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十大元帅军事文选合集:罗荣桓 >

第23部分

十大元帅军事文选合集:罗荣桓-第23部分

小说: 十大元帅军事文选合集:罗荣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坚持斗争来说是更加严重的一年。这是由于敌人提出以“三分军事、七分 
  政治”,组织全面作战,来达到“确保农村”的战略指导方针决定的。 
      敌人为什么要这样呢?理由很简单,就是非如此不能达其“以战养战” 
  的目的,也就是说单靠军事即不能完成其要求,而且敌人也了解我们的城市 
  是不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那样统制农村,所以敌人就提出必须“确保农 
  村”,否则敌人的胜利就不是最后的胜利。 
      可是敌人虽然是“三分军事”,但军事上仍是优势。有人以为敌人的这 
  个“三分军事”的口号是表示敌的收缩,因此,就问:“我们为什么还不组 
  织游击战的反攻呢?”这种问法是不对的,这是不了解敌人近年来政治上的 
  一些成功。依靠这些政治上的成功,“三分军事”对我就够了;而且这个依 
  靠政治上一些成功的“三分军事”的威胁,比过去十分的军事对我们的威胁 
  还大,特别是日军与伪军、伪组织结合所发生的力量比过去十分军事更大, 
  对我们的威胁比从 


      前更增加了。目前各地普遍“扫荡”、“蚕食”,正表示了这种结合, 
  以 
      及因结合而形成的对我们的全面压缩,使我们自一九四一年来遭 
      到相当的缩减。这里特别是主力部队,影响削弱了继续坚持战斗的 
      力量。因此,为了避免我们军事上不致陷于被动或孤立的暴露在敌 
      人打击之下,与以展开政治攻势为主,进一步的联系群众而不得不 
      地方化,否则就不能解决问题,尤因群众在敌之高压和摧残下,也 
      有些动摇,个别发生悲观失望,这就更增加了我们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坚持敌后,特别是熬过今年最困难的一年的 
      方针,就应该是分散性的游击战争,政治攻势为主。这点,中央过去 
      早已给我们指出来了。 
      所谓分散性的游击战争,就是更加依靠群众,与地方密切联系起来,打 
  成一片,以对付敌之全面压缩。而分散游击战争的特点,也就是依靠群众, 
  密切联系地方。唯有这样,才能在今天的敌后生存。 
      因此,分散性游击战争问题,就不仅是军事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反 
  敌人特务斗争问题。要求我们军事上要更加灵活机动,使敌人防不胜防,以 
  形成我之主动。在政治上,更要求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在反特务的任务之下, 
  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配合起来,打击敌挑拨我与群众关系的阴谋,造成我们 
  的群众性的地方化的全面的对敌作战。把我们的力量从各方面组织起来(首 
  先是爱护群众)。只要我们能这样做,粉碎敌之“扫荡”,打击敌之“蚕食” 
  和封锁均是可能的,敌之普遍掠夺政策、特务活动也是可能对付的。但在具 
  体进行的时候,一方是公开(根据地,在部队中),一方是隐蔽(在敌占区, 
  在群众中);一方是流血,一方是和平;一方是打,一方是拉,要善于在各 
  方面都能采取这种不同的斗争方式。这里就不难明白,分散性的游击战争本 


① 本文是罗荣桓在山东军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刊载于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五日中共山东分局出版的《斗争 

生活》第二十一期。罗荣桓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代师长。 

身就是以政治攻势力主,从各种不同的斗争中去组织,而以游击战争为核心。 
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去了解内容和实质,而很机械的把军事活动与政治攻势分 
离对立,那就错了。这样就必然的会使军事活动孤立的暴露在敌人的面前, 
遭受敌人的打击,而且政治攻势亦失掉了支持力量。 
    此外,还必须看到敌人既然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战略指导方针 
来“确保农村”,那我就应紧紧依靠农村来对付敌人。如果日军再利用与伪 
军、伪组织的结合来对付我,就很可能使我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而敌反占 
优势。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设法避免和削弱敌的这个优势,展开政治攻势,去 
对付日军与伪军、伪组织的结合。这也就可以充分的看到,政治攻势在我们 
今天的斗争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下面再谈几个具体问题 
    首先就谈实际工作的配合,特别是军事上的配合问题。 
    一般说,我们的配合是不够好的,但配合不好又是两方面的,军队固未 
了解政治攻势的正确意义,敌工干部也未很好了解,这就使各方面不能很密 
切的配合起来。 
    军事行动与政治攻势,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定的 
方式结合起来,决不是一般的、普遍的。武装宣传一般是正确的,但不要一 
般化,比方像某某区那种狭长地方,就不能随便去攻,以免暴露,应多采取 
地方化、群众化隐蔽的方式,主力部队的方式是不好的。这种情况,一定要 
求以过分的军事行动去配合是不妥当的。在大块根据地,像某某区这样,当 
遭到敌人“蚕食”时,就要注意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配合。因之: 
    第一、边缘区和腹地如果遭到敌之“蚕食”跃进(安据点),我们在反 
对时,就要求有强有力的政治攻势配合军事行动。但又必须指出,在这种情 
况下,军事上制止敌之进攻是主要的。因此,就需要声势浩大的包围敌之据 
点,配合少数武装去威胁据点。这种政治攻势对保护根据地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军事上就必需提出“翻边战术”,即敌打进我这里来,我打回敌那 
里去。事实上这个战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成功,郯城之战[1],就是一个很显 
著的例子。以后要到处实行。但这也就更需要更有力的政治攻势去配合。在 
猛烈开展政治攻势中,派一支主力去夺取敌人的重要地方予敌以严重打击, 
在反“蚕食”、反“扫荡”中都会起很大的作用。 
    第二、已经遭受敌人分割、封锁之地区,而敌人又正在积极进行摧毁“清 
剿”时,这就要求我们的武装行动更加收缩,大部转入隐蔽,这时政治攻势 
的任务是更便利于我之一切斗争,更顺利的转入隐蔽。这时如果还要求声势 
浩大的政治攻势对我是不利的。即便是有时照顾到公开,也为的是更易于转 
入隐蔽。虽然政治攻势本身是准备开展攻势,但不是立即开展。 
    第三、敌占区——这些地区,主要是开展政治攻势,而且一般应是公开 
的普遍宣传,组织上则是更便利于我们的隐蔽,从敌人的空隙中去进攻敌人, 
更便利于我们公开与秘密的配合。因此,今后大量宣传品往敌占区的输送, 
不要依靠隐蔽站,否则必然暴露,遭受损失,最好是在武装宣传时带去,这 
种武装宣传主要是配合根据地的斗争。除此而外,不应经常采取。如果经常 
采取,就会使敌人更加警惕,妨碍我之行动,削弱我之隐蔽活动。 
    这里再看看去年山东各地,一般斗争是严重的,某些地区稍缓,因而斗 
争显得不平衡。过去我们总以平原和山地比,平原斗争一定尖锐,实际上今 
天山东的情形,还是铁道线最严重(包括平原地区和山地),这里就可看出 

地理条件并不是主要的。从这里更看到下面几种地区不同的情况,因此我之 
政治攻势也就不能机械。 
    (一)对敌威胁较小,分散隐蔽,政治攻势方法,一般使用得对,就可 
以麻痹敌人。 
    (二)在各方面,特别是在四周尖锐斗争之下,敌力量不能即时集中或 
机动的地区,就会缓和一点。 
    (三)处在两三省间之结合部,敌虽注意改善,但其伪化治安统治是薄 
弱的,我有很大空隙可乘。 
    (四)敌“扫荡”友军与友军的继续坚持抗战,也减轻了敌对我之压力, 
我之对敌斗争形势,取得有利条件。 
    我们的政治攻势,必须照顾到这些,不应一般采用;有时可缓和一些, 
达到我们隐蔽去进攻敌之空隙,这样对我是有利的。 
    此外,必须加强敌之结合部区的工作。必须了解结合部军事上虽易调整, 
伪化治安统一则较困难,因为这中间有很大的矛盾,我们就要抓紧这一点尽 
量扩大其矛盾。 
    再就是整个地区配合得好,环境还不是那样严重,就不要暴露。 
    对于敌打击友军时,虽减轻对我之压力,但我必须抓紧此时机与友军展 
开统战,诚恳帮助友军。 
    以上这些,就明白告诉我们,今后的政治攻势应全面些,策略化些。 
    最后必须指出,过去我们同日本反战同盟、朝鲜独立同盟[2]的联系工作 
很差,今后一定要请他们更积极的提出意见,帮助我们的工作,这点在今后 
开展对敌政治攻势是有重大意义的。 
    注    释 
    [1]郯城之战,指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九日,滨海军区教导第二旅在山东郯 
城地区进行的一次战斗。此战一举毙伤日伪军四百余人,俘日军七人,俘伪 
军六百亲人,攻克据点十八处。它是在日伪军对沐河两岸进行蚕食的时候, 
八路军对距离根据地比较远,城防工事坚固,但防守兵力不足的据点发动进 
攻的一个战例。 
    [2]朝鲜独立同盟,指在中国的朝鲜人民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其任 
务是动员旅居中国的全体朝鲜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彻底推翻日本帝国主义对 
朝鲜的一切统治,建立自主独立、强盛繁荣的朝鲜民主共和国。一九四五年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该组织迁回朝鲜。 

                            我们能坚持,我们也能胜利① 
                          (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三日) 
      伟大的抗战事业又坚持到了第六周年,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在敌后山东艰 
  苦斗争的一年,也是胜利坚持的一年。一年的坚持不仅说明我们有坚持的条 
  件,也有打破困难的条件。 
      过去的一年,敌人是无所不用其极地残酷毒辣地向我们进攻,我们全体 
  党政军民也是竭尽全力在和敌人搏斗。不可否认的我们虽有些损失和伤亡, 
  我们确实是胜利的坚持下来了,抗战的大旗是普遍插在山东的国土上。回忆 
  一年来许多在敌后的友军,伤的伤、垮的垮、俘的俘……。可见和武装到牙 
  齿,又有六年敌后“扫荡”、“清剿”,政治、经济、文化总力战经验的日 
  寇对敌,而且能坚持下来,确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我们可以看一看,过去的一年,敌人是怎样进攻我们的: 
      敌人不仅普遍的向各个根据地进行分割、封锁、“蚕食”、“扫荡”, 
  而且配以政治、经济、文化特务的进攻,此即敌之所谓“总力战”。在敌人 
  这一“总力战”下,我们各根据地的联系已被分割,特别在平原地区更加严 
  重。敌人不顾人民的死活,耗费无数万顷的良田,修筑封锁沟、封锁墙、遮 
  断壕来隔离我们、限制我们;并利用所谓“铁壁合围”、“拉网战术”、“奔 
  袭奇袭”等企图驱逐我们和歼灭我 
      们。总计各地敌人修成之公路已有一万三千六百五十二里,据点平均十 
  里八里即有一个,碉堡三里二里即有一个,全山东(鲁西在外)共有三千以 
  上之多。敌人就是利用这些如网的公路和林立的碉堡据点来向我们进攻的, 
  再加上敌人军事上整编和扩大伪军,改编警备队;政治上挑拨我和友军关系, 
  挑拨友军在抗战阵容内部搞磨擦,以便坐收渔人之利;对破坏我地方组织, 
  则实行自首政策,对我青年壮丁则大批抓捕,送往东北和南洋;对我根据地 
  则实行其“三光政策”;在经济上则伪造法市、北海市,盗买粮食,倾销其 
  工业品,以图破坏我惨淡经营之手工业;挑拨国共关系,破坏军民团结,篡 
  改三民主义,以欺骗群众。 
      至于敌统治下的敌占区,则苛捐杂税,特务横行,人民如牛马,生命如 
  草芥,所谓“治强运动”、“新国民运动”,已把敌占区同胞治得死的死逃 
  的逃,用“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亦不能形容敌占区同胞处境痛苦于 
  万一。 
      不成问题,敌人的这些进攻增加了我坚持的困难,然而这些困难我们党 
  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朱、彭总副司令早已一再告诉我们,这是“黎明前的黑 
  暗”,是“胜利前的困难”,“熬过两年就会胜利”。正是因为我们掌握了 
  我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英明指示的精神,我们虽然在敌人的进攻中遭受了不 
  少的损失,然而我们却咬紧牙关胜利的坚持过来了!敌人想用它那惨绝人寰 
  的办法,企图“一年内消灭八路军”,正如它吹牛“三月灭亡中国”一样, 
  事实已打了它自己的耳光。在共产党领导下,身经百战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和优秀的山东人民所组成的山东八路军,敌人是永远也消灭不了的。 
      一年来,我们在山东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地方武装、民兵 
  在广大群众的配合下,严重地打击了敌人,单在津浦路东我们就粉碎了敌人 


① 本文是罗荣桓起草并同黎玉共同署名发表于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共山东分局出版的《大众日报》 

第五二○期。 

六七次“扫荡”和百次以上的“蚕食”。这些“扫荡”和“蚕食”,最多的 
敌兵是两万,最少的也是一千,其中一万以上敌人的“扫荡”就有九次,一 
千敌人以上的“扫荡”三十六次,其战斗之激烈,“扫荡”之频繁就可想见。 
    下面光说我军在鲁中奋战的情形: 
    去年一月间,敌发动了五万人的“铁壁合围”大“扫荡”,我军坚持五 
十余日,进行四百余次战斗,克复了四十余个据点,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五月间,敌复以三千余又对我沂(水)临(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