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68部分

黄巾张狂-第68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更加让张狂笑翻,袁术吐血的一幕出现了:
    这些明明已经开始溃逃的淳于氏家兵,居然兴趣高涨\勇猛的冲击起,排列在道路一旁的黄氏私兵军阵!
    “主公,这里不安全,您快先撤下去!”
    张勋的话语,打破了袁术的思绪。袁术一看己方的情形,长叹一声,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也不多说,拨转马头就走。对于身份贵重的汝南袁氏嫡子来说,失陷在乱军之中的危险,可是不能随便去冒的。
    在后退的一路上,袁术对身为对手的张狂,倒是没产生太大的仇恨。关键是袁术就算将张狂时刻记挂在心,他也没地方去找这个蛾贼渠帅算账。可是一想到淳于氏在此战中的糟糕表现,袁术的怨念,就如同三月里的野草,在疯狂的生长蔓延着。
    ——淳于导!给我好好记着!
    ——还有淳于琼!
    ps:淳于琼和淳于导之间的关系,纯属作者杜撰,切勿当真。



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
    这次由袁术和陶谦发起的,在占据了优势兵力下,最后却失败的战事,必须要有人担负起失败的责任。堂堂袁氏嫡子,当然不会如此屈辱的输给一伙低贱的蛾贼。所以,直接在战斗中溃败的淳于氏,就必须肩负起战败的责任。
    哪怕,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黑锅。
    当然,作为在兖州薄有声名的大豪强之一,一次战败,并不足以让淳于氏就此消亡。而且,袁术毕竟还年轻,并非是袁氏一族的当家人,无法随心所欲的处置淳于氏一族。正在冀州讨伐军中,与冀州黄巾军对峙的淳于琼,属于被朝中多位重臣看中的人杰。哪怕只是看在淳于琼的面子上,临邑淳于氏分支也不会受到什么处罚。
    此事最后的结果,恰恰对袁术并不算有利。因为这一战中背上了黑锅,本来在袁术、袁绍两兄弟之间保持着不偏不倚姿态的颍川淳于氏,终于做出了选择,彻底的投向了袁绍。这让袁术在天下豪强士人眼中的形象,又糟糕了一分。
    在随后的日子里,为了避免袁术对家族的打击,颍川淳于氏最杰出的子弟——淳于琼。一直紧紧跟随在袁绍身边,最终成为袁绍帐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当然,这是后话。
    眼前的局势是,当担任一军主将的袁术,在不利局势下主动后撤以后,剩下的七家大大小小的豪强,也没有了主心骨,直接由有四家开始溃逃,只剩下三家依然在抵抗。其中,抵抗力量最强大的黄氏私兵,不得不同时面对天平军和淳于氏家兵的围攻。
    在这样的情形下,任何人都知道,此一战的结局已定。可以改变的,不过是天平军战果的大小而已。
    只是,目前的战局,竟然还是让张狂忍耐不住。这一战的要诀,就在于速战速决。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张狂恨不得一刻钟便能解决掉眼前的所有敌人。
    见到还有数百属于豪强的兵卒,在抵御天平军的进攻,张狂目视身边的乐进,问道:
    “文谦,手痒吗?”
    乐进手下的骑兵队,由于接连不断的长途行军,战马的马蹄严重磨损,可以使用的战马数目,不过区区四、五十匹。在这样的情形下,骑兵队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出战了。所以,数日前的东阿突袭战,乐进才不得不屈居配角,让臧霸露了一把脸。
    这种局面,对于一心谋求战绩的乐进来说,自然郁闷无比。现在,张狂一开口,乐进自然是奋勇的跳出来,大声的叫道:
    “当然!主公安坐片刻,俺去去就来!”
    当然,乐进现在不可能带上手下的数十名骑兵,对敌军直接进行冲锋。实际上,对于没有装备双边马镫的骑兵来说,发动骑兵冲锋,是一件极为得不偿失的事情。即使是骑术极为高明的战士,也可能一不小心,就从飞奔的战马上掉下来,然后死于非命。
    不久前与兖州州师之间展开的那一场激烈的骑兵对战,乐进手下损失的骑兵,倒有三、四成是在高速奔驰的战马上没有坐稳,结果不需要与敌人交手,自己就掉下马去了。乐进目前要做的事情,需要在下马之后,再带领手下的骑马步兵们,进行冲锋陷阵的活动。
    一手提着环首刀,一手拎着小盾牌,乐进来到了坚持抵抗的黄氏私兵面前。不得不说,黄氏的私兵们,能够抵抗到现在,战斗意志可以算是相当顽强。以张狂给予的评价来说,这支队伍的首领,应当可以算是一个颇为知兵\颇能练兵的人物了。
    在黄氏私兵离开大路二十步,所布下的防御圆阵之前,横七竖八的躺着六、七十具尸体和将要变成尸体的伤员。其中,头上裹着黄布的,大约有十多具。其余的,多半却是属于淳于氏的家兵。
    黄氏私兵手中,持有近百具弓弩。这些杀伤力强大的弓弩,是他们得以坚持到现在的关键原因。当然,到了其余各家的私兵已经先后溃退的此刻,黄氏私兵首领,也明显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无论怎么做,在占据了绝对优势的黄巾军面前,他们似乎都是非败不可了!
    “要是汉升在这里,就好了!”
    黄氏首领低声感叹着。被他念叨的“汉升”是一个人的字。此人姓黄名忠,是黄氏在南阳郡的一个支脉子弟。
    在去年的年末,黄忠带着十岁的儿子黄叙,从南阳郡来到临邑,参加黄氏祭祖,并将儿子的名字,填在了黄氏族谱上,算是认祖归宗。
    后来,黄巾起义突然爆发,以武力而得以出众的黄忠,显露出极为难得的军事才干。他不但将黄氏宗族的壮丁编组成军,保卫乡里,还屡次主动出击,攻破了数只在附近的小股黄巾军。这些战绩,让本来实力普通的黄氏,声望大增,一跃成为临邑县中,仅次于淳于氏的豪强。
    可惜的是,两个月以前,被党人们称为“八顾”之一的山阳高平人刘表、刘景升,在“党锢”取消之后,得到新任的“大将军”何进的征辟,途径临邑县去往雒阳,正好在黄氏坞堡落脚。
    在黄氏坞堡小住几天以后,这位声名远扬的党人要员,对黄忠的作为和本领极为赏识。刘表不但多次与黄忠恳谈,在临走之前,还邀请黄忠一起去雒阳。
    黄忠本来便是党人的仰慕者,身份也不过是一介武人,连士子都算不上,在乡间混了一个“求盗”的小吏职位,毫无前途可言。如今见刘表是被新任“大将军”一职的何进征辟为幕僚,前途光明,黄忠自然也动了心。
    于是,在将训练数月的黄氏私兵交割给黄氏族长后,黄忠毅然带上自己的儿子黄叙,跟随刘表,踏上了雒阳求官之路。
    在黄忠自动离去后,接受这数百名被训练的相当不错的私兵时,黄氏首领还一度窃喜不已,庆幸自己在族中的权威得以无损。然而,到了现在这一刻,黄氏私兵首领的心里,只希望那个“勇毅冠于临邑”的黄忠、黄汉升,还不曾离去。
    但是,这个世界上虽然有“战炁”,有“法术”,却依然是没有“后悔药”这种仙丹卖的。所以,乐进在下马以后所发动的攻击,只能由他来默默承受。
    乐进小步前进。在他的身后,跟着一群手持大盾的刀手。
    “射!”
    “夺夺夺……”
    “射!”
    “夺夺夺……”
    “射!”
    “夺夺夺……”
    敌人连绵不断的箭雨,让带头冲锋的乐进,也不由得心生佩服。
    ——这些家伙,还真有两下子,居然掌握了“三段射击”的战法!
    所谓的“三段射击”,便是将弓弩手分成三部分,按照次序,轮流进行射击的战法。这种战法的好处,在于可以持续的对敌人施加远程压力。
    当然,这种战法,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远在几百年前的战国年间,当时的兵法大家们,就已经研究出了比“三段射击”更加复杂、更加高明的“四段射击”、“五段射击”之流战法。
    不过,作为一支私兵,能够将弓弩战术训练到这样的程度,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事情了。
    这些事情,在乐进的脑子里,只是一闪而过。他机警的观察着前方,用刀磕飞了三支箭矢,用盾牌挡住了五支箭矢,毫发无伤的冲到了敌人面前。
    此时,乐进的随侍由于被弩箭射击的原因,离乐进还有七、八丈远,无法为乐进提供武力支持。也就是说,由于冲的太凶、太快,乐进等于是孤身一人,冲到了敌人的阵型前。
    然后,三、四支长矛和长戟,就在乐进的前方出现,等着他一头撞上去。
    乐进是何等高手?对付这些长兵器,他根本都没有动手。
    乐进动的是身体。
    出乎众人意料的在地上一滚,乐进的身体,就避开这些闪着寒光的矛尖戟刃,来到了敌人近身处。
    蹲在地上的乐进,并不站起身来,就这样扬刀一挥。带着紫金色“战炁”的环首刀,在离地两尺的高度划过一个半圆,如同切豆腐似的,切下了三只鲜血淋漓的小腿!
    千人破的威风,在此刻展露无遗!
    黄氏私兵明显的开始骚动起来。被乐进逼近到跟前的那些黄氏私兵,急忙丢弃手中的弓弩枪戟等长兵,抽出腰间的短刀,想要抵挡乐进的进袭。
    这时候,就充分体现出乐进身材矮小的优势来了。他猫着腰,一扑一滚,再一次突进一丈远近。在周围敌人一片哗然声中,乐进手中的四十炼钢刀再次“战炁”暴涨,划出一个直径一丈以上的大圈子,砍断了一条大腿、两条小腿和一只握着短刀的手臂。敌军的惊叫声,立刻就变成了惨叫声!
    这样出人意料的打击,终于成为黄氏私兵全面崩溃的导火索。
    满怀恐惧的黄氏私兵,既要注意前方的天平军进攻,又要小心孤身突入敌阵的乐进。当乐进又在地下滚过两处,砍落一片腿脚之后,再也无法承受伤亡的黄氏私兵们,猛然间齐声呐喊一声,向着没有敌人的地方落荒而逃……
    到了这时候,张狂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此战,大胜!



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
    不过,胜利归胜利,其实在这一场大胜中,天平军真正的斩获并不算多。
    由于敌人多为周边的豪强私兵,身在本乡本土,补给便利,连辎重都不用带多少。如此一来,天平军缴获的物资中,有些价值的,也就是一些刀剑铠甲,以及近百具弩弓。
    战场周边地带平坦的地形,在让天平军进攻毫无阻拦的同时,也使得袁术军一旦要逃,就可以朝着四面八方散开去。谈不上熟悉地形的天平军,想要追击这些地头里召集起来的敌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何况,战斗胜利之后,天平军并没有停下来收拾战场,清点战果的打算。因为,刚才那一战,仅仅是个开始。在不远处的周边,还有几支敌军在等待着天平军去消灭呢!
    只是修整了一刻钟,天平军又马不停蹄的运动起来,不顾疲劳的对其他地点出现的敌人,再次发起了进攻。
    第一战,天平军以七百人的兵力,击溃袁术所统帅的豪族私兵近两千人,斩首在三百级左右。
    第二战,天平军挟大胜之威,略一接触,就击溃了作为袁术军侧翼的豪强私兵五百人,斩首八十余级。
    第三战,另一支豪族私兵一见到天平军,立刻望风而逃。天平军稍作追击,斩首二十级,便轻轻的放过了敌人。
    第四战,天平军找上了前来合围的陶谦部义兵。义兵中作为前锋的四百人,由于听说了袁术军全面溃退,也失去了斗志,抵抗了片刻,就开始动摇后撤。张狂抓住这个机会,命令臧霸出战,穷追猛打,终于彻底击垮了这些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
    在后方督战的陶谦,听到了这一系列的坏消息,知道士气已经沮丧,无奈之下,主动后撤,退守己方的营地。面对被陶谦派出来接应败兵的刘备和张飞,张狂也没有与这些义兵死磕的想法,而是见好就收,率领在连续的奔波中体力即将枯竭的天平军,趁着夜色,返回了黄河边的营地。
    一天之中,从清早到傍晚,奔波五十多里,连续与敌人交战四次,让天平军上下,一个个疲惫不堪。如果不是张狂在泰山郡屯兵之时,就经常组织部下做长途拉练,那是休想坚持下来的。
    但是,不管战士们的身体是多么疲惫,他们的精神,却亢奋无比!
    以七百之众,力抗接近十倍的敌人,还主动出击,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这样的战绩,就算是称张狂一声“名将”,怕也是当仁不让了!
    军队这只怪兽,只要有大量的胜利、金钱和荣誉,就可以飞快的成长起来。
    如今的天平军中,无论是谁,都深信他们的首领张狂,真正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他们这些追随在首领身边的士卒,只要紧紧跟随着张渠帅,在张渠帅的带领下,太平道宣扬的“天下太平”的大业,终有一天,一定会实现的!
    第二日,天平军借助昨天以七百破六千的辉煌战绩,进逼黄河边的一座中型坞堡。这座坞堡就建造在黄河岸边,在靠近河岸的一侧还建成了一座水门,用于停靠船只。本来自恃壁垒坚固,不将天平军放在心上的坞堡主人,当即被吓得两股战战。
    天平军的前来,当然不是闲得无聊来找事情做。茬平县城规模太大,天平军自然无力攻克。但是面前这座背靠黄河的坞堡,却只有两百多壮丁防御,真要是动手进攻,未必就打不下来。
    面对天平军的逼近,坞堡堡主情愿破财消灾。为了讨好天平军,这座坞堡主动献出了军粮五百斛,猪羊各十头。当然,堡主也是个聪明人,知道天平军目前最需要的,并不是那些菲薄的粮草,而是坞堡中依然保留的十多艘船只。天平军的使者刚刚一开口,坞堡主人立刻很干脆的献出了堡中小心收藏起来的七艘小船和一艘中型船只。
    这样一来,困扰天平军多时的渡河问题,立刻就被解决了。想必那家豪族,也是巴不得天平军早点儿渡河,别再让他们担惊受怕,这才痛快的献出珍贵的船只?
    乘着豪强与义兵都在那一战的打击下士气不振的空当,张狂急急忙忙的催促部下赶紧过河。好在前一仗留给敌人的震慑足够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