谍报人员。所以,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每当天下发生了一些大事,其他的黄巾军首领,都要到黄邵这里来获得消息。
    这样一来,久而久之,黄邵在众人之间,就隐隐成为了领头人。
    听到鲍鸿被下狱的消息,黄巾军诸帅纷纷表示满意。不过,由于鲍鸿展示出来的战斗力并不算强,众人对鲍鸿的结局,其实并不太在意。
    在意鲍鸿将要落得个什么下场的人,除了鲍鸿的亲朋故旧之外,还有一个,却是他的老上司,大将军何进。(未完待续。。)



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
    大将军何进作为鲍鸿的老上级,自然要为手下人的官位和安危,尽心尽力的操劳。要不然,以后那些声名卓著的人才,又怎么会来投奔到他的幕府里面?
    除了这一条,大将军何进,还可以通过观察天子对鲍鸿的处理,直接判断出天子对何进自己的态度。
    虽然通过袁绍的登门拜访,大将军何进算是暂时缓解了天子对他的直接逼迫。可是,只要现任的天子一日在位,何进就不得不一直对此小心翼翼。
    对于天子态度的转变,何氏里的很多成员,都表现得惊慌失措。
    就比如何进的异母弟何苗,都已经当上了主政都城的河南尹,一听到天子对何氏不满的消息,立刻失魂落魄的跑到皇宫里,去求见他的亲妹妹何皇后。从皇宫里出来后,何苗居然又屁颠屁颠的跑到张让、赵忠的宅院,去拜访二人。
    何苗这种不着调的行为,让何进自然极为恼火。但是,对于何苗的行为,何进也无法控制。因为,从血缘上来说,何苗其实并不是何进的嫡亲弟弟。
    何苗之母,现在被封为“舞阳君”的何老夫人,在嫁给何进之父何真以前,曾经嫁入一个朱姓人家,生下一子,取名朱苗。这个朱家的孩子,后来随着舞阳君,进入何家,改名为何苗。
    之后,舞阳君与何真生下一女,就是当今的何皇后。从血缘上来说,何进与何苗是同母异父,何进与何皇后是同父异母,何苗与何太后是同母异父。这种复杂的家庭内部关系,让三个人之间,关系并不是很亲近。
    不过。何苗这人能力不强,野心也不算大。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何氏的内部,何苗都远远不足以挑战何进的地位。
    所以,何进对这个弟弟,还是颇为包容的。将他一路扶持到河南尹的位置。也是何进希望,有些时候何苗能够出面,帮自己分担一些杂事,免得偌大一个何氏家族,就只有何进一个人忙碌奋斗。
    但是,听到何苗跑到张让、赵忠的府邸去拜访他们,何进先是大怒,接着又变成满腹的郁闷,无法排遣。这种感觉。大概与后世人玩“多塔”或者“英雄联盟”的时候,不小心搭配上了一个猪队友的情形,比较相似。
    忍着气处理完大将军府的各项日常,何进等到何苗照常到府中来拜见母亲舞阳君,顺便留下来吃晚饭的时候,终于有了发泄的机会。
    要说何进的外貌,长得的确相当不错,仪表堂堂。是真正的美男子一枚。这一点,从何进的孙子。被后人称为“傅粉何郎”的何晏1身上,就可以体现出来。
    在用完晚膳之后,何进眉头一竖,将常年身居高位培养出来的“王霸之气”一露,立刻引起了兄弟何苗的注意。
    “兄长,这是怎么了?腰又痛吗?”
    舞阳君能够生出何皇后这等出色的大美人来。底子可见一斑。所以,何苗长得其实也不错,只是相貌有些阴柔。他一开口,所说的这句话,让何进鼓起的气势。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你……你说,你去找张让、赵忠这两条老狗,是为什么?”
    何苗显得很惊讶:
    “兄长,张常侍和赵常侍,可是皇帝身边的体己人儿。找他们,当然是要请他们帮忙,劝劝皇帝,别对兄长生气啊?”
    何进眉头一皱,呵斥道:
    “我是怎么和你说的?皇帝不是讨厌你我,是要把那个位置,传给协儿【刘协】!这样的大事情,‘十常侍’那群老狗,怎么会听你的?”
    何苗被兄长呵斥,有些不服,低声回答道:
    “张常侍和赵常侍,向来守信用。收了我们的钱,没有不办事的。我只是送了几条玉带,几匹蜀锦,求他们在皇帝面前,为兄长缓和一下而已。”
    “笑话!这两条老狗,何等的精明?他们会看不出,换一个太子,会对他们有多大的好处吗?区区一点儿薄礼,还真的能打动他们不成?”
    何苗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小声的嘀咕道:
    “兄长你总是不信我……其实,一心一意要与兄长作对的,不是十常侍,只有那个狗才蹇硕罢了……”
    何进不屑的说道:
    “你懂得什么!蹇硕区区一个小黄门,只是皇帝身边的一条走狗。没有皇帝的撑腰,我要除去此僚,易如反掌。他如今仗着西园军上军校尉一职,竟敢在我面前嚣张。我若不是忌惮皇帝的反应,早就派刺客杀了他!”
    “蹇硕虽然不算什么。可是,十常侍在宫中朝中几十年的积累,党羽众多,势力何等深厚?如今皇帝宠信蹇硕小狗,十常侍被此僚分了圣宠,竟然毫无反击之意。阿苗,你难道想不到,这里面的问题?”
    何苗毕竟不是傻子,听到兄长说到这个份上,哪还能不明白?他看了周围一眼,确定侍从都离得足够远,便凑到何进的跟前,小声的说道:
    “十常侍这是,故意把蹇硕狗才推到前面来,要与我何氏相争?”
    何进点点头。
    “区区一个蹇硕,实在是不足挂齿。只是,我若是要斩去蹇硕这只狗爪子,必然会被人抓住破绽,乘机攻讳。如今皇帝不站在我们何氏这一边,兄长我也只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知不知道,你今天去张让、赵忠的府邸,会造成什么后果?”
    何苗这下子很是迷惑了,问道:
    “我知道去张常侍和赵常侍那里,未必会有什么用处。可是,去拜访一下他们,难道还会有什么坏处么?”
    何进郑重的叮嘱何苗:
    “袁绍,你忘记了袁绍!”
    被何进这样叮嘱,何苗还是有些迷惑,又问道:
    “袁绍又怎么了?他不是刚刚投靠了兄长吗?”
    “投靠?”
    何进冷笑一声,向何苗解释道:
    “你觉得,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需要通过投靠我,来获得官位么?”
    “那当然!兄长你可是权利超过了宰相的大将军啊!袁绍出身再高,现在也只是一个二千石,难道还有实力,与兄长较劲吗?”
    “你啊,你!”
    何进对兄弟的浅薄,也是无可奈何。
    “不要总是与袁公路那帮子纨绔混在一起!你也是快有孙子的人了2,别整天与袁公路惦记着,哪家青楼的姑娘更漂亮!”
    在雒阳京师里,要说最为著名的纨绔子弟,都不用争论,一定是袁术、袁公路了。
    虽然袁术自从袁绍打破隐居状态,出仕朝廷开始,也开始学着折节下士,结交天下英杰,毕竟不可能一下子把老习惯都给改了。
    如果说,像何进这样的朝廷重臣,看重的是“天下楷模袁本初”的政治潜力;那些类似于何苗之流,依靠家世做官的世家豪门子弟,则更喜欢跟着“路中悍鬼袁长水”,在京师雒阳的街头巷角里逞威风,喝花酒。
    对于何进的指责,何苗也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小声的辩解道:
    “我这不是也想多交结几个大家子弟,好以后扩展些人脉吗?”
    “你交结的那些子弟,没几个有前途的。”
    何进毫不客气的说着:
    “袁绍不但是汝南袁氏的核心子弟,他还是天下党人心中的未来领袖!若是袁绍发动他的所有实力,就连我都要退避三分!”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何苗的脸上露出了极大的惊骇。他经常与袁术混在一起,听多了袁术对袁绍所说的坏话,一时间实在是难以接受,那个在袁术嘴里的“婢生子”3,居然拥有如此雄厚的政治势力?
    “袁绍与十常侍有仇吗?”
    愣了一会,何苗这才问道。
    “当然有仇!”
    何进脸上露出一丝犹豫,却还是将事情给兄弟说清楚:
    “袁绍的前任妻室,可是李膺的女儿!要不是十常侍发动党锢,以袁绍的出身和能力,现在说不定已经在朝中做到九卿了!”(未完待续。。)
    ps:  ps:1据说何晏才华出众,容貌俊美,而且喜欢修饰打扮,面容细腻洁白,无与伦比。因此,魏明帝曹睿疑心他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粉。
    一次,大热天之时,魏明帝着人把他找来,赏赐他热汤面吃。不一会儿,他便大汗淋漓,只好用自己穿的衣服擦汗。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白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而是“天姿”白美。后人据此,将其称为“傅粉何郎”。
    2古人结婚早,若是年纪上了三十岁,有个孙子那是毫不稀奇。
    3袁绍的生母是地位低下的婢女,故此袁术会这样轻蔑的称呼他。



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
    何苗只知道袁绍的前任妻室,已经过世多年。袁绍现任妻室刘氏,则出身汉室宗亲。这也难怪,袁绍与李膺的关系,在党锢时期,是个碰不得的禁忌。等到党锢之祸解除,袁绍又新娶了妻室,人们自然更加不适合去议论他的前妻了。
    自诩对京都世家子弟的底细了如指掌的何苗,第一次发现,原来他的兄长,居然也是如此的喜欢探究别人的隐秘。
    “总而言之,你以后不要轻易去见十常侍一伙,以免被袁绍知道了,以为我背着他,与十常侍来往。要是没了袁绍的支持,以后你的日子,也不会像现在这么舒服!”
    “明白了,兄长。以后除非有你同意,我绝不自己去见十常侍他们。”
    何苗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对何进的要求,答应得非常痛快。特别是何进的最后一句话,对何苗的触动,是巨大的。
    如果以后的日子,变得难过起来,对何苗来说,那比杀了他还要痛苦。光凭这一点,何苗就决定,以后要好好与袁绍拉拉关系。
    何氏兄弟在议论袁绍,袁绍这时候,正好也在议论何进。
    众所周知,袁绍有张邈张孟卓、何顒何伯求、许攸许子远、伍琼伍德瑜等好友,相交莫逆,称为“奔走之友”。在何进为下军校尉鲍鸿担忧的时候,袁绍与何顒,也正在为许攸担心。
    “子远这次,怕是又要躲上一段时间了。”
    袁绍在大汉朝野享有盛名,自然才能非凡。而他的相貌,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加成。所有见过袁绍的士人,说起袁绍来,无不承认。盛名之下无虚士。
    “怕什么,子远又不是第一次躲起来了。再说,有那么多同志1掩护,谁能抓得住他?”
    许攸做的事,牵涉到废立天子,很是犯忌。袁绍虽然也在暗中参与了某些操作。毕竟没有暴露。只要许攸不被朝廷缉拿住,就绝无可能牵涉到袁绍身上。所以,对于这件事情,袁绍虽然上心,也不会时刻挂在嘴边。
    不过,王芬之死,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朝野上下,却没有将此当做一回事。袁绍自然不会以为。以宦官们的触角,会查不出这件事情背后的隐情。
    此事会被这样悄悄的压制下来,想必是天子也不愿意,将这件有些丢脸的事情闹大。连带的,朝廷对许攸、周旌、襄楷、陈逸等人的捕购,也只是在私下里,由十常侍操作进行。
    “这次鲍鸿下狱,何大将军又要头痛了。”
    对于鲍鸿的下狱。袁绍是持乐见其成的态度。这不是说袁绍与鲍鸿有仇,而是因为鲍鸿属于何进的死党。何进如果手中有足够的兵力。根本不需要与袁绍合谋。鲍鸿若是被解职,那么,在何进与袁绍的同盟中,袁绍的话语权,无疑能增大不少。
    袁绍之所以愿意主动上门,拜见大将军何进。除了打算支持何进与天子暗中扛上,顺带打击“十常侍”以外,还有着自己的考量。
    当年的“党锢之祸”,对党人一脉的伤害,的确是太大了。虽然中平元年【184年】。天子撤销了“党锢”,可是这十几年的打压下来,原本声望如日中天的党人,现在只能说是剩下小猫两、三只。
    而且,由于党人们是从白身重新出仕,还需要一步一步的,从低级官吏做起。到目前为止,党人在朝廷的高层重臣中,还没有建立基本的势力。
    如袁绍,王芬这样的,已经算是混得极好的了。就算是何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