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二战亲历记之浴血东线 >

第230部分

二战亲历记之浴血东线-第230部分

小说: 二战亲历记之浴血东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于苏军突击箭头最前面的第11坦克旅和严大力的合成团在完全突破的德军防守的浅近纵深后一前一后开足了马力向这次进攻战斗的目标纳夫利亚冲去。他们必须要抢时间,因为此时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部队已经开始对奥廖尔地区的德军部队进行两路夹攻。如果近卫第13步兵军没有抢在从奥利奥尔地区仓皇撤退的德军部队之前先占领纳夫利亚,那么这次辅助进攻的目的就没有达到甚至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而此时向纳夫利亚方向撤退的德军部队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了,留给第11坦克旅和合成团的时间并不太多。
  不过在这两支突击部队完全突破德军防御的战术地幅之后,他们倒是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阻击,一路上只有少量的德军小股维持治安的守备队。这些德军守备队基本上都是以排或者连为单位的小部队,在面对苏军这样规模强大的突击部队时完全没有重武器和反坦克武器进行抗衡,只能四散溃逃,根本对苏军的突击部队构不成什么威胁。
  严大力指挥着合成团一直是在顺着第11坦克旅前进的路线跟随前进,不过落后第11坦克旅大约半小时的车程。当他在前进的道路旁一路上看到不少的第11坦克旅的坦克抛锚后有些担心第11坦克旅是不是平时的保养装备的工作做得太差而到达目的地后失去战斗力。因为他至少已经看到了十几辆因为机械故障而被暂时留在前进道路旁的苏军坦克。
  为了尽快修好这些抛锚的坦克,增强第11坦克旅的战斗力。严大力专门下达了一道命令,让谢尔久克率领团属工兵连和后勤股下属的小型坦克维修队脱离合成团的行军队列,专门抢修那些在路边抛锚的友军坦克。
  合成团所行进的这条公路是这一地区唯一的一条可以通行坦克和装甲车的道路。虽然这条道路坑坑洼洼并且车辆和坦克在道路上快速前进会扬起漫天的尘土,但是合成团的前进速度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紧赶慢赶,严大力终于在合成团行军队列最前面的装甲连的报告中得知前方以及远远看到了杰斯纳河上游的一个支流。
  而这次突击的战术目标纳夫利亚就在这条支流的西边大约三公里处。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原本在这条支流上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的对岸直通纳夫利亚。当严大力所乘坐的装甲汽车来到这座桥梁的东岸桥头堡时,他看到了这里曾经有战斗过的痕迹。并且在这里有第11坦克旅的七辆坦克停在桥头堡,负责警戒。
  这是第11坦克旅留下来保护这座桥梁的一个坦克连。这个连的连长是一个小个子并长有雀斑的上尉,当严大力的装甲汽车到达后,这名上尉就栏下了严大力的坐车并汇报道:“请问您是近卫第131合成团的西多罗夫少校同志吗?我奉旅长博尔特尼科夫上校同志的命令在这里等您来接管桥梁的防御。”
  严大力点了点头,反问道:“上尉同志,我就是西多罗夫。你们旅长呢?第11坦克旅的大部队去哪里了?是不是已经过桥了?”
  “报告少校同志,我们旅的大部队已经通过了桥梁,此时此刻旅长同志已经率领着坦克旅的主力过了桥正在冲向纳夫利亚。我这个坦克连已经完成了任务,只要你们合成团到达后接管这座桥梁,那么我就会率领这几辆坦克过桥并且加入到对纳夫利亚进攻的行动当中去了。”那名装甲兵上尉连忙回答了严大力的问题。
  “什么?你们旅的主力都在向纳夫利亚进攻?这怎么能行?你们坦克旅并没有步兵跟随,光是用坦克进攻一个德军占据的城市是个非常愚蠢的选择。难道你们旅长忘了德军以前的教训吗?”严大力对于这种情况非常着急也大为吃惊。他可是在以前的多次战斗中通过城镇的建筑物等复杂地形给予了没有步兵掩护进攻的德军坦克以重创。他可不想第11坦克旅遭受以前德军坦克部队的那种待遇,因此严大力觉得第11坦克旅旅长博尔特尼科夫上校为了完成任务而太过莽撞了。
  那名上尉听见严大力这么说有些尴尬,因为眼前这支部队的指挥员说的这番话实际上就是在指责自己这支部队的最高首长。而这也是这名上尉不好反驳的原因之一,他根本不好回答并且有些左右为难,迟迟没有说话。
  好在严大力在自己的问话一说出口就发觉有些不对,连忙补救道:“当然我能理解博尔特尼科夫上校的心情。这样吧,我派古斯塔诺夫大尉指挥的二营和您一起立即向纳夫利亚前进,请您转告你们旅长同志,一定要有步兵掩护才能攻入市内。”
  “是!西多罗夫少校同志,我一定转告!我得出发了。”那名上尉松了一大口气,他终于不用在回答严大力让他左右为难的问题了。
  与此同时在纳夫利亚市内的德军指挥官心急如焚。就在十多分钟以前,负责守卫城市东面三公里处桥梁安全的德军连长用电话向他报告说有大量的苏军坦克出现在桥梁附近并向其进攻。紧接着电话听筒中传来一阵密集的机枪声后电话就断了,很显然在桥梁防守的那个连队已经完蛋了。
  这位德军指挥官对于苏军坦克部队突然出现在那座桥梁非常地惊讶。因为他一点准备都没有,只知道上级下达了一个命令,必须保证桥梁的安全以等待从奥廖尔方向上回撤的友军部队通过。
  为此他甚至没有下令在那座桥梁上安放炸药进行破坏。原本以为撤退的友军部队会很快到达,只要负责接应就好了。结果友军没有等来反而等来了苏军的坦克部队。而此时的这位德军指挥官对于到底有多少辆苏军坦克冲到桥梁心里并没有数,因为前不久那名德军连长在用电话汇报时使用了‘大量’这个非常模糊定语并没有说到底有多少辆苏军坦克。
  为了避免苏军坦克部队在夺取了桥梁后向纳夫利亚实施进攻,这名德军指挥官立即下达了紧急战斗警报,要求所有在纳夫利亚的德军部队立即进入防守设施并做好战斗准备。在下达完命令后,这个德军指挥官突然想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此时还有大量的撤退友军部队正在向这里进发。如果友军部队辛苦赶到发现这里的桥梁已经被苏军占领,那么就会是一场灾难。
  想到这里,他立即向自己的上级发电报要求联系上从奥廖尔向这里撤退的友军部队,通知友军自己这里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苏军部队,请友军换条路线向布良斯克撤退。这一新的不利情况立即被反馈到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可不管是哪部电台都不能与奥廖尔撤退的任何一支部队建立通讯联系。当然,这是因为那些正在撤退的德军部队已经有些乱套了,再加上所有人都在仓皇撤退的过程中,电台并没有开机而造成的。
  这样的情况再乐观的德军高级指挥官都能想象得到那些撤向纳夫利亚德军部队最终的悲惨结局。为了挽救这些正在撤退的部队,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给负责纳夫利亚的德军指挥官下达了一个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命令,让他立即组织部队将已经丢失的桥梁夺回来。


第三百七十七章 立即部署
  面对上级发来的命令,那名德军指挥官心中很绝望。这个命令简直就是一条让自己送死的命令,要知道此时驻守在纳夫利亚的德军满打满算也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而且还没有多少反坦克火力。在向一支苏军坦克部队进攻的时候,这样的兵力和装备根本无法取得胜利,甚至很可能全军覆没。
  可是不执行这条命令也不行,因为在命令中有要求驻守纳夫利亚的德军部队必须不顾一切损失也要夺回桥梁的字眼,也就是说德军高层为了重新打通纳夫利亚这边的撤退通道已经毫无其他的办法。为了拯救更多的德军部队,哪怕是牺牲驻守在纳夫利亚这个团也在所不惜了。
  既然命令已经下达,而且还是来自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的直接命令,驻守在纳夫利亚的德军只能硬着头皮离开在市内的防御工事,开始向苏军第11坦克旅发起了进攻。这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斗在纳夫利亚的东部郊外爆发了。虽然德军非常努力,密密麻麻的的德军官兵成散兵线迅速向东进行冲锋,但是由于火力上的优势,苏军第11坦克旅将所有的坦克全部散开,坦克上的机枪从德军发起冲锋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欢叫。大量的德军官兵倒在了冲锋的路途上,尸横片野,将战场上的土地染成了红色。
  就在这场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的同时,严大力指挥合成团已经在桥梁的东面组织起了一道简易的防线。由于时间紧迫,合成团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修筑完备的防御工事,只能草草地修建了一条战壕来预防向纳夫利亚撤离的德军部队。
  这次奥廖尔地区撤退的德军部队由于撤得很慌张,因此组织性并不好甚至有点士气崩溃的迹象。当这些德军部队的官兵三三两两地逃到已经严正以待的合成团阵地时,眼前的景象让那些满头大汗的德军官兵感到绝望。因为他们看到这座原本被上级承诺是安全撤退通道的桥梁时,所以的德军官兵都开始破口大骂,骂那些高级将领们简直就是在开玩笑,而且是要断送自己好不容易逃出来而保住的性命。因为这座桥梁的东面桥头堡位置已经被苏军占领并修筑了一条战壕!
  严大力在发现了自己新设防御阵地以东陆陆续续出现的那些或帽子或者是武器都丢失的德军官兵后,他感到一场恶战将会在所难免地即将出现在这里。不过现在时间刚刚好,他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一条建议的防线并且让自己这个合成团中配备的野战炮兵连先期通过桥梁到达了河的西面。现在野战炮兵连已经构筑好了发射阵地,可以对桥梁东面的合成团主力部队进行支援了。
  不过严大力依然有些担心在身后的纳夫利亚,自从已经渡过河的野战炮兵连报告说在纳夫利亚方向上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而第11坦克旅却并没有向合成团通报那里的战况,就连派出去对第11坦克旅进行支援的古斯塔诺夫的第二营也没有报告。这让严大力非常担心自己身后会突然出现从纳夫利亚冲出来的德军部队,那样会给合成团造成腹背受敌的困难境地,使得合成团无法完成阻挡住从奥廖尔方向撤向这里的德军部队。毕竟严大力现在并不知道德军原本在纳夫利亚到底部署了多少部队,第11坦克旅能不能击败驻守纳夫利亚的德军。
  为了了解纳夫利亚方向上的真实战况,严大力专门叫来了古谢夫这个让自己最为放心的老部下,让他立即带几名侦察兵乘坐一辆汽车到身后的纳夫利亚去看看那里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这个措施是避免突然出现给自己一个措手不及的‘惊喜’,严大力必须要得到确切消息,他很不喜欢这种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严大力还让特列亚毕奇尼科夫率领团司令部抢在德军还没有大量出现的时候通过桥梁,在这条杰斯纳河支流的西面安置指挥部。同时也下令让叶夫谢耶夫的第三营和坦克连以及两个反坦克炮兵连也渡过河去在河西面沿河建立一条新的防线。因为他事先派出去对这条河进行勘测的谢尔久克回来向他汇报说这条小河其实水并不深,很容易被德军直接涉水泅渡。
  而坦克连作为一支拥有快速机动能力和火力的分队完全可以在德军无法使用桥梁的情况之下在其他地点泅渡的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现在在桥梁的东面,严大力只留下了目前合成团里老兵数量最多的思维里琴科指挥的第一营和装甲连。出于战斗力的考虑,此时将第一营顶在最前面是必然的选择。而由于严大力此时并不知道撤向纳夫利亚的德军部队到底有多少,为了加强第一营的火力,装甲连留在桥梁的东面也是必然的选择。
  此时出现在合成团设在桥梁东面防线的一营和装甲连视野里的德军官兵逐渐多了起来。虽然这些德军官兵看上去东一股西一股没有什么组织性,但是数量却让此时仍然在桥东面一营指挥部内进行观察的严大力心里越来越打鼓。因为德军官兵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越来越多,多到让严大力怀疑德军如果一拥而上的话第一营和装甲连会被淹没在这人潮之中。
  好在河西面的野战炮兵连已经就位,严大力立即通过电话向特列亚毕奇尼科夫下达了两个命令。第一道命令就是让野战炮兵连立即开始向河东面一营防线前的德军官兵试射,力求在这些逃向纳夫利亚失去组织的德军官兵还没有醒悟过来向一营阵地进行冲锋之前就消灭一些德军的有生力量。当然,第二道命令是下达个特列亚毕奇尼科夫的,让他立即通过电台向近卫第13步兵军军长费奥克季斯托夫少将和近卫第24步兵师的师长克拉夫丘克上校发出请求增援的报告。催促后面第24步兵师的三个团尽快冲到这里给德军一次致命的打击。
  严大力的命令下达后没有多久,河西面的野战炮兵连开始了试射。这次试射只发射了一发炮弹,但是却十分精准地落在了一股德军的身边。炮弹爆炸而产生的破片和冲击波一下子撂倒了十几名周围的德军官兵,有些人甚至被炸得支离破碎,手脚离开额身体而飞上了天空。
  其实在这次野战炮兵连试射之前所有逃到这里的德军官兵是完全没有组织性和还沉浸在绝望的情绪当中不知所措。但是试射的炮弹爆炸后所造成的的伤亡让这些还在喘气的德军官兵受到了提醒,那就是前方的苏军已经建立的防线并拥有大炮、坦克和装甲车。德军官兵们如果不组织起来突破苏军在这座桥梁这里建立的防线,那么所有人都没有生存下去的希望了。在死亡的压力下,这些德军官兵醒悟了过来,特别是一些军官立即开始与周围不管自己是否认识的军官进行沟通,想要推选出军衔最高的临时指挥官来组织士兵们向苏军防线进行突击。
  不得不说,人们总是在接受生死考验的时候总是会爆发出相对于平时来说更为惊人的能力。虽然已经逃到这里的德军分属好几支不同的部队,但是重新组织士兵的速度却并不慢。一名在这些德军中军衔最高的少校被推选出来担任临时指挥官,他获得指挥权后立即组织了好几支队伍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