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陵玉 >

第15部分

陵玉-第15部分

小说: 陵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刹那间我觉得呼吸变得困难。
  
  世上竟有这等人物!
  
  我还没回过神来,大哥已在我耳边交代了我要做的事情,我赶紧凝神仔细记着,然后匆匆离开。
  
  走了几步毕竟忍不住又回过头看,那人伏在大哥怀里,肩膀耸动,似在哭泣。大哥轻轻地拍着她背,脸上尽是温柔怜惜之色。我想那人定是大哥的意中人吧。
  
  可是后来我才知道,真相让人无比失望。这人竟是个男人,名叫徐邈,表字陵玉,扬州城有名的纨绔子弟。
  
  登时这人在我心中的印象跌到了谷底。可是大哥为什么会和他在一起?
  
  第二次看见他是在揽月楼上。
  
  苗人派了使者过来有事要和大哥商讨,我听下人说大哥在揽月楼上设宴请客,本不欲打扰,但这边事情紧急,所以最好还是决定登楼寻他。哪知道到了楼上,发现一个下人都没有,却听到不知哪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我正疑惑,踱步到了门口却发现里头两个搂在了一起,倒在了榻上,大哥压在那人身上,陵玉的衣服已被褪至腰间,大哥在他的颈间啃咬,细碎的呻吟声从陵玉唇间吐出。我惊得闪到了一旁,背靠墙边不敢做声。
  
  噬人的呻吟声和粗重的呼吸声断断续续从屋里传来。我只觉得脸上发烫,身上有种异样的感觉在蔓延,我觉得片刻都不能再停留,急急忙忙逃下了楼。
  
  这件事情对我打击颇大,大哥这样一位绝世英雄,怎么会?肯定是那人主动勾引的。身为男人居然使这种不入流的手段,真不要脸!
  
  可是一直以来想要接近大哥的人何其多?大哥从未青睐任何人,为何偏偏是这人?
  
  难道是有什么原因?或者大哥只是利用他的感情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是了,一定是这个样子。
  




34

34、番外 李承义 二 。。。 
 
 
  胡人进犯,朝中并无可用之将,我军节节败退。无奈之下柴谨又召回大哥。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是柴谨对大哥一贯的态度。柴谨一方面不得不用大哥,另一方面又处处提防,深怕控制不住。旁人或许觉得大哥是因为这样才痛恨柴谨。可我知道实在不为这个。
  
  大哥的娘亲死于难产,伯父又常年征战在外,大哥从小就没怎么享受过爹娘的疼爱。但是旁人常在大哥耳边说起伯父,是以伯父的品行气度早就在他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对他而言,伯父是英雄,是榜样,是他一直以来孜孜不倦想要跟上的人。旁人都只看到他惊人的才华,只道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却很少人关注到他背后的艰辛。他比任何人都努力好强,当城中的纨绔子弟都在花天酒地的时候,大哥心无旁羁地读书练武,然后在15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抛弃一切安逸繁华投身战场,就为了要做伯父合格的儿子。
  
  即便后来伯父去世,他也只以为伯父是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更加坚定子承父业的决心,立志要报效国家,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所以当柴谨排挤他的时候,大哥虽有失意,但是走就走了,也没计较什么。柴谨如此聪明却终是不懂大哥,也许像他这样的人永远是无法理解也无法相信大哥的动机就是那么单纯。最终是柴谨亲自将大哥推向了反他的路上。
  
  伯父死亡的真相给大哥的打击比我想象中还要大。我仰望着大哥长大,他那副泰山崩于前而始终不变的坚定和自若让我也忘了他也不过是人,也有弱点,甚至在某些方面仍然孩子气。
  
  当柴谨下旨要大哥回京的时候,我原是极其不爽的,当真把我们当狗般使唤了。但大哥不怒反笑,他说时机到了。他决定要反柴谨,我完全没有任何意见。如果那是他决定要去做的事情,那么追随就是我唯一的选择。而且说实在的,柴谨这厮也不是什么好鸟,这边急着要大哥回去救火,那边却暗中埋下杀招,本来也不配得大哥的效忠。
  
  其实这些大哥都知道,他本要忠心效国,只是这柴谨器量太小,容不下他。
  
  这次他不会再傻兮兮地打完仗就双手奉上兵权,他要先做预备工作。他要收买人心,暗中扶植势力。要做的事情很多,要见得人也很多,无奈柴谨那处三番四次的催,战事也确实告急,给我们的时间确实不多。可气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哥依旧每日去找那人,所有大小事务都在那人开的茶室里办。最让我不可置信的是,他居然要带那人一起回京。
  
  我们此去又不是去游山玩水,是入龙潭虎穴,我实在不明白大哥为何还要带着这样一个大包袱。
  
  老实说,我本已觉得这人配不上我大哥,但更可恨的是,他还视大哥的付出如无物!大哥是何等人物?只要他愿意,天下能有几人能够抗拒得了他?平反如那徐邈,即便长得还勉强算可以,但能得着大哥的青睐已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本就该感恩戴德。可他不,他还一心惦记着他那个弟弟,不仅花心而且不要脸之极!
  
  回京的路上,大哥频频喊停下休息,所有人都知道是为着那人。这些人都是和大哥出生入死的人,打仗的时候连夜赶路,风餐露宿还少吗?哪有那么精贵走几步就累了?何况还是坐在车上?但碍着大哥的面大家脸色如常,没有露出半毫不满,只是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原地站着,用这样的方式来暗暗羞辱他。可是那人好像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大家的鄙夷。可见这人不仅窝囊还很愚蠢。
  
  可是后面那段路当大哥又要喊停的时候,他都坚决拒绝了。难道说其实他感觉到了只是没有表露出来?还是说这一切只是巧合(啥巧合啊?有这种巧合吗?好烂的理由)?……
  
  到了下塌的地方,大家冷眼看着大哥小心翼翼地扶着那人下车。当然没有人会说什么,这群人哪个不服大哥?哪个不是心甘情愿为他去死?
  
  只见那人身体僵硬,步伐不稳,浑身打颤,但还强作一脸自然。看起来真是可笑。
  
  之后他直接进了房间休息,大哥和我们几人则聚到了相邻的房中商议大事。正当大家商议得激烈,大哥突然示意噤声,本来还很热闹的房子突然鸦雀无声,大家都警惕着。大哥冲了出去,我紧随其后。他径直冲向那人的房里,只见已有几个黑衣人立于房中,正欲取那人性命。一道影子飞过,回过神来发现大哥已挡在床前和那几人交手,那几人的武功修为相当不凡,但也就是那么几下,几乎是一招一个,他们到倒在了大哥手下。我走过去看,那几人只是被点了穴动弹不得,性命倒无大碍。
  
  大哥匆忙回过身去,但见那人呼吸如常,脸上泛着淡淡的红晕仍在酣睡。大哥舒了一口气,本来还紧绷着的身子一软坐在了床沿。
  
  我暗暗吃惊,这么多年了,第一次看见大哥这种慌乱的神情。又想,到底是什么人要取那人性命?
  
  大哥就那么呆呆看着床上那人,半天才将手抚上那人的脸。那人皱了皱眉头,一个翻身,只把背留给了大哥。大哥看着他,微微一笑,眼中都是温柔的神色,我觉得眼睛都被刺痛了。
  
  又过了半晌,大哥终于转过来对我说,“带他们下去,查查来历”。想了想有又说,“找个可靠的人给允怀带个口信,就说有人找上陵玉了。”
  
  床上那人又翻了个身,手刚好压在了大哥腿上。大哥低头看着那人的手发呆,看不出他到底在想什么。
  
  “虎子。”
  
  我又应了声。
  
  “跟大家说早点休息。刚才说的那几件事情,让他们分头去着手准备了。”
  
  “是。”
  
  “还有,”
  
  我耐心等待着。
  
  只是这个停顿有些久,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其实已经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却听到他说“去把凝神香和羊蟙香拿来。”
  
  我一愣,只见大哥一手握着那人的手,一手轻轻抚摸着那人的脸。
  
  凝神香和羊蟙香是何物?
  
  其实也不过是两种寻常的香料。凝神香用于安神可以助眠,而羊蟙香则用于驱赶蚊虫。可是若不慎将两种香混合燃烧,散发出来的香气则会使人昏睡不醒。
  
  大哥见我久久没有回应,抬头看我。眼中没了刚才那些抹温情,丝毫没有表情的脸让人看不明所以。
  
  我急忙低下了头,答应了一声,转身退了出去。
  
  大哥要那种香做什么?答案似乎只有一个,但是我极不愿相信。
  
  那天晚上,大哥一直没从那个房间出来。不知为何,我变得有些痛恨起那人来。
  
  承义对李慕的感情是纯纯的兄弟之情哦!只不过他是觉得陵玉带坏了他哥,所以很讨厌他。
  
  最近卡文,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写下去,所以先写番外。个人其实蛮喜欢承义的,希望你们也会喜欢。
  
  另,亲亲们留言啦,留言啦,给我力量吧!不要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嘛。
  




35

35、夜访定国府 。。。 
 
 
  皇子相互揭秘指证的闹剧才过去没多久,柴谨又开始面临新的问题——旱灾。
  
  今年春季雨露稀少,天下大旱,南方多处爆发民乱。这几日早朝所论之事皆围绕如何平定暴动安抚民心及其它善后举措。太子自动请缨南下平息民变,见太子如此主动分担忧患,柴谨心里不免有些欣慰。
  
  大旱的事刚布置妥当,不久又闻契丹王病逝,年仅7岁的契丹皇子登基,而实际的政权却落在太后和摄政王手中。这对大周而言是难得一遇的良机。契丹地处大周东北面,契丹人骁勇善战,兵器锋利,常南下掳掠大周边境,一直是历代大周皇头痛的症结所在。现逢契丹国内权利交替,局势动荡,契丹王年少,根基不稳,实在是千载难逢的良机。若待契丹国内局势稳定之后想再攻打是谈何容易了。
  
  可偏偏这时大周国内正逢大旱,民心不稳,国库粮草并不充裕,现在贸然出兵,实在冒险之极。看着煮熟的鸭子在前面却硬是不敢咬下去,柴谨那是难受得不行,底下的皇子朝臣也各怀心思。
  
  四子眼见大皇子夺得太子之位,现又主动请缨去南方平定民乱,这太子之位是坐得越来越牢固。若太子能成功平定南方大乱,自己就越发没有指望了。左看看右看看,眼下也就只有攻打契丹国这事可以作为一个筹码,攻打得下来自然可以加分不说,更重要的是,一旦皇帝允了,他便可以手握兵权。那么便宜的买卖四子自然不会放过,是以四皇子在柴谨面前慷慨陈词,在列举攻打契丹的利弊时,自然是利远远大于弊了。末了还主动请求带兵攻打契丹。
  
  儿子们聪明,老子也不是傻瓜,皇子们的心思柴谨自然清楚。只是能一锅端掉契丹,这样的事对柴谨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谁喜欢有个劲敌在你背后时不时蛰你一下?奈何偏偏遇着干旱,遇着暴乱,国家的兵力有相当一部分还要拨给太子去平乱。契丹即便在动荡之中仍是强敌,以目前国内这样的情况真的可以去打吗?
  
  柴谨虽善权术,但行兵作战还是只得问李慕。虽然他曾害死李慕的父亲,但李慕毕竟不知(柴谨以为人家还不知道),是以思来想去,到了半夜还是忍不住夜访定国府。
  
  柴谨夜访定国府,府上各人自是惊疑不定,但李慕却依旧气定神闲,规规矩矩行叩拜之礼,礼毕柴谨淡淡说道“免礼,赐座。”
  
  “谢皇上。”说完李慕起身坐下。
  
  柴谨坐在正位上不言不语,只是用心打量着杯中茶水,闻闻茶水的香气,优哉游哉地喝着茶。李慕当然知道柴谨半夜来访不可能是贪这里的茶好喝,便看看柴谨身旁的太监,那人朝他使了个眼色,李慕会意,转头低声吩咐管家一声,管家于是做了个手势。不到片刻,原本静悄悄的厅堂依旧安静得吓人,只是原先济济一堂的下人早已悄然退下,厅中只留柴谨李慕二人。
  
  柴谨这才放下了杯盏,微微抬起了眼睛,懒懒地问道“仲宣可知今日我为何事而来?”
  
  李慕恭敬地答道“微臣不知,请皇上明示。”
  
  “爱卿常年在边关作战,对边关局势了如指掌,自然知道近日契丹王去世,7岁幼儿登基之事。”
  
  “略有耳闻。”
  
  柴谨直视李慕问道“你认为该不该出兵?”
  
  李慕颔首答道“微臣不敢擅作主张。”
  
  “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但说无妨。”
  
  李慕沉吟半晌才缓缓答道“臣以为南方暴乱未定,又逢干旱,粮仓不满,这时出兵恐比较冒险。”
  
  柴谨听罢,讥讽道“谁能料到堂堂定远大将军居然会说出那么不长志气的话。”
  
  李慕连连说道“不敢”,脸上却无惊惧之色。李慕知道柴谨虽知道他领兵打仗的能耐,偏偏心里又忌讳他。他若说不打,柴谨十之八九就要打了。
  
  柴谨背过手去,刚逾不惑之年的身形依旧刚毅挺拔,看不出衰老的痕迹。半晌他才不紧不慢地问道“朕若要出兵,你认为胜算几何?”
  
  “那要看领兵者是谁。”
  
  “四子如何?”
  
  “或可获胜。”
  
  “怎么说?”
  
  “四殿下本醉心兵法,平日勤学好问,经这些年的磨练,想必大有进步。”
  
  柴谨警惕地挑了挑眉,问道“你如何得知他在研究兵法?”
  
  “四殿下曾向微臣打听过军队体系和人事的知识,也曾问过京城军队的构造。只是微臣知之甚少,能相告的也不多。四皇子勤学用功,为国分忧,实在是大周的福气。”
  
  柴谨听罢便陷入了深思,四子潜心兵法却不是研究如何行兵作战,倒是了解如何控制军队。若说研究控制军队是为了更好的带兵抵御外敌,那为何又要了解京城的军队管理及分布?李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