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伏尔泰 >

第8部分

伏尔泰-第8部分

小说: 伏尔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36年12月,当伏尔泰因《摩登人物》惹祸而逃往荷兰时,曾准备到普鲁士住一阵。弗里德里希得知后立即托人给他带信,婉转而礼貌地表示自己还没有能力在普鲁士接待一位漫游的哲学家。爱米莉非常反对伏尔泰去普鲁士,她认为这种为了虚荣的镀金旅行在生活上没有保障,缺少实际意义;体弱多病的伏尔泰不能适应普鲁士恶劣的气候;普鲁士王子在父亲的严格管束下自身难保,如果要接待颇有争议的伏尔泰就更加力不从心。爱米莉考虑得非常正确,弗里德里希不仅没有能力为伏尔泰提供保护,也根本不想这么做。因为他的父亲威廉已强行把伏尔泰与他谈论有关形而上学思想的信公之于众,为法国当局迫害伏尔泰提供了新的口实。

  1737年下半年,伏尔泰在法兰西科学院有奖征文中落选后,他的兴趣又转移到了文学上。年底,他开始创作以母爱为主题的悲剧《梅洛普》。

  这部悲剧是根据同时代意大利作家西皮尤纳·马菲依的同名剧本改编的。它讲的是某国某一时代所发生的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凶恶的奸臣波里奉用阴谋手段杀死了国王和王子,篡夺了王位,只有太子一人幸免于难。为了使夺取的王位披上合法的外衣,他决定娶王后梅洛普为妻。梅洛普知道他是仇敌,执意不从,但这个王权的篡夺者恶毒地打出了他的最后一张王牌:要么成为仇人的妻子,要么眼睁睁看着儿子被杀。梅洛普犹豫不决,陷入痛苦和恐怖之中。最后,为了儿子,她违心地屈从了篡权者。

  1742年2月20日,这一悲剧在法兰西喜剧院首次上演,取得了空前的轰动。作者细致入微地揭示了母爱的复杂心理,引起了观众的理解和同情,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当剧终的帷幕落下时,观众强烈要求演员们谢幕。伏尔泰当时正和两位公爵夫人坐在包厢里,激动不已的维拉公爵夫人也来到伏尔泰的包厢,她希望与杰出的剧作家共同分享这成功的喜悦。这时,观众大喊大叫,一致要求维拉公爵夫人代表观众亲吻他们崇敬的作家。公爵夫人拥起略带羞涩的伏尔泰忘情地亲吻起来,剧场里一下子沸腾起来了,掌声、叫好声经久不息。《梅洛普》连续公演15场,场场爆满,一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1738年至1739年间,伏尔泰还完成了哲理诗《诗人》、《路易十四时代》导言和短篇哲理小说《米克罗梅格》(又译《小大人》)等作品。《米克罗梅格》明显受到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的影响。米克罗梅格是天狼星座中一颗行星上的居民,身高12万英尺,他与土星上的一个身长只有6000英尺的居民一起到地球旅行,小说描写的正是这两位天外来客在地球上的奇遇。这篇小说是伏尔泰在西雷进行科学研究的产物,它赞扬当时科学成就对哲学思想的影响。它还试图论证,任何东西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可居住的世界决不只有一个地球等观点。《米克罗梅格》初稿完成于1739年春,直到1752年才发表。伏尔泰曾将手稿寄给弗里德里希欣赏。

  1739年春,喜欢新奇生活的爱米莉看中了圣路易岛附近属于查尔多利斯家族的兰贝尔宫,她央求伏尔泰买下来。伏尔泰却觉得这个地方不方便,他抱怨说这不是买一座宫殿,而是买孤独和寂寞,住在这里没有人会愿意来拜访他们。但爱米莉态度坚决,为了自己钟爱的情人,伏尔泰还是痛快地花去20万利弗尔。

  在宽敞幽静的兰贝尔宫刚住过一阵子,爱米莉又觉得闷闷不乐了。伏尔泰看着郁郁寡欢的爱米莉感到担心,于是,他决定带她出国旅行,最初的目标是布鲁塞尔。

  1739年5月8日,爱米莉的代数教师柯尼希陪同他们一起上路了。夏日的旅行是令人激动而愉快的,他们经过了一个又一个舒适的驿站。在瓦朗西安要塞,他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当地舞会,观看芭蕾舞和喜剧。他们还特意躲到夏特莱侯爵所有的一座破败古堡里住了一段时间。这里林木茂盛、空气清新,有许多蜿蜒曲折、幽静秀美的林阴小路,白天,爱米莉坐在树林下专心致志地演算代数的模样就像一道迷人的风景,赏心悦目。伏尔泰和爱米莉感受到了生活的舒适和满足。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经过漫长的旅行,他们终于到达布鲁塞尔。刚在拉格罗斯·图尔街租下一处房子,人困马乏还来不及安顿,他们又各自投入了自己的工作。伏尔泰开始创作悲剧《穆罕默德》,并继续撰写《路易十四时代》;爱米莉则在柯尼希的指导下钻研代数,并开始学习法律知识。

  天高气爽,艳阳高照。转眼已到了8月,伏尔泰一行又告别布鲁塞尔转而向南旅行,因为热衷于巴黎生活的爱米莉想去巴黎过一下上流社交生活的瘾,他们又到巴黎作了短暂停留。伏尔泰对巴黎这座使他成名又使他遭殃的城市,心里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他对人说,“我爱巴黎,但我恨在那里受到的迫害”。他暂时还没有在巴黎生活的勇气,9月份,他们回到了西雷。

  1740年5月31日,年仅50岁的威廉国王突然驾崩,王储弗里德里希继任普鲁士国王,号称弗里德里希二世。他喜形于色地向伏尔泰通报了自己登基的盛况,并要求伏尔泰把他作为一位热情的公民、一位有怀疑主义色彩的哲学家和真诚的朋友看待,真诚地希望伏尔泰也像他一样鄙视爵衔、门第和奢华,只作为一个人给他写信。正在西雷埋头写作的伏尔泰受宠若惊。一位年轻的国王对他如此的推心置腹,视如知己,真使他有点飘飘然起来,他兴奋地宣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第六章  与狼共舞





 
  

  

 
  1。 身份特殊的民间大使


  欧洲以开明君主自居的国王,常常都注意笼络一些社会名流到自己的身边,以使他们富丽堂皇的宫廷更加高雅气派、流光溢彩。瑞典的克利斯蒂娜女王、俄国的叶卡特琳娜二世都以此引为自豪,年轻的弗里德里希国王当然也不甘示弱。

  当时的普鲁士就像后来的俄罗斯一样,上流社会都崇拜法兰西文化,讲法语被看作是有教养的表现。弗里德里希少年时代的老师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法国人,登基之后,他又网罗许多杰出的知识分子来到自己的宫廷,如法国哲学家沃尔弗、意大利科学家阿加罗特、法国科学家莫伯都依、无神论思想家拉美特利和文学家阿尔芒等人。他还渴望把大名鼎鼎的伏尔泰也罗致到自己的门下。他很早就写信,盛情邀请伏尔泰到柏林来。他还表示,如果需要的话,他也乐意接纳爱米莉,不过他又暗示伏尔泰最好是不带来的好。这时,伏尔泰和爱米莉正在布鲁塞尔旅行,他们都不愿意去柏林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弗里德里希与伏尔泰神交甚久,可是还一直没有机会见面,他非常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位法国知识界的大名人,他甚至急不可耐地表示,假如有机会能到法国一行,他第一个要找的就是伏尔泰先生的住处。

  1740年夏末,莫伯都依和阿加罗特陪同弗里德里希作匿名旅行,他写信告诉伏尔泰说,他可能会到布鲁塞尔和巴黎作短暂停留,假如方便的话,他将去拜访伏尔泰。伏尔泰激动不已,因为他也渴望着与这位年轻的普鲁士国王会面。他马上和爱米莉积极张罗起来,准备迎接贵客光临。他们写信给穆西诺神甫,请他帮助立即收拾布置好兰贝尔宫,需要添置什么物品尽量添置,一定不能怠慢这位高贵的客人。由于行程有变,弗里德里希又告诉伏尔泰和爱米莉,他们只能在布鲁塞尔会面。于是伏尔泰带上爱米莉又匆匆提前赶往布鲁塞尔恭候,他们把在去年夏季旅行中租下的拉格罗斯·图尔街的房子布置一新,然后焦急地等待着普鲁士国王的光临。

  几天后,邮差匆匆送来了一封弗里德里希的来信,他说,他们一行已经到了离布鲁塞尔150英里的地方,因自己身患疟疾无法继续前进,他请求得到伏尔泰和爱米莉的谅解,并希望伏尔泰一个人来蒙斯特附近的一个叫克利夫斯的小镇上与自己会面。伏尔泰对普王的一再变故感到不快,爱米莉对弗里德里希对自己的公然冷淡则更为恼怒,她甚至不准备让伏尔泰去与这位傲慢的君王见面。不过,最后她还是同意伏尔泰成行。

  9月11日傍晚,伏尔泰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克利夫斯,他在一处被遗弃的莫依兰古堡中找到了微服旅行的普王一行。国王的私人秘书正在门外溜达,他穿着肮脏的宽大亚麻布衬衣,手里托着一顶破烂的帽子,头上戴的是早已过时、糟糕透了的假发,一只辫子塞在上衣的兜里,一只辫子长度却不到肩膀,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问过姓名之后,秘书把伏尔泰领到了弗里德里希的房间,这是一间除了光秃的四壁之外再无它物的空房。伏尔泰借着微弱的烛光看见一个角落里有一张大概有两英尺半宽的行军床,床上躺着一个身罩粗糙蓝布睡衣的人正虚汗淋淋,浑身发抖。伏尔泰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他心目中英武神勇的普鲁士年轻君王。他合乎宫廷礼节地向国王深深鞠了一躬,轻轻地向神交已久的朋友请安,弗里德里希赶紧从床上起来,似乎伏尔泰的到来给他增添了神奇的力量似的。晚上国王陪同伏尔泰与莫伯都依、阿加罗特等一同共进晚餐。在餐桌上,国王还兴致勃勃地和哲人们讨论了灵魂不死、意志自由和柏拉图之类的问题,相处得非常愉快。伏尔泰在克利夫斯呆了整整三天,弗里德里希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亲切地称这位国王是“北方的所罗门”。虽然他暂时还不愿寄居国王的门下,但是他乐意为他效劳。

  早在1738年,当时还只是王储的弗里德里希就写了一本驳斥马基雅弗利《君主论》的书——《反对马基雅弗利》。马基雅弗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主张君主应集狮子和狐狸的特性于一身,不怕诉诸暴力和欺诈,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弗里德里希在他的著作中强烈反对这种主张,他认为这种政治主张有损国王的形象,君王应以公道、仁慈和博爱治国安邦,“国王应是国家的第一仆人”。

  1740年1月,伏尔泰收到王子寄来的手稿,他对这位未来国王的政治主张十分赞赏。应王子的要求,伏尔泰对全书进行了修改、润色,并欣然为之作序,热心将其介绍给出版商,筹备出版。可是弗里德里希继承王位之后,他却不想出版这部著作了,耀武扬威的国王生活使他改变了原有的看法,他预感到不久就会把自己激烈反对的马基雅弗利的政治主张付诸实践。他写信恳请伏尔泰为了上帝的缘故,买下全部版权。伏尔泰立即前往荷兰海牙与出版商联系,出版商认为这本书肯定会畅销,因而坚决不同意出卖版权,只允许对手稿作必要的校正。为了使弗里德里希的著作缩小影响,伏尔泰只好在手稿中又加进一些毫无意义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尽可能使原书锋芒毕露的思想模糊不清。后来社会上流传着几种不同的版本。

  弗里德里希继承王位后,承继父王热衷于开疆拓土的衣钵,抓紧操练军队,积极准备侵略扩张。他迅速把军队由8。5万人扩展到20余万,军费开支占了国家总开支的五分之四。为了掩人耳目,他在匿名旅行回柏林之后,又连连给伏尔泰写信,盛情邀请他来柏林居住,指导柏林文化艺术的建设和发展。伏尔泰再也找不到推辞的借口了。1740年11月19日,伏尔泰终于接受普王的一再邀请来到了柏林。弗里德里希在王宫举行盛大晚会,欢迎伏尔泰的光临,并热情地把他介绍给普鲁士的王公大臣、贵妇名流。他受到了国王破格的礼遇。伏尔泰对弗里德里希的热情招待感激涕零,兴奋不已,他后悔没有早点接受国王的邀请,仿佛自己心里有愧似的,不断暗暗责备自己。到柏林之后,弗里德里希自豪地告诉伏尔泰,他将在柏林兴建豪华的宫殿、学术会堂和可与法兰西歌剧院媲美的皇家歌剧院。国王谦虚地请求他为普鲁士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出谋划策。弗里德里希重视社会文化建设、关心艺术发展的言谈举止,使伏尔泰不得不再一次对这位年轻的国王作出新的评价。他觉得他理想中的、一辈子都在寻找的开明君主就是弗里德里希。

  伏尔泰没有料到,战争的危险正在一步一步逼近。1740年下半年,奥地利国王查理六世去世,长女玛利亚·特利萨继承王位。法国、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撒丁和普鲁士都拒绝承认玛利亚·特利萨的合法继承权,因而,联合发动了争夺奥地利帝位继承权的战争。正当伏尔泰还在称颂弗里德里希治国安邦的文治武功之时,弗里德里希在法国的支持下,发动了西里西亚战争,悍然出兵夺取了奥地利重要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一时间,战火弥漫,兵荒马乱。伏尔泰赶紧逃离普鲁士,由于要想办法绕过交战的地区,他在路上走了很长的时间,直到1741年元旦,才与在布鲁塞尔焦虑等待了一个多月的爱米莉重逢。伏尔泰反对弗里德里希的侵略扩张政策,他给这位好战的国王写了很多信,婉转地指责发动战争的国王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阐述自己人道主义的理想。不过这时的伏尔泰还只亲身体验过宗教专制和盲目宗教崇拜的可怕,他认为教权主义、制度化的宗教,比军事征服危害更大,“我不怕国王,我怕教士”。他仍然与弗里德里希国王保持着相互尊重和友好的关系。

  1740年,伏尔泰完成了一部新的悲剧《穆罕默德》。这个剧本描绘的事件发生在圣城麦加,讲述的是穆罕默德与两个年轻的奴隶赛义德和帕尔米尔的故事。

  1741年1月初,伏尔泰和爱米莉在布鲁塞尔会面后,一起去里尔看望他的大外甥女德尼夫人和她的丈夫德尼先生。在里尔剧院看戏时,他们认识了剧院导演和一位著名演员,伏尔泰便将刚刚完成的《穆罕默德》交给他们排演。4月10日,《穆罕默德》在里尔剧院公演,受到热烈欢迎,并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