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粟裕军事文集精选 >

第11部分

粟裕军事文集精选-第11部分

小说: 粟裕军事文集精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装备。 
  (二)这次战役的优点 
  政治上: 
  1.经过营溪、姜堰的作战,部队虽然很疲劳,但是经过短促的突击动员,大家都认识到这次战役意义非常重大,抱了必死的决心去争取战斗的胜利,这是政治动员与党的号召的成功。 
  2。得到了群众有力的配合。黄桥的广大群众积极参加筑工事、抬伤兵、慰劳部队、打扫战场,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 
  3.得到了上层士绅和地方实力派的同情与拥护。 
  4.我们的干部党员都起了最好的模范作用。党员在这次战役中的伤亡比例虽然还没有统计,但是已知党员的伤亡是非常多的,他们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处处起带头模范作用,这是很好的。 
  军事上: 
  1。各兵团基本上完成了各自的任务,达成了歼灭战的总任务。 
  2;江南部队刚好在关键时刻赶到,使我军士气大大振奋。 
  3.防守兵团和突击兵团协同配合,一般说还好。第三纵队虽然武器差、弹药少,但是很好的完成了防守任务,值得表扬。第一、第二纵队也找到了敌人的弱点,达成了突击任务,同样是很好的。 
  4.追击动作还好。部队三四天没有睡觉,整天没有吃饭,非常疲劳,跑不动了,四小时只跑了十里路,但无论如何总坚持追到了海安、东台。以猛打、猛冲、猛追三项要求来讲,猛打、猛冲是做到了,猛追呢?追是追了,但还不猛,还要学。 
  (三)对战役缺点的批评 
  这次战役中还存在着许多缺点,我不作详细的批评,由各纵队、各团自己去检讨。现在仅扼要的指出一些较大的问题。 
  首先是共同存在的缺点: 
  1。侦察工作不确实、不及时。我们还未退出姜堰,顽军已进到孙家庄,而我们不晓得,到第二天才知道。 
  2.通信联络差,特别是下面对上面随时报告情况更差。一个部队出去以后就得不到他的报告了。各纵队都有这样的毛病,纵队部也跟着部队打冲锋,以致有些医生、电台人员也负伤,固然这是攻击精神好的表现,但这样做是不行的。指挥机关应该有适当的位置,或者设通信站保持上下联系,否则非常危险,可能使指挥中断。 
  3.射击指挥差,不注意节约子弹。这次敌人死伤四千余人,其中中弹伤亡的并不多,被手榴弹炸伤炸死的比较多,最多的是在河里淹死的。我们弹药补充很困难,这一点值得注意。 
  4.行军力差。现在我们部队的行军力比内战时期相差太远。过去一天一夜走一百八十里还打仗,而我们从黄桥到东台近二百里路追了五天。如果行军力强,抢先打到海安去,使他们来不及逃跑,那我们的胜利还要大。 
  5.供给工作做得差,有些部队一两天没有吃上饭,特别是第七团饿得厉害。在连续行军作战中,怎样保障部队吃上饭,吃得饱、吃得好,我们的司务长们要好好学学才行。 
  6.缴敌人枪时部队特别混乱,有些同志跟敌人混在一起,这样很危险。不过也有些光荣的事例,如两个人缴了一百多条枪,值得表扬。 
  7.追击时,有些干部过于顾虑部队疲劳,这是要不得的。特别在战斗没有结束的时候,各部队经常报告伤亡,这是表示他的心已经软了,是削弱战斗力、动摇决心的行为,以后要绝对禁止,战斗未结束,不准报告伤亡数目。 
  其次是对指挥上的批评: 
  1.有的兵团,尤其兵团首长不机动,以致不能取得很好的配合。在野屋基战斗中,第六团未能很好配合第一纵队,以致不能迅速地解决敌人,使一部分敌人得以突围出去。五日下午,第二纵队出击时,第七团首长带了一部分队伍也在那里,没有去帮助第二纵队,以致缴获不大。 
  2.第二纵队配合不好,以致在高桥战斗中,第一纵队不能很快解决顽独立第六旅。木来我们是这样规定的,如果北面敌人只有一个旅(师),则我第一、第二纵队与其接战,在两个钟头之内就把敌人解决,解决以后迅速南下,夹击黄桥东面之敌。如果北面敌人有两个旅(师),则第一、第二纵队以全力解决之,不必南下,可直接由古溪到海安。对黄桥东面之敌,则由第三纵队独立解决。可是当时因没有很好的配合,使第一纵队与顽独立第六旅相持很久,到黄昏以后还不能解决。 
  3.第二纵队是迂回部队,可是迂回圈太大,以致部队非常疲劳。当我们估计到敌人正面进攻黄桥的部队至多不过七个团,行军长径、战斗正面都有限时,第二次决定第二纵队直接插到西官庄,不要到分界去。因为命令没有传到,以致到分界扑了空。如果直接到西官庄,可以节省行军力,节省时间,也便于通信联络。同时,第二纵队到达高庄以后,应该以迅速、猛烈与果敢的行动,在敌人的后面动作起来,配合正面突击,不应等待正面动作,再来夹击。 
  4.第一纵队同样是迂回部队,当进到高桥、八字桥以后,不应该等待黄桥枪打得剧烈时才南下,而应该尽量向黄桥靠拢。大兵团作战,主要靠各兵团首长在上级总的意图下,自己机动果敢猛烈地行动,这样来达成任务。因为在目前条件下,大兵团作战,部队一出去,通信联络就很困难,这是值得以后注意的。同时,第一纵队在高桥与独立第六旅交战,当独立第六旅大部已被解决时,就应该以少数部队监视残敌,而将主力立即南调,以达成夹击黄桥东面之敌的主要任务,而不应把主力集中在张家庄附近,被敌人少数残部钳制住了。 
  5.第三纵队五日下午在黄桥出击成功到达何家塘、野屋基之后,不应迅速撤回黄桥。因为这样,使敌人对南面松了一口气,而能集中全部力量对付我第一纵队,增加了第一纵队的困难。在总攻时,敌人未完全解决,是不应该撤兵的。 
  总之,几年来没有打过这样的大仗,由于大家努力,这次是完全胜利了。希望各纵队、各团进一步认真研究、检讨,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部队里对一些小的战斗动作和技术上的动作,更应该深入的检讨,作为今后部队的教育训练教材,更加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我的报告完了。(热烈掌声) 
   


  注释: 

  *'黄桥战役,是新四军向苏北敌后发展中,于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粉碎韩德勤部进攻的一次战役决战。国民党顽固派在一九四○年春发动的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将摩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密令第三、第五战区和鲁苏战区大举进攻华巾新四军。九月,协同新四军开辟苏北的南下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第二支队和新四军第五支队,分别抵达涟水以北地区和大运河西岸,与我新四军苏北部队形成有利的战略态势。九月三十日,韩德勤集中其大部兵力,由海安、泰州等地分三路向黄桥进犯。这时,八路军南下部队尚在老黄河一线,第五支队仍在运河以西,难以对我苏北部队进行战役配合。经过审慎研究,为了赢得一举解决苏北问题的时间,陈毅决心以劣势兵力在黄桥地区独立同韩部决战。粟裕协助陈毅具体组织战役并负责战场指挥,决定以黄桥为轴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歼击韩部。战役自十月三日起至六日胜利结束,共歼灭韩部第八十九军军长以下一万一千余人。我军乘胜追击,进占海安、东台等地。十月十日,我苏北部队前锋与南下八路军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县之白驹镇。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击了顽固派,争取了中间势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是粟裕在海安西寺干部会议上所作战役总结的记录稿。' 

  (1)'是老四团第三营。'。


由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的一些问题*

(一九四一年四月上旬)

   
  一、思想上的转变 
   
  1.何韩统治时代敌人是否不敢进攻? 
  2.对于抗敌行动的左倾危险的表现: 
  (1)一战而打退敌人; 
  (2)对敌进攻漠不关心; 
  (3)打游击还快活一点; 
  (4)不跑的就是汉奸。 
  3.对于抗敌行动的右倾危险的表现: 
  (1)不要抗敌免引起敌来进攻烧杀; 
  (2)为了保存实力不打敌人,没有大缴获不愿抗敌; 
  (3)准许某些人去接头; 
  (4)让敌人去修公路据点; 
  (5)让敌人平安的抢劫运输; 
  (6)以为又是皖南事变到来; 
  (7)往盐城大后方; 
  (8)到上海去; 
  (9)口口国际。 
  4.等待国际事变与太平洋战争。 
  5.我们对苏北当前形势应有正确认识: 
  (1)泰州东台兴化〔沦〕陷后由三角斗争变为两面; 
  (2)由于李逆之叛变对苏北虽有坏影响,但充分证明重庆反共政策之恶果; 
  (3)敌人进攻兴化是由于抗日民主高潮和韩顽之不能起反共与默契作用; 
  (4)李逆之溃灭打破了敌伪化苏北阴谋; 
  (5)在李逆溃灭后苏北伪军势力减少反而限制了敌人兵力, 
  (6)在我军民积极抗敌行动下敌可能最后退出苏北。 
   
  二、组织上的转变 
   
  1.军队组织的转变为短小精干: 
  (1)减少非战斗人员增强战斗部队; 
  (2)紧缩机关加强连队巡视领导; 
  (3)减轻行李便于运动; 
  (4)减少甚至取消马匹; 
  (5)各部分别找适当的小后方; 
  (6)熟悉地方情形与地方党政配合; 
  (7)大后方变为小后方; 
  (8)善于跑路。 
  2.政府组织的转变: 
  (1)机关应变为游击政府; 
  (2)政府人员分派到各处巡视常口指导; 
  (3)公文案卷都在包袱里案无存牍。 
  3.地方武装的组织转变: 
  (1)短小精干不在多而在普遍; 
  (2)尽量使其群众化以便掩护; 
  (3)普遍的联系与迅速传递; 
  (4)递步哨瞭望哨号哨与盘查哨。 
  4.民众组织的转变: 
  (1)公开与秘密的分开; 
  (2)积极分子的提拔; 
  (3)派员加强领导; 
  (4)诱导其逐步前进(截电杆、破路、呐喊、扰敌、袭敌)。 
   
  三、工作上的转变 
   
  1。一切工作深入农村。 
  2.一切工作适于游击战。 
  3.一切工作为了发动群众抗敌。 
  4.一切工作为了保障抗战胜利。5.一切工作转入下层。6.一切工作要求实际具体。7.一切工作要有准确性。 
   
  四、战术原则的转变 
   
  1.敌进我退(进),敌驻我扰,敌大我避,敌小我欺,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2.袭敌深远后方最容易成功,但日寇袭我后方则收效不大。 
  五、战术上的转变 
  1.三猛战术不恰当。 
  2.兵团战斗暂不适宜。 
  3.游而必击扰而必乱。 
  4.消灭敌人与消磨敌人。 
  5.有形胜利与无形胜利。 
  6.战术上以多打少以少打多。 
  7.集小胜为大胜不贪多。 
  8.老鹰抓鸡不打延挨战。 
  9.造成四个有利条件。 
  10。苍蝇叮牛。 
  11.有决胜把握就应以大打小。 
  12.如无胜利把握则以少打多予敌人以杀伤。 
  13.扑灭伪军铲除敌人爪牙。 
   



  注释: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发布命令,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新军部于一月二十五日在苏北盐城成立;同时,活动于大江南北的原新四军部队连同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南下部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的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第一师由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治委员(后粟裕兼),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后叶飞任副师长,刘先胜任参谋长。下辖三个旅(由原苏北指挥部所属三个纵队编成),第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叶飞,第二旅旅长王必成、政治委员刘培善,第三旅旅长陶勇、政治委员刘先胜(后姬鹏飞),活动于苏中地区。日军为了与我争夺苏北、苏中,在加强兵力的同时,加紧对国民党军进行诱降。一九四一年一月下旬,原驻镇江地区的日军独立第十二混成旅团调苏中沿江和运河沿线。二月十五日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率部在泰州投敌,任伪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粟裕奉命率第一师主力于二月十八日发起讨李战役,一举攻克泰州,李长江兵败逃窜。日军在以李伪配合向我苏巾、苏北进行全面“扫荡”的阴谋破产后,继续集结兵力,先后侵占了苏中地区主要城镇。苏中地区的斗争由反摩擦为主转为反“扫荡”为主。苏中的工作和斗争,面临依托农村开展和坚持持久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性转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粟裕就此专题,于四月十日在角斜旧场向师直属队干部作了报告。报告全文曾发表在第一师政治部创刊的《抗敌》上,但是这篇文章至今未能搜集到。现在收人本文集的,是从粟裕的笔记本中发现的他亲手写的讲话纲要。'



现代战争中的参谋工作*

(一九四一年五月)

   
  参谋工作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现在的战争比起二三百年前的战争是很不同了,比起春秋战国、三国时代就更不同了。由于科学的发达,生产技术的进步,新武器的发明,使战争起了大的变化。古时的战争都是人与人肉搏的战争,靠几个猛将来打,所谓兵对兵,将对将。曹操南下,几个大将打了败仗,结果号称八十三万的人马都没有用了。现在就不同,虽然打死了重要将领,部队会受影响,但决不会使战争完全失败。过去用的武器是近战武器,大刀长矛,最远的不过是弓箭,现在用枪、炮、坦克、飞机,不仅武器改进了,战术也有了更大的变动。现在战斗多半是用远战,一个战斗过程,远战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