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十大元帅军事文选合集:罗荣桓 >

第66部分

十大元帅军事文选合集:罗荣桓-第66部分

小说: 十大元帅军事文选合集:罗荣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援之黄维兵团十一个师,亦为我中原主力及华东一部包围于宿县、蒙城、蚌 
  埠、永城四点之间,激战已十余天。再经若干天后,即可最后解决。华北敌 
  人在南线遭受严重挫败与东北我军大举入关之后,已感极大孤立,军心恐慌, 
  进退失据。傅作义主力刻被阻于张家口、新保安、怀来之线;而蒋系各军则 
  分布于平津、塘沽、唐山等地,兵力既形分散,其联系随时都可为我切断。 
  这种情况就有利于我军分割与各个歼灭。东北我军与华北友军会合后,作战 
  兵力已达百万人以上。这样雄厚 
      的兵力,是华北敌人所遭受不了的;又有我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到现在的 
  广大老解放区,全部歼灭华北敌人,攻占平津甚有把握。 
      (三)如我能作到全部歼灭华北敌人,占领平津,这将是一个极大胜利。 
  不但华北全境可获解放,东北、华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且在华北我 
  军歼灭傅作义,华东、中原我军歼灭社聿明各军之后,蒋介石在全国范围内 
  即无主力。那时长江以北局势即可稳定,全国胜利的基础从此即可巩固建立。 
  故这一作战关系极大。华北敌人数量还相当众多,其中若干部分且有战斗力, 
  必须经过激烈的战斗方可取得胜利,任何轻敌观念,放松作战准备,都是极 
  其有害的。望各部到达集结位置后,即依此进行作战动员,鼓励士气,振奋 
  全军,不骄不傲,为消灭傅作义及华北全部敌人而战。这是目前政治工作的 
  主要内容。 
      (四)由于冀东与华北解放区人民对于东北我军入关作战寄以厚望,我 
  们作战亦必须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否则就不可能进行胜利的作战;同时 
  还由于我们所攻略的目标,又是平津等大都市与文化商业中心,我军的行动 
  必为全国人民与国际人士所注目。这就需要我军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成为 
  团结人民、团结友军、遵守纪律、执行政策的模范。如果我军没有良好的纪 
  律,如果我们不切实整顿纪律,如果我们之中有一部分不守纪律,我们就将 
  受到广大人民及友军的指责与鄙视。我军声誉与我党在中外人士中的政治影 
  响,必遭损失。为了整顿纪律,提高全体指战员的觉悟程度,必须: 
      第一、力戒骄傲。任何对于人民、对于友军、对于地方机关团体不谦虚 
  的表现,在他们面前以劳苦功高与以主力军自居的表现,以及粗暴无理的表 
  现,是绝对不允许的,必须反对。 
      第二、为了主动的团结友军,应在各种场合给他们以可能的关切与照顾 
  (例如在行军、宿营或作战之时),充分发扬我军的友爱互助精神,在发生 


① 本文是罗荣桓主持起草并定稿,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名义给所属各纵队的政治动员令并报中央军 

委。 

争执与纠纷时,不论有理无理均应忍耐、退让、检讨自己,原谅对方,宁可 
自己吃亏,不可因此伤害对方情感。我们的口 
    罗荣桓军事文选号是,团结至上,团结战胜一切。 
    第三、在城市工作与城市政策问题上,严格执行军队保护一切、原封不 
动的规定,在这个问题上,许多部队必须检讨,不从政策观点、统一集中观 
点出发,而从自私自利、从无纪律的本位主义出发的思想与严重的现象,必 
须从根本上予以改正。 
    注      释 
    [1]杜聿明,时任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实 
际指挥徐州集团各部。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 
                              (一九四九年一月七日) 
       完全同意毛主席报告[1]。 
       战略计划:结束平津、淮海战役后,再在西安、京汉战役[2]取得胜利, 
  即基本上打倒蒋介石国民党。但这不是战争的结束。武汉及西安之敌军很可 
  能往后撤,我不可能围歼之。这时,南方的一些地方军阀负隅顽抗,亦不可 
  能聚歼之,而后撤至两广。武汉作战,如敌之防御重点在信阳至汉口则好打, 
  如重点在武昌,则较困难,须渡江后再打。如敌退至两广及云、贵、川,对 
  我也并无坏处(毛泽东插话:这对我倒很好)。美国这时可能在青、沪、穗 
  [3]增加陆战队,暂观风向。这在部队中是必须回答的,但很难回答(毛泽东 
  插话:很希望美出兵三十个师)。每师一万五千人,我歼灭之,这对世界无 
  产阶级帮助很大,美兵不会较杜聿明[4]为凶。沈阳解放,普遍发生偏安思想, 
  甚至连关内去的干部也有这种思想。入关后即说,打了国民党,还有美国。 
  这是对于树立必胜信心及世界民主力量和美国不可怕的系统宣传不够(毛泽 
  东插话:现应宣传准备美出兵三十万,我再消灭之)。 
       部队中有轻敌思想,对自己的困难估计不足,特别是对于渡江① 一九四 
  九年一月六日至八日,罗荣桓列席了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中,他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 
       在毛泽东主席的主持下,分析了形势,为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为即将 
       到来的全国胜利规划蓝图。后可能发生的困难,许多干部大致认为是开 
  进的形势,如入无人之境。 
       部队虽已进关,但干部的偏安思想并未完全解决,仍需对南进进行深入 
  的思想动员。例如在东北作战依靠铁路补给方便,弹药充足,到江南是会叫 
  喊的。部队装备是不适宜于南进作战的,现需改变装备,这也是个困难。现 
  在我军百分之八十是东北人[5],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俘虏的南方人。进关后, 
  吃饭感觉小米中有沙子,将来吃大米还是个大问题。 
       这次从沈阳开始出动,到关内集结,费时一月,长途运动中,减员很大, 
  七十八万人中减员一万五千人,对直接进军武汉也是问题。从打下平津到出 
  发南下,至多只能有两个月的休整,只能消化俘虏,反无政府主义,部队管 
  理及连队支部工作,至于许多技术、物资的准备,恐来不及,须有三个月的 
  准备时间才好(毛泽东插话:至少要准备三个月)。最好是三四五月休整, 
  六月出动,七月到达才好打仗。 
       部队正规化,主要反无政府主义,要求高度集中统一。去年七月即提出。 
  至于反无纪律斗争,我们现在尚未搞完。 
       南下时,要求整个供应统一,故需设铁道部。现在修铁路,用民力很多, 
  将来未必能用,用时发生事故会很多,故修路亦须有统一指导,而在管理上 
  也必须统一,否则铁路运输会形成无政府主义,使前方供应不上。沿铁路线 
  应设补给站,并有计划的区分任务。没有这套则运输浪费会大,不能解决问 
  题。根据同蒲、陇海、津浦之运输力,只能运弹药、火炮、医药等类的东西, 
  其它车辆恐怕不能运。平汉路亦应开始修,平津解放后依靠东北的器材修, 


① 本文是罗荣桓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主持召开了红军第一军团政治工作会议后,由他起草并以他和军团 

政治部副主任李卓然的名义发出的书面指示,总结了反“围剿”中的政治工作经验。罗荣桓时任红军第一 

军团政治部主任。 

从北到南的公路网亦应修。我看华北的公路不好,汽车慢,耗油大,坏汽车 
等。这些运输不搞好,就会发生大问题,影响作战,影响粮食供给。粮食加 
工仍是问题,要有粉厂、碾米厂,不然会影响供应,势必分散就食。去年东 
北到八月才在北宁线作战,有些顾虑与此也有关。 
    过江后,地方军区的军事干部可由主力分出(即由副职调充),这样工 
作可能更方便些。连排干部甚至团营干部的补充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例如锦 
州作战,一个师伤亡了三十六个营级干部。东北军区现有八千学生,可做连 
排干部的补充。今后华北,东北应为前方训练连排干部,其来源可从学校的 
学生和痊愈的伤员中选调之。团营干部的补充更困难,我们争取在战前抽出 
一批在职干部准备伤亡后补充。 
    正规军的服装颜色应统一,不统一则易发生危险。锦州曾因一个纵队的 
服装不同,而发生误会,伤亡了一些人。部队的识别,也应有统一的规定。 
    抽调地方干部时,区乡干部最好不抽,抽去南方也很成问题,是否能采 
取接力的办法[6]。过去山东抽到安东一带的干部,其作用的确不大。 
    注    释 
    [1]毛主席报告,指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目前形势和党在 
一九四九年的任务》。一九四九年一月八日经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 
    [2]京汉战役,京汉指南京与汉口,京汉战役即后来的渡江战役。 
    [3]青、沪、穗,即青岛、上海和广州的简称。 
    [4]杜聿明,指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歼灭的杜聿明集团,该集团的 
主要部队是由美国装备起来的。 
    [5]我军百分之八十是东北人,指东北野战军。 
    [6]区乡干部……是否能采取接力的办法,指区乡干部不宜离家太远,应 
从较近的解放区抽调。 

                                要根本改换一个立场① 
                          (一九四九年二月二十一日) 
      这次改编不只是简单的军事改编,不仅仅是改旗易帜,换个番号,而是 
  一种政治的改编[1]。这是将蒋介石所指挥的军队,改编为人民的军队,这是 
  要根本改换一个立场的问题。要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首先就要学习解放军的 
  一套政治制度。解放军的政治制度与国民党军队根本不同。由于解放军是人 
  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的真理,所以解放军的一套政治制度,是依靠启发战 
  士自觉,讲真理,讲民主;而国民党军队中的政治制度,则是为了少数人控 
  制部队,其所采取的是依靠特务监视和欺骗蒙蔽的办法。到会军官们不要害 
  怕发扬部队中的民主,而是要看自己有没有决心进步。 
      为了实现改编,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政治部将派出政治干部到各受编的 
  部队中去工作,帮助提高官兵的觉悟,使部队进步,使得官兵关系、军民关 
  系焕然一新。 
      注    释 
      [1]改编,指天津解放后,北平(今北京)二十余万国民党军,在人民解 
  放军严密包围下完全陷于绝境。由于人民解放军的努力争取,北平守军在傅 
  作义将军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北平宣告和平解 
  放。 




① 本文是罗荣桓在平津前线司令部、政治部召集傅作义所属各受编部队师以上军官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关于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现象问题①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我的报告,提出四个问题,供同志们讨论参考。 
      第一,从抗日民族战争阶段到人民解放战争阶段,我们在党中央和毛主 
  席的领导下,进行了胜利的过渡。在短短的三年中,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伟 
  大胜利,长江以北基本解放。目前的问题是:全国胜利即将到来,要求全党 
  全军更加团结,更加统一集中,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服从军委统一的军事 
  指挥,克服无政府、无纪律现象,这是争取最后胜利的一个基本条件,我们 
  应当完全拥护中央的指示,坚决反对中央所指出的五种恶劣作风,即:“地 
  方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恶劣作风;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恶劣作风;多报 
  功绩,少报(甚至不报)错误缺点的恶劣作风;对于原则性问题粗枝大叶, 
  缺乏反复考虑慎重处置态度的恶劣作风;不愿精细研究中央文件,以致往往 
  直接违反这些文件中的某些规定的恶劣作风”。这些无政府、无纪律的恶劣 
  作风是不能允许的。 
      第二,从东北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来说,我们也和无政府、无纪律现象 
  做过斗争,如果说没有做过斗争,那也不合乎事实。不做斗争,就不可能有 
  统一指挥,不会有今天的发展。但是克服无政府、无纪律现象是不够的,更 
  没有像中央讲的那样全面的提出问题,击 
      中要害。我们回忆一下,东北人民解放军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来自华北、 
  山东、华中、陕北各个地区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的部队组成的,干部来自 
  更多的方面。进入东北后,当时的情况是各有一套班子,自立门户的现象相 
  当严重。有的想创立新的山头,有的还想搞“码头”。同时,在进入东北初 
  期,东北党的领导对政治方针上发生了争论。争论什么呢?在敌我力量对比 
  方面,有的估计敌强我弱,有的反过来估计敌弱我强,产生了究竟以准备和 
  平为主还是以准备长期战争为主,是争取控制大城市还是控制中小城市和依 
  靠广大农村。这都是由于分析敌我力量不同所产生的。认为敌人力量弱,则 
  幻想和平多一些,因之就认为以夺取城市、控制城市为主。而那时实际上是 
  敌人强,我们弱。我们从山东、华北来到东北,是从战场上转下来的,没有 
  经过休整。有的还把武器留下了,准备到东北补充好武器。当时我们在东北 
  没有群众基础,没有根据地作依托,只有苏联红军一个时期的掩护。而国民 
  党却无论在数量上、装备上都强过我们,而且伪满[1]的一套组织都还存在。 
  我们是处于劣势。我们的正确方针应当以准备战争为基础。要准备长期的战 
  争,当然要把大城市放弃,尤其是长春路沿线城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