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电子重生 >

第152部分

电子重生-第152部分

小说: 电子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硕不等他计算出结果来,摇了摇头接着说道:“不是一百台单晶炉,到明年这个时候泛翰晶圆厂将会扩建一倍以上,每月至少继续增加10台单晶炉。”

    我擦,还带累加的?原本就不擅长数学的佐藤信介稍微算了一下,彻底的迷糊了。他晃了晃脑袋,放弃了计算下去的努力。

    “如果东芝陶瓷能够继续提供线切割设备的话,我就可以考虑易物的交易方式。”周硕补充道。

    “内圆切割机?”佐藤信介试探的问道。

    “想什么呢。”周硕被气笑了起来,内圆切割机的原理就好像切羊肉片的机器一样,是用刀片将硅片从单晶硅锭上面削下来。这是一种比较初级的晶圆切割设备,国内较早就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

    “是多线切割机。”周硕肯定的说道。

    单晶硅锭变成晶圆的第一步,就是从圆柱形的硅锭上面切割下一片薄薄的晶圆。然后以这片晶圆为基础,通过蚀刻和离子注入等方式才能形成集成电路。

    而把晶圆从单晶硅锭上面切割下来,当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200mm以下的单晶硅锭,都是可以通过内圆切割机进行切割的。可是一旦单晶硅锭的直径达到300mm,就非得使用多线切割机不可了。

    顾名思义,多线切割机并不是通过刀片来削出晶圆来。而是好像线锯一样,把晶圆从单晶硅锭上“锯”了下来。

    多线切割与内圆切割相比,具有弯曲、翘曲度小,平行度好,公差和粗糙度小的优点,总之是能够完全替代升级内圆切割机的技术。

    想要掩盖一样技术的泄露,就看东芝陶瓷是否愿意拿另一样技术来弥补了。如果东芝陶瓷不能凭借多线切割机减少一部分收购成本,那一年将近两亿美元的资金量,就让人非常呵呵了。

    哪怕东芝最后能够找到下家,吃掉这批单晶硅锭,占用这么大一笔资金也够它喝一壶的了。

    “我需要和总部联系确认一下,这已经超过我的授权范围了。”佐藤信介咽了口唾沫,忐忑的说道。

    “去吧。”周硕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我等你的消息。”

    佐藤信介从地上爬起来,向周硕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跳上汽车便扬长而去。

    俩人的对话全程使用的都是日语,等佐藤信介走远了,周硕这才把谈话的内容向刘刚和姚稻复述了一遍。

    刘刚有些不明所以的问道:“为什么答应要把我们的产品卖给他们?让日本人把握了我们的出货渠道,这不太安全吧?”

    周硕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我也是没有办法,能吃下我们产能的,现在也只有日本人了。”

    他摆着手指头给刘刚解释道:“目前全球半导体行业能够消化200mm单晶硅锭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和弯弯。美国的晶圆厂大多数都是自己投资生产单晶硅锭,要不然就是参股上游企业。这些公司为了保证供货稳定,轻易不会更换供货商。”

    周硕掰下第二根手指,接着说道:“日本的晶圆厂虽然比较混乱,表面看四大财团打的不可开交。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日本市场是非常封闭的。外国企业在日本半导体行业很难立足,何况是被严密封杀的大陆企业。”

    “至于弯弯那就更不用说了,那边情况太过敏感,政治因素太多,不是我们能去的地方。”他唉声叹气的说道:“所以综上所述我们的单晶硅如果不能批上一层日本皮,根本就是有价无市。人家有价无市是不愁卖,咱们有价无市却是没人买啊!”

    咔哒。

    周硕刚说完,旁边走廊里就传来了一个开门声。刘侃低着头,从门后面静静的走了出来。

    “刘先生,你怎么在这里?”周硕诧异的看着他。

    刘侃缓缓的抬起头,语气坚定的说道:“我决定了,帮助你争取到908工程的控制权。周校长,你能向我保证,一定会带领华晶实现产业升级吗?”

    “华晶目前的设计已经大大的落后了国际主流水平。”周硕理所当然的说道:“即使你不说,我也是要让华晶实现产业升级的。不过,刘先生你怎么突然想通了?”

    刘侃手上攥着拳头,恨恨的说道:“因为咱们国家,不能再这样生产出来好东西,自己却根本用不上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岗

    “哎,不是华润?”周硕惊讶的看着刘侃,不可置信的问道。

    刘侃诧异的说道:“华润不是国企吗,如果是他们我倒也不必这么紧张了。不过听说华润本来也有意介入到908工程的,结果好像是旗下五丰行上市遇到了麻烦,为了筹措资金把手里的上华科技公司卖给了一个香港人。至于这个幕后人究竟是谁,我就不知道了。”

    “这样啊!”周硕点了点头,看来这恐怕就是自己重生之后导致的蝴蝶效应了。前世上华科技本来是华润的子公司,就说堂堂央企搞这种下作的手段,未免冒了太大的政治风险。如果现在变成了真正的港资,那就毫不让人意外了。

    虽然后世华润拿到了908工程之后,也是一样的不思进取,维持了6英寸的2条生产线和一条8英寸线吃老本而已。不过和这样的庞然大物竞争,要说没有一点压力那还真是不可能。

    虽然估计能从华润手里拿到上华的肯定也不是普通人,但周硕仍然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把刘侃送安顿好之后,周硕打了个哈欠,这一天可真是累的够呛。马不停蹄的从帝都赶回绣城,又是参观车间、又要处理堆积的公务,最后还要和小鬼子谈判,这就是他回到家的第一天。

    月黑星稀,他开着那辆大切诺基行驶在回家的路上。说起来切诺基的驾驶感和轿车比起来并不怎么好,但周硕还是喜欢它的宽敞和厚重。这车开起来,就让人有种安全感。

    1995年的绣城。夜晚路上的车也渐渐多了一些。除了出租车,私家车也能间或看到一辆。那些是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赚到了第一桶金的人。或者是外资企业在国内的派出人员。除了这些汽车,道路两边的商店也渐渐丰富多彩了起来。练歌房、茶楼,哦,甚至还有“洗头房”。

    多多少少,绣城总算有了一丝美丽的夜景。

    虽然已经从老房子里搬了出来,不过回来第一天周硕仍然还是回到了父母这里。毕竟半年不见,总不能回来了却不回家看看。

    周硕把车停在了楼下,虽然他已经尽量降低了发动机的声音,但楼上还是突然亮起了几盏灯。在厚厚的窗帘背后,又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这个深夜来客。

    原本老旧的筒子楼里。不知何时竟然变得干净整洁了起来。走廊里,更是安装了昏黄的夜灯,以供人行走夜路方便。

    “儿子回来了!”周母的耳朵尖着呢,早早就听到了楼下的汽车声。打开门,循着周硕的脚步声就迎了上来。

    “妈——”周硕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起来,周母今年已经四十九了,再有一年就满了五十岁。脸上已经渐渐有了苍老的痕迹,头上也多了不少的白发。

    “嗨,挺老大的人了。不行掉金豆了知道不?”周母在周硕后背上拍了一下,笑道:“快点走,还没吃饭吧?我给你做了最喜欢吃的四喜丸子。如今咱们日子过得好了,四喜丸子都是拿肉馅做的。哪像你小时候。有一次去人家吃席,因为四喜丸子里面是煮鸡蛋,竟然还哭鼻子了……”

    周母拉着周硕。絮絮叨叨的说着话。一些儿时的糗事和家长里短,这时候听来却份外的亲切。

    “爸。五叔!”周硕推开门,看到客厅里的人愣了愣。随即开口喊了一声。

    “回来就好,还没吃吧?”周爸点了点头,严肃的坐在桌边。从桌上的饭菜来看,显然是家里已经做好了许久。

    “大侄子回来了,快来坐!”周硕的五叔反而比周爸更加热情的招呼起来,还特意在周硕的空位上摆上酒杯,倒满了酒。

    看着这一副熟悉的画面,一种回家的温暖,深深的缠绕在了周硕的胸口。一时间,竟然有些近乡情怯起来。

    周母在他身后推了一把,笑眯眯的说道:“还发呆干嘛,快点过去吃饭吧。”

    “哦哦,好。”周硕点了点头,傻傻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有在这一刻,他紧张了大半年的内心,才终于放松了下来。

    “妈,你也吃吧,怎么等我到这么晚。”周硕给周母夹了她最喜欢吃的熘肝尖,堆在白白的米饭上。

    “好,一起吃!”周母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周硕也是真饿了,再加上许久没有尝过家里的味道,吃起饭来简直如同风卷残云。三下五除二,就刨下了一大碗饭。

    咕嘟、咕嘟——哈——

    喝下一杯啤酒,顺了顺气。周硕把眼睛一扫,就看到了明显有些心不在焉的五叔。他心下了然,这顿饭恐怕不仅仅是一次家常便饭而已。

    “五叔,是不是工作上有什么问题?”周硕好奇的问道。

    五叔欲言又止,张了张嘴,最后还是叹气说道:“你刚从美国回来,我实在是不想拿这些烦心事儿来麻烦你。不过实在是,哎,我权且一说,你就权且一听吧。”

    五叔喝了口酒,这才下决心说道:“你不在绣城这段时间,咱们渤海省的大环境是越发的糟糕了。具体到绣城,那就是比糟糕还要糟糕。从年初开始就已经有苗头了,这半年时间里一大片国企都开始撑不下去。就说咱们市最有名的绣纺,全厂足足8000多人现在竟然全部停产下岗……”

    他说到这里拍了一下桌子,痛心疾首道:“绣纺绝大多数都是女工啊,你知道她们有的人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吗?在发廊里当小姐!咱们软件园这边经济条件好,发廊就特别多!有一次公、安组织扫黄,抓了一个小姐。你说怎么着?她老公就在外面不远,等着接她下工!俩人都是下岗职工,一个月生活保障不过三百多点,连吃馒头都不够!”

    “这不是要开学了,前两天一家人孩子学费都拿不出。吃饭的时候妻子刺了男人两句,四十多岁的爷们一时想不开就跳了楼!”

    “北门口那边有一家女儿馋肉馋的哭了,男主人当天买了一大块猪肘子回来,和了老鼠药来吃。第二天,三口人就这么灭门了啊!”

    “我说这些,你应该知道现在咱们绣城,表面上看经济发展迅速,内里却是冰火两重天!”五叔三十多岁的汉子,眼圈竟然都有些红了起来:“这些情况不是个案,也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听说你回来了,不仅泰。和区的区委武书记,就连江市长都派人递话过来,想问问你有没有办法帮助解决一批人。”

    “哎,绣纺那都是些心灵手巧的好姑娘啊!这些下岗的,哪个又不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五叔抹了抹眼角的泪痕,嗞的喝了一口酒。他慨然道:“我知道,这些都是政府的工作没有做好。我也好、江市长也好,都没有立场让你来背这个包袱。可市里现在也是没用办法,僧多粥少根本顾不过来了。”

    周硕默然半晌,他原本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待绣城的发展。却忘了这是1995年,夜生活繁荣的背后,正是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

    在灯红酒醉的背后,并不是后世那些自愿堕落的失足妇女,而是走投无路的下岗女工。

    “泛翰集团可以再消化一千人,并且以后的招工会向下岗工人倾斜。”周硕低头想了想,点头答应下来。

    “太好了!”五叔喜出望外,拍掌笑道:“这下绣纺可是能喘口气了。”

    周硕伸手止住了无数的兴奋,反问道:“五叔想过没有,即使我泛翰集团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这一千人,和整个绣城面临的挑战相比,又能起多大的作用?”

    “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总归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计啊!”五叔倒是没有周硕这么悲观,笑道:“你一点、他一点,市里还有不少企业能过得去,这个坎总是能迈过去的吧。”

    “恕我直言,你们现在的思路就不对。”周硕严肃的摇了摇头说道:“大下岗说到底,还是国家为了改革需要,才把国企工人推向了社会。不这么做,国家就没钱改革。但市里现在这么做,结果还不是把压力全都自己扛下来了?我说一句冷酷的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那,你的意思是?”五叔被周硕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只好虚心请教。

    周硕伸出手指头,一根一根的掰着说道:“三条路,一是要开展再就业培训。二是要增加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线。三是要鼓励下岗工人创业自救。”

    “你继续!”五叔双眼放光,不知道从哪里变出来一套纸笔,竟然把他的讲话记了下来。

    周硕点了点头,详细的说道:“好多下岗职工找不到工作并非是好逸恶劳,而是缺乏专业技能。现在绣城好多地方都在开展建设,起码有技术的建筑工人需求就很大。说到底,并不是把下岗工人向社会一推了事,而是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未完待续。。)

    ps:  说几句,首先我要向大家道歉,由于查资料粗心大意,908工程接手的上华是华润的子公司这一点没有注意到,结果造成了背景错误。幸亏有人在书评区和贴吧提了出来,这里打上一个补丁,并且向大家道歉。并且感谢youcanyouup_ni同学的指正。

    不过解释一下,我被人在书评区骂的够呛,所以不怎么去书评区了。把书评区的管理,也委托给了朋友。可能是他不了解这个背景,所以把你的指正当成恶意贴删了,我向你道歉,非常对不起。

第二百三十六章 绣城制霸

    相对来说,南方因为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商品经济活跃。下岗工人投亲靠友,很快就能找到工作。然而在东北这些老工业基地,往往一家两代人都在一个工厂。他们在过去几十年里,自认是 “工厂的主人翁”,从来没有培育自主谋生的技能。一旦失去了国企的工作,马上就成了无产者。

    其中又以在计划经济年代有“国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