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215部分

黄巾张狂-第215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对待北地鲜卑杂胡的问题上,幽州牧刘虞与在北地手握重兵的奋武将军公孙瓒意见截然相反。刘虞主张对杂胡一视同仁,派遣官吏教导他们学习农耕,并拉拢杂胡的上层,以便于逐步的同化他们。
    公孙瓒却是一个相当仇视杂胡的将军。每次与杂胡作战,公孙瓒总是带着部下的“白马义从”,身先士卒,拼死作战。由于公孙瓒对胡人下手狠辣,从不留情,北地的胡人们对公孙瓒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却又畏之如虎。以至于不少杂胡部落,一边将箭靶子做成公孙瓒的模样以泄愤,一边私下里又流传出“无处不可去,但避白马”之语。
    刘虞对公孙瓒的才能和功绩颇为赞赏。在他的计划中,本来就要有一个充作恶人的汉将打压杂胡。如此一来,刘虞才能够极为轻易的拉拢那些畏惧汉军的部落,将他们慢慢纳入治下,最后将他们教化为汉民。
    可是,公孙瓒对刘虞的怀柔政策却很不满意。在公孙瓒眼中,死掉的杂胡,才是好的杂胡。所以,当刘虞对降服的杂胡部落进行怀柔时,公孙瓒却私下里派人截杀杂胡部落的使者,掠夺刘虞赏赐给杂胡的财货。
    公孙瓒的这种行为,让刘虞的政策实施,出现了相当大的麻烦。刘虞多次找到公孙瓒,解释自己的政策,希望在北方边地拥有崇高声望的公孙瓒能够配合。可是公孙瓒对刘虞的想法并不以为然。
    在北地呆了大半辈子,公孙瓒对那些蛮子的秉性,可是再清楚不过了。刘虞的怀柔行为,纵然能够一时降服他们,可等到刘虞离开幽州后的未来,蛮子们依然会说反就反。见利忘义,畏威而不怀德,便是对全天下蛮子的真实写照。
    两人对待北方蛮族的想法和政策,完全是水火不相容,让双方的关系变得极为僵硬。而且公孙瓒自恃手中有万余步骑精兵,对刘虞表现得很不恭顺,并不愿意按照刘虞的要求,对北地杂胡保持和平。
    刘虞性情恭良,却不是没脾气的老好人,对待那些冥顽不灵的杂胡,也是说杀就杀的。他手上的人命,少说也要用万来计算。若非北地名士魏攸居中,不停的为两人劝和,只怕双方立刻就能反目为仇了。
    如今刘虞与公孙瓒两人的关系颇为僵硬,刘虞虽然有鉴于镇压北地蛮族的需要,并没有与公孙瓒发生直接冲突,却也不能有效的调动公孙瓒所部。此时,张狂在并州接连吞并大郡的消息传来,刘虞头痛之下,便派出从事鲜于辅去拜访张狂,试探能不能与张狂在对北方蛮族事物上进行合作。
    张狂虽然出身黄巾军,对刘虞来说,这却不是一个问题。刘虞是汉室宗亲,对当年张角造反之事知之甚详。在刘虞眼中,张角虽然罪无可赦,却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既然汉灵帝都能够招安张狂军,刘虞将其当做大汉的正经官吏对待,却也未尝不可。
    什么,说张狂是叛逆?
    张狂出身黄巾余孽不假,以这位历年来在并州的自行其是,说他是叛逆,也未尝不可。可是在刘虞眼中,董卓、袁绍这两个无视天子权威,自行其是,一心争夺本来属于天子所有的权柄的家伙,才是大汉当下里最大的叛逆呢!
    若是有可能的话,刘虞还打算借助张狂在北地闯下的赫赫威名,压制一下飞扬跋扈的公孙瓒。公孙瓒的主要名声,都是来自于对北地杂胡的战绩。若是与张狂相比,张狂可是击败过鲜卑大王和连,压制住西部鲜卑的强者。有张狂的彪悍战绩作为对比,相形之下,公孙瓒的战绩便有些拿不出手了。
    公孙瓒的气焰没有那么嚣张,刘虞才能够想法子压服他。刘虞能够压服他,他才是一位大汉的好将军。
    至于在与张狂合作以后,张狂所部会不会乘机坐大?
    以刘虞的了解,太平道与士人的关系,早在六年前的黄巾之乱中,就彻底的破裂了。没有士人的帮助,张狂所部即使一时兴盛,也无法得到持续的发展。
    而且,如今董卓与袁绍两个家伙的势力都极为庞大,让张狂暂时再壮大一点儿,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未完待续。。)



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
    刘虞的打算相当不错。可是鲜于辅在晋阳的活动,却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成果。张狂如今新得并州,百事待定,尚有两个郡还没有真正拿到手中。他连自己的内部都没有安定下来,怎么会有心思去参和幽州的内部权力斗争呢?
    面对鲜于辅提出联军北上,对付鲜卑大王和连的建议,张狂非常委婉的拒绝了。他对鲜于辅说,如今并州钱粮不足,兵力也有限,只能勉强保住自己的边境,不被鲜卑人入侵。再说,幽州有抗胡名将公孙瓒在,何必担心一个在鲜卑人中间都地位不牢靠的和连呢?
    既然张狂对幽州的建议,表达出不想参与的意思,鲜于辅也没有多说什么。他明白,以自己的口才,不可能劝说张狂这等枭雄改变自己的态度。在得到了共享北地杂胡情报,必要时共同对付鲜卑入侵的承诺后,鲜于辅意兴阑珊的离开了晋阳城。
    等到鲜于辅离开晋阳城,返回幽州之后,张狂也终于对未来一年的并州政略,做出了最后的安排。
    在军事上,张狂并不打算大动。除了人员上的微调,还有将“太行军”的旧称更新为“并州军”,其余的基本保持原样。
    郭缊的确是个人才。他不但武技不错,几乎达得到“百人斩”一级,对并州的地理更是极为了解。以张狂目前的水准,他对并州未来一年的大致发展规划,如果没有郭缊在一边提供帮助和提醒的话,根本就做不好。
    在世人眼里,并州苦寒。其实,这是一个以偏概全的印象。
    并州位于大汉的西北方向,为司隶的北地屏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其共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与其他诸州相比,地盘不算大,也不算小。
    这九郡中,目前尚不在张狂治下的雁门、定襄、云中三郡,都是北地的边郡。人口稀少,用来供养边军的钱粮,都需要其他州郡调拨才能够维持。
    五原、朔方二郡,原本在前汉时期,曾经有过百万军民在此屯田戍边,颇为繁华。只是近些年来,由于北地鲜卑蛮部的强盛,五原、朔方二地多次被檀石槐带兵入寇,以至于人民流散。良田抛荒,这才迅速衰退为贫苦地区。
    至于上郡和西河两处,自从被汉室用于安置来自北方的杂胡、匈奴降人,便成了胡汉杂居的地方。由于近些年来汉室衰弱,杂胡和匈奴都变得很不安分。受到如此威胁,当地的汉民也多有离开故土,寻找避难之地的,人口也减少了不少。
    但是。剩下的太原、上党二郡,却都是户口殷实。钱粮税收丰饶之地。尤其是太原郡,沿着汾河一带,拥有良田十数万顷,向来是并州最重要的粮仓。即使与兖州豫州冀州等地的富庶郡县相比较,太原的粮食生产水平,也是不逞多让的。
    正因为如此。张狂一但攻克了太原和上党二郡,天下人就都认为,他已经成为并州实际上的掌控者。即使雁门、定襄、云中三郡还没有入手,张狂这个并州刺史,当起来也能算是名副其实的。
    对手中地盘的施政规划。第一步,首先需要由张狂定下各郡的郡守。
    虽然董卓假借朝廷的名义,曾经下诏让郭缊担任朔方太守,程昱担任并州刺史。但这些任命,没有张狂的点头,是无法变成真正的官职的。而郭缊与程昱都是极为明智的人,知道自身的前途在张狂身上,而非来自朝廷的一纸诏书。所以,董卓上一次在诏书上下达的任命,只有“使匈奴中郎将”被张狂接下,另外两封诏书都被退还给朝廷了。
    如今张狂虽然公开接受了并州刺史一职,却同样并不代表他会让张杨接下河内太守,王匡接下上党太守的任命。
    并州内部的任命,必须要由张狂说的,才算数!
    根据目前的情况,张狂任命乐进担任五原太守,下辖镇北营的骑兵主力,主要任务是监督西部鲜卑的宴荔游部,打击敌对的草原蛮部,并防范鲜卑大王和连的骚扰。
    朔方太守被宣布为沈富,主要负责对朔方、五原一带的河套地区屯田。以沈富在内政上的能力,当可将这些事情做的很好。
    上郡位于并州最西端,与凉州地界相连。此处虽然名义上归属于张狂,其实由于杂胡、地方豪强林立,张狂目前并不能真正的控制该地。有鉴于此,太守一职被任命给军师程昱,他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负责对上郡豪强的和平攻略。
    至于上党太守,当然还是由张杨名义上接任。不过,上党的内政将由刚刚上任的上党长史眭固处理,兵权则掌握在郡司马张燕的手中。当然,如果张杨肯真心实意的归顺太行军,张狂绝对会给张杨一个合适的好位置。对此,张狂其实还是很期待的。
    西河太守则由于禁接任,他的折冲营目前没有面对什么外在威胁,除了镇守白波谷和西河两地之外,主要负责并州新兵的训练。以于禁的练兵手段,两年内练出一万精兵,当无大问题。
    还有最重要的太原太守,张狂出人意料的将这一要职,交给了一直跟随在身边的心腹大将周仓。当然,周仓的才能并不擅长民生,主要政事也将由郡中的长史完成。而主政的长史,也是太平道中追随张狂最久的人才——陈大师。
    陈大师名蹙,本是荆州士子,曾在襄阳郡担任从事,后来因为“党锢之祸”而流亡冀州,成为太平道的“大师”。无论是从资历上,还是从能力上,都无人能够挑剔这一任命。
    最后,张狂将臧霸任命为雁门太守。臧霸得到这一任命后,自然便要依靠手中的山前营,慢慢的将现在的那位雁门太守赶走。在坐拥一州之地的张狂支持下,没有了后援补给的雁门、定襄、云中三郡,显然迟早会成为张狂的治下。
    定下了各郡的太守以后,接下来就是各处县、乡的长官任命。由于手中可靠的人才不足,张狂不得不在改名为“并州军”的原“太行军”士卒里,大量抽调可堪一用的人才。但凡认识一千个常用“军书”,并有能力书写简单的公文的士卒,都可以申请到地方上担任吏职。这些出自太行军的小吏,将成为张狂统治并州的重要基石。
    至于原本被汉室官长所任命的郡县小吏,则需要经过刺史府的重新挑选和查验,确定了能力和忠诚上的过关,才可以得到新的吏职。
    在张狂的计划中,未来从亭长一级开始,整个并州的吏员,要达到老人、新人各占一半的比例为好。如此一来,才能够从上到下,充分保证张狂在并州统治的稳定性。
    这项人事任命工程浩大,只怕需要花费三、四个月,才可以初步的安定下来。而在此期间,张狂无疑会忙到脚打后脑勺。
    就算将并州的人事都粗略的梳理完毕,张狂也依然没有悠闲时光可度。张狂旨在争霸天下,并州目前的财政状况,无疑是难以满足他的要求的。并州有马,有煤,有铁,还有合格的好兵员,可是却相当的缺钱,缺粮。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打仗就是在拼钱粮的多寡。在小规模的战斗中,个人勇武和智谋能够左右战局发展。但对于志在统一天下的张狂来说,他以后肯定是一打就需要动员数万人,甚至十数万人参与的大仗。没有足够的钱粮,张狂连足够的兵都练不出来,也就谈不上对外发动进攻了。
    缺钱,这一点张狂可以想些办法,通过开发一些特产,鼓励商业发展来解决。比如张狂在太行山时期研究出来的优良纸张,便是一种颇受其他地区欢迎的好东西。
    一年前,张狂在西河的离石建立了一处大规模的造纸厂,每月可以生产二十万张四尺见方的大纸。这些纸除了可以满足并州上下的文牍需求外,还大量的向司隶和冀州一带销售,一年便可以带来两百万钱的利润。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这种利于书写的好东西,将会在整个大汉广为流传,彻底改变传统的书写方式。哪怕其他地方,也可以生产类似的纸张,可是张狂的造纸厂,是在“蔡侯纸”与“佐伯纸”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又被张狂不自觉的引入了后世流水线作业的生产安排,在生产成本上远远低于原来的“蔡侯纸”与“佐伯纸”。
    穿越前的张狂,好歹在工厂里工作过。只要利用上后世的一些基本工厂管理模式,张狂便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某种产品的方法,大幅度的提高工业的生产效率。有了这些“国营工厂”的支持,张狂有信心解决紧张的财政问题。
    再说了,目前的并州,可是还有数十亿钱来自黄巾军和匈奴贵人的积蓄。在手中的钱财用完之前,说不定张狂已经占领了新的富庶地区,不再缺钱了呢!
    但是,并州所面临的缺粮问题,就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了。(未完待续。。)



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
    穿越前,张狂是个城市居民,没在农村呆过几天,对农业生产可谓是一窍不通。通过某些网上论战,他知道红薯、土豆之类的杂粮,可以养活成倍的人口,造就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可是在汉末的时代,那些后世张狂所熟悉的作物,大部分都还分布在它们的原产地呢!
    无法在科技上提高农业,张狂也只好采用这一时代被证明最有效果的古老方法,来增加粮食的产量。那就是:开荒,灌溉。
    一块农田,有没有充足的水源灌溉,产量可是能够差上一、两倍的。并州虽然有黄河与几条支流流经,却因为地势的原因,很多地方即使就靠着黄河,也难以被农民灌溉到。
    除了上党和太原的一连串盆地底部,很适合水浇田种植以外,能够被张狂看中的,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便是五原和朔方所在的河套地区。
    对河套地区的恢复和屯田,张狂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了。如今,足足有数目达到十多万的流民,被张狂安置到朔方一带,在那些被抛荒了数年的土地上再次耕种。哪怕时日尚短,恢复种植的良田数量不算多,这些移民的产出,已经足够供应屯驻在附近的“镇北营”所需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