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 >

第11部分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第11部分

小说: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背道而驰呢?周认为不是。因为一个人可以同时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毛泽东和周恩来本人,以及其他许多人。都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国民党员。如果说在法国他头戴两顶帽子,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帮助发展国民党组织的话,他这时头顶的帽子就更多了,既要负责中共广东省委的工作,又要在黄埔军校讲授政治课,还要协调由各方地主、军闹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分子组成的国民党与当时以生活俭朴。素质优秀的知识分子为核心的共产党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不过,国民党人多数是靠剥削工农来生活的,周是如何让他们接受放弃剥削的观点的呢?“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大同世界……多少世纪以来这一直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普利民生……”周引经据典,又援引孙中山的话,听起来颇为虔诚,并符合中国文化传统。那么他是否心口如一呢?他恭敬地拜访了当时在广州的国产党总书记陈独秀。陈独秀告诉他,当务之急是保持“团结”,“不要造成冲突、不和,不要公开挑衅”。
周又去见了孙中山的财长廖仲恺。廖一家行迹遍及全球,能讲几种外语,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的儿子、时年 18 的廖承志②,后来描述了当时与周见面的情况:“他穿着整洁,步履轻捷,目光敏锐,眉毛浓密……任何东西部逃不过他的眼睛……似乎把整个屋子以及房间里的人都摄进了脑中……”
廖家成了周最喜欢去的地方。他在这里见到了孙夫人宋庆龄③。也许是因为讨厌她丈大周围那帮人卑伪狡诈,庆龄经常到她好友廖夫人这里来。廖夫人名叫何香凝,是一位知名的画家,对日本绘画尤为欣赏。宋庆龄觉得周恩来举止彬彬有礼。“他与妇女交谈就象和男士交谈一样,与他在一起觉得很轻松”。
周对这时的政治风云依然忧心忡忡,“孙中山身边都是些机会主义分子……政府总是在退让”。国民党左派廖仲恺成了众矢之的,被免去了财政部长的职务。1924—1925 年冬天,谁都知道孙中山身患肝癌,生命垂危……他去世后会怎样呢? 

周恩来旅欧 4 年,这段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也使他更易于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他在文德路的中共广东区委办公处接待了各阶层群众,其中有工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附近村庄的农民,还有国民党官员、商人、银行家和经纪人……似乎每个人都决心为“统一战线”出力。1924 年 1 月,孙中山正式宣布国共两党联盟,并宣布为统一中国、消灭军阀,准备进行北伐。这时,已有俄国船只在广州码头卸下军火。来自莫斯科的共产国际顾问不时出现在孙中山的左右。在苏联的帮助下,6 月建立了一所军事学校——黄埔军校,用来培训革命军队的骨干。11 月,周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尽管“统一战线”已宣告成立,但是,内部斗争很激烈。孙中山的国民政府象“布满窟窿的海绵”,到处潜伏着阴谋。广州商团的银行家和商人们对联共抱有很深的敌意;西方列强也害怕这种联盟。香港的金钱和武器源源不断送往广州商团,阴谋挑起事端。周对眼前的危险是心中有数的。他 10月份拜会孙中山时就告诉他说:“广州的商团得到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他们正在集结自己的军队,而且,他们的武器比我们先进。”另外,商团还得到一些地方军阀的支持。
这一年的秋天,终于发生了广州商团的武装叛乱,孙中山在苏联顾问、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党左派的支持下,坚决地镇压了这次叛乱。周恩来参加了平叛临时军事指挥部的工作。中共广东区委组织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在乎叛中发挥了作用,周从平息商团叛乱中认识到,共产党应该迅速建立一支“自己的武装”。他后来对从莫斯科回到羊城与他一道工作的聂荣臻说,“国民党是由背信弃义的军阀结成的同盟”。
准备组建的军队是要置于当时称为“革命的国民党”的领导之下的。但如果要建立一支独立的、由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黄埔军校中建立一个由身为共产党员的军官和学员组成的核心,这是不是与统一战线的原则背道而驰呢?周认为不是。因为一个人可以同时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毛泽东和周恩来本人,以及其他许多人。都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国民党员。如果说在法国他头戴两顶帽子,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帮助发展国民党组织的话,他这时头顶的帽子就更多了,既要负责中共广东省委的工作,又要在黄埔军校讲授政治课,还要协调由各方地主、军闹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分子组成的国民党与当时以生活俭朴。素质优秀的知识分子为核心的共产党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不过,国民党人多数是靠剥削工农来生活的,周是如何让他们接受放弃剥削的观点的呢?“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大同世界……多少世纪以来这一直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普利民生……”周引经据典,又援引孙中山的话,听起来颇为虔诚,并符合中国文化传统。那么他是否心口如一呢?他恭敬地拜访了当时在广州的国产党总书记陈独秀。陈独秀告诉他,当务之急是保持“团结”,“不要造成冲突、不和,不要公开挑衅”。
周又去见了孙中山的财长廖仲恺。廖一家行迹遍及全球,能讲几种外语,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的儿子、时年 18 的廖承志②,后来描述了当时与周见面的情况:“他穿着整洁,步履轻捷,目光敏锐,眉毛浓密……任何东西部逃不过他的眼睛……似乎把整个屋子以及房间里的人都摄进了脑中……”
廖家成了周最喜欢去的地方。他在这里见到了孙夫人宋庆龄③。也许是因为讨厌她丈大周围那帮人卑伪狡诈,庆龄经常到她好友廖夫人这里来。廖夫人名叫何香凝,是一位知名的画家,对日本绘画尤为欣赏。宋庆龄觉得周恩来举止彬彬有礼。“他与妇女交谈就象和男士交谈一样,与他在一起觉得很轻松”。
周对这时的政治风云依然忧心忡忡,“孙中山身边都是些机会主义分子……政府总是在退让”。国民党左派廖仲恺成了众矢之的,被免去了财政部长的职务。1924—1925 年冬天,谁都知道孙中山身患肝癌,生命垂危……他去世后会怎样呢? 

周恩来旅欧 4 年,这段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也使他更易于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他在文德路的中共广东区委办公处接待了各阶层群众,其中有工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附近村庄的农民,还有国民党官员、商人、银行家和经纪人……似乎每个人都决心为“统一战线”出力。1924 年 1 月,孙中山正式宣布国共两党联盟,并宣布为统一中国、消灭军阀,准备进行北伐。这时,已有俄国船只在广州码头卸下军火。来自莫斯科的共产国际顾问不时出现在孙中山的左右。在苏联的帮助下,6 月建立了一所军事学校——黄埔军校,用来培训革命军队的骨干。11 月,周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尽管“统一战线”已宣告成立,但是,内部斗争很激烈。孙中山的国民政府象“布满窟窿的海绵”,到处潜伏着阴谋。广州商团的银行家和商人们对联共抱有很深的敌意;西方列强也害怕这种联盟。香港的金钱和武器源源不断送往广州商团,阴谋挑起事端。周对眼前的危险是心中有数的。他 10月份拜会孙中山时就告诉他说:“广州的商团得到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他们正在集结自己的军队,而且,他们的武器比我们先进。”另外,商团还得到一些地方军阀的支持。
这一年的秋天,终于发生了广州商团的武装叛乱,孙中山在苏联顾问、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党左派的支持下,坚决地镇压了这次叛乱。周恩来参加了平叛临时军事指挥部的工作。中共广东区委组织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在乎叛中发挥了作用,周从平息商团叛乱中认识到,共产党应该迅速建立一支“自己的武装”。他后来对从莫斯科回到羊城与他一道工作的聂荣臻说,“国民党是由背信弃义的军阀结成的同盟”。
准备组建的军队是要置于当时称为“革命的国民党”的领导之下的。但如果要建立一支独立的、由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黄埔军校中建立一个由身为共产党员的军官和学员组成的核心,这是不是与统一战线的原则背道而驰呢?周认为不是。因为一个人可以同时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毛泽东和周恩来本人,以及其他许多人。都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国民党员。如果说在法国他头戴两顶帽子,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帮助发展国民党组织的话,他这时头顶的帽子就更多了,既要负责中共广东省委的工作,又要在黄埔军校讲授政治课,还要协调由各方地主、军闹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分子组成的国民党与当时以生活俭朴。素质优秀的知识分子为核心的共产党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不过,国民党人多数是靠剥削工农来生活的,周是如何让他们接受放弃剥削的观点的呢?“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大同世界……多少世纪以来这一直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普利民生……”周引经据典,又援引孙中山的话,听起来颇为虔诚,并符合中国文化传统。那么他是否心口如一呢?他恭敬地拜访了当时在广州的国产党总书记陈独秀。陈独秀告诉他,当务之急是保持“团结”,“不要造成冲突、不和,不要公开挑衅”。
周又去见了孙中山的财长廖仲恺。廖一家行迹遍及全球,能讲几种外语,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的儿子、时年 18 的廖承志②,后来描述了当时与周见面的情况:“他穿着整洁,步履轻捷,目光敏锐,眉毛浓密……任何东西部逃不过他的眼睛……似乎把整个屋子以及房间里的人都摄进了脑中……”
廖家成了周最喜欢去的地方。他在这里见到了孙夫人宋庆龄③。也许是因为讨厌她丈大周围那帮人卑伪狡诈,庆龄经常到她好友廖夫人这里来。廖夫人名叫何香凝,是一位知名的画家,对日本绘画尤为欣赏。宋庆龄觉得周恩来举止彬彬有礼。“他与妇女交谈就象和男士交谈一样,与他在一起觉得很轻松”。
周对这时的政治风云依然忧心忡忡,“孙中山身边都是些机会主义分子……政府总是在退让”。国民党左派廖仲恺成了众矢之的,被免去了财政部长的职务。1924—1925 年冬天,谁都知道孙中山身患肝癌,生命垂危……他去世后会怎样呢?


当时,共产国际总顾问迈克格鲁森伯格,更为人知的名字叫鲍罗廷,以及瓦西里康斯但丁诺维奇布留赫尔,又名jialun,在孙中山政府里担 任高级顾问。布留赫尔是军事专家,而鲍罗廷则是政治专家。鲍罗廷是个六英尺的高个子,蓄着八字胡,声音洪亮,娶了位美国妻子。他警告周恩来“不要制造摩擦,不要吵吵嚷嚷”。莫斯科的指示是保持统一战线顺利运转。周认为“没有一支军队就没有一个强大的党,也就没有革 命……”,针对这个观点,鲍罗廷说周“太性急”。于是,周只好顺从他在表面上缓和些,但同时他开始在黄埔军校秘密地尽力培植一支完全由共产党领导的学生军。聂荣臻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爱踢足球的陈毅也来了,担任教官。周发现了身材魁梧、风度潇洒的叶剑英④。叶是客家人,孙中山发起的几次流产政变中涌现的英雄和牺牲的烈士,来自叶家乡的客家人为数最多。叶剑英出身商人家庭,年龄与周相仿, 衣着讲究,外表看起来有点象个花花公子。周发现的另一个人材是叶挺⑤。叶挺也是广东人,出身富裕家庭,在香港有些亲戚。
叶剑英和时挺以后都成了周的亲密朋友和忠实的支持者。在他们的协助下,周开始组织一支由学员组成的特别军队,这支队伍以后发展成了红军。他为这些未来共产党员举办讲座。这时,他的情绪又高涨起来。也许最终他还能取得胜利…… 
  
黄埔军校同孙中山政府的其它部门一样,时时酝酿着阴谋。周很失望地发现,1924 年 5 月招收的第一批 600 多名学员中,有不少人与上海的秘密帮会⑥有联系。这当然并不足怪。秘密帮会在中国可谓由来已久,孙本人也倚仗他们的支持。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难题,而且以后许多年里这个问题都一直缠绕着周:一个秘密帮会的成员怎样与党员的身份相符呢?归根到底,他应该听谁的呢?
黄埔军校招收了第二批、第三批学员以后,周的处境要好一些。听他讲课的第四批 460 余名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后来成为共产党员。
叶挺成功地组建了一支铁甲团,后来人称“铁军”。叶剑英则组织起两个亲共产党的学员连队。
暂时看起来,一切都在顺利地进行。周恩来从事这些活动并未遇到什么阻力。这些年轻的革命者谁都没有想到后来毁掉这一切的竟会是当时表现热衷于革命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⑦。
蒋介石时年 40。最初在保定军校中受训,以后转到日本。他博得孙中山的信任,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曾从绑架孙中山的军阀手中将孙解救出来,而孙中山一向是易于轻信他人的;二是他与秘密帮会关系密切。蒋的师兄弟就是中国最臭名昭著的黑社会头目、上海青帮的头子之一杜月笙,此人又叫“杜大耳”。

蒋手下还有陈氏二兄弟,即陈立夫和陈果夫。他们在黄埔军校非常活跃,组织学员反对共产党,组成 CC 集团,并模仿希特勒的“褐衫党”,创办了亲法西斯的组织——蓝衣社⑧。蓝衣社宣誓效忠领袖,即蒋介石。《我的奋斗》成了他们的必读之物。
周恩来与蒋介石的斗争,在黄埔军校就开始了。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这场较量使两人彼此敌对长达 25 年之久。
蒋介石与周恩来祖籍都是浙江,所以表面上对周十分客气。他对周恩来满脸堆笑地说道,“我信任你。”说话间露出满嘴假牙——他很早就装上了假牙。蒋到过苏联,而且把儿子也送到莫斯科的孙逸仙大学学习。以显示他是多么革命,他还曾大言不惭他说:“就是我的兄弟背叛了革命,我也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