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

第157部分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57部分

小说: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三看看身上的七品官服,确实好像不算什么,只好无奈的地上一两银子说道:“我在宫里报备过,皇上特许有事可以来宫门求见,麻烦您查一查。”

    那禁军收了银子,见张三说的认真,不像是开玩笑,再说也没有人敢在皇城门口开玩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

    张三抱拳拱手道:“我乃进奏院院正张易。”

    那禁军走了,张三等了有一个多小时,才有一个太监匆匆来到门口四下望望看到张三说道:“你就是进奏院院正张易?快随洒家走,官家等着见你呢!”

    张三在看那个禁军头子,那个禁军也是咧嘴一笑拱手说道:“大人您请。”禁军头子虽然意外张三一个小小的七品官怎么能得到皇上青睐,但是也不至于害怕。

    开玩笑,能混到守卫皇城,那一个是要天子亲信,二个也是有通天的手段,所以他也不会怕张三一个小小的进奏院院正,这个官都好久没有听过了,都快忘了他是干什么的了。

    张三也不介意人家狗眼看人低,常言说这宰相门子还七品官呢,何况是皇上的门前,进到宫里跟着太监七拐八拐的,张三上前搭话说道:“公公看着面生的紧,不知如何称呼?”

    那公公虽然也是传话的,平常的四品五品未必会看的起,但是官家确要把这个人带到御花园见面,那么这个人也是极得圣眷的。也不敢托大说道:“回禀大人,小人姓吴。”

    张三立刻说道:“吴公公好,公公是从哪里来,看你这一路疾走都是汗,要不我们慢一点,我的事不急。”

    吴公公苦笑着说道:“大人莫要开玩笑,官家在御花园等着,我们赶紧过去,免得他等急了。”

    张三点头奉承道:“吴公公真是勤于王事,让我好生佩服。”

    吴公公也是觉得张三好说话吐槽道:“我们有什么,就是跑的累死也是没用,功劳还是上面的,我就是一个跑腿传话的太监,这一头的汗也就大人您会看在眼里。”

    张三笑笑说道:“唉,常言说天道酬勤,公公这样勤恳忠良皇上一定会看的见的,您也知道,我们这些外臣总不如你们常在皇上身边那么贴心,我今天有点事想见陛下,不知道官家现在心情可好?”

    吴太监看看张三没有说话,张三立刻从袖子里摸出一块价值十多贯的美玉递过去,笑道:“公公放心,我就是想问问关家的心情,一会说话好斟酌一二。”

    吴太监往两边看看,见这条回廊也没有其他人,结果玉石揣在袖子里说道:“皇上正在御花园和郑贵妃和王贵妃赏花鸟作画,心情很好。”

    张三点头又地上一个十两的银子说道:“多谢吴公公高义,张某感激不尽。公公要是外出公干可到京西北五丈河上游炼焦码头那边的庄子上找我,我定好好谢谢公公。”

    吴公公见又有银子拿也不客气,张三的话外音他也是听得懂,只要有消息,去城外找他,自己肯定还有其他好处,其实像吴公公这种小太监,虽说也是跟在天子身边伺候,但是平时也就负责个传召宣人的跑腿差事,很少碰到张三这样大方的。

    张三先是送了一块美玉值十多贯,然后又是十两银子,两次加起来也有四十贯的样子,这让吴太监认定张三是个大财主,会来事,但是拿了这么多钱就这一点消息,吴太监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吴太监眼珠子一转问张三:“张大人此来是干什么的?”

    张三也不隐瞒说道:“陛下曾经命本官制作一份大宋日报,今日初有成果,所以想拿进来呈递给陛下御览一遍。”

    吴太监惊讶的问道“张大人是送报纸的,最近我曾偶然听官家提起,要是个个都像无极这样一心为国,忠于朕,天下何愁不宁。您就是张易张无极大人啊!所以官家对你印象很好呢。”

    张三微微一笑,说道:“谢谢公公告知。”

    两人又穿过几重围墙,过了三道门岗,吴太监拿着手里的令牌,带着张三轻松穿过,最后到达一处绿树掩映的大花园,张三点头点暗道看开着御花园是到了。

    两人穿过几个景点,来到一处热闹处,里面说笑声一片,吴太监示意张三在这等着,自己进去复命去了,不一会笑声收起,一个太监喊道:“宣进奏院院正张三觐见。”

    张三正了正身上的朝服,吸了口气往里面走去,看到凉亭里站着的宋徽宗,张三立刻双手交叉在胸前举起,身体下弯九十度,嘴里喊道:“臣张易拜见陛下。”


………………………………

第三百四十九章印刷坊的新生意

    赵佶正穿着常服在亭子里一边作画,一边和两个贵妃嬉戏,听到张三来了,让两个贵妃回避,张三进来之后,行礼下拜,赵佶说道:“爱卿平身,是报纸弄好了么?”

    张三立刻把手里的报纸递给边上的太监,太监检查一下没有问题,递给徽宗,赵佶先是大略的浏览一遍,遇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就仔细看看,张三就站在那看着徽宗看报纸。

    赵佶把报纸看了一遍,有些拍马屁的文章他看着都有些脸红,但是确不动声色的说道:“恩,你做的不错,这报纸每天你差人送到宫里来,朕也知道知道民间的大事。”

    张三吐槽着,老子站在这腿都站酸了,你特么的都不知道给我搞个凳子,还知道民间的大事,你一个青楼皇帝,少得了出宫?难道你出宫纯粹就是为了逛青楼?

    张三心里吐槽嘴上确说着:“全凭圣上裁决御览,臣是这么想的,每天报纸先交给陛下御览,然后如无问题就交给作坊刊印,若是有问题也好改正。”

    赵佶问道:“都准备好了么?一天能印多少?”

    张三回答道:“已经责令工坊增加印刷机械,这一套机械一天大概能印五万份,日夜不停一昼夜能印十万分,臣让作坊准备了三套,还有两套备用,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增加。”

    其实张三现在有十套印刷设备,而且又准备了五套备用的。但是张三不打算说自己全力开工,自己能一昼夜印两百万份。五十万份自己大宋日报要用到二十五万份到三十万份,剩下的二十万是张三给其他报社准备的。

    赵佶听了满意的点点头问道:“我大宋识字之人应有百万之上,三十万份够用么?”

    张三真正的回答道:“回陛下,我大宋识字之人虽多,但是多是父子叔伯一家几口要么都识字,要不全部不识字,而且咱们的报纸是八版可以分成两个大张,以后随着记者增加,消息更多,到时可能会有十二版甚至十六版。

    所以一家人买一份报纸就可以全家观看,而且一个学堂买上两三份报纸也可轮流观看,现在一份报纸虽然只卖十多文,但是对于一部分贫寒子弟,还是愿意从别人处借阅减少这个开支。”

    赵佶点点头说道:“恩,你说的有道理,朕听说你办报纸似乎有人有不同意见,你只管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朕在宫里看着你。”

    张三听了也就安心了些,张三想想说道:“陛下,小臣想请陛下为大宋日报题个字,将来刊印天下,就在报纸第一版的最上面得有个标题,就是那处空白的地方。”

    赵佶一听来了兴趣,翻到报纸的第一面,果然有一处预留的空白,赵佶想了想,在凉亭里找了张纸写下大宋日报四个字,想想不太满意。

    毕竟这可是要刊行天下的,赵佶也要认真对待,连写了几遍都不太满意,张三也不急在一边静静等待,赵佶写了十几遍,才写了一个满意的,递给太监对张三说道:“你把这个拿回去吧。”

    张三连忙双手接过,捧在手里说道:“臣谢陛下,臣告退。”

    张三走后,看着赵佶又在那观察着凉亭边上挂的一个鸟笼,张三摇摇头,这家伙要是拿出他画画的一半热情来处理政事,最后也不会混到那种地步吧!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回到宅子里,立刻命人把字模做好,开始准备排版印刷,争取第二天报纸可以在东京销售,至于销售的人员,张三不自觉的想起了报童。

    那一首卖报歌说的报童确实很辛苦,但是相比那些真正饥寒交迫确想挣钱而无门的人,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张三决定其他地方张三还管不到,在东京就用报童卖报。

    张三打算一份报纸给报童留下一文钱的利润,要是足够努力,应该能解决一份温饱,张三把这个想法跟猴子说了,猴子听罢点头领命而去。

    张三又让制衣作坊缝制一批放报纸的褡裢,孩子们拿在手里容易把报纸弄脏,到时卖不掉总不能让孩子们自己贴钱吧,有个褡裢也好辨认。

    张三在这边准备着,一些消息灵通的人也知道了大宋开放了报纸之禁,只是成立了一个监管机构,但是责权并未明晰,一些以前搞新闻的脑子活络的就开始走门路想要问清楚情况。

    张三跟这些朝廷官员也没有什么交集,张三现在正得圣眷,一些想要拿权势压他的人还没有那个胆子,再说报纸是啥多大的事?能为此得罪张三?

    其实现在的所谓新闻不过是一种小抄的形式,搞得大一点的也不过是雕版印上几百份,一份就算卖上一百文又能挣几个钱?所以这样的生意也认识不了什么大官了。

    周文正就是这样一个新闻贩卖人,周家有一个远房亲戚在衙门里掌握着消息收发的工作,所以周文正总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再加上顾了几个人在茶馆等处打听消息,所以也算混的风生水起。

    周文正的新闻一旬才发一份到两份,请了兼职的一个雕版的师傅,周文正也聪明不讲什么质量,不仅纸是用的最便宜的,就是雕版就算是有了错的,也是直接抠掉一个在用木头补上,所以极大的节省了成本。

    这样一来周文正每旬能以一二十文的价钱卖出一两千份,一次运气好了也能挣个二三十贯,一月下来也是小百贯的收益,只是这生意也就是打打政府的擦边球,真要是较起真来,那可是犯法的。

    这次张三在京城搞这个大宋日报,自然是瞒不过周文正这个消息灵通的人士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何况张三也没有刻意保密。

    周文正本来只打算继续观望,但是大宋日报社搞得声势越来越大,不由得让他担心生意被抢,特别是这张三还是负责监管的,这裁判参加比赛,让这些人怎么能不害怕。

    周文正咬咬牙准备了三百贯钱的礼物,准备拜访拜访这个新上任的进奏院院正,能干就继续干,不能干就专心开自己的茶馆,当初为了方便探听消息,周文正干脆自己开了几家茶馆,没想到生意还不错。也算是意外之喜。


………………………………

第三百五十章我来教你怎么办报纸

    张三拿到周文正的拜帖和礼帖也是一愣,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个人自己不认识,上来就送这么重的礼是什么意思?张三坐在客厅,看着进来的一个穿着绸缎衣服的中年人,进来之后,立刻激动的下拜:“草民周文正拜见张大人。”

    张三看着他这个样子也是无语,说道:“免礼,坐吧?你来找我有什么事么?”

    周文正连忙说道:“谢大人,草民听说天子命大人办理大宋日报,并且监管报纸放行,所以草民想来询问,这民间是否可以办理报纸。”

    张三点头说道:“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不传播隐晦、低俗、邪教思想,民间可以自由办理报纸,只需要发行之前,交到进奏院去审核一遍就可以刊印。”

    周文正激动的说道:“小人谢谢大人厚恩,小人一定谨遵大人教诲,不敢有丝毫逾越。”

    张三看看他问道:“你是怎么想到要办报纸?以前有没有经验?”

    周文正看看张三,咬咬牙说道:“不瞒大人,小人以前搞过一些新闻抄纸,还略有些心得。”

    张三感兴趣的说道:“哦?可有样本?给我看看。”

    周文正听罢,从怀里拿出一张新闻纸上前递给张三,张三拿着这个比书本大一半的纸张,正反两面印着各种消息,密密麻麻倒是不少,甚至好友不少市井的绯闻。

    张三好奇的问道:“你这一份卖多少文?”

    周文正连忙回答道:“回大人,这一份小人卖十八文?”

    张三看看无语的问:“十八文?怎么这么贵?”

    周文正脑门见汗说道:“大人,这个雕版成本较高,小人还要请人打探消息,在加深纸张墨水,这一份十八文小人也赚不了多少。”

    张三问道:“成本多少?”

    周文正心里估计了下,不知道张三是什么意思,说少了怕坐着的张三嫌自己送的少,说多了万一被拆穿大人会生气,而且大人也在搞报纸,估计大人也知道这些,咬咬牙干脆实话实说:“回大人,一份成本十文左右。”

    张三点点头,从桌子上拿起大宋日报的底稿,这个底稿张三一共让报社准备了四份,一份送到宫里,一份留到进奏院,一份交给印刷作坊,最后张三这边也留一份。所以张三现在手里还有一份。

    张三把报纸递给周文正说道:“来,你来看看,我这一份报纸值多少钱,成本多少。”

    周文正小心的结果报纸,拿着一看顿时呆愣了一下,这一张纸都有四本书这么大,而且一次还是四张,这样算这份报纸足有十六页书这么厚。而且字迹工整,纸张质量也是上成。

    周文正估算了一下说道:“回禀大人,要是让我印这个恐怕一份的成本会达到八十到一百文,要是卖的话最少要卖到一百文往上才不会亏本,而且至少要卖出一千份。”

    张三哈哈大笑说道:“那你可知道我这一份报纸卖多少钱?”

    周文正配合的摇摇头,张三得意的说道:“我这一份报纸打算卖十二文。”

    周文正听了浑身一震惊讶的望着张三,然后脸色发白,然后悻悻的跟张三说道:“那我就在这里恭喜大人的大宋日报销售遍天下。”

    张三看着他的表情也不介意,张三说道:“你知道么?我这第一份报纸将会印制三十万份,一印制好就会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