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十大元帅军事文选合集:罗荣桓 >

第63部分

十大元帅军事文选合集:罗荣桓-第63部分

小说: 十大元帅军事文选合集:罗荣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我也无法”。更有将难民偷放过来的。经纠正后,又发生了另一偏向,即 
  打骂捆绑难民,甚至开枪射击(打死打伤者尚无统计)。围困时间延长,部 
  队普遍发生急性病,有怀疑我之围困系力量不足,有认为长围无用,敌有空 


① 本文是罗荣桓起草并以林彪、罗荣桓、谭政的名义给毛泽东的报告。 

运接济要求快打。对此主要说明久困长围意义,并以逃兵讲述敌之困难情形, 
逐渐提高对围城认识。敌现进行恶毒宣传,说我欲困死长春人民。我则以放 
出难民实行救济之事实,揭穿敌抢粮制造饥饿,以达到赶出市民之阴谋。放 
出之难民虽对我不满,但经救济后,影响较前稍好。 
    (三)断敌粮源,必须发动群众,军民一致参加封锁。初合围时,敌每 
日尚能由市外吸收粮食约五、六十石。据传当时敌军粮征收机关每日能购二、 
三十吨,主要因长春市外围均系新区,群众尚未发动,地方工作只注意后方 
生产,忽视对敌斗争,且军事封锁不严,封锁线又距城太远。后来确定不按 
原县区界,而根据围城各师防区划界,成立军队地方统一的对敌斗争委员会, 
以师政委任主任,统一领导封锁工作,发动群众配合军队站岗,设立盘查站, 
堵截出入,防止走私,并规定以没收走私粮百分之三十(后为五十)作为奖 
励。经严密封锁后,人市粮食大减,但还不能根绝。因市内粮价奇高,布及 
工业品则较贱,运粮入市,获利十倍,故有商民专以走私为业者(出来时偷 
领难民,乘机勒索)。他们在沿途各村设有秘密据点,逐村转粮,数人数处 
分带,如一部被查获,其余亦足获利,并有武装击伤群众岗哨者。我地方机 
关及围城部队人员,亦有不少违犯禁令,借口打入关系而托买笔买表及日用 
品者,有乘机发难民财、收购贩卖者,也有乱没收难民金银白钞以至我钞者, 
以致封锁不严。经检查教育后始予克服。断敌粮源另一办法为统制封锁区粮 
食,划长春市外五十里为封锁区,禁止粮食交易,此地区早为蒋军抢劫一空, 
粮食缺乏,故粮价高于后方集市数倍,如不统制,自然大批流入市郊而转入 
市内。在封锁区成立生产救灾合作社,组织群众集体到后方买粮。政府所发 
种子及救济粮,亦通过合作社,计地计口贷出,粮食以每三、五天发一次, 
以免走私。长春西地区因救济粮较少,不能停止后方粮食交易,采取带领群 
众集体购粮,或限制每人购粮不得超过十斤,并保证不准走私。六、七月间 
瓜菜未熟执行中尚无问题,八月间即发现有以瓜菜果腹,留下救济粮以走私 
营利者。敌人方面则鼓动运粮进市,敌曾枪毙敲诈运粮商人之士兵,并发采 
购通行证予以便利。现仍继续高价抢购。除新三十八师外其他部队八月初即 
发粮代金,金额虽逐增,但均不足一斤高粱之价,此即鼓励部队自行夜掠人 
民存粮及从市外购粮。以致市民饥饿日趋严重,有冒险抢敌粮车,不顾死刑 
危险分抢空投粮食者。市面统治秩序已日渐混乱。 
    (四)在围困中,我发动部队进行对敌攻势井派出几个敌工站,在城垣 
附近积极发展内线工作,有很多便利条件,利于开展政治攻势,这是两个月 
来瓦解敌军收效较大的原因。敌士兵生活很苦,近来情形更坏,且封锁日久 
不见援兵,感觉前途暗淡。新七军与滇军第六十军有矛盾。东北暂编师与蒋 
系矛盾更大,故滇军及东北籍之军官,有不少与我接近拉关系,送情报掩护 
我方人员入城,故内线关系较易建立,情报亦较灵通。但发动反正仍不容易, 
至今除了几股土匪武装及暂第五十六师一部九十余人有组织的投诚反正外, 
其余均系个别人或小股逃来(八月起,整班投诚者增多)。因市内缺乏党的 
组织,且敌人管制甚严。自王家善师[3]反正后,几个东北师的师团干部多被 
撤换,改以蒋系军官充任。但其所属两个保安旅已呈瓦解状态,最近有两大 
股突围企图逃窜,转至我后方扰乱,已被我大部歼灭。我对敌宣传,是以阵 
地喊话(尤以用敌逃兵喊话收效大),通过群众传话,散发宣传品,送回敌 
伤兵及以宣传弹(制造与炮弹相仿,如同飞机散发传单一样)发射宣传品, 
沿伊通河水流入宣传木船,通过内线关系在市内设秘密宣传站翻印宣传品 

等。但以宣传弹效力大、射得远、散得宽,使敌来不及防,兵民均可拾到, 
敌兵对我传单尤其通行证极重视,有出高价托人来买,逃来者有带我方传单 
以表示接受我宣传,并作为出城之护照,居民藏我传单谓打开城可持此领粮。 
敌对逃兵则施行镇压,实行士兵三至五人连坐,一人逃亡全部挨打,带枪者 
捉回枪杀活埋,政治上进行欺骗宣传,谓台湾新兵中秋节时增来东北,九月 
沈北会战,长春即将解围等等。但此项仍不能挽回其日趋涣散之军心。我收 
容逃兵工作曾一度发生偏向。有的自行规定,不带枪不收,土匪不收,国家 
属不好处理,故将家属拒回。又因清查难民之假装逃兵致堵回真逃兵者,甚 
至有不带符号不会唱蒋党歌,不会走正步,不知其官长姓名者都下收。这使 
敌兵发生顾虑,发现后己予纠正。收容的逃兵现已集中解放团训练,准备经 
过训练清洗后,争取补入部队。投诚的几股土匪武装,因成分很坏已一律缴 
枪,准备大部遣送回原籍生产,少数罪大恶极的头目,送地方政府依法处理, 
因长春这类武装尚多,为了不影响争取,故对他们暂时仍予优待。 
    (五)发动生产,救济封锁区群众,是发动群众围城热情的重要工作。 
因市郊粮食去冬即为蒋军抢光,屋上的草又被扒去喂马,今春市东一个区饿 
死四十人,围城开始时土地大部荒芜,有种后又荒芜者。为了避免荒芜,长 
春东南地区由吉林贷粮一千吨,钱五万万元,一千吨养麦种,由部队抽人力 
牲口,并发动后方一些人马助耕抢种抢锄,业己大部种上。现外围五万响地 
将开始秋收,收成甚好(八、九成),每响约可收四石,现正布置抢收。对 
哨卡外难民之救济,分别由吉辽两省在长春市东西地区组织处理委员会,下 
设办事处、事务所、检查站,派人将饥饿严重者介绍出来,尽量资助回原籍 
或投亲友,无家可归者送附近各县安置,发动社会救济组织生产,并在难民 
中吸收一部工人、学生入伍。 
    (六)围城部队在长期间内,已逐渐形成规律化之阵地生活。初围时做 
工事很多,因有交通壕地堡掩体等需要构筑和加固,岗哨亦多,每日每人五、 
六小时日夜不休,非常疲劳,加以天雨运不到粮食,有的吃三天稀饭,又发 
生传染病(痢疾),某些新组成的独立师在初围城时怕敌炮火、飞机,发生 
逃亡、自伤或乱打枪者,数次发生误会,造成恐慌情绪,后经动员并研究改 
善生活,利用阵地守备发动养猪种菜(每师已种百亩以上)、割草(解决烧 
柴喂马),现生活己获得改善,并节约了大批粮食救济灾民,目前情绪很高, 
不愿换防,但亦不愿守阵地,要求快打,同时也发生麻痹现象,在阵地上主 
要进行军事练兵,政治教育不够,违犯政策纪律现象时有发生,其事实已如 
上述。 
    (七)围城斗争极为复杂,绝非仅为军事斗争,必须党政军民一致动员, 
故要强调一元化领导。长春敌亦宣传所谓“总体战”,我之围城中曾发生配 
合不好,政策贯彻以及组织不一致。如长西地区未按军队防区成立对敌斗争 
委员会,在长南地区长农具曾一度发生疆界争执,对收逃兵、放难民、处理 
走私、处理难民财货、禁止贸易、停止后方粮市等政策发生不一致现象,使 
工作受到损失,这是围城斗争中必须注意的一条经验。 
    注      释 
    [1]西面,用粮食做酒剩下的渣子制作的面,这种渣子叫糟粕,通常作为 
牲口的饲料。 
    [2]郑洞国,时任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 
    [3]王家善师,指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五日在营口起义的国民党军暂编第 

五十八师。 

                              攻击锦州之部署及估计① 
                              (一九四八年十月三日) 
      (一)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们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 
  歼灭锦敌之可能,至少能歼敌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 
  间,即令不攻长春,该敌亦必自动突围,我能收复长春,并能歼敌一部。 
      (二)我们拟采取如下的布置: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 
      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敌两个师,以一、二、三、七、八、九共 
  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五、六、十、十二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以大、 
  小、新、老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 
      (三)估计敌第九十五师及第五军海运甚快,我军不一定能在该敌到达 
  锦州前,即能攻锦州。沈阳之敌,在我军未正式攻锦前,不会出援。长春之 
  敌,在我军未正式攻击前,不敢突围。因此,我军无过忙之必要。我们一方 
  面尽可能调动部队,以便能尽早开始总攻,但同时这一战斗的胜利,则大大 
  有赖于我各攻城部队到达后,进行充分侦察布置与政治动员,然后以强袭的 
  行动,力求迅速解决战斗。此次战斗目的,拟主要放在歼灭敌人上。锦州有 
  可能在夺取之后,像开封一样[1],两面援敌重占锦州,因我打援力量仅能迟 
  滞敌人,而无歼灭敌人的可能。敌宁可放弃沈阳,而必保持和恢复锦州。 
      (四)以上意见,盼军委考虑与指示。 
      注    释 
      [1]像开封一样,指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七日,华东野战军以两个纵队向开 
  封发起攻击,激战至二十二日,攻克开封,歼敌三万九千人。蒋介石急调三 
  个兵团和一个整编军分路进攻开封。华东野战军为保持主动,遂十六月二十 
  六日撤出开封。之后,华东、中原野战军以六个纵队阻击援敌,以五个纵队 
  围歼区寿年兵团共九万余人于雅具、杞县地区,生俘区寿年。 




① 本文是罗荣桓拟稿并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名义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日,林彪、 

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提出:东北局最近重新讨论行动问题,认为以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 

被动地攻长春。二十二日毛泽东复电同意。九月下旬,攻锦部队大多已到达指定位置。九月三十日,野战 

军指挥所向锦州开进。十月二日,林彪得悉国民党军新五军、第九十五师共四个师(实为第六十二军、第 

九十二军一个师、独立第九十五师、以及山东烟台的第三十九军两个师)从葫芦岛登陆。林彪担心被沈阳 

和锦西、葫芦岛之敌所夹击,于二日二十二时以林、罗、刘的名义向中央军委发出特级电报,提出:是继 

续打锦州,还是回师打长春“以上两个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中央军委同时考虑并指示”。三日清 

晨罗建议仍然执行打锦州的决定,刘同意罗的意见,林想追回二日的电报,但已发出去了。罗建议,不等 

军委回电,重新表态,说明我们仍然要打锦州。于是由罗执笔写了这份电报,上午九时仍由林、罗、刘签 

发。军委在收到此电报前,于三日十七时和十九时接连发来两封由毛泽东拟槁的电报,批评回师打长春的 

错误想法。四日凌晨一时三十分,毛泽东收到此电,六时即发出复电表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 

慰。” 

                            全歼东北敌军的政治动员令① 
                            (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日) 
      自锦州大捷,六十军起义[1]、新七军投降[2]之后,东北局势已发生新 
  的大变化。目前敌人已表现极端恐慌与混乱,正准备放弃沈阳,企图向营口 
  或向锦州、葫芦岛夺路南逃,从东北作总撤退。蒋介石亲到沈阳指挥,沈阳 
  之敌倾巢西窜,进占彰武、新立屯一线,锦西、葫芦岛仍在陆续增兵并与我 
  军对峙中,即为此种总撤退作准备。我军应趁敌人连遭惨败,恐慌混乱,企 
  图作总撤退之时,乘胜继续大量歼灭敌人,不让敌人逃出东北,争取连续的 
  伟大胜利。 
      目前我们决以我东面打援之部队与攻锦各部首先抓住从沈阳出来之廖耀 
  湘兵团,在野战中歼灭之;对锦西、葫芦岛之敌则实行阻挡。我全军指战员 
  必须洞悉这一变化对我空前有利。由于敌从海上、陆上的退路均已被我堵塞 
  关闭,现已无路可逃,锦西、葫芦岛虽有敌九个师并还有可能增加两三个师 
  的兵力。由于我阻援部队依托有利阵地顽强阻击,在我锦州战役前后,已连 
  续打败敌人十数次之进攻,使敌人遭受重大伤亡,无法前进。现在我们攻势 
  业已加强,守备信心越发提高,敌人更无法打过来。敌人在锦州吃了一个大 
  败仗,接连的在长春发生起义与投降,这对敌方士气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必 
  致军心恐慌,并有可能造成瓦解崩溃之势,这样的敌人 
      是最好打的,有绝对胜利把握。长春解放后,我围城部队己迅速南来, 
  东北全部兵力将集中南线作战,兵力之雄厚为空前所未有,以此压倒优势的 
  强大兵力,杀向居于极端劣势的敌人,是无往而不胜的。 
      各部在此形势下,必须树立连续打大胜仗的雄心,一口吃掉敌人七、八 
  个师至十数个师,一次俘虏敌人七、八万至十数万,因为客观条件与我之主 
  观力量允许我们这样做,我们必须这样做。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