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

第14部分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4部分

小说: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阵光华闪过一把长枪落在张三手中,张三只觉得手里一沉,一句“我靠”随口而出,手里的枪也丢在地上。

    只见这枪有小儿手腕粗细,枪身为一种赤红色硬木,重量差不多有五六十斤,张三不禁感叹这古人真是变态啊。

    张三想着这东西要是送给杨泰,杨泰肯定喜欢,但是不是现在,张三计划着下一步要通过杨泰跟王进搭上关系,到时关系更进一步在送上。

    其实张三也是有私心的,如果水浒的走向不变,那么王进等人最后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只有让这位杨兄弟认识到国家的黑暗堕落,才会熄灭了报效国家,再兴杨家的雄心壮志。

    只是后边的路一开始张三还不知道如何走,但是现在张三有了系统,自然是希望有所作为,不要像原著那样只露个两三面而已。

    虽然得了一件宝物,张三准备继续抽奖,再次拉动拉杆,张三获得图纸类黄级物品土法蒸馏高度酒技术。

    张三再次无奈,张三知道宋朝是禁止私人酿酒的,再说宋人也未必喜欢烈酒,就算有人喜欢,酒不是烈了就好喝。

    要不然医用酒精纯度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怎么没见后世被评为天下第一好酒。

    想到酒精,这个确是一个出路,想到酒精张三又想到极品家丁里那个林三可以用酒精制造香水来着。暗自羡慕,自己怎么就不会呢。

    其实就算会也没什么用,第一古代谁会闲的没事种那么多花,野花到是不少,但现在不值得专门去采。

    也许古代有专门的胭脂水粉铺子里他们有自己的花田或者供货渠道。

    但是这些可不是张三一个外行能接触到的。种花再到制作香水需要一个周期。

    现在张三已经摇奖六次了,张三看到机器上还剩下的两百多点人品,祈祷着好运降临。

    再次拉动这次又获得黄级武力加一丹一枚。看来这种东西应该很普通。

    最后一次拉动,张三对于获得灵丹妙药已经不抱希望,只希望获得一些值钱的东西就好,结果事与愿违,又获得黄级武力加一丹药一枚。

    张三兴趣缺缺的退出系统,院子里大家还在讨论张三刚刚为什么要拼命的给城外的穷人发馒头。看到大家已经有些不理解。

    张三也熄灭了继续的念头,现在身上好歹有两件可以卖的东西了,大不了把宝刀和方天画戟卖了。

    宝刀可是稀有货色,原著中林冲那把刀买时几千贯,杨志那把刀也是卖几千贯。

    只是张三始终觉得去卖这系统出品的宝刀,有些屈才了,张三一边犹豫着,一边往小吃摊那边走去。来到这边看到这里依旧是人来人往。

    心里不禁感叹,总算给大家找了一个正经营生,在过几个月大家淡忘了自己往日的坏形象。

    到时再取个响亮的外号,让兄弟们传扬出去,代替了那过街老鼠的外号。

    只是想到双儿又是一阵担心,没有灵丹妙药,吴老的病只有指望赵太丞了,只是小赵太丞走时说就算他爹亲自出手也不过是两分的把握。

    张三不禁感叹道:“嗨,尽人事,听天命吧,张三正研究着到哪里去卖刀,把刀卖给谁合适。

    李四笑着上前和张三打招呼说道:“三哥,刚刚有个姓王的人前来打听,出两千贯想买三哥这片地方唻。!被兄弟们一阵嘲笑,掩面而去。”

    张三没有在听见李四下边的话,只是记得这片地值两千贯,这不就够了么!
………………………………

第三十章 天山雪莲

    既然有了这片宅基地可以卖,张三自然不愿意去卖宝刀,毕竟宅基地有钱可以再买,但是这些好武器确是可遇不可求的。没见高俅那把宝刀不是为了坑林冲也是不愿拿出来。

    想到这里张三瞬间不在纠结,只是怎么卖法张三需要思考一番,这东京的房产还是很紧俏的。

    还有就是,如果地卖了,兄弟们岂不是没了这片场子,那自己等人岂不是要变成沿街出摊。

    张三转了几圈想到一个主意,立刻招呼李四往赵太丞家赶去,到了赵太丞家医馆,看见门外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

    张三正要往里走,确被伙计拦住,那伙计说道:“好叫众位知道,这里看病需要排队方可入内。”

    张三连忙说道:“麻烦你通禀一声,我们不是来看病,我有一桩买卖要和赵太丞谈。”

    那伙计见张三说的认真,也不敢擅自做主,回了一句:“那您稍等。”

    张三和李四在门口等了有一刻钟多,那伙计才回身到:“老太爷没空见诸位,老太爷言到,家中事物早已托付给承乾老爷打理,老爷现在正有空,二位请吧。”

    张三一听觉得这是跟小赵太丞先说说也好,跟着伙计就往店里走去。

    路过大堂,看见里面有五六个坐馆医生在给人看病,张三奇怪问道:“这些都是赵太丞传人?”

    伙计笑道:“客人说笑了,太老爷只有老爷一个嫡系传人,这些都是在外延请的名医,只有他们治不好的疑难杂症才会找老爷去看,如果在看不了就会由老太爷亲自出马。”

    张三这才点头明白,怪不得门口有这么多人,原来这边已经开始逐渐向医院发展了。

    进到里间,小赵太丞正在里面喝茶,看到张三李四二人,一时觉得眼熟,上前拱手到:“二位请了,不知二位大驾光临,有何生意要照顾鄙店。”

    张三拱手到:“早上多谢赵太丞前去出诊。”

    小赵太丞一听才想起这事,他也没有流露出什么表情说道:“哦,说来惭愧,没能帮到令尊,只是不知这位兄弟要谈什么买卖?”

    张三笑道:“我在菜园大街有一片临街祖产,长七丈,宽六丈,愿意卖给赵太丞一抵药资,不知如何。”

    古人有钱多喜欢买宅置地,赵太丞听说有临街地产自然心动,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李四确先急了。

    “三哥,你要卖那片地,那兄弟们怎么办?给老吴看病兄弟们凑凑就是了,何必卖地?”

    张三刚刚路上也没跟李四沟通,只好现在解释道:“赵太丞言,给吴叔治病需要一味贵重药材天山雪莲,一棵价值千贯。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李四听了一时也不说话,张三看了只好跟李四说道:“兄弟稍安勿躁,我自有考虑。”

    张三接着对小赵太丞说道:“现在我那地方兄弟们用来做些小买卖,要卖这地方我有两点要求还望赵太丞答应。”

    小赵太丞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问道:“你暂且说来听听。”

    张三道:“我愿把这片地作价两千贯,卖于赵太丞,因为是祖产,张某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赎回,我们约定两年时间,若两年内我筹够钱,愿以三千贯赎回。”

    张三看看小赵太丞,发现他并没有不渝之色,也是松了口气,其实古代像这样的要求也是稀松平常而已。

    张三接着说:“第二就是我把这片宅地卖给赵太丞之后,希望赵太丞把这片宅基地以每月二十贯的价格租给我两年,到时若我没能力赎回,此宅将永久归赵太丞所有,如若我赎回,赵太丞将获利一千四百多贯。不知赵太丞以为如何。”

    小赵太丞思考着张三的话,条件确实动人,而且就算自己现在买了,也不过是盖房租出去而已,现在不用盖也能租出自然是好事。

    小赵太丞正在思考,张三见他久久不说话,张三起身道:“如果赵太丞觉得不合算,我就去下家问问,卖了宅第,还请令尊屈尊前去给我吴叔治病。”

    小赵太丞起身说道:“这位兄弟慢走,我有一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但讲无妨。”

    “不知生病的吴叔和你是何关系?”

    张三想了一下说道:“其子与我是兄弟。”

    小赵太丞起身道:“好,好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赵某佩服。”兄弟稍待,我这就去禀告家父。上茶!“

    张三和李四再次坐下,这时活计端来两杯茶就下去了,李四凑上来问:“三哥何必如此?”

    张三笑道:“他是我兄弟!”

    李四听了一阵感动,眼圈都有些红了,张三也不好解释,总不能说自己看上双儿才会下那么大本钱吧。

    再说以前这些还算是大钱,但是有了系统,钱就变成小事了,就算没有系统,以现在小吃火爆的趋势,张三也有信心挣够三千贯赎回宅子。

    张三李四刚把茶喝完,那边小赵太丞陪着他爹就出现在厅里,张三李四连忙起来见礼。

    赵太丞坐在主位上,小赵太丞侍立一边,赵太丞开口说道:“我已经听承乾说了你们的情况,我现在想问你一句,就算我亲自出手也只有两层的把握,你真的愿意?”

    张三笑着说道:“但有一线机会,小子都愿一试。”

    赵太丞看着张三的眼睛,张三微笑着表情没有一点改变,赵太丞连说三个好字,感叹道:“像你这种有情有义的汉子,现在不多了。”

    赵太丞摸摸胡子说道:“我本不愿乘人之危,但是我观你他日定非池中之物,罢了,你这宅子先寄存在我的名下,欢迎你随时来取。”

    张三听了也只是点头笑了笑,赵太丞接着说道:“承乾你去备车,两位我今日就陪你走一趟,看看这病是否能有办法医治。”

    张三大喜着感谢一番,特地让人找来纸笔,写下买卖文书,递给赵太丞,赵太丞接过看了一眼说道:“好,没想到小兄弟还写得一手好字。这文书我也不去拿到衙门报备,他日你若来,我在把它物归原主。”
………………………………

第三十一章 做人留一线

    赵太丞嘴上虽然说得好听,但是心里可不是这么想,像这样的好事,赵太丞自然是千肯万肯的,钱这种东西,世代行医的赵家是重来不缺的。

    但是东京这个地方,你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好宅第,现如今就是城外的房子都要价到一两千贯。

    城内一个普通的三间民房要价都是两三千贯,现在张三的宅子虽然说没有建起来,但也是宅第啊。

    至于建房子,也不过是两三百贯的事情而已,到时有个房子,或者租出去,或者养个外室都是不错的。至于张三说的赎回,这不过是一些变卖祖产之人常见的托词,又有几人真的能东山再起?至于答应张三使用两年,也是怕把他逼急了,到时张三转给别人,自己不就少挣不少。至于为什么要跟张三说那么多好话,那是希望将来有个万一,也好有个转圜余地,有道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而已。

    想着这些赵太丞的车架缓缓向北城酸枣门外驶去,张三和李四在前边跟马夫坐在一起。

    张三正在感叹,这大宋果然是马匹缺的厉害,连赵太丞这样的人,也仅仅是使用驴车。

    回想起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看过的也多是这种驴车或者骡车居多。马车寥寥。

    路上,张三思考着怎么和双儿解释,若是直说怕双儿又会多想,但是不说,又怎么解释自己这大笔钱的来历。

    一路上思考着,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走一步看一步了。

    驴车一路挑僻静的街道小跑着,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巷子口那边。

    张三跳下车引导着驴车进了小巷。

    到了双儿家门口,张三扶着赵太丞下车,李四进屋去喊人。

    赵太丞进了院子,双儿和德才都慌忙惊喜的出屋迎接,两人高兴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赵太丞也没有说什么,进到屋里观察了一下屋内陈设,就径直走到床前,观察病人情况。

    先翻了翻眼皮,趴在病人身上听了听呼吸声,又摸了摸脉门,然后开始摸着胡子不说话。

    张三不禁感叹,这高手就是不一样啊,还知道听呼吸音,这不是西医拿个听诊器才听得么。

    过一会又听听呼吸声才说道:“奇怪?”

    转过头,赵太丞询问:“按照病人病情推断,三日以前就应该是痰堵气管,呼吸困难,只是我观察病人,并未有呼吸受阻之象,是否吃了什么化痰的药物?”

    吴德才连忙上前解释了自己在张三指导下做的事情,赵太丞看了看那边的葱,微微点头,说道:“嗯,这倒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又思考了一会,赵太丞开口说道:“张小哥请了,病人已经昏迷那一些话我就当面说了。”

    张三点头道:“先生尽管说。”

    赵太丞摸了摸胡子说道:“今早承乾前来诊治,回去跟我说了病人的情况,并说病人并未有痰堵之状,现在看来是你们用别的方法把痰去了。”

    说着赵太丞咳了一声继续说道:“只是,此法只治标不治本,现在病人的情况远比我想象的要凶险很多。恐怕治愈机会不足一层。”

    赵太丞看了看张三意思很明显,就是问问张三这病到底是治还是不治?

    张三已有心里准备就说道:“先生,但有一丝希望,也请全力救治。”

    赵太丞摸着胡子说道:“好,你们去取一盏灯来。”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是长长短短的一排银针。

    德才慌忙拿来一盏油灯,张三上前问道:“可用给病人除去衣物。”

    赵太丞摇头道:“无妨。”

    赵太丞开始给老吴行针,一次九根,连行三轮,张三想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回阳九针了吧。

    赵太丞行完针把针放回针包说道:“明日,后日我会在来两次,要是病人依旧没有清醒,恕在下无能为力。”

    说着赵太丞起身说道:“你们派个人来店里取药,我先走了。”说着赵太丞谢绝众人的挽留登上驴车。

    上了车赵太丞又从窗口说道:“张三兄弟不如找个人一同去取药,我正好也送你们一程,顺便去看看张小哥的宅第。”

    张三连忙应是,那边吴德才本要跟去,但是双儿安排他在家看着,自己去取药,好问明怎么煎制服用。

    吴德才这几天也懂事了很多,也没有强辩什么,呐呐的在屋里不在言语。

    上了车双儿和张三坐在前边,李四坐在车后边,车子缓缓驶出小巷,往张三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