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鉴宝人生 >

第426部分

鉴宝人生-第426部分

小说: 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等楚琛收回了目光,年大傻连忙上前问道:“楚老板,您对这尊造像有意思?”
楚琛点了点头,直截了当的说道:“是的,不知道年老板您想要多少肯割爱?不过,我事先说明了,这尊造像的材质不好,如果价格太贵,那就算了。”
“如果材质好,还能轮到你!”
年大傻暗自嘀咕了一句,随后想了想,伸出两根手指道:“这个数!”
“二十?”楚琛逗了他一下。
“哪能二十啊!”年大傻苦笑道:“您要的话,两千!”
楚琛闻言似笑非笑的看着对方,说道:“我这人最讨厌别人拿我当棒槌,既然年老板您这么开价,那就算了!”
说完,他耸了耸肩膀,就准备离开去特色别的东西。
这尊造像,已经是年大傻的心病了,他连忙把楚琛拦了下来,点头哈腰的说道:“楚老板,我这人就是没见过钱,您别和我一般见识,这样吧!就一千,您看如何?”
“一千也太贵了!”楚琛摇了摇头。
年大傻苦着脸道:“楚老板,实话跟您说,这尊造像我买来连运费一起,也都要好几百,您多少让我赚一点吧!我再给您打个九折,怎么样?”
楚琛呵呵一笑道:“我也说实在的,我这人喜欢收藏一些比较少见的东西,我就是觉得社尊造像以前没见过,所以打算买下来研究一下。至于说这尊造像怎么样,想必你也应该知道,如果好的话,上面也不会有一层厚厚的灰尘了。”
年大傻讪讪一笑道:“那您觉得应该多少?”
“六百,我觉得差不多了!”楚琛比划了一下。
年大傻表情略显浮夸的说道:“我的楚老板,六百我都要亏本啊!八百吧,八百这尊年代悠久的造像,就是您的了!”
楚琛想了想,说道:“那我再退一步吧,六六大顺,我最多出六百六!”
年大傻想了想,觉得这个价钱虽然没有到预期,但也勉强可以了,就苦笑道:“那好吧,就让给您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章 暗藏玄机

交易完成了,楚琛就问年大傻要了块干净的抹布,把表面稍稍稍微擦了一下,随后就抱起造像准备把它放到门口,不过这一抱,他马上就感觉到,这尊造像的重量好像有些不对!
“难道这尊造像有什么问题?”
虽然有这样的疑惑,楚琛表面还是很平静,他把东西抱到房间门口之后,就连忙使用了的异能,结果确实和他想的一样,里面确实还藏着一件东西,但那东西却让他大吃了一惊。
考虑到这里还在原主人家的地盘,楚琛连忙又收拾好了心情,走回了屋内。
赚了差不多一个月生活费的年大傻心情大好,他看到楚琛走了进来,连忙满脸堆笑的问道:“楚老板,您还有什么需要吗?”
楚琛看到其他人还在挑选东西,就说道:“我先看看再说。”
“您尽管看,价钱好商量……”
前文说过,年大傻房间里的东西虽然多,但好东西还真没几件,接下来,楚琛又用异能查探了一番,发现除了朱大富他们手里的东西,已经没什么太好的货色。不过,有了那尊老蜜蜡佛像,还有一尊暗藏玄机的造像,他已经相当满足了。
孟义先和乔庆泰手上的东西,只是笔筒和砚台之类的文房用品,楚琛虽然没有仔细看,但也可以看出,东西还是挺普通的,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这里面应该没有价值过万的东西。
而朱大富挑选的东西却并不是太多见,是一组四联的银蓝烧药瓶。
“银烧蓝”又称银胎珐琅。是以银为胎,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经过500度到600度左右的低温多次烧制而成。作品绚丽、明快,别具一格。
此工艺是13世纪末由意。大利工匠发明,14世纪法兰西出现了多彩的透明珐琅器。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实物是清雍正年间的“银烧蓝”五福捧寿八方盒,已有宝蓝、浅蓝、浅绿、红、黄、白等色珐琅,透明性良好,颜色透彻,属于成熟期产品,故其起源应不晚于17世纪末。
景泰蓝工艺与烧蓝相似,不过由于蓝料的成分不同。景泰蓝最终形成的“蓝”没有烧蓝那种水彩般的透明。
一般来说,银胎珐琅工艺多用来制作盒、罐、瓶或是小型摆件,制品可以根据需要镶以玛瑙、松石等做装饰。
银具有贵重和坚固性,而珐琅釉料晶莹、光滑极具装饰性,同时也具有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作为宫廷陈设用品,它能为宫殿增添色彩,作为皇家生活用具,更能体现出封建帝王的尊贵地位。
朱大富手上的四联药瓶,就是一串四个方方的小瓶。用类似门扇的合页连在一起。小瓶一面写着药物的名称,另一面雕刻着各种纹式,看起来做工还是挺精美的,但因为这东西可能历史悠久。表面因为氧化有些发黑,所以看上去并不太起眼。
考虑到还在年大傻家中,楚琛虽然有些好奇东西到底怎么样。但并没有把东西讨要过来鉴赏。
年大傻见自己又有一笔钱入账,非常高兴。而且在他眼里,朱大富等人可比楚琛的眼力好多了。因此,报的价格都不低,并且还咬的很死。但不管如何,他并不知道这些东西的真正价值,因此,最后三人还是以差不多捡漏的价钱,把东西收入了囊中。
大家拿着东西来走出屋内,就看到楚琛放在门口的那尊木造像。
“咦!”
看到楚琛径直走到造像跟前,朱大富就轻咦了一声:“小琛,这是你选的?”
“觉得这东西挺稀奇的,准备研究一下。”
楚琛笑着点了点头,又说道:“这时间不早了,咱们还是选回去再说吧?”
朱大富等人本来还想研究一下这造像有什么特别之处,听楚琛这么说,才想起来,这里毕竟是主人家,万一这是一件好东西,这不是给年大傻填堵吗?于是大家不约而同的点头称是。
因为木造像体积不小,年大傻就在附近帮忙找了辆面包车,随后众人就告辞而去了。
有道是财不外露,因为司机不是熟人,坐在车上的楚琛等人没讨论刚才的收获,就讲起了各自经历过的趣事。
说笑间,时间过的很快,大家感觉才过了一会,车子就到了楚琛他们下榻的酒店。
楚琛把造像搬到自己的房间,朱大富等人就把这次的收获拿了出来,放到了楚琛房间的桌子上。
孟义先指着桌子上的两件玉器,说道:“咱们先来说说这两件玉器怎么分配吧!”
朱大富说道:“这件耄耋摆件,肯定是让给老乔了,大家没有意见吧?”
楚琛和孟义先摇了摇头,表示没有意见,乔庆泰连忙向大家拱了拱手,表示感谢。
确定了这只玉盘的归属,孟义先就问道:“那这件玉盘呢?”
朱大富闻言嘿嘿一笑道:“小孟,你也知道我喜欢收藏玉器,这件玉盘能不能让给我?”
这样的玉盘还是很不常见的,孟义先同样也很喜欢,但朱大富毕竟是他的老朋友了,而且朱大富也确实很喜欢玉器。
于是他笑道:“给你也行,不过你的这件四联药瓶得让给我,没问题吧?”
“行!没问题!”朱大富连连点头,那四联药瓶虽然也挺少见,但和自己喜欢的玉器来说,那就不值一提了。
楚琛把造像放好之后,就拿起那组药瓶打量起来,这组药瓶一面浮雕“卧龙丹,沙药丸,红灵丹,平安散”四种药物名称,一面浮雕暗 “扇子、宝剑;花蓝、笛子;葫芦、玉板;莲花、鱼鼓”八种代表八仙的纹样。
另外,药瓶以浅蓝,紫红,湖蓝,深蓝四色珐琅为底色,烘托出文字的拙朴与法器的生动。瓶侧则錾刻春日牡丹,夏时荷花,秋季金菊,冬末寒梅四时花卉,线条流畅,姿态优雅。
这组银蓝烧药瓶,做工相当的精致,从工艺上来看,应该是清中期宫庭造办处所作,是当时的御医专用的东西,算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物件。
孟义先等楚琛把东西看完之后,就问道:“小楚,这东西怎么样?”
楚琛笑着说道:“东西是清中期的,很不错,算得上是一件银烧蓝的精品之作。”
见楚琛这么说,孟义先非常高兴,把药瓶拿上手之后,就爱不释手的把玩起来。
此时,朱大富就问道:“小琛,我之前有印象,好像你不止买了这尊造像吧?”
楚琛嘿嘿一笑,把那尊佛像从包里拿了出来,大家一看到佛像,顿时就有些愣神。对年大傻来说,他还会把老蜜蜡当成是岫玉,但对他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人来说,一眼就看得出来,这尊佛像是用品质上乘的老蜜蜡制作的。
乔庆泰一脸惊讶的问道:“这是老蜜蜡?”
楚琛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认为这是一尊明代永乐年间,用老蜜蜡雕刻的佛祖渡海像。”
大家听说是永乐时期的,更显惊讶,纷纷上手观察起来。
过了片刻,朱大富放下手中的佛像,赞叹道:“真是好东西,蜜蜡质地绝佳,够老不说,雕工也是异常的精湛。”
乔庆泰一边看也是一边赞不绝口,孟义先在旁边就问道:“小楚,我觉得这尊佛像的做工确实出色,不过这尊佛像并没有属年,你怎么就会认为它是永乐年制作的呢?”
“那我就班门弄斧一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前辈见谅啊!”
楚琛呵呵一笑,随后就开始讲解道:“首先一点,这尊佛像的制作工艺完全有别于清代玉石类雕刻的佛像,基本上是以汉地工匠对心目中佛陀的理解为立意原则,材质特点和时间遗留下来的沧桑韵味也远远早于清代。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这尊佛像雕刻的时间应该都在明代。”
听到这里,三人都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楚琛接着说道:“史料称永乐帝对藏传活佛的推崇程度达到无可复加的地步,当时宫廷制作了大批佛像,咱们平时所见的写有“大明永乐年施”的铜制佛像,便多为这一时期制作,但制作的工匠多来自南亚国家,其佛像制品明显与汉地佛像有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而雕刻玉石以及蜜蜡这样的材料时则不然,当时的这些外来技师并不懂制作技术,无法把这些坚硬的材料进行格式严谨的艺术加工。因此制作这类器物还是要依赖内地的工雕工匠。”
“但是由于铜制佛像的程序影响,玉石类佛像的体态风格,明显的向铜制佛像的风格靠拢,这就形成了汉藏结合这一个新的式样。而我的这尊佛像面部的处理就与永乐铜佛的形制基本一致。衣纹等方面,也符合永乐时期的特征。”
“而到了明代中晚期,由于帝王们渐渐接受道教的学说,渐渐冷淡了藏传佛教,即使宫廷偶有玉石类的佛像,制作风格也彻底汉化,再没有一丝一毫的密宗韵味风格……”(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一章 九层博山炉(上)

把这尊蜜蜡佛像的特征讲解了一番,楚琛最后说道:“所以,我觉得这尊佛像,应该就是永乐年间雕刻而成的。”
“啪啪……”
听了楚琛的讲解,三都都不约而同的鼓起手来,朱大富笑着说道:“小琛,我都不知道你的脑子怎么长的,好在你这种人我就只遇到一个,要是多来几个,我都只能退休了!”
楚琛闻言连忙笑着摆了摆手,谦虚道:“富叔,您现在正是老当益壮,哪还到退休的时候啊!况且,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向你们学习呢!”
孟义先笑着说道:“小楚,你就别谦虚了,我看现在许多专家,都还没你厉害!”
楚琛挠了挠头,苦笑道:“你们这是要捧杀我啊!”
大家哈哈一笑,随后等孟义先看过那尊佛像后,就笑道:“年大傻也真够可以的,居然把真的当成了假的,把假的当成了真的,还真不亏‘大傻’这个称号!”
“小孟,这年大傻到底是因为什么,被人起这个绰号的?”朱大富有些好奇的问道。
“想起来,我现在都觉得很好笑……”孟义先笑着把年大傻的事情给大家简单的说了一遍。
大家听说是这么回事,全都哭笑不得,能在当时说出那样的话,也真是奇葩了。
“对了,小琛,你怎么想到收下这尊木造像的?”笑过之后,朱大富就把目光转向了楚琛刚才买下的那尊造像。
楚琛微微一笑道:“一开始,我是觉得这尊木造像有些不凡。”
“这话怎么说?”孟义先对楚琛的说法感到有些奇怪。因为以这尊造像的使用的材质来说,和“不凡”两字根本就搭不到边。
楚琛解释道:“首先这尊木造像当时是用大漆鎏金处理过的。另外,你们再看看它的雕工。”
“雕工?”
大家听到这里。连忙走上前仔细观察起来,他们越看越是惊讶,最后脸上都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色。
“真是奇了怪了,这么好的雕工,怎么就不选一块好一点的木料呢?”乔庆泰喃喃的说道。
“是啊,而且木造像所代表的工匠又是谁?”孟义先也皱着眉头问道。
转到造像背后的朱大富,突然大声说道:“你们过来看看,这里还刻着一首诗!”
孟义先的乔庆泰急忙凑了上去,只见造像背后确实刻着字。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字迹上面还有一些污垢,除了个别字迹之外,其他都看不太清楚。
这时,楚琛端了一盆清水,又找了块布,蘸着水,轻轻的擦拭起来,没一会,那些字迹就显现了出来。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读到最后,乔庆泰惊讶的说道:“这不是汉代介绍博山炉的《四坐且莫喧》中的一段嘛!难道这个工匠就是鲁班?”
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这段诗句的后面,还有“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一句。一般认为,公输和鲁班为一个人。所以他才会这么问。
朱大富直接否定道:“鲁班的形象你又不是没见过,这怎么可能是鲁班?”
孟乔庆泰想了想。也觉得它代表的人物应该不是鲁班,于是又问道:“那难道这人是公输?”
“公输和鲁班不就是一个人嘛!”孟义先开口道。
乔庆泰摊了摊手道:“有人不也说,公输和鲁班不是一个人嘛,再说如果两人真是一个人的话,为什么诗里会把公输和鲁班分开?”
朱大富就笑道:“这种问题咱们不必要讨论,你们不觉得这人的服装应该是汉代的风格嘛,就算公输和鲁班不是一个人,他们也不可能会穿这种服装吧?况且,这尊造像如果真代表这两个人中间一个的话,为什么后面的诗句又不刻了?”
孟义先喃喃的说道:“这到也是,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