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电子重生 >

第243部分

电子重生-第243部分

小说: 电子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我们平地造船法的基本原理了,和传统造船法不同,我们的平地造船法最基本的单位是‘分段’。”周硕将画面放大。具体的解释道:“船厂组装的并不是船的每一个小细节,而是船的段落。这些段落在其他的船段工厂里制造。然后运输到总装船厂进行安装。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造船的时间,而且也不再需要船坞和复杂的船台。”

    “这样……可是你们如何保证精度呢?”茗夜雨的神色逐渐严肃起来。因为他已经感觉到这种设想并非完全不可能。站在一个造船工人的角度来讲,他完全理解这种技术革新如果真的成功,那对造船业将意味着什么。

    船舶的价格高昂,除了纯粹的物料成本以外,船台和船坞的使用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家船企究竟有多少实力,这个时代里数数他的船坞、船台就行了。船坞、船台的建设本身,投资就非常巨大,造船企业不可能无休止的增加这些基础成本。

    然而反过来说,造船业总是有波动的。有的时候订单多些、有的时候订单少些,少的也就罢了,多的时候订单就要排队等待船坞、船台空出来。仅此一点,就大大的增加了船舶建造的时间成本,限制了造船企业的盈利能力。

    如果船企可以在平地上造船,那不仅可以节省了相当一部分订单的时间成本和基础建设成本,更重要的是再也不需要眼看着订单却因为没有工期而硬生生放弃了……

    周硕按动了一下鼠标,胸有成竹的说道:“这就要依靠我们开发的虚拟建造技术了!”

    看到墙上的画面转换成一副相当复杂的设备图片,周硕这才接着说道:“这就是我们泛翰研究院研制的光电3d测量辅助虚拟建造系统了,它结合了当今信息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光电3d测量将船段扫描到计算机里。然后通过虚拟建造技术……”

    周硕嘴里各种名词如同天花乱坠一般,噼里啪啦的往外蹦个不停。茗夜雨的学历虽然不低,但对计算机也就是一知半懂而已,这一下干脆就是“你说的每一个字我都了解,但为何连在一起完全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周总、周总,你……能不能说的简单一点?我这个,呵呵——”茗夜雨仿佛对自己理解不了这种高深技术,赶到有些惭愧的样子。

    实际上哪有什么必要表现的好些很高深,说白了不过就是个激光测量扫描,再加上计算机模拟建模而已。绣城六十四所原本就是光电研究所,周硕将其彻底合并到泛翰研究院之后在技术上根本不存在什么难题。

    若非周硕本身对工业信息化方面不怎么了解,亲自操刀一个月就能完成设计。即使是他给出一个方向,让下面的研究员自行发挥,整个系统也不过才花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开发。

    虽然技术本身都是现成的,但毕竟确定方案、系统集成这些工作也不是动动嘴就能完成。何况涉及到一些工业控制方面的工作,还得和重工业研究所打打交道,这就更是大大的拖延了技术研发完成的进度。

    之所以要把茗夜雨侃的晕头转向,不过是为了后续讲价方便而已。周硕又不是周大善人,肯定不会把这种改变一整个行业的技术,白白送出去的想法。就算不赚取相当的暴利,起码也要在这个行业里收获相当分量的话语权。

    是的,站在周硕今天这个位置,钱财实在不是什么太需要操心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个人和集团的影响力,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话语权。这就好像中国的金融行业里哪怕流动十几、几十亿的资金,影响力却不及一个投资几亿的制造业企业。

    周硕如今说出去数十亿美元的身价好像很唬人,但这些钱如果不能转变成切实的影响力,在中国也不过就是一个数字而已。

    “这个简单的说呢,就是这套系统能够将在其他船段工厂制造的分段,丝毫不差的扫描到计算机里。然后通过虚拟建模,我们能够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实时的调整各个分段建设不准确的地方。”

    周硕切换了一张表现互联网技术的图片,示意道:“这样我们就能把各分段的建造误差,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当这些分段建设完成之后,再运输到总装厂进行焊接组装。因为复杂的工作都在分段工厂里完成了,总装厂只需要焊接和吊装就可以了。所以船坞和船台也就不是必备的了。”

    “等船舶焊接结束,我们只需要把船装入浮动船坞船,然后运输到指定海域下海。整艘船的船厂建设,到此也就算是全部完成了。”

    周硕结束整个介绍过程,关闭了幻灯机然后转身来看茗夜雨,挑了挑眉头问道:“茗市长,以您的专业知识来评判一下,我们这套技术是否有实用的价值?”

    周硕不看还好,一看几乎是吓了一跳!茗夜雨的脸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变得脸红脖子粗,一副马上就要爆炸了的样子!

    周硕的话还没问完,他就猛的站起身来,一拍桌子兴奋的喊道:“有!怎么没有!”(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八章 阻击韩国

    茗夜雨不敢说自己完全看懂了周硕的讲解,但即使以他浅薄的信息技术知识,也知道3d技术是可以实现这种效果的。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惜工本费用和劳动效率,凭借人工测量以及电话沟通,在七八十年代都可以按照这种思路来改革造船技术。

    平地造船法可以说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的现实写照,之前是没人做这个工作,一旦把信息技术和造船技术结合起来,顿时就产生出奇迹一样的效果。

    实际上信息技术和传统行业的结合,很多都有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不说数控技术这种明显的,信息技术对物流业的改造,又何尝不是彻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结构?电子商务的普及,不知道砸了多少采购员的饭碗。农业信息化,又不知道帮多少农民避免了投资的盲目性。甚至是失足妇女现在也懂得要上网,远隔千里就把生意给做了。

    但如果要说造船技术,他茗夜雨不敢说比得上宗师、教授,但做个合格的总工还是没有问题的。单纯站在造船业的角度来讲,如果信息技术真的有周硕宣称的这种效果,那这项技术的前景可就是太广阔了!这个项目做好了,可不仅仅是有钱途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他茗夜雨的前途问题啊!

    原本需要一年建设周期的船舶,在使用了平地造船法之后,成本恐怕能降低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时间的节约就更夸张了,按照茗夜雨的估计增加一倍的建设速度不成问题!这还是以目前渤海重工的工人队伍和设备规模计算。

    如果能够以这项技术大肆扩张船厂,扩大一倍工厂的效果就能再减少到现在造船周期的四分之一!当然。这种增加肯定是尤其极限,也就是船舶分段的建造速度和组装速度。

    茗夜雨私下里计算了一下。使用平地造船法之后最快三个月出一条船完全没有问题。这个记录别说国内了,就是国际上都没有听说过哪家船厂有过这个记录!

    他火热的眼神看着周硕。咽了口唾沫说道:“如果能够把公差控制住,那么这项技术确实是有着极大实用价值的!”

    周硕的表情逐渐严肃起来,他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茗市长不愧是从基层走出来的,看问题切中要害啊!减小公差的一大难题就是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这对分段制造厂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想请问,咱们渤海重工有没有做总装厂的条件,合作企业里有没有能做分段制造厂的水平?”

    茗夜雨脸色也渐渐的沉了下去,他思索了一下说道:“我们渤海重工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核潜艇都造得了。普通船舶的精度要求就更不用说了。但要是说能调控合作企业的生产水平,可就是力有不逮了。”

    “那是技术原因,还是管理问题?”周硕追问道。

    “都有。”茗夜雨黑着脸,艰难的回答道。

    周硕摸着下巴,看向他问道:“渤海重工作为中国最大的造船企业之一,本身资本就非常雄厚,有没有可能帮助其他船企改造生产的条件?”

    茗夜雨苦笑一声,摇了摇头说道:“这些年渤海重工的效益还算可以,却也不过攒下几个亿的家当而已。造船业作为重工业。对基础设施投资要求很高,走的是高投资、低回报的路线。想要帮助其他合作厂商改造生产环境,非得有大笔的投资不可……”

    他说到这里,突然灵光一闪。惊讶的指着周硕。恍然大悟道:“莫非,周总你有意在这方面进行投入?”

    周硕似笑非笑的点了点头,指着李九锋说道:“实际上不只是我。李总也非常有意愿投资这个项目。”

    李九锋点了点头,默认了周硕的话。然而还是补充道:“当然,究竟是否真的要进入造船业这个市场。我们还需要看看情况。”

    “好好,周总、李总,你们想要看什么情况,只要我们绣西能够做到的,一定尽力而为!”茗夜雨搓着手,期待的看着两人。仿佛是要把自己洗干抹净,然后心甘情愿亲手送上床的小媳妇一样。

    “这个嘛,首先是渤海重工是否有这个技术实力,能够将这套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周硕叠着腿,笑眯眯的说道:“毕竟将信息技术整合到传统重工业行业,这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谁也说不好结果如何。”

    “这是当然,我们渤海重工、乃至整个绣西市,一定为消化这项技术全力提供支持!”茗夜雨拍着胸脯保证道。

    周硕点了点头,对茗夜雨的态度表示肯定。

    别看茗夜雨和江大桥名义上是同级别的领导干部,都是地级市的堂堂市长大人。但是周硕对两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对江大桥他就要始终保持着相当的尊重,处处要维护他在绣城的权威和身份地位。

    但是茗夜雨作为绣西市的市长,周硕更多的却是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往。这是因为首先绣西的经济体量和绣城没法比,两者差距实在太大了。茗夜雨这个市长,手里能够动用的资源却远远不如江大桥。

    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再怎么说人家茗夜雨也是厅级领导干部,真不拿豆包不当干粮也是不行的。

    更多的原因,其实就是一句话:人不求人一般高。

    周硕的泛翰集团根基在绣城,不在绣西。茗夜雨要是敢抖市长的威风,他和李九锋分分钟敢掉头就走。手里拿着平地造船法这种神器,渤海湾一字排开有一家算一家,哪个船厂不是要扫榻相迎?

    这就是有自己根基的好处了,做金融业的就没有这种便利。金融业的根基如同流水,财富在哪里它就流到哪。但是同样,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一块肥肉,谁都想上去咬一口。反正你是要走的,我又何必费心思讨好你?正经是趁着资本流动的时候,大捞特捞才是真本事。

    但投资实业就不一样了,到了一地办起工厂。少的几十上百,多了几千数万人,这些本地人都要吃工厂的喝工厂的,指着人家为生。

    所以说中国股市极度封闭,牛市熊市莫名其妙,政策市神出鬼没未必没有好的一面。最起码的,就是把游资都赶到了制造业上来。

    周硕来到绣西是要投资实业的,尤其是造船业这种资金、技术、人力密集型产业,当地市府哪有不供着的道理。

    说远了,书归正传。周硕对这样平等的和茗夜雨讨价还价那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他伸出两根手指,接着说道:“第二个情况就是我和李总的投资,除了平地造船法的专利授权以外,希望能再拿出十亿人民币作为资本投入到渤海重工里面来。不过您也知道,渤海重工本身还负担着咱们国家的核潜艇建造工作,所以这里面恐怕就要有些麻烦……”

    周硕这话倒也不错,渤海重工作为中国的骨干船企,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也没有私人股份参与,就更别提国外资本了。在这样敏感的企业里搞股权改革,就算是李九锋也没有信心不被上面叫停。

    这个问题确实难住了茗夜雨,若非是因为绣西和绣城的关系,他深知只要这一条存在,泛翰集团本来就应该首选大港船务集团才对。

    大港船务也是国家骨干的造船企业,本身资金充裕,大港能够提供的支持还要更多……

    只要这么一想,茗夜雨就觉得如果自己站在周硕的角度,实在是没有选择绣西的必要——除了绣西和绣城沾亲带故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周硕选择渤海重工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它易于掌握。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啊!茗夜雨咬了咬牙,重重的点头道:“这个也没问题,等我回去和渤海重工的现任领导层研究一下。周总和李总方心,我们一定拿出一个切实的解决办法来!”

    周硕和李九锋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一丝兴奋的神色。造船业作为重工业,当然有其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但同样也有稳定、回报率高这些优势。如果能够以平地造船法为契机,成功的帮助中国造船业崛起,那这里面能够获得的利润足以让渤海省一步迈入发达国家水平!

    以现在泛翰集团为渤海省带来的改变来看,完全有可能取代二十一世纪韩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韩国二十一世纪的人口是五千万有多,而渤海省的人口则是四千三百万。只要能够取代韩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维持一省的发达国家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韩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钢铁、造船、汽车和电子业。电子业不用说,周硕有十足的信心将韩国人挤垮。钢铁就更不用提了,当鞍钢是假的不成?至于说汽车业,未来也完全也可以依托丰田的技术,扶植起自己的汽车工业来。

    只要这次能够帮助中国造船业,将韩国造船业振兴的苗头掐死,那未来的大宇宙国就等着用韩剧和整容称霸宇宙吧!(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九章 卸磨杀驴

    改开早年的时候,国人在效率方面确实是不及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