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43部分

黄巾张狂-第43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达九尺的魁梧身材,这一刻,居然轻巧的像一只大猫。如果谯县的许褚在场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
    这位的身法,竟然与许氏嫡传的“猫步”,有八成相似!
    侯成再次大恐!
    不过,身经百战的侯成,深知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能害怕、紧张。一紧张,一害怕,那他的这条性命,可就十有**,要交代在这里了。
    这一刻,侯成果断丢弃了左手的圆盾,双手持矛,用尽全部的技巧和力量,准确的扎在管亥巨大的身躯上。
    而管亥这一刻,面对这势大力沉的一矛,居然不避不闪,一手抓住矛头,用胸口硬吃了下来。付出这样的代价,他的前进速度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转眼之间,已经掠过了一丈多的距离。
    可是……
    管亥惊奇的发现,冲过一丈多远,他与侯成之间的距离,居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原来侯成这厮,在这关键时刻,居然双手抓住长矛不放,还用胸口顶在长矛的底端。管亥向前冲过多少距离,侯成的身体,就借助从长矛上传来的巨大力道,借力向后退出了多少距离。这样一来,两人之间,依然隔着一支长矛的距离!
    “哇……”
    侯成口中喷出一口鲜血。这是被长矛底端,重重撞击胸口的代价。但是,他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
    ——管亥,你杀不到我……
    这时,管亥背后,风声骤起!
    饶是他及时施展出“辽东避箭术”,身体一歪,卸去了三分力道,那道势大力沉的剑光,依然重重的砍在管亥的背上,溅起几片皮甲碎块。
    千万不要忘记,鲍信的武力,其实还在侯成之上。管亥毕竟不是“万人敌”,在面对一个“千人破”级别对手的时候,居然敢背对着敌人。这一刀,就是管亥这么做的代价。
    “尚方斩马剑”在管亥黝黑的背肌上切过,带起一蓬血光。在面对汉军两大高手夹击的情况下,管亥含愤的冒险一击,终于让他在血战这么久之后,第一次见了红!
    这一刻,原本士气有些低落的汉军士卒,一齐大声呼喝:
    “都尉!威武!汉军!威武!”
    诸不知,在这片声势浩大的欢呼声中,鲍信心中的惊异,还在刚才的侯成之上!
    ——以“尚方斩马剑”之沉重,之锋锐,居然只能在管亥这厮的身上,切出一道皮外伤!
    ——无怪乎这家伙,可以被称为“太平道第一高手”!
    ——管亥这家伙,到底练得是什么武功?!
    突然,鲍信心中灵光一闪,沉声对管亥问道:
    “蚩尤战体?”
    “好见识!”
    管亥虽然背上负伤,却仿佛毫无察觉。他倒退两步,让其他的黄巾军,可以掩护住自己的两侧,这才从容的一笑,大声道:
    “能认出某家的武技,必然是世家子弟。足下何人?”
    作为“大贤良师”张角座下的八大弟子之一,管亥虽然出身低贱,但是传道这么多年,无论对上什么样出身的人,说起话来,都有着深厚的底气。
    两人虽然互为敌手,但是一轮交锋下来,都有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感觉。这样一来,双方暂停一下,通报姓名,也就顺理成章了。
    “泰山鲍信,见过管大师!”
    ——对方固然是黄巾贼寇,但是无论是气度、武力还是见识,都不愧为一代武学大师。
    “原来是泰山鲍氏。足下家传的‘举重若轻’绝学,已经有了八分水准,果然是少年英雄。”
    ——以管亥的身份、年纪来说,三十出头的鲍信,他还是可以视作少年的。
    “信虽然心慕大师,然而沙场之上,各为其主,却要得罪了!”
    “无妨,成王败寇,自古如此。待‘大贤良师’成就大业,还需要足下这样的人才,来大力辅佐。想来泰山鲍氏,当不是冥顽之人。”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管大师,请!”
    “请!”
    说得几句,趁机休息片刻,双方再次展开了战斗。只不过,这一次交手,双方的行动招式,都更加谨慎了不少。
    鲍信是骇于对手的“蚩尤战体”刀枪难伤,不敢轻易出手。而管亥在受伤之后,对鲍信手中的“尚方斩马剑”,颇有几分忌惮。外加上一旁带伤持矛游弋,想要趁机偷袭的侯成,双方几次交锋,都维持了个平手之局。
    不过,管亥以自己的武道经验,却清晰的知道,这样下去,即使以一敌二,自己也是胜券在握。
    原因很简单。
    鲍信使用的“尚方斩马剑”,猛则猛已,却犯了一句“刚不可久”。最多三十招,鲍信的“战炁”耗竭,管亥若趁势拿下他,根本毫无难度。
    但是,当鲍信的斩马剑,挥动之间开始变得沉滞的时候,退却的一方,却是管亥。
    管亥虽然在武学一道上,有着超出常人极多的认知,却不算精通兵法。现在的形式,不是双方单挑,而是两军接战。
    当管亥凭借自身的武力,在汉军阵型中搅起阵阵腥风血雨的时候,黄巾军还可以借着这股气势,抵挡住汉军悍卒的强攻。然而,当管亥被汉军将领牵制住之后,黄巾军的局势,就急转直下了。
    鲍信力未竭,黄巾军先败。
    面对败局,管亥也是独木难支。若是陷入了汉军的重重围困,即使身为“万人敌”,也说不得要力战身亡。
    君不见,被评为“千古第一猛将”的“霸王”项羽,面对千余汉军追兵,也只得落了个乌江自刎的结局?
    所以,管亥只能退。
    在败退的时候,时不时杀一个回马枪的管亥,现在对战局唯一的希望,就是援军的到来。
    ——张无忌这小子,怎么还没有派援军来?
    ——只要来上一个“万人敌”,我军就可以转败为胜了呀!……
    ps:蚩尤是我国古代的“兵主”,即战争之神。主征战杀伐。
    传说中,蚩尤长着铜头铁臂,刀枪不入。蚩尤战体,自然就是一门能大幅度强化身体防御力的硬功。



第74节 易断势与局
    ——张无忌这小子,怎么还没有派援军来?
    ——只要来上一个“万人敌”,我军就可以转败为胜了呀!……
    而在这一刻,被管亥在心中不停念叨的张狂、张无忌,却也没有闲着。
    作为在两个月前,多次与兖州州师交手往来的天平军,如果陈宫在他的伏击计划中,会将其遗漏,那陈宫就不配被称为一名合格的军师谋主。
    由于鲍信知道天平军中,有一位能力敌“江东猛虎”孙坚的“万人敌”级别悍将,陈宫在设计迟滞天平军所部时,当真是花了不少心思。
    最后,陈宫利用天平军已知的一个弱点,下定决心,派出目前手上最为精锐的一只部队,前去牵制天平军。
    这只被派出去执行牵制任务的部队,便是人数高达四百的汉军骑兵。
    当今汉世,有两支骑兵共同称雄于世。一只是幽燕突骑,一只是西凉铁骑。除此之外,其他各州,都不以骑兵著称。
    就比如说都尉鲍信所统帅的兖州州师,在组建之初,由于时间仓促,根本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队。以至于在数月前的“单父之战”的前哨战中,鲍信部还被天平军的骑兵小队,给郁闷了一把。
    后来,鲍信感觉手上没有骑兵,作战就很不方便,多次与兖州刺史商议,想讨要一只可以使用的骑兵队。
    兖州刺史被鲍信烦得没办法,强行从当时战火稍熄的“东平国”那里,抽调了一只百人骑兵,归鲍信使用。加上鲍信自身的收罗,在青州黄巾军进入兖州时,鲍信手中的轻装骑兵队,人数已经达到了两百余人。
    而陈宫特地从东郡赶来狙击青州黄巾军时,汉军统帅、中郎将皇甫嵩,也特地从北军的“越骑营”中,抽调了一个屯的骑兵,跟随陈宫南下。
    东郡太守一方面出于对鲍信的担忧,一方面对骑兵在正面会战中的作用,感觉很有限,又大方的给陈宫另行增添了一个屯的骑兵随行。
    兖州骑兵,东郡骑兵,还有北军“越骑营”骑兵,三者相加,就组成了前文所说的四百骑兵。
    成廉虽然只是一个屯长,然而出身是中央军“越骑营”。按照当时的官制,他的职位比起地方郡国兵,自动高出一级,于是得以担任了这四百骑兵的主将。
    至于这只临时组成的骑兵队的副将,则由骑术高明,武力比之成廉也只是略输一筹的“东平国”骑兵屯长宋宪担任。
    这样一来,两人各自统帅两百骑兵,达成了主兵和客兵的利益平衡,算是获得了足够的精诚一致。面对着这样一只斗志昂扬的骑兵袭扰,天平军不由得陷入了一个小小的泥潭。
    成廉和宋宪,都是精通骑兵战法的老卒。两人将部下分成六队,其中四队,人数在八十到九十人之间,都是弓弩轻骑。
    这些轻骑,徘徊在距离天平军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离上,让天平军的强弩,也对他们无可奈何。一旦有机会,弓弩轻骑就会突然插上,在距离天平军五十步左右的地方,泼洒一轮箭雨,然后不管战果如何,立刻扬长而去。
    剩下的两只骑兵,则是由骑术精湛,能用双腿夹住马腹,支持自身在马上格斗的好手组成。
    如果天平军意图派出小股部队,对弓弩轻骑进行驱赶。这些数量大约为七十人的“格杀精骑”,就会利用马匹的可怕冲击力,告诉天平军所派出的小股部队,大汉骑兵的刀剑,到底有多么的锋利!
    这样的战法,其实是很消耗马力的。所以,如果是日常战斗,这些骑兵的马力,最多能支撑两、三天。但是,在黄巾军主力遭到猛烈袭击的情况下,张狂对这些骑兵的怨念,就如同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这也正是陈宫策划伏击时,只提出了三个适合地点的原因。要不是为了骑兵队能发挥足够的战力,迟滞天平军,必须要有一块平坦的地形,陈宫可以在青州黄巾军的可能行军路线上,找出不下十个适合的伏击点。
    他身为兖州的地头蛇,若是连这点儿本事都没有,又怎能在后世,被评价为“三国第一流谋士”之列?
    成廉和宋宪两人的骑兵队,是在都尉鲍信成功伏击了青州黄巾军的快速反击部队之后,接到军令,这才前来迟滞天平军的回头救援行动的。
    由于天平军与青州黄巾军之间,那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疏离关系,作为前军的天平军,与管亥所部之间,足足拉开了两、三里的距离。
    这个空档,在精通兵法的王果、于禁、谢逊等人眼中,是一个很大的破绽。如果有一只敌人,敢于冒险插入这处空档,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切断天平军与管亥军之间的联系。
    为了这件事,张狂特地拜访过管亥,与他说明。管亥嘴上答应了,可是跟在天平军身后的那个小帅,却就是不愿意紧跟上来。张狂私下里询问了两次,猜出了那个小帅的心思,也就只得由之听之了。
    那个小帅,之所以不愿意紧跟天平军,居然是为了避免手下的黄巾军士卒,受到天平军“优渥”待遇的引诱,转投到张狂的麾下!
    随着战争的持续,原本紧密团结在“大贤良师”张角为核心的太平道教团,终于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个小帅拥兵自重的现象。
    这一点,其实从跟随“管亥帅”,前去支援“卜己帅”的青州黄巾军数量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数月之前的“波才帅”,仅仅凭借着颍川一郡,就可以拉出一只精壮之士多达四、五万的黄巾军大军。青州黄巾军的声势,虽然远不及颍川黄巾军,可是好歹也是一个大州,至少也拥有精壮士卒七、八万。
    然而,管亥想尽办法,最后纠合起来,奔赴兖州,前去救援“卜己帅”的黄巾军,却只有一万出头。
    这里面固然有管亥不擅长统御士卒的原因。但是各个渠帅之间的拥兵自重,才是最为关键的。
    偏偏面对那个小帅执意要与天平军拉开距离的做法,张狂除了私底下埋怨这厮不通兵法、不顾大局之外,还无法多说什么。因为,张狂自身就是黄巾军中自立山头,拥兵自重的典型。
    所以,当成廉和宋宪,带着骑兵队,插入到天平军与青州黄巾军之间的空档之中时,张狂除了叹气之外,也只是下达了一道军令:
    “固守待敌!”
    有着精通骑兵战术战法的乐进在场,张狂自然不会犯某些低级错误。用步兵的两条腿,去驱赶骑兵的四条腿?
    张狂觉得,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
    其实,一只训练有素的步兵,如果早有准备,想要防御骑兵的进攻,还真是一件没什么难度的事情。持盾,上弩,列阵。这几件事情做完,骑兵的威胁,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就算是强行驱散不远处的骑兵队,天平军也不是办不到。只是,张狂觉得,从双方的战损比例来说,这样做不是太划算。要知道,在张狂手中,现在可是握有一只杀手锏,可以在片刻之间,消去汉军骑兵的威胁。
    不过,张狂就是不想用。
    自张狂以下,王国、于禁、谢逊、臧霸等人,都建议不用。另一方面,天平军战士们,还在积极的将随军的车辆,摆放成适合防御的车阵,准备迎击前方来袭的大股汉军。
    ——却原来,天平军上上下下,都以为汉军骑兵队,之所以割裂天平军与青州黄巾军的联系,是为了强攻作为前军的天平军。天平军上上下下,都在屏气凝神的等待着,想要一口气吞下天平军的那只狂妄汉军。
    “汉军若是敢来,就看俺臧霸怎么砍上他百十个首级,祭一祭俺的大刀!”
    ps:人物——成廉、宋宪。
    两人都是吕布的部将。
    作者设定,成廉出自汉军的中央军,后来在吕布长安兵败之时,随吕布逃走。
    宋宪出自兖州的郡国兵。在吕布入兖州时,作为张邈的部下,跟随吕布。



第75节 判敌未如判
    “汉军若是敢来,就看俺臧霸怎么砍上他百十个首级,祭一祭俺的大刀!”
    臧霸用一块绢布,细细的擦拭手中的宝刀。
    臧氏在华县,虽然不是首屈一指的大族,却也算是一方豪强。如果不是数代以来,臧氏一族都没有出过千石以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