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电子重生 >

第211部分

电子重生-第211部分

小说: 电子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泛翰集团一共才成立了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即使以它成立的第一天开始算起。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完成沉浸式光刻技术的开发,也得算是神速了。要知道以尼康的估计,起码要在四五年时间里,投入两亿美金以上才可能拿出成果。即使以中国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成本,十亿人民币也是必须的。

    泛翰集团从哪里得到这么大一笔钱的?从哪里找到的相关人才?如何进行的技术储备?设备、资料、基础投入又从何而来?

    如果沉浸式光刻技术这么容易,那尼康早就已经投入研发了。相关概念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人提了出来。然而到专利过期都没有企业去开发,一方面是技术不成熟,另一方面也是投入比其他手段更大。

    如今泛翰集团手握沉浸式光刻技术,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尼康的0。5微米工艺光刻机成套技术,这里面节省的时间和资源,还真是说不好究竟是亏是赚了。但是有一点,周硕确实凭借这一项技术,就撬动了整个光刻机市场。

    “虽然是站在敌对的立场上,但我还是不得不说。”白石茉莉奈摇头叹道:“周桑和您的泛翰集团的胆魄,真是让人佩服和惊讶。”

    “呵呵,我们只是做了一次正确的投资而已。”

    从白石茉莉奈的角度来说,周硕要想开发出沉浸式光刻技术,最少、最少也需要一年时间。在一年以前,泛翰集团是个什么状态?一千万美元恐怕就已经是极限了吧。何况那个时候,泛翰集团能够接触到的不过是从东芝走私的200mm单晶炉而已。最大宗的业务,也不过是为微软提供x架构人体工程学键盘。

    在每月进账一百万美元的情况下,上十亿人民币的项目?怎么看都是疯子一样的找死行为吧。

    当然,没有人会告诉白石茉莉奈。泛翰研究院拿出沉浸式光刻技术,实际上真的只用了一个月。而其开发成本,甚至不到一千万人民币。

    “好吧,我们言归正传好了。”白石茉莉奈晃了晃头,将杂思驱赶出脑海:“关于沉浸式光刻技术,尼康同意用纳米光栅技术进行交换。”

    “用纳米光栅技术进行交换?”周硕微微一愣,哑然失笑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纳米光栅技术本来就是你们尼康的竞标条件之一。按照竞标合同,本来就是要把纳米光栅技术提供给我们的吧。”

    白石茉莉奈抿了抿嘴,正色道:“周桑,明人不说暗话吧。你们华晶根本无法按时完成0。5微米光刻机成套技术的资料检验,按照补充协议的规定,我们可以适当降低尾款的收取,以换取不向你们提交纳米光栅技术。”

    周硕渐渐的沉下了脸,点头道:“不错,如果我们无法按时完成检验的话,按照补充协议你们确实可以这么做。但是我必须提醒你们的是,这个补充协议是梦武集团方剑阁方总,在担任华晶总经理的时候签订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尼康这是在趁人之危。”

    “生意就是生意。”白石茉莉奈耸了耸肩膀,轻轻的笑道:“不管怎么说,补充协议上可是盖着华晶的公章,是有法律效力的。”

    “嗯,说的没错。”周硕竟然突然露出了笑脸,点着头说道:“按照白石部长说的,补充协议上面不仅有着华晶的公章,应该也对尼康有相应的法律约束吧。只要我们按时完成了资料鉴定,尼康就得按照原协议,向华晶提供纳米光栅的技术。”

    “当然,只要你们能按时完成的话。”白石茉莉奈一脸自信的看着周硕。

    却不想周硕竟然拿起自己面前这张纸,哗啦啦的抖落了一下说道:“白石部长可知道,这张纸后面还有多少资料没有鉴定吗?”(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七章 这不科学

    “这是?”白石茉莉奈愣了愣,有些不知所以的看着周硕,开玩笑似的问道:“具体是多少页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最后一页就对了。”

    “哦?”周硕眨了眨眼睛,笑道:“我可以给白石部长一个机会,不如你再猜一次。”

    周硕今天显然难得的好心情,竟然和白石茉莉奈玩起了猜谜的游戏。

    “再猜?”白石茉莉奈的笑容被冻住了,瞪大了眼睛看着周硕。

    如果说“不是最后一页”这个答案不对,那岂不是只有一个答案可以猜了?但问题是,这不过才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华晶凭什么能完成上亿张文件的翻译和鉴定工作?

    “这,不可能吧。”白石茉莉奈眼睛里充满了不相信,猛摇着头说道:“这可是上亿页的文件,华晶就算动员了四千人,二十多天里每天每人至少要处理两千页文件才可能完成。”

    白石茉莉奈这还是往多了算了,要知道在华晶大礼堂里工作的,至少有两千人是翻译人员和与其配合的技术人员。这些人两个实际上才能同时处理一份工作。剩下一千多人,才是鉴定技术文件的主力。如果按照这个数量来计算的话,每人每天又何止是两千页文件?这是什么数量?相当于每天看三本1998年版的新华词典!

    当然,这一版的新华词典在这个时间里还没出版就是了。

    说着,白石茉莉奈像看鬼似的,看着周硕说道:“就算你们中国人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觉。光是读都读不完这个数量吧!”

    周硕呵呵笑了笑,点头说道:“没错。白石部长的算术能力很强嘛。别说两千了,实际上如果是大礼堂这里这些人。我们每人每天能够处理两百页都已经是非常大的工作量了。如果不是技术文献,而是文学小说,说不定连十页都做不到吧。”

    技术文献并不能说就一定比文学小说更容易翻译,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专业知识的问题。但如果熟悉了之后,技术文件不需要信雅达的优势,就能得到很大的速度加成。很多技术文件在写作的时候,实际上是有着固定句式的。如何描述某种情况,如何对某个技术进行论证,实际上都是有一定模板的。

    如果熟悉了这些句式之后。往往翻译起来也就一起喝成了。尤其是光刻机的很多技术论文,本身还要大量的进行配图、引用和列表。

    图片和重复的文字,实际上占用了大量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光刻机的技术文献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速度。

    当然,即使如此,也绝不可能每人每天翻译两千页。

    “看来周桑你自己也知道,这明明是不可能的事情嘛。”白石茉莉奈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莫名的她刚才甚至有一种错觉,觉得如果周硕要是没有否认。她可能会真的相信华晶已经完成了技术文件的鉴定。

    “不要随便开玩笑嘛,刚才吓得我胸口噗通噗通跳呢。”白石茉莉奈媚眼横生的看了周硕一眼,说着还把胸部往前挺了挺。

    “呵呵。”周硕干笑一声,正色道:“这可不是开玩笑。我手里这页,确实是0。5微米光刻机成套工艺的最后一份资料。整个技术文件一共用纸一亿两千零三万七千三百五十五张。”

    周硕顿了顿,接着说道:“尼康光刻机一共有十七个子系统。应用技术七千三百一十七项。其中尼康专利技术一千二百六十四项……”

    不等周硕说完,白石茉莉奈摆手打断他说道:“请恕我插个嘴。周桑。这些数字说明不了什么,也许你们只是把资料本身梳理了一遍。但要验证技术文件是否有疏漏,这是远远不够的。”

    白石茉莉奈点了点头,赞许的说道:“当然,只有二十多天时间而已,你们能够完成资料的梳理,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了。”

    这倒不是她在说反话,如果一亿多页文件交给日本人来梳理。要在二十多天里完成整个项目,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说尼康从来没有过组织三千多人做研究项目的经验,单说由此产生的费用和付出的资本,就能把技术本身得到的成本吃个干净。

    三千五百个日本人,一个月的正常工资就要一千多万美元。如果算上奖金、超长加班费和各种补助以及管理、后勤费用……

    稍微算了一下这个数字的白石茉莉奈,简直干净眼前一阵发黑。

    “嗯,请恕我直言。”白石茉莉奈老神在在的看了周硕一眼,笑眯眯的说道:“0。5微米光刻机的成套技术非常复杂,即使尼康也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全面汇总的工作。这其中出现某些疏漏,可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华晶没有仔细确认鉴定,就在接收协议上面签字,我们是不会负责后续可能纠纷的。”

    白石茉莉奈这个话,几乎就是明摆着说文件里面有问题了。如果是其他设备的供应商,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其名声扫地。可是光刻机市场实在是太过特殊,针对性强、而且市场范围窄。整个国际市场上,数得上号的就只有尼康和阿斯麦。不管别人对其是什么印象,该得到的生意还是一样也不会缺。

    何况尼康本身就极少向招标方转让技术,想抓它的这个痛脚还真是不容易。凭借这样的市场地位,这种赖皮战术,尼康还真就是用了也就用了,想告都没处告去。即使真的有这么一个光刻机行业协会,想必华晶的状纸递上去,上面也会回一句:“台下何人,因何状告本官?”

    周硕抬眼看了白石茉莉奈一眼,平静的摇了摇头。只见他从自己手边的草纸下面,翻出来一份清单,推倒她面前说道:“这是目前华晶整个项目组已经找出来的三百二十一处错漏,本想等整个鉴定全部完成之后才向尼康公司提交。不过既然白石部长已经亲口承认了资料的问题,那我就先向你方通个气吧。”

    周硕嘴角露出一丝轻笑,敲了敲桌子说道:“我方预计资料的整体疏漏处应该不会多于三百四十个,一周之内就会正式行文尼康公司了。如果尼康公司不对资料进行补充更改,华晶集团保留扣留尾款、保证金和向法院起诉等所有手段。”

    白石茉莉奈不等周硕说完,就一把抓起桌子上的草纸。这是一份中日双语目录,上面详细的列出了所有错漏技术的出处,以及这些错漏的证明过程。从这一点上来看,就知道周硕绝不是在危言耸听或者是虚张声势。

    华晶集团真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整个技术文件的验证?这怎么可能!这些人都是超人吗?难道中国人这是把埋在渤海湾里的建国初期原子弹精英们都挖出来了吗?开什么玩笑啊!

    然而等白石茉莉奈粗略的浏览了一遍这份目录,整个心情里就只剩下震惊了。没错,真的没错!其实什么错漏,还不都是尼康主动搞的鬼?作为光刻机事业部的部长,白石茉莉奈当然看过那份故意制造的错漏名单。显然那上面百分之九十的错误,都已经被发现了!

    “这,这怎么可能……”白石茉莉奈两眼发直的喃喃自语道:“你们只有三千多人,想要在一个月时间里处理完这么多文件,这不科学!”

    “是谁告诉你,处理这些技术文件的只有大礼堂这里的三千多人呢?”周硕笑了笑,轻描淡写的反问道。

    白石茉莉奈忽闪着大眼睛,不解的看向周硕道:“恕我无礼,尼康对泛翰集团还是做过调查的。不得不承认,发动即将放假的学生和教授来做技术鉴定,确实是个很好的创意。但整个帝都和魔都附近,你能找到的恐怕也就只有这么些人吧。毕竟光刻机技术本身,应用面还是很小的。”

    “没错,短时间内我能搜罗到的资源,可以说都在这里了。”周硕点了点头,倒是没有丝毫不满。商场上的情报战你来我往,本来就是各显神通的事情。情报工作做的不好,是万万赖不到对方太狡猾,只能怪自己太笨的:“但之后足足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尼康不会以为我们什么事情都没做吧?”

    “可是……”白石茉莉奈确实觉得这里很不合理,按说正常情况下,周硕应该不断的从全国各地抽调力量,来支援华晶的资料鉴定工作。如果能够有五到六千人,这些资料一个月内才有可能完成鉴定。但现实情况是,确实在一周之后就再也没有其他人来到华晶了。

    至于说可能把人员安排在别处,却也没见把资料向外运。这对于周硕这种谋定而后动的人,实在是说不通。

    “呵呵,其实很简单。”周硕摇了摇头,看向白石茉莉奈道:“白石部长想知道真相的话,就请和我来吧。”(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八章 醉翁之意

    早在1994年中国就已经开通了互联网,但薄弱的基础设施和电信的不重视,使得在中国互联网服务的发展速度并不显眼。

    虽然早在1995年5月中国第一个isp提供商,瀛海威时空就已经成立了。但起码要等到1996年10月,中兴发大规模参股之后,瀛海威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才渐渐发展起来。在此之前,只能说它还是一个概念股。依靠卖pc机和做做互联网体验服务,其资本增长的速度是有限的。

    要到1997年2月,瀛海威的全国性网络才能开通。然而到了当年6月,回过神来的邮电部直接投资70个亿,建成了169拨号服务网络,这一下就把瀛海威逼到了墙角。

    瀛海威可谓是用自身的遭遇,证明了在中国isp没有背景,那是绝不可能做起来的。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至少在1996年的时候,在白石茉莉奈脑海里,中国绝对应该算得上是一个互联网荒漠。按照日本人掌握的情报,如今中国应该只有很少一部分科研院所才通了互联网。至于说校园网或者拨号服务,那还是没有影子的事情。

    “周桑,你给我看的这是什么?”白石茉莉奈眨巴着眼睛,好奇的跟在周硕的后面。

    “嘘!”周硕伸出手指来悄悄的拨开帷幕旁边的幕布,那里是通往后台的必经之路。然而此时,整个后台却见不到任何和表演相关的东西。一排又一排的计算机,几乎充满了所有能够找到的空间。

    “这是!”白石茉莉奈惊呼一声。从她的角度看去,这些电脑几乎有数百台。一眼看过去。真有后世那种超大型网吧,一排又一排震撼人心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