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

第187部分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87部分

小说: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谒罩莩抢铮抑杏质悄质戮嗬胧「徒疾辉叮⒉皇屎洗蠊婺5那澜佟

    夜里苏州城内虽然没有宵禁,但是也会关闭城门,张三要是抢了章惇还有被围在城中的风险,更加关键的是章惇比较保守,大部分的钱财都已经购买了田产和园林,抢也抢不了多少,他又不是什么巨贪,还是顾惜自己名声的。

    尽管在任上贪污受贿有几百万贯,但是估计手里的现银恐怕还不到一百万贯,而冒着这么大风险搞这点钱,张三还是觉得不划算的。

    更何况张家被抢之后,这苏州可是处于紧张阶段,所以张三最后还是没有去,所以张三在苏州没有停留过太湖入长江,沿着运河往东京而去。

    一路上张三大部分时间都在读报纸,毕竟信鸽只是用来传递一些重要的消息,但是其他消息还是需要通过报纸来获取的。

    朝堂上变化很大,曾巩被任命为新的山陵使,蔡京担任参政知事,王黼因为拍蔡京的马匹先是升任左谏议大夫,然后十一月低有升任给事中。

    这本来不关张三的事情,但是这给事中正好是张三现在管理的进奏院的顶头上司,要是一般官员也就算了,这王黼可是号称六贼之一,这种贪官难免会对张三的生意有想法。

    现在六贼已经陆续现身,就连张三都有点战战兢兢的,毕竟张三现在可是一块肥肉,对于这些宠臣妄臣来说,张三那点圣宠还真的不看在张三的眼里。

    尽管张三暴露的只是京城那一部分,但是在大家眼里那也是一年几百万的收入,就算是这些巨贪也不能说不在意,所以张三这次回京要处理好这些事情。

    只是现在张三真的没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方向有三个一个是诱之以利,另一个是示之以威,还有就是当最大的馋臣。

    诱之以利就是分股份给他们,只是分的少了人家未必稀罕,分的多了张三也心疼啊,一年几百万此去买平安?张三觉得还不如反了算了。

    至于示之以威,这些家伙肯定是怕死的,


………………………………

第四百一十六章回京过年

    张三得到铁矿和煤矿的消息之后,立刻决定回京,琉球这边先进行开采之前的准备工作,例如修理,整理土地,挖开矿口矿洞,然后建矿区的住房等等,还有炼焦厂、选矿厂、耐火砖厂、生铁冶炼厂高炉、炼钢平炉等等一系列的工厂需要建设。

    张三需要回京从自己作坊里调一批工匠,然后要从其他人矿厂里搞一批矿工,还要从其它冶炼厂里弄一批工匠,总之即使只是小规模的开采,仅仅满足琉球岛自用,一个炼钢厂也至少要一两万人的工匠,还有几万奴隶矿工。

    只是经过陆续的抓捕,琉球北部的野人已经很少了,张三不得不继续扩大搜索范围,不过这样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整个琉球北部都没有了野人,张三的势力范围已经推进到了台中地区。

    张三把琉球所有的管理层都找过来,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安排下一阶段工作,还在有海鲨岛成立管理委员会的经验,张三又成立了琉球管理委员会。

    甘兴泰任海军总指挥,王焕任琉球防御总指挥,王寅任陆战队总指挥,王进担任执法官,乐和担任总后勤官,庞万春担任野人抓捕队的总队官,吴德才被调到琉球担任生产总管。

    民政这一块一直是张三的心病,现在闻焕章还没有彻底的归心,张三不得已之下,成立了一个管理委员会,除了海鲨岛那些威远之外,张三还抽调了一批学生和从义学里找了两个老师组成了新的民政管理委员会。

    这几个月张三努力的教他们一些管理的经验,尽管张三以前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做事的方法还有这样做的道理说给他们听之后,他们也能慢慢悟出一些自己的东西。

    反正张三也不期待他们能创新什么,只要能守好门户别出乱子就好,他们需要成长,张三也希望自己的队伍里能出现几个才华出众的,毕竟一二十万人了,里面应该会有几个天才产生吧。

    糖的生产进入稳定期,一个月生产一万石,其中五千石销往大宋各处,剩下的五千石则卖给其他国家的商人,仅此一项,张三就能每月获得三十多万贯的利润。

    香皂的生产还没有启动,但是实验已经成功了,原始的肥皂据说需要静置一个月,所以第一批香皂要跟着张三一起回京试销。

    玻璃已经能烧出来了,但是玻璃器皿的制造确并没有那么顺利,第一个就是外形不好控制,第二个就是像后世的罐头瓶螺纹就算能做出来,张三也没有富裕到用铁封口的地步。

    而用软木塞的话,这种原始玻璃比较脆,用的劲大了就碎了,用的劲小了密封不严容易漏气,所以张三现在生产的玻璃还没有投入实际的应用。

    辣椒的种植已经停止了,晒干的辣椒都囤积在海鲨岛,陆续的运往京城销售,张三打算过往年立刻再台南大规模的种植,到时候不仅能销往全国,还能返销欧洲,反正美洲没有发现之前张三的辣椒生意还是独一份的。

    鲸鱼油推出之后果然热销,只是高级灯油的市场本来就不大,所以捕鲸的规模一直没有扩大,张三对于大规模捕鲸还是有所顾忌,尽管张三估计全球鲸鱼很多,但是张三还是决定捕鲸规模控制在一万头以内。

    不过现在张三只有五条捕鲸船,一年捕鲸最多不过一两千头而已,但是张三还是决定以后要每年换一个地方,例如明年就在台南捕,后年就在海鲨岛捕,大后年就在济州岛捕。

    现在张三在海鲨岛和琉球都设立了鱼罐头工厂,真正的肉食便宜实惠的价格,运往内陆城市销量一直不错,张三加大了渔船的生产力度,想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多卖一点,也给东京的工坊发点福利,毕竟人增多之后光吃猪肉张三也买不起啊。

    还有就是私盐了,自从张三掌握了私盐供应渠道之后,张三的私盐在江南几乎能卖到两湖路去,这将近有四五百万人吃的是张三产的私盐。

    那么张三是不是就发财了?然而并不是,大宋的盐一斗官价不过三百文左右,一斗十斤,一斤盐就是三十文,你卖私盐怎么的也得比官盐便宜吧?二十文一斤。

    二十文一斤?那是零售价!你作为批发商不能卖这么贵吧,要不人家还赚个屁?所以张三一斤只能卖十文左右,一个人一个月能吃多少盐?

    现代科学研究一个人一天最好摄入不超过六克盐,但是中国人一项口味比较重,一般一天此言都超过十克,古人参与更多的体力劳动,盐的消耗更大一点,一天二十克也该够了吧?

    五百万人一天就是一亿克,一亿克就是十万千克,大宋一斤是十六两就不说了,就按一斤等于两千克计算,十万千克就是二十万斤,一斤十文钱,二十万斤就是二百万文。

    一贯钱是七百七十文,二百万文钱就是两千五六百贯,一个月也不过七八万贯而已,这一算下来这生意一年也不过是一百万贯而已。

    一百万贯就发财了么?张三只能呵呵了,为什么人家重生到明末就能靠着贩私盐发财,自己到了大宋贩个私盐就混的这么凄惨。

    不过还好几样生意加在一起,张三总算又给自己一个月增加了几十万贯的收入,特别是抢了张家之后,张三现在一点都不担心钱不够用了。恩……,重点就是抢了张家。

    至于香皂张三估计一个月也能有几万贯的收入,关键还可以外销到其他国家,积少成多之下一年又是一两百万贯的生意,水果罐头一年也能赚一百万贯,捕鲸也是几百万。

    这样算下来张三一年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一千万贯,这就意味着张三现在的收入已经达到了大宋税收的十分之一,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富可敌国了吧,尽管只是敌十分之一。

    但是大宋一年光养兵和打仗就要消耗七八千万贯,有大战还会更多,但是养的军队都是废物点心,所以这七八千万贯就算白花了,养官又是几千万,又是白花了。


………………………………

第四百一十七章商业调整方案

    所以尽管大宋一年随手达到上亿贯,但是能用到海防上的钱有多少?能用到建设水师上的钱又有多少?而在大家上下齐手之后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多少?

    所以张三只要稳定发展一年之后,就敢跟大宋叫板,张三只需要建立一支高效的海军,那么就可以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也敢和大宋打一场局部战争了。

    只要张三控制好这个度,不要让大宋把他当成心腹之患,那么张三还是有把握沾点便宜的,所以张三计划把战争控制在福建路沿海这一小片地方。

    到时候抢够了人之后,张三在重金贿赂一些官员说说好话,自己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宋的藩国了,到时无论是办事还是招募人手那都容易的多了,毕竟赖好咱也是个王不是,而却和其他藩国不同,张三这可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国家。

    张三安排好琉球的事情之后就回到了杭州,正三再次看到公孙胜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那身道袍打扮,现在看着更像一个文士,老实说公孙胜的能力没说的。

    在杭州这近一年的时间,无论是筹备物质安排生产,还是疏通人员关节,公孙胜做的都是递水不漏,不说其他,单单是筹备了这么多物质,不出错不被人发现,这个事情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所以张三心里一直觉得,这琉球民政总管的职位只有他和闻焕章能够胜任,而却他未必做的会比闻焕章差,只是可惜杭州这边也需要一个统筹照应的人,否则这个衔接如果出了问题,那么张三苦心经营的东京的生意就完蛋了。

    杭州这边的生意没有什么好安排的,但是对于周封张三确特意交代了一番,这边的消息和舆论一定要掌握好,特别是张家,虽然吃了大亏,但是实力还在,千万别整出什么幺蛾子。

    还有就是注意收集传言,防止有人想明白威远镖局和兄弟会海盗是一伙的之类的情况发生,好在琉球岛势力主要活动在海上,而且是东海福建路附近,福建路陆路消息闭塞,传言很难扩散。

    最后张三带着时迁和张元霸坐威远镖局的船往东京而去,路过苏州时时迁提起打探章惇宝库的事情,章惇生活在苏州城里,家中又是闹事距离省府和将军府都不远,并不适合大规模的抢劫。

    夜里苏州城内虽然没有宵禁,但是也会关闭城门,张三要是抢了章惇还有被围在城中的风险,更加关键的是章惇比较保守,大部分的钱财都已经购买了田产和园林,抢也抢不了多少,他又不是什么巨贪,还是顾惜自己名声的。

    尽管在任上贪污受贿有几百万贯,但是估计手里的现银恐怕还不到一百万贯,而冒着这么大风险搞这点钱,张三还是觉得不划算的。

    更何况张家被抢之后,这苏州可是处于紧张阶段,所以张三最后还是没有去,所以张三在苏州没有停留过太湖入长江,沿着运河往东京而去。

    一路上张三大部分时间都在读报纸,毕竟信鸽只是用来传递一些重要的消息,但是其他消息还是需要通过报纸来获取的。

    朝堂上变化很大,曾巩被任命为新的山陵使,蔡京担任参政知事,王黼因为拍蔡京的马匹先是升任左谏议大夫,然后十一月低有升任给事中。

    这本来不关张三的事情,但是这给事中正好是张三现在管理的进奏院的顶头上司,要是一般官员也就算了,这王黼可是号称六贼之一,这种贪官难免会对张三的生意有想法。

    现在六贼已经陆续现身,就连张三都有点战战兢兢的,毕竟张三现在可是一块肥肉,对于这些宠臣妄臣来说,张三那点圣宠还真的不看在张三的眼里。

    尽管张三暴露的只是京城那一部分,但是在大家眼里那也是一年几百万的收入,就算是这些巨贪也不能说不在意,所以张三这次回京要处理好这些事情。

    只是现在张三真的没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方向有三个一个是诱之以利,另一个是示之以威,还有就是当最大的馋臣。

    诱之以利就是分股份给他们,只是分的少了人家未必稀罕,分的多了张三也心疼啊,一年几百万此去买平安?张三觉得还不如反了算了。

    至于示之以威,这些家伙肯定是怕死的家伙一开始肯定会乖乖听话,但是时间久了,肯定会想办法摆脱这种局面,这些家伙还都比较聪明,被他们惦记着早晚会出事。

    至于当最大的宠臣,这个也不靠谱,常言说伴君如伴虎,特别是赵佶这种人,做事全凭自己的喜好,再说拍马屁也是一种技术活,这个技术张三还真的没有掌握。

    所以张三现在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不过好在琉球岛现在有了自保之力,而且挣的钱并不比京城的生意少,既然想不到好办法,张三只好做最坏的打算。张三决定除了东京外再建立二个财务中心。

    第一个江南财物中心,就是把淮河以南的生意收入统一交给杭州管理,然后所得的钱财全部用于江南的开发和琉球的建设,正好威远镖局这边也会建立一个以杭州为中心的镖路。

    第二个财务中心就是淮河以北,除东京之外的生意地区,这里的钱财都会集中在青岛,作为水浒世界张三觉得自己有必要在山东宣誓自己的存在。

    这样一来,东京的财务中心只负责京城,西北和西南的生意账务,就算是有个意外,损失也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张三还打算以后东京储存的流动资金不会超过五十万贯随时防止暴露。

    然后就是人员问题,要把非战斗人员尽量往琉球迁移,优秀的工匠也都要想办法搞到琉球,还有就是义学里的孩子,那些工人的孩子张三管不了,但是那些孤儿张三要慢慢的转移到琉球去。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琉球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张三短时间内暴露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张三可以慢慢的做这些事情,至于有多少时间,那就要看张三和这些家伙能周旋到什么程度了。


………………………………

第四百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