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三国曹魏]乱世魏书洛阳城 >

第39部分

[三国曹魏]乱世魏书洛阳城-第39部分

小说: [三国曹魏]乱世魏书洛阳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怨露家袢萌郑阍趺锤夷茄滤祷埃孔砸晕岚蛴擦耍野炎约杭萘栌诠碌耐飞狭寺穑俊辈恍嫉乩湫σ簧懿偌绦溃骸八荡┝耍隳堑闶拢诺降苯裉煜拢静恢狄惶幔灰嫡胰巳ヌ止懒耍 
  忍受着下颚上传来的阵阵疼痛,曹丕努力压制住心里不断渗透出来的恐惧与愤懑,神色如常道:“孩儿绝无藐视父亲您的意思。”
  但你的辉煌终将成为过去,总有一天,我曹子桓的事会成为天下的事,我曹子桓的公道就是这天下的公道!将后面的话完完全全地埋在了肚里,曹丕眼神清明地望着曹操,波澜不惊。
  眼看他又变回了以往那副低眉顺眼的样子,曹操几乎以为方才看到的那个有着凌厉目光,锋芒外泄的曹丕只是自己的一个错觉。手慢慢放开了他的下颚,曹操依旧审视着面前的青年,企图从他的眼里看出点什么端倪,却只得到了一片浓浓的墨色,静如夜空。
  沉默间,曹操终于讪讪地转开了视线,不无疲惫道:“好了,时候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明日随军前往长安驻扎。”
  “诺,孩儿恭送父亲。”
  向前两步,曹操又顿住脚步,沉声道:“子桓,为父亦非轻纵否恶之人,时候到了,自会给你个公道。该怎么做,你自己可要掂量清楚。”
  行礼的身子压得更低,曹丕面无表情地看着地面,眼里透着丝丝寒意,嘴上却温顺地应道:“诺,谨遵父亲教诲。”
  出了营帐,曹操面对着无边夜色与远处的欢腾声不禁喟然,一声长叹了无痕迹地散在了风中,不知是忧愁还是欣然。
  想我曹孟德一世英名,二十年来,竟没能看清自己儿子本来的心性与风骨。子桓啊,你还真是让为父吃了一惊也伤透了脑筋。只是,潜龙伏虎尚未可知,孤倒要看看,你究竟有多大的担当与器量!
  月斜风起,寒鸦惊起,疏疏树影,更深微寒。
  透着熹微光亮的帐内,不知为何,静谧得有些过分,仿佛激流暗涌之上了无波纹的水面一般。
  慢慢挺直了背脊,曹丕在原地矗立良久,方才抬起衣袖轻轻拭去了额角渗出的冷汗。走到案边坐下,他静静望着即将燃尽的烛火,蓦然就笑了起来,却是笑不出丝毫欢愉的声音。曹丕就这样自顾自地笑着,笑得肩膀都在微微颤抖,远远看去,竟不知是哭是笑。
  入戏太深,竟然连我都差一点相信了自己是完全清白的。曹子桓,你这样费尽心机,究竟是为了争得什么?
  在后来延续了五年的夺嫡之争中,曹植在与曹丕的一次谈话中也问出了这个问题,曹丕骄傲地笑了笑,眉眼微扬道:“自然是王位与天下。”
  闻言,翩翩举世佳公子曹子建眼神一晃,轻轻反问了句:“是吗?”像是在问曹丕又像是自言自语。
  此后不久,曹植杯酒释兵权,再不问王权起落,花落谁家。
  又过了几年,曹操面对着自己的王太子道:“子桓,你疲于争斗吗?”
  微微一笑,曹丕摇了摇头,不置一词。
  苍老了的魏王见状,继续道:“你可知,这么多年来,自己争的是什么?”
  轻叹一声,早已不再年少的曹丕望着大殿上的王座,眸中瞬息万变的神色最终归于平淡,“所谓的争斗,不过是天命而已,儿臣争与不争,都是如此。”
  以为他会说自己争的是王位或是天下,却没有料到他会说,不过是天命所在。迟暮的曹操不由一阵愕然,旋即仰天大笑道:“哈哈哈,天命,好一个天命啊!”
  后来,没有人再问曹丕这个问题了。
  一直到黄初七年,病榻之上的曹丕望着守在自己身边的司马懿,突然就想起了这个古老的问题,“仲达,你说,朕这一生,争的是什么呢?”
  侧头想了想,司马懿施施然道:“陛下没有争什么,不过是天命而已。”
  听着这与多年前自己说的那如出一辙答案,曹丕闭上眼摇了摇头,“仲达,不要敷衍朕,你也知道,天命本就是可谓有可谓无的东西。”
  过了许久,曹丕见司马懿都没有回答,便不再追问,小幅扬了扬手道:“好了,你回去想吧。朕有些乏了,你明日来再将答案告诉朕。”
  “诺,臣告退。”
  这之后,司马懿真的就认认真真地去思考这个问题了,既是替曹丕想,也为他自己想。他也给出了许许多多的答案,却始终不能让曹丕满意。
  唯一一次,在他说出 “陛下争的,其实是一世骄傲。”时,曹丕似乎有了一瞬间的动容,可转瞬又没有了表情,他说:“是吗?”一如曹植当年不知在向谁发问般的惘然。
  再后来,在黄初七年的盛夏,曹丕永远的把这个没有回答的问题留给了司马懿,让他用日后二十余年的时间去寻求一个无法验证的答案。
  作者有话要说:持续虚构中。
  ☆、喜得萧何旧事荣,九锡之论断旧恩
  于潼关大破西凉军后,曹操在长安驻军休整了一段时间后便下令进军安定,北征杨秋。谁知不过包围了安定月余,杨秋就放弃了抵抗,亲自带兵来降。眼看天气越来越冷,曹操也无心再兴大兵,于是,索性接纳了杨秋及其所属兵部,还做了个顺水人情,恢复了杨秋的爵位,让他留在安定安抚当地百姓。至此,曹军此次出征才算告一段落,十二月,曹操令夏侯渊屯兵长安后,便从安定回军邺城了。
  建安十七年,春正月。曹操还于邺城,天子降命丞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受命行礼那日,荀彧身着朝服,手持玉笏,端端正正地立于群臣之间,他静静望着曹操从远处走来,有力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一瞬间,荀彧忽然感到一阵恍惚,仿佛还是建安元年时残破的洛阳皇宫,天子端坐在恢弘不再的龙椅上,落魄却不乏君威。自己满怀赤诚地跟在曹操身后,赞拜唱名,趋走上殿,行跪拜礼,几乎以为,兴复汉室可计日而待,颓败之后,藏着即将苏醒的盛世繁华。
  可为什么转眼便成了这副光景?昔时董卓之乱,不也起于这无上的荣耀吗?
  心,一点一点变冷,荀彧眼带怆然地凝望着春风得意的曹操和人群中那些谄媚的面孔,只觉怅惘不知所以。但多年在曹操与汉室之间的斡旋经历早就教会了他“麻木”二字应如何演绎,所以,荀彧选择封缄以默,无动于衷。丹墀之下,有人雄心万丈,气吞山河;龙椅之上,有人横眉冷对,暗藏杀意。荀彧把一切看进了眼里,也让一切溶在了那古井般沉静的眸中。默然中,他有些凉薄地想,生死有命,与我何干呢?
  天子刘协自建安五年的“衣带诏”事件后,便一直对曹操诛杀国丈董承和爱妾董贵人一干人等的做法心怀不满,加之曹操日益壮大的权力让刘协倍感不安,以致君臣间早已暗生嫌隙,只是双方碍于天下局势与礼法教义而不愿撕破脸皮罢了。此时此刻,面对着阶下威风不减当年的曹操,刘协的心里是一阵的冷笑。待到该走的流程都走了一遍后,他便以身体不适为由,匆匆遣散了众人,径自往后殿去了。
  正跟身边百官相谈甚欢的曹操自然没有注意到那几道跟随刘协而去的诡秘黑影,一路与董昭、荀攸等人寒暄着出了正殿。荀彧看着渐渐空下来的大殿,在原地兀自站了一会儿才转身跟着众人出了殿门。
  “依我之见,以丞相对朝廷的付出,即使晋封爵位为国公,受‘九锡’之赏也不为过。”董昭也不知是想巴结曹操还是真心实意,毫不避讳地在殿前阶下就不顾天子之威口出狂言。
  脚下一顿,荀彧呆立于殿阶之上,仓皇地望向被人群簇拥的曹操,却只看到他凭空点了点董董昭,不痛不痒道:“你这狂生,太放肆了!”言罢,一阵朗笑地又去应付旁人的奉承了。
  见状,荀彧全身一阵无力,几乎要跪倒在地。手里紧紧握着玉笏,他努力让自己站得挺拔庄重,可眼前的画面却一再模糊又清晰,仿佛过去的种种与今日种种交织在了一起,亦幻亦真,迷茫得叫人透不过气来。胸口不断起伏着,荀彧仿佛产生了一种呼吸困难的错觉。那些声音呼啸着自他身边远去,那些人似乎变成了永不停歇的噩梦。但即便如此,荀彧还是一派沉静如玉的样子,因为他不愿也不能让代表汉室的自己慌张无措到让人耻笑。
  一阵从背后袭来的风吹起了荀彧额际的碎发,注意到眼前晃过的亮银色泽,他先是愣了愣,旋即笑出了一丝释然——距离建安元年已经十七年了啊,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青丝染白,何况人心之更迭?一改适才的恍惚,荀彧面目肃然地整了整衣冠就要走下高阶,眼里是不容忽视的清明。
  惊鸿一瞥,只见一抹青莲之色飘然而过,带着风似的叹息,远了,不见了。
  荀彧认得他,那是不久前上任的文学掌故,郭奕,郭嘉的遗子,通达晓畅,没有他父亲的恣意不羁,却是气宇不减。
  奉孝……
  “文若,你太固执了,我真怕有一天你会栽在这上面。”
  “文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天下始终是天下,与谁姓都是一样。”
  “文若,有些话,不必说,有些话,不可说。”
  “文若,你真傻。”
  “文若……”
  奉孝,我早说过,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脑海里回响的声音戛然而止,荀彧一步一步走下高阶,带着赴死般奋不顾身的决绝。
  抬首间,曹操一行人正对上居高临下的荀彧,凛凛寒风中,那人衣袂翻飞,风致高雅,明亮的眸中是参悟后归于平静的波澜不惊。
  熟悉的苏合香气随风飘入鼻间,曹操仰头微微眯起眼望向这位早年替自己运筹帷幄、屡出奇策,后来经年不见的故人,心下一时感慨万千,几度张口欲言,竟不知从何说起。倒是他身边的董昭,笑嘻嘻地率先开了口,“哟,那不是荀令君嘛,怎么还没过来?”说完,扯开嗓子高声道:“令君,你再不过来,我们可就要散了。”
  素来不喜欢董昭,荀彧对他的招呼是置若罔闻,依旧凝视着曹操,一步步走下殿来,礼数周到地揖道:“恭贺丞相获此殊荣,彧……”
  话音未落,荀彧便被曹操一把扶住,“令君不必多礼,多年未见,文若还是老样子啊!”
  老样子吗?心里倍觉嘲讽,荀彧面上轻轻浅浅地笑着,意有所指道:“这些年,彧也无时无刻不记挂着丞相,惟愿您一如既往,为我大汉江山立下汗马之功。”
  也不知曹操有没有听出他的弦外之意,仍是一味笑道:“不敢自居有汗马功劳,我曹某人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罢了。”
  听着他滴水不漏的说法,荀彧并不答话,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哎。”长叹一声,董昭半调侃半反驳道:“丞相这么说,让我等无地自容啊!”顿了顿,又将视线转向了荀彧,“令君,你说是不是?方才我们还在说,应该让圣上给曹公封爵,授‘九锡’,不知令君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噤了声,仿佛都在等待当朝尚书令的答案。
  淡淡扫视了一圈神色各异的诸位同僚,荀彧最终把目光落在了曹操身上,幽幽道:“丞相想听我的看法吗?”见曹操颔首,荀彧明白了,自己从他眼里解读出的野心与期盼,不是错觉。定定望了他一阵,荀彧突然笑开,如杨花落尽般哀婉。半晌,他缓缓迈开脚步,与曹操擦肩而过,穿过自动分列两旁的人群,“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字字句句,掷地有声。略带苦涩的苏合香气所至之处,众人纷纷垂首,不敢直视。荀彧就这样目不斜视地穿行而过,留下一个清淡卓然、挺拔不屈的背影,离开了,毫无留恋,亦不回首。
  目送着荀彧走远,始终未发一言的荀攸在一片静默中回头望向曹操,瞬间便被他眼里变幻莫测的神色惊出了一身冷汗。匆匆转开视线,又看到了那抹即将消失在视线之外的身影,担忧之情顿时郁结在了荀攸眉间,化都化不开。
  不知过了多久,曹操自觉无趣,一扫先前的得意,兴味索然地朝众人挥手道:“诸位的好意,曹某人心领了,时候不早了,都散了吧。”
  闻言,之前那几个叫唤得厉害的人也收了声,默默转身各自回府了。
  心思迥然地走在人群之中,曹操的眼睛微微眯起,散发出十足的危险意味,好像一只蓄势待发的鹰隼般,随时准备捕获自己的猎物。
  跟着人流走了一段,荀攸犹豫了片刻,趁着曹操不注意,悄悄退到了队列之外,转而向着荀彧离开的方向去了。
  曹公,我们同途多年,奈何终是殊归,既然你我各怀其志,不得不做个了断,那么,彧就此别过。
  将所有是非议论抛于脑后,荀彧目视着前方,再难掩饰眸中伤痛,在远离人烟的地方停下脚步,他抬头遥望着天际或聚或散的薄云,眼里落满苍穹般广阔的寂寥。
  怎么办?奉孝,这已经是我最后的底线了,我……无路可退了。
  追随而至的荀攸远远望着孑然一身的荀彧,竟再也迈不开步子,他觉得,那里是他所不能触及的世界。荀彧的执着与谋国忘身,他做不到。就算走到了他的身边,又能如何?既不能给他带去些许的慰藉,也无法让自己心有所安。
  荀攸不知道,一个人该是如何的落寞与凄怆才会孤身在天地间这般仰首而立,仿佛在进行某种虔诚的仪式,又仿佛在发起一场没有尽头的追问。但他凭着直觉告诉自己,是时候履行对那位早终祭酒的承诺了。
  轻轻叹了口气,荀攸坐回马车中,“走吧,莫要叨扰了令君。”
  暮色四合,夕阳把荀彧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直达孤独的边际,零落成伤。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国之不存,谋身何用?
  满怀凄凉地望着失色的天地,荀彧仿佛看到了一个王朝连同自己前路的没落,却是无语亦无力问苍天。
  步履沉重地登上不远处候着的马车,荀彧有气无力道:“回府吧。”
  天际,一只不知名的飞鸟被寒风吹斜了飞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