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 >

第23部分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第23部分

小说: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纪律又一次得到恢复。长征的幸存者现在有 4000 人。每个人都发了一件棉衣,但周恩来不肯要。他穿的是一件旧皮外套,那还是在法国买的。他把棉衣给了警卫员小魏。小魏的眼睛由于感染和缺乏维生素而几乎完全失明。周恩来照料他,把自己的马让给小魏骑,而自己步行。
长征来的部队驻扎在保安地区。象其他人一样,他们也在黄土坡上挖窑洞。周恩来和邓颖超现在也有了一个家,这是一个子宫形状的黄土洞穴,他们将要在里面居住。周恩来把一只制造精美然而沉甸甸的墨水盒放在做工粗糙的桌子上。这个墨水盒是他在法国买的,小魏知道周恩来喜爱它,长征路上一直随身携带。
在这片风沙弥漫的荒野上,人们所能想象的条件最坏的土地上,宏图大略形成了。 

同年 10 月,张国焘回到他的川北根据地,宣布成立了他自己的中央委员会,声称遵义会议是非法的,并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洛甫和博古的党籍。他认为周恩来是罪魁祸首,是他在遵义提议让毛泽东领导红军行动的。
周恩来采取了和解的态度,据说他曾给张国焘写了长信,再一次把职务让给张国焘。他写信给张国焘的指挥员们,提出如果他们到这边来,谁也不会受到处罚或责难。
1936 年 10 月,贺龙到达了这个新的根据地。一路上他与敌人的军队和军阀冲杀,进行了他们自己的长征。周恩来见到他的朋友分外高兴。贺龙在距周恩来和邓颖超住所不远的地方为自己挖了一眼窑洞。他立即修建了一个篮球场,他说,“战士们除了打仗还需要娱乐。”
1936 年 10 月,张国焘终于来到了陕北。他受到蒋介石军队的频繁进攻,在西进中受挫,损兵折将。他在河连湾受到了周恩来热情洋溢的欢迎。当时,没有提到他所做的坏事。
周恩来一直在关注着在四方面军中一些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而受到迫害的干部、战士。廖承志就是其中的一个。有一天,在往豫旺堡的路上,他看到一队带着手铐的犯人,其中有一张他很熟悉的面孔,那不是廖承志吗!廖承志是已故廖仲恺的儿子,廖仲恺曾担任过孙中山的财政部长,1925 年 8 月在广州被刺身亡。“他的儿子为什么在这里?”警卫战士告诉周恩来,“他们都是fan革命和特务。”军队转移时,他们可能会被枪杀。
小廖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人们都叫他“水手”。他曾只身乘船去过比利时、荷兰、非洲……,他在汉堡大学学习过。回国后在上海工作时,他经常同他担任宋庆龄秘书的姐姐廖梦醒出入莫里哀路宋的住所。他是一个能干的联络人员,他在香港、日本和海外华侨中都有关系。蒋介石的秘密警察在 1933 年逮捕了他,由于宋庆龄向她厌恶的妹夫为他求情而免于一死。后来他到了鄂豫皖根据地在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中工作,但在“布尔什维克化”的清洗中受到牵连,被指控为国民党特务。
周恩来向张国焘提出要见一见廖承志。廖承志带到时,周恩来佯装态度严厉地审问他,“你知道你犯了什么错误吗?”周恩来顾全张国焘的面子而演出这场喜剧⑦。周恩来一方面不能不在表面上赞同张国焘对廖承志的处理,一方面又找出为廖减轻处分的情节。(在以后的岁月里,周恩来多次采取同一做法,用这种特殊的手段挽救了很多人,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国焘领会了周恩来的用心。如果周恩来了解小廖,那么当然就意味着小廖并不那么坏,于是,廖承志被释放了,跟着周恩来北上,后来周恩来设法派他去了香港,廖承志在香港搞情报工作卓有成效,直到 1942 年离开香港为止。
朱德是同张国焘一起来的,他瘦得不象样子。他告诉周恩来,张国焘阻止他回来,否则他早就到根据地来了。周恩来没有讲什么。他们二人回到部队来就是一个重大胜利,特别是张国焘,他是 1921 年 7 月出席中共一大的12 人之一。忘却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吧,就如同黄土覆盖着一座座坟墓。要为未来作准备,未来似乎一下子充满了希望。


注释
关于长征的书出版了很多,最初是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西行漫记)中的几章,最近的一本是哈里逊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每一本书都作出了它的特殊的贡献。有多少长征的幸存音就有多少个长征的故事。
本书只引用了关于周恩来本人的故事,而且不是全部的。关于中国革命这一段历史的更多情况,请见其他著述。本章所讲的资料在其他地方还没有记载,但对了解有关周恩来生活的故事和他对历史所作的贡献却是重要的材料,是经过调查和有记载的。
① 伍修权(1908—),学生时代参加革命,1925—1931 年在苏联。回国后到瑞金根据地从事翻译工作,主要是给共产国际代表李德当翻译。1950 年11 月,朝鲜战争期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衔特派代表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作者同他很熟悉。
② 遵义会议决议,见杰罗姆陈主编的《中国季刊》,1969 年 10 月—12 月第 40 期。1984 年 3 月 4 日北京“新华电讯稿”曾提到当时在遵义的陈云的一个报告中对某些事实作了澄清。关于参加会议的人数的争论,主要由下述事实引起的:会议持续了数天,有时参加会议的人不可能始终在场。比如,彭德怀由于军情紧急会开了一半而不得不离开。见《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年出版。
③ 胡宗南(1896—1962),蒋介石最得力的将领之一。黄埔军校毕业。在围剿共产党根据地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见第一部分第十章和第十二章。
④ 见第一部分第五章。
⑤ 刘志丹(1903—1936)。著名游击队领导人,刨建北方根据地,抵制“布尔什维克化”运动,受到“左”倾错误的迫害。1935 年 10 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到达根据地后获释,跟随毛泽东转战陕西省,后因受伤而死。见克莱茵和克拉克著《名人传记词典入》。
⑥ 习仲勋(1913—),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作者于 1988 年 10 月与他会见,这件事是习仲勋告诉作者的。见克莱茵和克拉克著《名人传记词典》。
⑦ 方矩成、姜桂侬著《周恩来传略》,人民出版社、北京外文出版社,1986 年出版。1978 年作者同廖承志本人谈话中得到印证。


第八章 智胜蒋介石
——统一战线的建立(1936—1937)
——毛泽东、周恩来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略
——1935—36 年周恩来在陕甘宁新根据地建立电台和新闻通讯事业
——1936 年 4 月会见张学良,劝他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派王炳南同杨虎城将军会谈
——张学良、杨虎城转变后,对蒋介石进行规劝,遭蒋拒绝——1936 年 12 月蒋介石被杨、张扣留
——1936 年 12 月周恩来赴西安,与蒋介石和国民党一方进行谈判
——1936 年 12 月圣诞节蒋介石返回南京,并带走张学良
——周恩来因放走蒋介石受到责怪,并留在西安,通过其他渠道继续谈判
——1937 年 3 月平息西安动乱,返回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
——1937 年春季与夏初数次往返于南京和其他城市,与蒋介石会见
——1937 年 7 月 7 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中日之间发主冲突
——1937 年 7月底日军侵犯华北
——1937 年 9 月蒋介石终于同意与共产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


我坐在新西兰人路易艾黎①的客厅里,客厅中摆满了他在中国几十年里搜集的瓷器、雕塑和绘画。在中国革命的早期,路易是一个重要人物,他知道许多从未对别人讲过的秘密,但现在他可以对我讲了。“甚至在长征时期,党也从没有同上海和其他城市地下核心成员完全失去联系。派来的地下交通都是举止沉着的年轻人,看起来象是店员或学生。他们来到我在上海的家。当时没有人会怀疑我,因为我是上海英国人雇用的工厂视察员。我们有一批人……有负责基督教青年会和基督教女青年会的莫德巴塞尔;有精力充沛、充满檄情的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她是一个从未读过马克思著作的勇敢的美国记者,但是她全身心地支持革命活动。还有其他一些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和犹太人。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犹太人从德国和其他国家漂洋过海来到上海。史沫特莱喜欢秘密活动,她把地下交通带到我这里,说‘这是查理’,或‘叫他比尔’,而从不讲他们的姓名。地下交通就会对我说:‘我们需要这个,……你能试试看吗?’于是我就试着办了。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它受到严密的监视。有一个名叫亨利巴林的人,因为试图援救一些共产党人而被杀害。路易讲,‘而英国警察却说他是自杀的。”
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曾在美国威斯理安学院受过教育,是共产党人坚定而可靠的好朋友。路易说:“因为蒋介石是她的妹夫,所以她神通广大……,很能私运违禁品。她坐在小汽车里,身裹皮大衣,把机枪零件抱在胸前……她无所畏惧。她向新创建的红色根据地运送装有手枪和弹药的箱子。这些箱子是作为寄给外国人的货物托运的,不受检查。一个名叫赫伯特温奇的牙科医生,是从希特勒德国来的难民,他在西安开了一个诊所,许多箱子运到他那里,箱子上注明是医药用品。那些日子可真够意思。”追忆那些壮丽、激动人心和充满危险的年月,路易感奋不已。
四千名长征的幸存者播下了谷种子。当时粮食极为匮乏。他们必须得到农村的支持,所以他们实行的土地改革极为温和,主要是取消月息 60%的高利贷。事实证明,这一政策深得人心。赶牲口做买卖的小商小贩受到欢迎,而且就地现金交易。这样就保证了煤油和其他物资的供应。第一个冬天是艰难的,但是到了春天,尽管受到一些进攻,根据地还是站稳了脚跟。
在最初的几周里,对周恩来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建立电台和保持同外部世界的通信联络。这对根据地是生死攸关的事。路易回忆说:“不到一个月,我们就定时得到外部世界的信息。”周恩来是一个天生的联络家,他懂得媒介、同外部世界保持联系以及接收国际新闻的重要性。唯其如此,才可能有两个美国人于 1936 年来到了根据地。一个是美国医生乔治哈特姆②,后来他以中国名字马海德而知名。他带来许多箱子的药品,这些药品是通过澳大利亚人埃里克兰多尔和南斯拉夫医生博依西克买到的。马海德把这些箱子带到了根据地。另一个就是 1938 年来华的著名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后来又来了一个英国无线电专家,他是贵族林赛勋爵的儿子。就这样周恩来打破了蒋介石想孤立共产党人的企图。
第一座电台架设在距离保安总部大约 10 公里的一个村庄白家坪。到1936年,正如埃德加斯诺所记述的,已有 10 几个地方架设了电台,还建立了一所有 90 名学员的无线电学校。电力是靠一种原始的发电机提供的,这种发电机要用风车或用脚蹬轮子来发动的。周恩来在叶剑英的帮助下亲自监听所有的信息。他的住处靠近白家坪的主要电台,如有什么事他就骑马去保安。因此,他总是最先(如果他不在,就由叶剑英)得到其他电台捕捉到的信息。后来甚至收到东京的消息,当然上海更不在话下。1936 年年中周恩来建立了新华通讯社,开始从这个红色根据地定时向世界播送消息。新华社就是今天中国官方的通讯社。
路易告诉我,他的朋友、英国工程师康普林从收音机中收抄新华社的消息,然后再从上海转送到香港。周恩来把廖承志(就是那个从张国焘屠刀下解救出来的廖水手)派去香港。廖把这些消息再散发给经过挑选的西方记者。路易说:“但是,真正打破蒋介石、日本人和西方强加给红色根据地封锁的是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着中国》(《西行漫记》)这本书使全世界发现了这些即将改变中国命运的人。

  
周恩来还解决了同当地人的关系问题。新来的人大部分是南方人,习惯于吃大米,但又不得不吃他们不喜欢吃的小米。当地的许多风俗习惯对他们都是陌生的,还要同秘密帮会打交道。幸运的是,这个帮会是哥老会③,又叫袍哥,与四川省占优势的帮会是同一个组织。周恩来指示他的下属和工作人员加入哥老会。依靠这种关系,他们运送的货物和武器通行无阻,而且安全也有保障。周恩来说:“努力争取哥老会的群众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将一切的哥老会员统一到抗日救国的事业上来”,使他们认识到“……蒋介石在上海、武汉曾利用过青红格头子屠杀工人,但青红帮弟兄得到什么呢?……我们要正告哥老会的弟兄:有苏维埃、有红军,哥老会就有了靠山,就得到解放。”
然而周恩来统战工作最大的胜利,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功绩,是“捉住”了蒋介石。这是在中国革命曲折的历程中最扣人心弦的插曲之一。
在根据地以外,在中共地下党员的领导和鼓动下,从 1935 年 12 月到 1936年 1 月在南京和北京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学生运动④。尽管蒋介石使用警察镇压,但这个运动仍然在继续。红色根据地的军队和党的领导人利用这次运动向全国呼吁团结,提出停止一切内战,并宣布中国共产党决心抗日。几个星期之后,声望极高的宋庆龄和其他许多非共产党人士创立了保卫中国同盟,把一切想要抗日的人组织起来。此时,被蒋介石称为“残匪”的困在黄土地上的这些人,突然显示出他们举足轻重的作用。
统一战线的战略是一个天才的创造。它是毛泽东、周恩来和他们的同事共同智慧的结晶,但主要应归功于毛泽东的远见。毛泽东十分透彻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爱国主义并领导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它才能成为中国未来的领导者。
为了证明中国共产党言而有信,1936 年 2、3 月间,周恩来和毛泽东领导了对日战区的几次军事进攻。2 月间,周恩来指挥的进攻是短暂的,是对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