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226部分

黄巾张狂-第226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暇贡榷恳钌咸唷D呐滤呔∪Γ材岩猿て谖肿〕ぐ驳木置妗
    如今的长安城,可谓是暗流涌动。那些在董卓手下不敢动弹的家伙,此时乘着董旻当权,纷纷活跃起来。偏偏董旻为了保障前线供给,稳定长安局面的要求,不敢对朝中大臣们威逼太甚。如此一来,朝中的情形便越发的乌烟瘴气起来。
    董旻在信中大声叫苦,并隐隐透露出,已经有部分朝臣的私下串联谋反活动被他发现。只是由于此事牵连甚广,可能影响到前线军需的运送,董旻在信中表示,自己不方便即刻处置那些逆臣。
    看完这封信,董卓立刻果断决定,返回长安。如今的长安城,便是他的根基,又向西一直连通到凉州。如果长安有变,董卓不但会立刻失去朝廷正统的立场和地位,就连返回凉州自守的退路都没有了。
    相比之下,雒阳这个地方,属于可守便守,不可守便放弃的次要地盘。如今的局面,对董卓来说可谓是内外交困。此时此刻,进行壮士断腕的勇气,他还是不缺乏的。
    但是,在撤离雒阳之前,董卓还有些事情要去试一试。
    雒阳虽然经历过一次大迁都活动,可那时候凉州军的迁徙重点,是在那些京师的富户和官户身上,对平民百姓的强制迁移,关注的并不太多。因此,如今依然有部分的雒阳百姓,小心的躲过了凉州军的驱赶,顽固的居留在城中的家园中。
    既然决定要放弃该地,董卓可不会将任何对敌人有用的人力物力留下。所以,在董卓的指挥下,牛辅率领部下,拿出在凉州与羌乱叛军交战时常用的那一套战法,对雒阳城内的房屋、居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财富搜查清理活动。
    而那些无法被带走的宫殿、房屋之类,董卓也不会留给关东叛逆。在大军离去之后,将会有一把大火,彻底的吞噬大汉昔日的繁华帝都。
    另一方面,固然知道希望不大,董卓还是派出了使者与孙坚私下里接触,希望可以用朝廷的官位和州郡大吏的任命,来收买孙坚。为了表示己方的诚意,董卓甚至愿意与孙坚结为儿女亲家!
    出使孙坚的人,是凉州军里“龙虎豹熊”四校尉之首的校尉李傕。一看到李傕居然成为了使者,孙坚就知道,董卓这次可是很有诚意的。
    不过,就算董卓再有诚意,孙坚都不会不打算与董卓谈判。他明白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在于武略有余而文韬不足。若没有人为孙坚提供后勤补给,他再能打,也不能带着一群饿肚子的士卒上战场啊?(未完待续。。)



第62节 冀州强龙伺
    在为人处世上,孙坚有不少的缺点。但是在关键的问题上,他还是能够想得透彻的。如果孙坚私下里与董卓议和,别的不说,在后方坐镇的袁术,必然会与孙坚翻脸。而董卓本身财力不济,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辎重补给支持孙坚军。
    更加关键的是,孙坚是以“除汉贼,清君侧”的旗号向董卓开战的。如果他敢于与董卓停战,立刻就会被天下士人鄙夷为“言而无信,为虎作伥”之人。而孙坚的部下们,也会因此暗中起异心。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那时的孙坚,就算能够从董卓那里得到一个三公的官位,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正是因为以兵法家的眼光,看透了董卓这次行动的后果,孙坚立刻请纪灵、张勋、桥蕤等袁术手下大将一齐到场,共同会见使者李傕。在李傕不卑不亢的提出了董卓愿意给予的条件以后,孙坚根本不用多想,马上在全军诸将的面前,严词拒绝了董卓的提议,并果断将李傕当场赶出军营。
    孙坚果断的行为,无疑极为恰当。若是他当时表现得有所心动,甚至只是略微迟疑一下,必然会被袁术的亲信大将发现,然后引发袁术对他的怀疑之心。但是,经过如此一番表现以后,袁术对孙坚的人品大为相信,日后自然少不了给孙坚的好处。
    看到李傕狼狈的逃回来,知道自己的离间计失败了,董卓也不懊恼。这种事情,本就是小动作,不上台面的。董卓更是从来没有指望过,孙坚会真的同意议和。不过,孙坚的态度表现得如此明确。丝毫没有可以利用到的地方,倒是让董卓略略有些遗憾。
    孙坚在赶走李傕之后,立刻催动大军,直扑雒阳。凉州军的抵抗并不强烈,只是微微迟滞了孙坚的行军步伐。不过,等孙坚远远的看见雒阳城墙的时候。吸引他注意力的,却是几道冲天而起的烟柱!
    火烧雒阳的好戏,终于开始了!
    看到雒阳城里冒起的浓烟,孙坚怒发冲冠,呀眦欲裂,简直就要疯掉了。他万万想不到,身为大汉相国【自封】的董卓,居然会做下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
    这是一个大汉的重臣,可以做下的事情吗?!
    ——董卓。吾誓杀你!
    面对燃遍全城的大火,孙坚已经不去考虑追杀董卓断后军的事情了。对他来说,如今的当务之急,便是救火。
    作为深明兵法之大将,孙坚猜也猜得出董卓会派谁留在最后放火断后。
    吕布,只会是吕布。
    吕布手下的骑兵不少,而且本身精通骑战,一身武技更是高明得可怕。有他在一旁骚扰。孙坚军的前进速度,至少会被减慢一半。
    当然。这些都不是吕布会被派出来的主要原因。以孙坚的判断,吕布担任断后任务的最大原因,便是吕布并非董卓的嫡系,其部下即使有所损伤,董卓也不会在意,甚至会更加安心些。
    断后如此危险的任务。当然要交给死起来不心痛的非嫡系部队。
    经过与吕布的那次直接交手,发现有吕布在前方断后,孙坚明白,自己的追击必然是无果而返。所以,他很直接的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到了指挥士卒救火的行动上。由于孙坚的抢救及时,部分汉家宫室居然被成功的保存下来。
    这也是放火者敷衍了事,没有严格执行计划的原因。看到堆积在宫室里的那些未被点燃的巨大柴堆,孙坚更加确认,断后的一定是吕布。
    孙坚在宫室里救火,救到了些什么玉玺之类的东西暂且不提。却说袁孙联军克复雒阳以后,立刻声势大振。对此事最为郁闷的人里头,当然有董卓一个,而仅次于董卓的郁闷者,其实还属袁绍。
    雒阳克复了,功臣却不是袁绍。这让在河内领兵,与凉州军对垒了数月的袁绍情何以堪?
    袁绍袁术两兄弟,相互之间有着直接的竞争。由于汝南袁氏上一任家主袁隗死的突然,没有明确确认下一任家主是谁,便被董卓干脆的干掉了,附属于袁氏的门生故吏们,对谁是新一任袁氏家主存在很大的争议。袁术声势大振,便意味着袁绍势力的衰退。
    如今的袁绍,孤悬在外,远离自己的领地,连军粮供应都需要仰仗冀州牧韩馥的鼻息。而伴随着雒阳克复,讨董战争得到了阶段性的胜利,韩馥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来减少给袁绍的军粮物资。
    没有来自冀州的粮草供应,大舅子刘岱也在之前,被酸枣联军耗尽了军粮,袁绍一下子便陷入了补给断绝的危险境地。
    为了节约为数不多的粮草,袁绍不得不开始削减部下的军粮供应。如此一来,饥饿的士卒,开始抢掠驻地百姓的粮食,而失去粮食的百姓,只得采摘未成熟的桑葚作为食物充饥,或者成群结伙的逃离家园。
    民以食为天,无粮则军自乱。有鉴于此,袁绍必须开动脑筋,想法子搞到一批粮食来度过难关。他想到的第一个选择,依然是从物产富饶的冀州获得粮草。
    冀州牧韩馥既然拒绝继续向袁绍军提供充足的粮食,那么,想要从冀州再次得到粮草供给,就只有一个办法:
    赶走韩馥。
    韩馥在冀州的根基并不牢固。由于上任时间不长,冀州诸郡的太守,多半对他只是表面服从,没有谁会坚定的支持韩馥。而更重要的是,韩馥手中掌握的兵权并不强大,在这个以武力决定成败的乱世,韩馥固然位高权重,却可以算作一个虚弱的巨人。
    袁绍目前所拥有的兵力,连同曹操所率领的三千部曲在内,总数在两万以上。而冀州的总兵力,高达五万以上。从这个数字对比来看,袁绍似乎没有什么机会。
    但是,可别忘记,冀州各郡对韩馥只是表面服从。如果袁绍愿意拉拢诸郡郡守的话,各郡的郡县兵掌控者们,大多数会比较乐意采取作壁上观的态度,然后在袁绍与韩馥分出胜负以后,追随那个胜利者。
    如此一来,韩馥可以调动的兵马,就一下子下降到两万余人。偏偏这两万余人中,还有一个前任冀州刺史王芬的亲信——麹义夹在当中。由于韩馥上任以来,对麹义一直是不冷不热,让麹义心中很不自安。袁绍此前派人接触过麹义,自信若是向韩馥翻脸的话,麹义有九成的可能性,会加入反对韩馥的阵营。
    麹义所部四千人,是整个冀州州师的精华。他若出头对抗韩馥,韩馥至少要派出一万人才能与之对抗。如此一来,袁绍对上韩馥,在谋算中便有了巨大的优势。
    “但是,这还不够!”
    提出夺取冀州计划的第一人——许攸,在一众袁绍心腹面前侃侃而谈。
    “以车骑将军【袁绍】与韩冀州的关系,可以暗中威逼,却不宜直接为敌。韩冀州【韩馥】虽然是袁氏故吏,毕竟担任过九卿,位高名重。车骑将军如果公开对其下手,难免让天下士人为之大失所望。”
    “可是,许先生,若不动手,韩冀州会自动将冀州让给父亲大人吗?”
    发出疑问的是袁谭。袁谭是袁绍的长子,为袁绍前任妻子李氏所生。他今年二十岁出头,风华正茂,相貌堂堂,接人待物挥洒自如,大有袁绍年轻时的风度。袁绍对这个风度类似自己的长子,可是很看重的。在起兵反董以后,他便将袁谭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培养这个儿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公子不要心急,就算不公开动手,也是有法子让韩冀州自动退让的。公则,你来给公子说说,可以怎么做。”
    公则,是郭图的字。郭图为颍川名士,曾经在郡中出任“上计吏”,因此见过袁绍。反董战争爆发之后,颍川很快沦为了战场之一。郭图只好带着族人,离开故乡,去投奔有实力的诸侯。而他选择的势力,便是“天下楷模袁本初”。
    “上计吏”是郡国的长官,向上一级的刺史州牧派出的使者,负责向上级“上计”。所谓上计,即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上计吏并非常任职务,必要时由郡太守临时委派,通常为郡县长吏临时兼任。
    颍川郭氏这一脉,虽然人丁不广,名气却不小。郭图的前两代先祖,也曾担任过两千石的大吏,算是颍川的名门世家。他本人则才学过人,在州郡中广为人知。所以,郭图一到袁绍手下,便被袁绍委以重任,担任幕府从事。而郭氏的其他族人,也在袁绍的关照下得到了安排。其中有一个叫做郭嘉的远房族人,被安排到曹操所部里,担任粮草“计吏”的要职。
    郭图是袁绍手下新近的谋臣,受到了许攸的提携和看中。如今许攸给了他这样好的一个露脸机会,郭图当然要好好把握住。他神情恭谨的向袁绍施了一礼,这才直起身体,侃侃而谈。
    “韩冀州威望素著,不可无故轻易伐之。然,图以为,无需主公动手,自然有人可以为主公代劳!”(未完待续。。)



第63节 袁绍定决心
    郭图的话,不但让袁谭极为好奇,也让袁绍大感兴趣。
    “哦,公则试言之,谁能替吾劝服韩冀州?”
    得到主公的垂询,郭图依然神色恭谨,态度不变的答道:
    “此法需用二人,一内一外,同时发作,方可让韩冀州知其无能为,主动让贤于主公。”
    袁绍听到这里,正要继续下问,却发现座中一人的脸上,闪过仿佛是恍然大悟的表情。他一时好奇,便点名询问:
    “友若,你可猜出公则所言为谁?”
    荀谌字友若,也是颍川人氏,与后世大名鼎鼎的荀彧为同族兄弟,两人齐名一时。不过,荀彧此时还没有决定就此加入袁绍的幕府,颍川荀氏一族目前在袁绍面前说得上话的,便是荀谌。
    “回禀主公,谌之机敏,不及郭从事远矣。若非郭从事提及,谌必然想不到二人之用途。”
    小小的捧了一把老乡郭图以后,荀谌这才为在场之人揭开此计的谜底。他进入袁绍的幕府,郭图也是小小推荐了一把的。以荀谌的性子,他当然不会故意去抢郭图的风头。
    “冀州之北,有当世名将公孙伯圭,横扫幽州杂胡,白马义从之名,扬于天下。我观公孙将军的行为,似乎雄心不小。区区一个幽州,只怕已不足以让其纵横驰骋了。”
    “公孙将军素来喜好武勇,而不重名士。据说刘幽州【刘虞】亦苦于让其听命。主公只要修书一封,许诺割让邻近幽州之土地,公孙将军必然乐意挥师南下。”
    “如今冀州黄巾贼死灰复燃,韩冀州却无力征讨。公孙将军以讨伐黄巾贼之名南下,天下人亦不得非议。然讨黄巾在其次,有公孙在侧。韩冀州岂能安枕?如此一来,冀州精卒必然聚集于北方,防备幽州军,而冀州遂空矣!”
    “当此时,若冀州内部再起一军,不知韩冀州如何能够处置?”
    荀谌说到这里。就不再继续下去,而是将话语权交还给郭图:
    “谌之见事,不及郭从事。冀州内部之事,谌不甚明了,还请郭从事赐教。”
    荀谌如此知趣,郭图觉得自己之前的举荐没有错,对荀谌更是亲热了几分。
    “哪里哪里,荀从事过谦了。”
    郭图假意客气了一句,便接过荀谌的话头。继续阐述自己的计划。
    “麹都尉为前任王刺史【王芬】所倚重。不幸王刺史被奸人陷害,含冤而死,麹都尉亦由此成为嫌疑之人,被州郡所排挤,境地日蹙。”
    “麹都尉兵法高明,昔日王刺史倚之为冀州屏障,以防备太行诸贼。韩冀州待冀州栋梁若此,麹都尉岂能不怨?然势力迫人。麹都尉别无他法,只得雌伏。”
    “如今主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