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天年 >

第44部分

天年-第44部分

小说: 天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族群都是十万个体开始,加上随机偏差,需要的计算量非常惊人,好在现在这台机器性能不错。当然,也就是处理这种简单的规则,如果情况再复杂一些,它也处理不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韦石恢复了程序的正常显示速度,屏幕上小点的总数量大致还保持原样,但基本只剩下一片蓝色了,偶尔有稀疏的红点和绿点飘过,像是些心有不甘的幽灵。

“蓝色的是胜利者呀,你怎么说不是呢?”

“它们是复仇者的后代,但是,它们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准确地说,是多了一个行为准则。初始规则里它们应该不断找仇人复仇,但是,这种无休止的复仇者却并不能成功地生存。结果在变异中产生了一种新的复仇者,如果有人踩了它,它一定会寻找对方复仇,但次数仅限一次。如果对方不再攻击,则它也不再寻仇。如果对方再次攻击,则它也再次还击,次数仍为一次。

就这么一点儿的改变,经过许多世代的选择,这种特殊的复仇者成了最终的胜利者,我称之为有限复仇者。”

范哲若有所思地说:”《旧约·申命记》第十九章的最后一句,神告诫人们说‘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其实就是赞同复仇,而且还规定复仇应该是程度等量的。看来这正好和你用计算机推演出来的结果吻合。一个禁止复仇的世界看似宁静,但在那样的世界里善良将被扼杀,而邪恶却享受安逸。复仇虽然不能挽回冤死者的生命,但却能阻止新的邪恶产生。

上帝啊,您的智慧真是让人敬佩。”范哲在额头、胸前画着十字,“下次布道会我一定要专门讲讲这个事例。谢谢你,石头。”

韦石愣了一下,“唉,这可不是我发现的。这种战争程序最初是为了研究博弈论中的课题发展而来的。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博弈论者一直在研究‘战略’‘威慑’和‘大决战’,提出了很多观点。我只是在程序中加入了随机变化和遗传算法,加以验证。”

“但对我来说却是新知识,很受启发。所以我要谢谢你。”范哲想起了什么,“哦,最近你妈妈跟你联系时都说了些什么?”

“也没什么,基本上都是叫我认真读书之类的。”

“她说过什么时候会来见你吗?”

韦石摇摇头,神色黯然,“这个倒是没说。她好像在忙什么事情。”

范哲内心一紧,“你怎么知道?是她告诉你的吗?”

“不是,她没说过。但我想她一定是陷进什么事情里了。我感觉得到她似乎想告诉我点儿什么,但每次都是顾虑着欲言又止。”韦石望着范哲的眼睛,“范叔叔,你知道些什么吗?”

范哲没来由地一阵紧张,有些不敢面对韦石清澈的目光,“我哪知道会发生什么?也没人说会有什么事啊?”

这时门口闪进来一个瘦削的身影,是范小,也不知她什么时候站在那里了。“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吗?”她突然问,也不知是问范哲还是问韦石。

“哪里有什么事。”范哲爱怜地揽过范小的肩膀,“仁慈的天主早有安排。”他转头问韦石,“那你妈妈说过什么时候来接你之类的话吗?”

“没有。”韦石若有所思地抬起头,“范叔叔,你今天有点儿奇怪,老是问起我妈妈的事。”

“是这样。”范哲解释道,“居委会最近在搞社区调查,问起关于你的事情,我跟他们说了你的情况,居委会的人还关心你在这里是否过得惯。”

“当然过得惯了。”韦石望着范哲和小小,“其实我跟我妈在一起也没多长时间。说实话,除了四川老家,这里是我觉得最最亲切的地方。”

范哲心头一热,竟然湿了眼角,“我知道你和小小都是好孩子。我问你这些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舍不得你。”

“我没说要走啊。”韦石有些发急,“是不是有人找过你?他们找你做什么?有事情该来问我啊。”

“没有人找过我。”范哲连连摆手,“我随便说说的,我只是觉得你和我们不一样。”

“哪有什么不一样?”韦石“哧”地笑了一声,“总之,我就喜欢咱们家,只要范叔叔你不赶我,谁也别想让我走。”





第31章 。 神祇乌图


杜原将资料交还给冷淮。

“看完了?”冷淮伏在办公桌前没有抬头。屋子很小,多两个人就转不开身。不过也没谁抱怨,在地底能有这条件就算不错了,最起码在这里是安全的。

“看完了。”杜原瞟了眼资料封面上的几个字:”盖娅工程”。这段时间他终于接触到了“太平门计划”的一些核心内容,“盖娅工程”是其中的一部分。

“能简单复述一下吗?”冷淮似乎有考杜原的意思。

“二叠纪尘云是典型的星际分子云,分子云通常都是光学波段不可见的暗星云,平均温度约为绝对温度二十度,平均密度每立方厘米一百至一万个分子,密度大的区域每立方厘米超过百万个分子。太阳系即将穿越的是二叠纪尘云最浓密的区域,其密度值还会上升若干数量级。根据‘拂石猜想’的推断,当太阳系深陷二叠纪尘云时,地球将因为极长时期内接受光照降低而不可避免地进入大冰期。二叠纪尘云在太阳运动方向上的长度达两千光年,太阳系相对于它的运动速度约为每秒二百公里,也就是说,这次大冰期将可能持续三千五百万至四千万年之久。显然,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地球大型生物都难以在这样长的超级冰期中幸存。‘盖娅工程’的核心思想是将地球迁移到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的区域,在那里运行四千万年。在那个区域,地球将获得足够的光照度过大冰期。”

“唔,基本上不错。那你有什么意见?”

“还能有什么意见?”杜原突然笑起来,“以人类目前的能力怎么可能实施这样的工程?”

“‘盖娅工程’已经被否定了。”冷淮淡淡地说了一句。

杜原释然地点点头,“的确,工程太大了。这种东西称之为工程都不合适了,完全是一种……狂想。”

冷淮默不作声地望着杜原,眼睛里闪动着很难描述的东西。杜原突然感到一阵心慌,“难道,工程被否定另有原因?”

冷淮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点起了一支烟,氤氲的雾气中,他的脸色有些阴晴不定,“天年是人类有史以来面对的最大危机。过去的几十亿年里,所有经历天年的地球生命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从七节到爪哇人、北京猿人、猛犸象,哦,还包括尼安德特人……”“等一下。”杜原插话道,“我看到的资料上说,尼安德特人是因为同更晚抵达欧洲的现代人祖先遭遇,结果在战争中不敌现代人祖先而灭绝的。”

“同现代人祖先的竞争的确是尼安德特人灭绝的一个原因,但却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以及法国多尔多涅省拉斯科洞窟等地方,至今仍保存着大量两万至三万年前的史前壁画,细致地描绘了我们祖先的生活及狩猎等场景。一些动物在前方奔跑,有的身上插着箭镞,有的受伤倒地,人们在后方追逐。实际上,在欧洲各地发现了不少这样的史前壁画,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试想,如果现代人祖先经常同尼安德特人发生战争,那为什么直到现在还从没有在史前壁画里看到双方战斗的场景?难道是现代人祖先因为杀死尼安德特人而感到内疚,所以故意在壁画中回避这样的题材?如果几万年前的原始人能够产生这么高级而复杂的文化意识,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就得全部改写了。”

“这倒是个疑点。”杜原认可地点头,“原始人不可能存在这种忌讳,在现在的一些丛林原始部落的壁画里,经常可以见到人类间的战斗场景。那么,导致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原因难道也是……天年?”

“尼安德特人比现代人提前约十万年走出非洲,他们远比后来到达的现代人更适应欧洲的气候。尼安德特人的肱骨与尺桡骨的比例以及股骨与胫骨、腓骨的比例都比现代人大很多,这是典型的长期适应寒冷气候的解剖特征。

但是,这种生理上的进化也许可以应对普通的气候变化,当面对天年带来的气候剧变时就远远不够了。现在已经可以确定的是,第四纪冰期发生的缘由是当时太阳系遭遇了天年的另一片局部尘云,现在我们称之为第四纪尘云。

其规模虽然远小于二叠纪尘云,但太阳系穿越其浓密区域也用了近三百万年的时间,这也正是第四纪冰期总体持续的时间长度。不过,尼安德特人走出非洲的时候,恰逢太阳系到达一处尘云较为稀薄的区域,气候明显回暖,算是一次小的间冰期,他们因此得以在欧洲和西亚成功生存了十余万年。但在距今三万年左右,太阳系进入了第四纪尘云最后一片浓密区域,虽然这片区域很小,但导致的气候变化却给尼安德特人带来了灭顶之灾。”

“你不是说尼安德特人的身体结构更适应寒冷吗?既然现代人祖先都幸存了下来,他们又怎么会全体灭绝?”

“是啊,只有现代人祖先熬过了那场气候剧变,最终沐浴到了第四纪冰期结束之后的温暖阳光,也才有了后来的整个人类文明。”冷淮接着说,“对于为什么是现代人而不是尼安德特人挺过了灾变,至今学术界仍然存在诸多争议,但有一个观点比较有说服力。说起来,那只是因为一样小东西。”

“你指的什么?”

“缝衣针。”冷淮简短地说,“我说的不是早期那种只能用来加工石器的粗糙的针状物,而是在欧洲奥瑞纳文化遗址或是中国山顶洞人遗址里发现的能够真正用来缝纫衣物的骨针。像这样精巧的创造物只存在于现代人祖先的遗址里,在尼安德特人生活的遗址里从没发现过,原因很可能在于尼安德特人尚不具备制造精巧的缝衣针的智力。”

“那种观点认为是缝衣针的发明让现代人的祖先挺了过来?”

“当时的人们虽然早就学会了用火,但在野外狩猎和采集时不可能随时靠火御寒。尼安德特人的身体构造的确更加耐寒,同时他们也学会了穿戴兽皮,但尼安德特人只是将兽皮简单地披在体表,御寒效果很差。而现代人祖先则不同,因为发明了缝衣针,他们的衣物可以做得极其厚实并且非常合身,至于效果嘛,可以参见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

“没想到竟然是一个这么小的发明改变了历史。”

“缝衣针的确是个小发明,但为了走到这一步,人类却需要进化上百万年的时间。不过,缝衣针能够应对的也只是第四纪冰期尾声的那种低烈度气候变化,如果是身处第四纪冰期的鼎盛期,现代人祖先也只能像尼安德特人一样彻底覆灭。”

杜原沉默了一会儿,“那么现在,面对即将来临的超级大冰期,我们的缝衣针又在哪里呢?难道就是‘盖娅’这样的狂想工程吗?再说你刚才说了,它已经被否定了。”

“‘盖娅工程’被否定的最根本原因并不是实施难度过大,而是因为它本身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致命缺陷。假如我们将地球迁徙到那个轨道上运行,的确能够抵偿二叠纪尘云造成的太阳光度衰减,但是,太阳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只是温暖的阳光……”“你指什么?”杜原不由得一阵紧张。

“还有太阳高能辐射。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地球大气上端接受的太阳全光谱能量值是每平方米一千三百瓦左右,这里面包括了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大约占百分之七。当地球平均轨道半径缩短百分之五十,根据球面积计算公式能简单得出太阳全光谱能量值将上升为原来的四倍。如果地球迁徙到内金星轨道,由于天年尘云的遮蔽,可见光和红外光等低能光谱的能量会和现在差不多,但是远紫外线等高能辐射受尘云的影响更小,所以并不按照相同的比例减少……”“我明白了。”杜原低声说道,“那种情况下,地球表面将受到高强度的紫外辐射。”

冷淮点点头,“第一,像人类这样的生物绝不可能在长达四千万年的紫外线暴雨中幸存。别忘了,即使地球处于当前的轨道位置,也是在蓝绿藻制造了二十多亿年氧气,进而形成足够厚度的臭氧层之后,高等生命才得以诞生。高强度紫外线可以轻易打断 DNA 链,按照计算机模拟结果,在那样的环境下,除了少数深海生物之外,所有生命都将在二十年之内遭受灭顶之灾。

第二,大幅增强的太阳高能辐射会将海洋里的水快速分解成氢和氧,以地球的引力根本无法束缚氢气分子,它们将彻底消散到宇宙空间当中。根据计算,只需一万年左右,地球上的液态水就将以这样的方式消失百分之五十,结果显然也是毁灭性的。实际上根本等不了这么久,只要地球上的水减少百分之二十,整个生态系统就将完全崩溃。第三,如果没有足够的液态水来溶解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地球的温室效应很快就会完全失控,就整体的后果而言,太阳系里就有一个现成的标本。”

“什么标本?”

“金星。夜空中除了月亮之外最明亮的天体,其大气中二氧化碳占百分之九十七,大气压力是地球的九十倍,地表温度接近五百摄氏度。相关的数据还有一长串,其实只要一个比喻就能说清楚:那里就跟各种宗教典籍里描绘的地狱一模一样。”

“这样看来,改变地球轨道的办法根本就不可行。”

“地球恰好运行在现在的轨道上,恰好能够维系诸多物种以及人类的生存,是千万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地球之外,人类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存在生命的星球。改变地球的运行轨道相当于彻底改变地球与太阳几十亿年来形成的稳定伴生关系,由此导致的各种严重后果将会完全超出人类的承受和控制能力。”

“既然‘盖娅工程’已被否定,那‘太平门计划’还能做什么?”

“‘盖娅工程’是被否定了,但‘太平门计划’的相关工作从来没有停歇过。比如,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地下工地就仍在建设当中。”

“人类打算在地底打洞,然后躲藏……四千万年?”杜原的声音一低,连他自己都觉得这个想法实在荒谬绝伦。

“进入地底的确能够解决部分问题,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