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鉴宝人生 >

第264部分

鉴宝人生-第264部分

小说: 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大富和王先功听了楚琛的解释,一脸的愕然,过了半响,他们才回过神来,纷纷摇头苦笑。
朱大富叹了口气道:“小琛你这么一说,我都感觉我已经跟不上时代了,看来是要退休喽!”
楚琛连忙摆了摆手道:“富叔。您这话说的,咱古玩这行可是凭经验吃饭的,像您和王老这样的老人才是宝呢!这次我也不过耍了次小聪明而已。”
“有时候小聪明又何尝不是大智慧!”王先功哈哈一笑道。
朱大富莞尔一笑,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一辈的人总有一天会把手中的接力棒传给下一代的,而就像自己子侄的楚琛现在就能够表现的青出于蓝,自己又何必如此感慨呢!
三人走到一家古玩店门口,却发现有许多人在店门口围观,而且里面不时传来争吵的声音。这让三人有些好奇的同时,都在猜测会不会又发生牛大宝那样的事情。
围观的人中,正好有朱大富认识的,于是他连忙打听了一下。经过那人简单的述说,三人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店里那位正在争吵的青年男子喜欢收藏。大前天,他听朋友说。这家店里有件好藏品,青年听了朋友的介绍。对这件藏品很心动,正好他的一位朋友是鉴定古玩的行家,青年就带着那位行家朋友一起来了这家古玩店。
青年看到这件藏品时,当时就觉得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东西,只是感觉却觉得有些怪,不过他的那位朋友却一口咬定这件藏品是件仿汝窑中的精品,能值三十万,现在只要十八万可以说捡了大漏了,如果青年不要,他就买下来。
见朋友这么说,青年就下定决心把这件藏品买了下来。
人有时就是这样,一但有了怀疑,就会念念不忘,东西拿到了家,青年越看越觉得东西不对,于是就让别人看了看,结果没一个人说这东西是真的,于是青年就跑到这里来退货。
只是让青年没想到的是,店主却说,藏品是青年带来的那位朋友寄放在店里卖的,他只能找藏品的主人来解决。此时青年才知道,藏品是他的那位行家朋友的,他买的时候找的鉴定家居然也是他的那位朋友,不上当受骗才怪了。
等青年反应过来,再要找到他的那位朋友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他不甘心之下,又来店里算帐,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如果不是因为觉得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也不会来这里买东西。
不过店家却不同意,他说他也是受害者,那骗子和他也是熟人,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同意对方把东西放在这里代卖的,现在发生了这事其实对他的声誉也有影响,他都不知道到哪去喊冤呢,哪能把损失强加在他的头上。
青年觉得店家和那骗子肯定有勾结,不然为什么当时结账的时候,是在这里划的卡,而店家还是一脸冤枉的说,这也是为了方便朋友。
就这样,两人你来我往的争吵起来。
得知了事情的原委,三人全都摇了摇头,古玩这一行的“地雷”还真是多,而且方式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着了道,颇有些防不胜防的味道。
“不过这古玩打了眼,好像没听说过可以退货吧,难不成这青年人还和店家签订了合同?”楚琛好奇的问道。
刚才解释的人笑道:“如果店家真和骗子串通好的,店家怎么可能会签合同,如果店家也被蒙在骨里,那骗子更不会让店家签合同了。”
听说没签合同,大家就知道,那青年人最终肯定讨不回那些钱,而且没合同这事就算是打官司青年人也不会赢的。
现实正映了大家的猜测,没一会青年人就愤怒却又黯然的从古玩店走了出来,走了几步,或许是忍不住心中的愤怒,他拿出买到的那件藏品,就准备直接砸到地上。
“等等!”还没等青年人往下使劲,他就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喊声。
青年人停下手头的动作,回头一看,却看到一个年轻人快步走到了自己的跟前。
楚琛开口说道:“先生,您这东西砸了挺可惜的,不知道能否让给我?”
一开始,青年人还以为楚琛在开玩笑,不过楚琛认识的表情告诉他,对方确实是想买下他手中的赝品,这让他奇怪之余,连忙有些希冀的问道:“小兄弟,不知道你准备出多少钱?”
“一千!”楚琛抽出食指道。
楚琛给出的价格,马上就破灭了青年人的希望,不过想想也是,许多行家都认为是赝品的东西,怎么可能会起死回生?
青年人深吸一口气道:“我都损失了十八万了,也不少这一千块钱,你如果真想要,一万块让给你!”
“呵呵,那还是您自个儿留着吧!”楚琛微笑着摇了摇头,也没说什么费话,转身就准备向回走去。
青年人看到楚琛的反应也有些发蒙,正常情况不是应该讨价还价一番之后,再成交的嘛,难不成对方还真是因为觉得砸了可惜,才会想要出钱买下来?
一千块也是钱,青年人不想看到煮熟的鸭子突然飞了,于是连忙大声说道:“五千,五千要不要?”
不过楚琛还是不为所动,径直向朱大富那边走去。
“两千,如果你还觉得贵,那就算了!”青年人大声喊道。
楚琛闻言顿了顿,过了一会,才转身重新走到青年人面前,掏出两千块钱,给他道:“要不是觉得你这只三足洗还算顺眼,我都不会花这冤枉钱!”
青年人也没多说什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了之后,就快步走了,那模样好像怕楚琛反悔似的。不过楚琛是不会反悔的,相反,他还怕青年人反悔呢!
拿着刚买到手的三足洗,楚琛就走回了朱大富他们的身边。
“我说小楚,你怎么想到买一件赝品,这其中肯定是有什么说道吧?”王先功迫不及待的问道。
楚琛表情老实的说道:“能有什么说道啊,我真的只是觉得这只三足洗看着顺眼,而且砸了也确实可惜,所以才买下来的。”
听楚琛这么说,王先功当即就露出信你才怪的表情,旁边的朱大富笑呵呵的说道:“好了,这事还是到了我那再说吧!”
楚琛笑道:“你们先去,我现在去弄点皂荚果。”
说完,他就回头向一处地方走去,他可记得离这不远的地方有一颗皂角树的。
看到楚琛的行为,王先功一脸坚定的嘀咕道:“那只三足洗肯定有什么古怪的地方!”
“好了,咱们先走吧,反正一会小琛就会给咱们揭秘了。”说完,朱大富就领头向自己的店铺走去。
等朱大富他们走了一会,那店家就在门口苦笑着说道:“这次我的脸都丢大发了,想我本分经营了这么多年,居然遇到了这种事情,就是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
“我说老张,我记得你从来不给别人带卖东西的吧?”
“哎!这次也是我心软,交往了四五年的朋友求到头上来了,我也不好意思拒绝,而且那天只有小唐在店里,东西也没看,第二天他就带着刚才那个年轻人来了。哎!也算吃一堑涨一智吧!”(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 柴窑(下)

“啊!我想起来了!”
店家话音刚落,刚才给朱大富解释事情原委的那个中年人就恍然大悟道:“刚才和朱掌柜在一起的年轻人,应该就是刘老的关门弟子楚琛啊!”
“哦!我说怎么这么面熟,原来是他啊!”
“是不是上次专家团里的那个年轻的过分的专家?”
中年人连连点头道:“是啊,就是他!”
“不是吧,那他怎么会花钱买那只赝品啊?”店家一脸惊讶的说道。
“还能怎么回事,里面肯定是有什么说道呗!”
“应该不会吧!”店家摇头道:“那只三足洗我也看了,釉色虽然是天青釉,不过色太暗了,并不像是正窑烧的,而且表面都没有冰片纹,足底部也有些发黄,也只有不懂的初学者才会觉得它是仿汝窑的器物。”
“那怎么回事呢!那位楚琛的眼力可是非常高的,不会是真的因为觉得东西砸了可惜吧?”
中年人似笑非笑的说道:“这个理由你相信吗?我还是觉得那只三足洗应该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只是咱们眼拙看不出来,看来哪天要去朱大掌柜那里探探风才行了。”
“要不咱们现在就去吧!”旁边有人心急火燎的说道。
“要去你去,也不怕被人家轰出门!……”
楚琛拎着一袋子皂荚果走进了阅宝阁的会客厅,他前脚刚走进去。王先功就迫不及待的问道:“我说小楚,你快点说说,这只三足洗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难道真的是一只汝窑的三足洗?看着好像有点不像啊!”
楚琛呵呵一笑道:“我现在也不知道啊!”
王先功吹胡子瞪眼的说道:“我说小楚,你这就有些不地道了,都到了这个地步,你还不肯说实话!”
楚琛摊了摊手,一脸无辜的说道:“王老,您真是冤枉我了,这只三足洗可是被改头换面过的,我确实不知道掩饰层下面到底是不是汝窑的三足洗啊!”
两人听到楚琛所言。当即就露出了满脸的惊讶之色。过了半响,朱大富突然想起了什么,一脸震惊的问道:“小琛,你是说这只三足洗被“改头换面”法掩饰过?”
“**不离十吧!”楚琛点头道。
“等等!”王先功疑惑的问道:“你们说的什么“改头换面”是什么意思?”
“这是古代一种掩饰古玩的手法……”朱大富把“改头换面”给王先功简单的解释了一番。
王先功恍然道:“难怪小楚你会去拿皂荚果。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对了。你怎么知道这是用的“改头换面”法。难道你以前见过用这种方法掩饰的器物?”
楚琛点头道:“我确实见过用这种方法掩饰过的器物,刚才看到这东西的光泽挺像的,才会想把它买下来。后来到手之后,我才确认这只三足洗还真的就是用的这种掩饰手法。”
王先功很想问问楚琛之前遇到的是什么,不过见楚琛不想深谈,也就不再多问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秘密,多问了问不出什么不说,还徒惹人厌。
“改头换面”虽然神奇,而且一般很难去除,不过只要找对了方法,一切就变得很容易了。
楚琛把三足洗泡在温水的盆里浸泡,自己在一边把皂荚果捣烂,等到时间差不多了,就把捣烂的皂荚果倒入水中,开始清洗起来,没一会,真正的三足洗就出现在了三人的面前。
这件三足洗直口,平底,下承以三弯足。里外施天青釉,釉色纯正,釉面平滑正常莹润细腻如玉一般。洗底部满釉,有5个细小支钉痕。
此时,王先功表情有些呆滞的说道:“这天青釉看起来怎么好像比汝窑的天青釉还要出色啊!”
朱大富也点头道:“是啊,让我看得都想起周世宗的一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读完这首诗,三人不禁开始面面相觑起来,过了良久,王先功才张口结舌的说道:“难道这真得是柴窑?”
此时楚琛也反应过来,这只三足洗肯定就是传说中的柴窑了,刚才他在路上就已经对它使用过异能,当时他就对异能给出的结果非常震惊,不过因为朱大富和王先功还等着他,再加上一会就能露出真面目,到也没有多想。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只三足洗居然会是只有耳闻从来都没见到过实物的柴窑瓷器,实在让他震惊莫名。
柴窑,我国古代瓷窑,为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柴窑至今都没有发现实物及窑址,当然,如果楚琛的这只三足洗确定就是柴窑烧制的,那将会改变这个历史。这也是为什么三人会如此震惊和激动的根本原因。
当然,如果是普通的器物,他们也不会有如此反应,这一切都是因为柴窑实在太美、太稀有了。
北宋欧阳修的《归田集》就有柴窑的相关介绍:
“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希有得其碎片,以金饰为器。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
并作诗曰: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粉翠胎金结,华胰光暗滋。旨弹声戛玉,须插好花枝。
短短几句,就把柴窑的种种奇特之处,活生生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明代谢肇淅在他的《五杂俎》也有相关记载道:“陶器柴窑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与金翠同价矣。盖色既鲜碧,而质复莹薄,可以装饰玩具;而成器者,杳不可复见矣。……
其他还有明人徐应秋、明人张谦德、清人梁同书等等诸多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柴窑大加称赞。
总结起来,柴窑之所以被诸多古人赞誉为诸窑之冠,成为稀世之宝,有三个原因。
首先柴窑是专门为周世宗烧造的御用瓷,用以祭祀天地神灵的礼器,王公大臣不能使用,从出身上就体现了它的尊贵之处。
其次,物以稀为贵,柴窑烧制的时间不长,再加上作为御用瓷肯定需要精益求精,那烧制的数量肯定是有限的,柴窑在宋代就世所稀有,得其碎片以金饰为器。在明清世更是不一见,得其碎片,当作服饰、帽饰。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因为柴窑的器物有着非常奇妙的特征,诸如“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柴窑瓷片光芒夺目,如飞箭一般”,这些都点出了柴窑的奇妙之处。
就像三人眼前的这只天青釉三足洗,从刚才王先功和朱大富的话言之中就可以看出其釉色的不凡之处,而器胎则真的就好像薄如纸,比起三人见过的汝窑三足洗更加的精美。
另外如玉质般的釉面也确实细腻的像羊脂玉般,看上去好像有一层油脂般的光泽,可谓是光可鉴人。用手指轻碰瓷器,也发出“铛铛”之声,这两点正好就验证了前文所说的明如镜和声如磬。
证明了这四点,三人已经有了九成的把握可以肯定这确实是大名鼎鼎的柴窑烧制的器物了。
“不过古文说的“细纹”,应该如何解释呢?”王先功皱着眉头说道。
朱大富皱着眉头想了一会,说道:“我觉得文中说的“细纹”很可能不是说的开片一样的纹路,你想想,《格古要论》中描写开片纹一般都有详细描写的,比如哥窑的开片描述是“哥窑取纹裂、膳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而像官窑器则谓之“蟹爪纹”,汝窑瓷器也是一样。”
“所以我认为“细纹”应该指的是微小的,凭肉眼很难发现的一种纹路。”
王先功想了想,觉得朱大富说的有道理,于是开口说道:“小楚,既然如此,你先上手仔细看一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