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麦克阿瑟 >

第1部分

麦克阿瑟-第1部分

小说: 麦克阿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克阿瑟》
作者:马骏【完结】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01。26~1964。04。05),美国著名军事家,五星上将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他和父亲小阿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同时获得荣誉勋章的父子。

麦克阿瑟于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郊外30公里一个的军人家庭。其父老阿瑟·麦克阿瑟二世最高曾担任美国陆军三星中将,他是启发麦克阿瑟成为军人的人。麦克阿瑟晚年曾说:“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军号声!而这一切,都是我的父亲给我的。我的父亲不仅给予我生命,而且给予的一生的职业道路。”1912年9月5日,老阿瑟·麦克阿瑟二世因心肌梗塞去世。为了纪念父亲,麦克阿瑟还把自己孩子的名字取名为阿瑟·麦克阿瑟三世,并且把父亲的照片带在身上,半个世纪没离身。他是一个具有狼一般性格的人,在战争中,他打的胜仗和狼的捕获量一样多。'1'
他曾经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忠于自己的国家,但反对这个国家的总统(杜鲁门)。他就是美国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和艾克尔伯格(6张)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Arkansas)小石城(Little Rock)的一个普通的陆军军营,他的父亲因参加南北战争曾获国会勋章。1903年,麦克阿瑟以西点军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来最好的,总平均成绩超过98分。以较好成绩被任命为上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美军第四十二师参谋长;1919年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校长,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1937年,从美国陆军退役。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被征召回到军中,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指挥美国军队在西南太平洋战场进行“跳岛战术”,有选择地攻占对美军推进有重要意义的岛屿。1944年,因为战功卓著,晋升为五星上将。


1899年,进入美国军事学院学习(纽约的西点军校)。
1903年6月11日,以全班第一名毕业,然后被委任为工程技术兵团少尉。
1904年4月23日,晋升为工程兵中尉。
1905年—1906年,在远东作为副官追随其父。
1907年,任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
1911年2月27日,晋升为工程兵上尉。
1914年,被部队派遣到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
1917年—1919年,进入有“彩虹师”的美誉的第42步兵师,先后出任过参谋长,84步兵旅旅长,42师师长。
1918年6月26日,得到晋升,临时军衔为美国陆军准将。
1919年,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校长,得到美国陆军准将的永久军衔。
1922年2月,与路易丝·布鲁克斯结婚
1922年—1930年,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区和23旅的指挥官。
1925年1月17日,晋升为美国陆军少将(正规军)。
1925年1月,返回美国任美国第二军军长。
1928年,率领美国队参加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运会,然后返回马尼拉任菲律宾地区总指挥。
1930年10月,美国驻菲第九军团总指挥官。
1930年11月1日—1935年10月1日,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35年10月,出任菲律宾共和国政府的军事顾问。
1936年8月24日,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
1937年12月31日,出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
1937年4月30日,与琼·费尔克洛思结婚。
1938年2月21日,其子阿瑟·麦克阿瑟三世出生。

麦克阿瑟照片(11张)
1941年7月26日,重新返回以少将军衔负责USAFFE计划(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Far East),即美国在远东的军队部署。
7月27日,晋升为陆军中将。
1941年12月18日,晋升为陆军上将。
1942年2月2日,日本空军空袭菲律宾,麦克阿瑟被迫组织民兵抵抗。
1942年2月22日,由于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防御的失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离开时他发誓:“我还会回来的”。

  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1943年,被任命为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1945年2月5日,麦克阿瑟履行其誓言,光复马尼拉。
1945年4月,麦克阿瑟受命指挥太平洋地区所有美国陆军部队的作战行动。
1945年8月12日,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被日本人视为太上皇。
1950年7月8日,出任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总司令。

  麦克阿瑟与同僚庆贺仁川登陆的成功
1950年7月31日,访问台湾,并与蒋介石达成同台美外交关系。
1950年9月15日,策划仁川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1950年10月15日,由于麦克阿瑟告知白宫自己太忙不能回华盛顿之后,他在威克岛会见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1月8日,经过三次战役,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退回三八线附近。

  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在威克岛会谈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杜鲁门恐此举会导致苏联参战而不同意,在麦克阿瑟将军公开指责白宫政策后,杜鲁门总统撤销其所有职务,麦克阿瑟将军从此退役。
1951年4月19日,在国会会议之前的告别演说中,发表了著名演说——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1951年,以陆军五星上将军衔从美国陆军卸任。
1952年6月25日,美国国会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破例通过一个决议,批准为他专门制造一枚金质特殊荣誉勋章,这面勋章上面镌刻着他的肖像和以下文字:
澳大利亚的保卫者 菲律宾的解放者 日本的征服者 朝鲜的捍卫者
他是美国陆海空三军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也是美国将军中唯一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人。
军校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在校期间既刻苦攻读,又注重体育锻炼。4年之后以98。43分的成绩毕业,创下西点军校的毕业分数记录(此记录至今无人打破),破格晋升上尉。后赴菲律宾任美军第3工兵营上尉。1905年,麦克阿瑟追随其父从事情报工作。1906年,成为美国陆军工兵学校学员,兼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1908年,调任工兵营连长,因训练有方而晋升为营部副官,稍后成为骑兵学校教官1911年晋升为上尉,次年调入陆军参谋部任职。1915年晋升为少校。1916年,调任陆军部长贝克的副官,负责与新闻界的联络事务。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各州国民警卫队抽调人员组成第42步兵师。麦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晋升为上校,赴法国参加世界大战。他声称该师人员来自美国各地,犹如跨越长空的彩虹,故该师亦称“彩虹师”。1918年,因作战勇敢和指挥有方,数次获得勋章并升任第84旅准将旅长。同年11月,在大战结束之后担任彩虹师代师长。战争时期,他与远征军总司令部人员结有怨恨。
西点军校校长

  就任西点军校校长
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该校自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他时刻把“责任—荣誉—国家”作为治校的座右铭。学校体育馆的上方,放着一块匾,上面镌刻着他的一句话:今天,在友好场地上播撒下的种子,明天,一定会在战场上将收获胜利的果实!
1922年2月,与路易丝·布鲁克斯结婚,但因妻子威胁到麦克阿瑟钟爱的军事事业,所以,他毅然离婚。年底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区司令。
1925年,麦克阿瑟晋升为少将,先后在亚特兰大和巴尔的摩任军长。同年,麦克阿瑟在米切尔准将(主张建立独立的空军)案件中奉命担任审判官,以至后来不得不在回忆录中为自己辩解。

  
麦克阿瑟于1927年秋出任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率美国代表队参加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获得冠军。陆军参谋长为此致电祝贺:“你不仅获得了美国人决不撤退的美誉,而且获得了美国人深知如何获胜的光荣。”此后,麦克阿瑟调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30年8月,麦克阿瑟收到陆军部长来电,得知胡佛总统决定让他出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考虑到当时处于世界经济危机之际,和平主义思潮高涨,军费开支必将缩减,惟恐出力不讨好,遂有推辞之意。其母则力劝他接受该职,声称“如果你表现出怯懦,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此感到羞耻。”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接受陆军四星上将的临时军衔,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任内用机械化装备代替马匹,提高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和速度,制定战争总动员计划;为诸兵种建立统一的采购制度以减少浪费,建立航空队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队的协调效率;反对国会因经济原因而欲裁减陆军机构的企图;反对削减军官队伍,声称“一支陆军可以缺乏口粮,可以衣住简陋,甚至可以装备破旧,但如缺少训练有素及指挥有方的军官,则在战时注定会被歼灭。胜利与失败的不同,全在于有无干练而有效率的军官队伍”;每年均成功地阻止削减陆军员额的议案,并为陆军的战备辩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于1932年不惜亲自披挂出马镇压华盛顿的美国退伍军人“退伍金进军”。1933年罗斯福出任总统之后,麦克阿瑟继续担任陆军参谋长。
1935年,麦克阿瑟的陆军参谋长任期届满,以少将军衔调任菲律宾政府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
菲律宾元帅
1936年8月,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
1937年4月,与琼·费尔克洛思在美国结婚。
1937年底,麦克阿瑟从美国陆军退役,开始组建菲律宾陆军。
1941年6月,美国军方采纳“彩虹5号”计划,决定一开始与轴心国作战就

  
把重点放在欧洲。7月,华盛顿下令将菲律宾陆军与驻菲美军合并,将麦克阿瑟转服现役,晋升为中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司令,下辖温赖特指挥的第1军和帕克指挥的第2军。12月8日, 日军继偷袭珍珠港之后,对菲律宾发动进攻。由于麦克阿瑟判断错误和处置失当,驻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部被毁,空中防御能力丧失殆尽,再加上美菲军兵力有限,装备低劣而缺乏训练,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麦克阿瑟几乎要拿父亲留下的手枪自杀,与菲律宾人民共存亡。但是,罗斯福在1942年2月8日以国家的名义,再次命令麦克阿瑟及其家属撤离菲律宾。2月22日和23日,罗斯福和马歇尔连续给麦克阿瑟发电,让其撤离,并允诺让麦克阿瑟到澳大利亚指挥盟军反攻;3月11日晚,麦克阿瑟无奈撤离。于是所有部队则从马尼拉撤往巴丹半岛固守,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就在1941年12月24日,麦克阿瑟晋升为上将。1942年1月,日军进占马尼拉。日军随后多次进攻巴丹半岛,但未能成功。当日本广播电台的“东京玫瑰”嘲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时候,麦克阿瑟要求陆军部派遣飞机飞越菲律宾上空以打击“敌人宣传的气焰”,稳定守军士气。然而,这种要求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满足。3月,得到增援的日军向孤立无援的巴丹半岛等地的美菲军发起攻势。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赖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3月11日夜,麦克阿瑟在从科雷吉多尔登上鱼雷艇离开菲律宾之前,发誓“我还要回来”。4月9日,巴丹美军及菲律宾军约75000人被迫向日军投降。5月6日,巴丹陷落后转移到哥黎希律岛指挥作战的温赖特被迫请求投降,并于次日通过马尼拉广播电台命令所有美菲军队投降。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抵达澳大利亚之后,麦克阿瑟率参谋长萨瑟兰先将司令部设在布里斯班,后又前移至莫尔斯比港,旨在稳住莫尔斯比,与日军在欧文·斯坦尼山那边决战。西南太平洋盟军的陆军司令为布莱梅爵士,空军司令先为布雷特,后为肯尼(所辖空中力量后来改编为美国陆军第5航空队),海军司令为利里。后来隶属麦克阿瑟指挥的还有美国海军第3舰队。美国陆军部队先后有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艾克尔伯格的第8集团军和巴克纳的第10集团军(后由史迪威指挥)。鉴于另没有以海军的尼米兹为司令的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认为:“在有关这场战争的所有错误决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是没有建立太平洋的统一指挥。”经过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和1943年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盟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中途岛战役之后,日军陈兵新几内亚,企图通过直接攻击而夺占米恩湾,通过侧翼运动而攻克莫尔斯比港。麦克阿瑟对此作有正确判断,并制定出相应的作战计划。
麦克阿瑟的1943年最后进攻计划,设想从瓜达卡纳尔和巴布亚同时发动进攻,保卫新几内亚东北部和所罗门群岛,集中力量收复拉包尔。盟军采用麦克阿瑟的越岛战术,基本实现上述作战计划。麦克阿瑟称越岛战术“这种战争方式的实际应用,就是避免以大量的伤亡进行正面的攻击,就是避开日军据点;切断补给线,使他们无所作为;就是孤立他们的军队,使他们在战场上饿死。这就是我调动部队与拟定作战计划的指导思想。”
1943年,共和党政客有意让麦克阿瑟成为1944年大选的总统候选人。但是;1944年某些州的预选表明麦克阿瑟得票并不多。因而,麦克阿瑟只好声明无意参加总统竞选。
1944年春夏,盟军已经攻克阿留申群岛,吉尔贝特群岛,所罗门群岛,新不列颠岛;新几内亚岛;马绍尔群岛;加罗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