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香艳激情电子书 > 穿越之范家娘子 >

第45部分

穿越之范家娘子-第45部分

小说: 穿越之范家娘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静额间燃起熊熊火焰,声音中带了冷冷的质问道:“你凭什么断言作为佛陀转生是件幸运的事?”
  朱说抬起手,犹豫了片刻,终是指尖颤抖着往李静眉心那燃烧的火焰处用力点了一下道:“你是一个自我而善良的人,只是,过分自我了。即使无关信仰,佛经中也有很多荡涤人心的哲理。
  与儒家经典越读越世俗相反;佛经,越往深处读,会让人越出尘清醒。如若不是那样,佛陀放弃皇位毅然踏上寻找天下人救赎的道路,玄奘大师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求取大乘佛经,所谓何来?
  与世间的愚夫愚妇不同,你的话,只要静下心来,当能够看到佛经中的大智慧的。”
  第一次,李静被人说得无言以对,不见得心服口服,但是,对方在她眉间的那一点,与刺密谛那决定了她命运的一点不同,好像给了她真正的解脱救赎。
  眼前的人,瘦肖的面容甚至称不上清秀,刀刻一般的棱角让人能够看到他的坚毅和生活的拮据,但是,他的眼中,此刻,在灯火阑珊下,仿佛真的闪耀着超脱的智慧光环;可是,指尖的温度,又让李静清清楚楚的感觉到,此人,绝对不会是出世的。
  用力在自己眉心揉了揉,让那朵莲花的周围都晕染了嫣红,李静才色厉内荏地道:“说得好像是个出世的高僧似的,既然自己那么喜(3UWW…提供下载)欢佛经,为什么不干脆出家得了?干嘛千里迢迢跑到书院去学习?”
  李静脸上一层层的红晕晕染开来,带了病弱的白皙面庞,不出片刻,就染上诱人的绯色,甚至那一对小巧的没有打上耳洞的耳垂,也红得娇艳欲滴。
  朱说有一瞬,看得痴了。
  被李静挥手在眼前晃了晃,他才轻咳了两声别开眼道:“在下虽曾在寺庙借居数年,但终究是不能跳脱红尘羁绊的肉眼凡身。而且,比起佛家精神上普度众生的度世来,在下更想要在行动上为百姓请命。”
  朱说虽然神色间未褪尽刚才看李静看得片刻痴迷的尴尬羞耻,但是,他几句话说下来,却仍然给人看到了他的坚持和决心。
  李静有些不自在的别开眼道:“你不知道什么是谦虚吗?即便你是真的有心兼济天下,那不也应该好好藏在心里的么?饱读诗书的文人士子,比起我这样勉强识得句读的粗人来,不是应该更加内敛的吗?”
  朱说的手没有经过太多思考的,在李静头上揉了揉,他笑得坦然而坚定地道:“一味的谦虚畏缩,只不过是一个清高自诩的庙堂文人罢了。古来哪一朝的贤相良臣,是那种以清高谦虚自诩的畏缩之人?”
  当然,这种真挚而有些狂放的话,朱说也只是在此种情境下对李静说说而已。他虽仍不够成熟老练,但是,待人接物方面,已经能够把握合适的内敛尺度。
  李静头被人揉了,都没有反应,反而两眼冒着星星看着朱说道:“这个,难不成就是传说中的士人的傲骨胸襟吗?那个,哪一天你要真的拜相封侯了,能给我签个名吗?”
  前半句或许是欣赏,后半句,却真真是调侃了。不过,李静的调侃,却没有嘲讽。
  按说,古代文人的那种傲然狂放、唯我独尊,一直是她不待见的,屈原、阮籍,其实,都只不过是政坛上的失败者而已。
  可是,眼前,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衣,身形瘦肖、手指骨节明显的青年说出来的话,她听来却丝毫没有反感。
  跟李让的宅门府邸养出来的“君子如玉”不同,眼前的人,是真正知道民生疾苦的人,而他,看上去分明是出身贫寒的,竟然没有寒门文人的穷酸狭隘,神色之间,流露出来的,是满满的自信执着。
  没有料到李静还有这样的反应,朱说怔在那里,一时无言

  抄写佛经

  因为李静的那句带了调侃意味的笑言,两人后来的交谈,有一搭没一搭的,就变得轻松了许多。
  等桥上的人流渐渐稀疏,朱说扶起李静起身回去的时候,两人间的称呼已经变成了“希文兄”,“之姝”。
  李静的那一声“希文兄”,多多少少还是含了调侃意味的,她本来以为,朱说会回她一个“之姝贤弟”,就像书院里那些比较交好,但又不是非(提供下载…3uww)常亲近,有着所谓君子风范的学子之间。
  可是,朱说那略带磁性的青年男子的嗓音,却只喊了她的字。
  李静的意识里,这样的称呼,是只有相对亲近的人之间才用的。一直以来,这样称呼她的人,也不过秦夫人朱氏、秦广、管白、乔戎。连身为她师傅的管歆,都不会这样称呼她。苏畅因为不好意思,多半只会称呼她“丫头”。
  当然,更亲近的,苏长山、秦广,还有她的父亲李寂,会称呼她“静儿”,李让和摩西,只称呼她的名“静”。
  不得不说,乍听到朱说顿了片刻只叫出了她的字时,李静其实感觉是有些微妙的。但是,自己的字在朱说口中转过三遍之后,李静也就释然了。
  虽然她没有从政的意图,也不觉得一个未来的宰相侯爷与她会有什么瓜葛,不过,如果这人真的如他自己表现的这般能够封侯拜相,那么,这样一个将来的高位者,把她当做朋友亲切的称呼,她的虚荣心,还是小小的膨胀了一下下。
  回去的马车上,聒噪的仍然是王炎和万麒,不过,偶尔,在两人高声交谈的缝隙里,还能夹杂几句李静、摩西、朱说三人的低声互动。只有魏纪一人,几乎从未开口,时不时的瞥向右手抚在小腹上有一下没一下几乎是下意识不经意的轻揉的李静,一张清秀的面容,苦作一团。
  第二日,早餐过后,朱说和其他四人一起,去了书院。不过,万麒、魏纪、王炎三人坐了万家的马车,而摩西,答应了李静,骑了她的巴库斯,与朱说那匹跟主人一样瘦肖的黄马同行。
  跟李静、摩西入学的程序不同,朱说入学,是经过入门考试的。朱说具体的才学李静不知,只知道他应试的那篇以“仁”为题做得文赋,不论是文采还是立意,都让审评的三位夫子连声称道。连一向不太把别人看在眼中的李让,也对朱说另眼相看、自愧弗如。
  等到李静生理期过了入学的时候,看到李让主动跟朱说交流,惊得差点儿掉了下巴,不仅如此,因为朱说住到了摩西的隔壁,摩西跟他,也走得近,看向他的眼神,都闪着小星星。
  虽然说李静已经放弃进学之心了,在书院待着,多半也是因为自己一人在家无聊,偶尔去藏书楼可以借几本史书、诗集来看,偶尔会看看四书或者小说、话本。
  可是,不得不说,看到李让和摩西与朱说亲近,她还是有些吃味的。那种独自一人被排除在外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受。
  如此半个月之后,虽然知道朱说很忙,忙着挑灯夜读,忙着上书院所有夫子的课,忙着跟其他学子讨论学习,她还是在晚饭过后,趁朱说一个人在屋时敲响了他的房门。
  朱说当时正在吃饭,只是应了一声“门没槛着”,也没有起身开门。
  李静推门进去时,就看到他坐在炕上一个缺了角的木质矮桌前,一手抱着书册,一手拿着筷子,面前有一个陶制的涂了黑漆的大腕,比李静平时用得最大的汤碗还要大出三倍。
  朱说见李静进门,微微诧异,然后,微笑着让她坐。房间里虽然有一把木质的掉了漆的椅子,可是,李静还是选择了坐在朱说对面的炕上。自动自发的拿了他被褥顶上的一个薄薄的垫子。
  初始,李静是脚落在炕下,冲着门的方向坐着的。可是,那样看向朱说,就不得不侧着身子。片刻之后,李静觉得别扭,就脱掉鞋子,如朱说一般,盘坐在炕上,与他面对面。
  这样,李静不可避免的看到了朱说碗中的食物,立不住筷子的黍米粥,其中飘着几个发黄的野菜叶。
  李静“咦”了一声道:“书院食堂什么时候晚间还提供这种粥了?”
  朱说咽下口中的菜叶,从书本离开看向李静道:“不是书院食堂的,是我自己做的。”
  这时,李静才开始打量朱说的房间,不足她的房间大小的三分之一,其中单就炕就占了整个房间的一半,炕上除了放了简单的被褥和两个包袱之外,就是堆了一些书册。靠近门的角落有一个盆架,架子上有两个乌盆,上面挂着一块白色布巾,下面的乌盆底下的十字交叉的支架上放着一块深蓝色的布巾。盆架旁边放着一个齐腰的水缸,水缸旁边放了一个木桶。
  然后,另一个角落,有一个简易的,泥土看上去还很新的灶台,灶台上放着一口铁锅。灶台的旁边,堆着些柴火。一块石板隔开,垫了几块青砖的木板上放着两个小小的布袋,其中一个已经下去了一小半,另一个还是满满的。在布袋上一层,大概是碗橱和食料橱,摆放着几个盖了盖子的小陶罐。
  简易搭建的小橱旁边,是一个腿的一角下垫了块灰砖的缺了漆的四方桌,桌上一角放了文房四宝,一盏油灯。而在桌子的里侧,摆放了一个长长的,用蓝布包裹着的物品,看形状,李静大致猜出来,那可能是一把琴,当然,也可能是筝或者其他弦乐器。不过,李静私心里,希望它是一把琴。
  李静打量朱说房间的时间,朱说已经吃完了碗里的菜叶粥。
  看着他放下书册拿葫芦瓢舀水刷碗,然后出门把水倒了又回来用一小块方布把碗筷擦干放好,李静找回声音道:“你,自己做饭吗?”
  朱说重新坐回炕上道:“以前在寺庙借居的时候,习惯了自己做饭。而且,我身上没有多少银钱。为了能够专心学习,我也不想再抄写佛经换取铜钱,所以,只能自己做饭。”
  对于自己的窘境,朱说说得很坦然。
  李静即使有心说“不如你到我家吃饭吧”,可是,却说不出来。她下意识觉得,对于朱说,自尊恐怕是比肚子更重要的东西。
  李静轻咳了一声道:“这样啊,我本来还想说听你的话,让你帮我找些佛经来看呢。如果你没有时间的话,我还是继续不学无术下去好了。”
  李静说着,讪讪的准备起身。
  朱说手手上动作先于大脑按住了李静的肩膀,看到李静讶异的神色,又放开她收回身子坐下道:“你身后的那个包袱里,有我当日离开醴泉寺时,住持赠送的几本佛经,是我自己抄写的。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拿去看。”
  李静转身,解开靛蓝色的棉布包袱,果然看到了里面摆放整齐的经书,出乎李静的预料,经书装订地很好,而且,每十册还有一个硬质的书壳。
  李静小心翼翼的抽出一册放在矮几上摊开翻了翻,清瘦的小楷,跟本人一样,却又有着执拗和倔强。不过,比起这个,竖排繁体,完全没有句读。
  李静重新把书合上道:“果然,我还是不看好了。”
  朱说已经在埋头继续看自己手上的书册,听了李静的话,讶异抬头道:“怎么了?我的字难以入目吗?”
  李静摇头道:“不是字的问题,我也跟你说了,我勉强识得句读,佛经的断句规律,跟《论语》应该不同吧。而且,其中涉及的偈语、还有异域人名、地名,以及佛家用语,我也不知道。
  不瞒你说,我只能背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除此之外,只知道慧能大师的那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再者,就是从坊间说经的艺人那里听过一些佛本生故事。要是让我自己看的话,我肯定看不懂的。”
  朱说有些诧异地道:“你不是四岁的时候就入学了吗?我还听说刘夫子把你引作忘年之交。难道,你当真只识得句读吗?”
  李静听出朱说言语间的不苟同,撅了撅嘴,有些恼羞成怒地道:“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比起学文,我自小更喜习武。舅舅家没人管得了我,所以,我在勉强能够认字之后,就开始经常逃课。而且,为了学琴,我从十岁开始就混迹在坊间了。
  至于刘夫子把我当做忘年之交,那只是因为我们两个脾性相投而已。以前,还在李家的时候,我曾经听过他给让上课,多半时间,我会因为听不懂睡过去的。”
  好歹也是智商一百四十六的大脑,现在说来,李静觉得,自己在朱说面前,就跟那只有八十九十的笨蛋弱智似的。
  朱说抬起手,本想捏捏李静鼓鼓的脸颊,但终究,改在她眉间一点道:“人贵自知。如果你真的有心向学,就挑一本自己想要看得佛经,回去整本抄录下来,字体写得稍微大些,行间距也留出来,等你抄完,我给你断句,然后,在你不懂的地方给你作注解。”
  李静在自己被点的额间胡乱揉了几下,消除朱说指尖带来的那种异样感之后开口道:“那你这里有《楞严经》吗?我听人说那是世间第一大智慧的经书,我想看看。”
  朱说看了自己的指尖一样,握紧右手,对李静道:“一般居士,会选择从《金刚经》开始看,况且,你自己也是背过《心经》的人。怎么开口居然想读《楞严经》呢?”
  李静白了朱说一眼道:“其他人是其他人,我是我,我本来就是没有信仰的人,也没想着通过读佛经获得佛陀的保佑,或者驱魔辟邪,所以,还是多长些智慧好些。”
  “左边第二套就是,你拿回去抄吧。如果觉得太晦涩,可以过来换。”
  李静又给了朱说一个白眼道:“不理解文意的单纯摘抄,虽然做得不舒服,但是,这种事,本少爷早八百年就做得很自然了。”
  不是早八百年,而是晚一千年。
  文科出身的人,做这些事情,都是家常便饭。
  当然,老师其实更提倡理解之上的背诵。不过,对于高中时代的政治,还有大学时代的文艺理论,苏婕从来就没有理解的天赋。
  对于李静身上偶尔表现出来的这种纨绔,朱说微微扶额,终究没说什么。
  以李静自己口中所言的她的出身和生长环境,她没有彻底沦落,已经是李家祖上积德了。
  从这天起,李静当真是开始认真抄书了。从早到晚,甚至挑灯夜读,笔耕不辍。
  可是,等她奋战三天把抄好的一大摞四开的纸拿到朱说面前时,朱说只看了一眼,丝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