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梅兰芳传稿 >

第7部分

梅兰芳传稿-第7部分

小说: 梅兰芳传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编纂法,是先将一出戏的大略历史写出,然后再说这一出是全戏的那一段,在全事迹上占怎么一个位置。──因为中国现在的戏,差不多都是在整本中,选那最精彩的一节演唱。──以后再把这出每场的情节说清,并说明在某处,这一段唱,一段话是什么意思;各角一切动作,是甚么用意。把这个都详细的写出来后,再把梅君的唱工。作工,是那一段最精彩动人,以至于那一场什么地方应该注意,也都清楚的写出。这样,才使看戏的人,省力而且容易领会。把预备出演的十几出戏,都照这样说明。约有三四万字,也聘人译作英文,印成一个册子。这一种筹备的用费,虽然不比前三种的多,却也在两三千元以上了。

  (五)最后作了一百多篇临时送各报馆宣传的文字。此外,把预备梅君沿路接待新闻记者时,应该发表的谈话,也作了几十篇。这两种是我与黄秋岳君分著作的,都译成英文,印了很多份,以备临时分送,可以省说好多话。

  ★戏剧图案的编纂

  这次赴美所预备的宣传品,多半是书籍,但能见到这书藉的人,恐怕还是少数。假若画几幅图画带去,在大庭广众中悬挂起来,岂不容易使人注意呢!我以为这种宣传力,比着书籍还大,因为图画是给人以直接的刺激。

  谁知这却是一件最麻烦的工作呢!因为研究中国戏剧,毫没有可参考的书籍,若画起图来,有好多对象简直没有一点标,也没有一点根据,只好用由简入繁的方法,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再一部一部的分类去找材料,这或者可以有个头绪,不致淆杂了。

  起初,我只虑没处找材料,竟没想到越研究范围越宽,越搜罗材料越多,于是就用剪裁整理方法,选出于戏剧原则所不可少的,画了二百幅,大致分为十五类。每类包含好多种,如下:

  剧场

  剧场一类,画了六幅,共有十二个图。自元明以来,城里、乡间、山野等地方的剧场,凡可考查的,大概都画上了。但是还有几种南方的样式没画,因为画工并没亲眼见过,恐怕画的有差错,所以没有列入。在每个图下面,都有简单的中文及英文说明。一看这图,就可以知道戏园子改良进步的情形。

  行头

  行头一类,画了十二幅,共一百六十八种。然虽只一百六十八种,可是戏台上所应用的衣服,却大致都包罗在里面了。

  说到这里,不禁感到:作什么事,都不见像理想那样简单,那样容易。就如在没画行头以前,我自觉着有十分把握,可以手到成功,因为我平常看戏颇不少,对行头的研究,也颇下过功夫,所以戏台上人物穿的行头。差不多也都认识。岂知道拿起笔来分类时,竟有许多似是而非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模模糊糊的记得影儿,一时想不起实在形状;更有许多只听人说过名字,并没见过原物的,所以我竟没有勇气来果断的分类,只好放下笔,先作一番实际的调查。

  我时常到后台去调查,并且常把管戏衣的人请到家里,一种一种的仔细斟酌。又把从前清宫里管衣箱的王太监请来,作了几次长时期的谈语,得益很多。这样把材料搜足了后,都罗列案头,一次一次的审查,排出次序,觉得正确了,然后详细的开出单子来。现在还清清楚楚的记得,当开出这个清单时:正是一个深夜,由书房走到卧室去歇息,见院中明月高悬,银光泻地,树枝的影子,照在墙上,被风吹得微微摆动,阵阵凉风,向我身上扑来,不觉立刻把一天的困倦疲乏完全忘却了。当时觉得非常轻快,好像把背在身上很久的一件沉重东西,至此才卸去了似的。

  把单子开完后,交给画工去画。有时忽然想起次序不妥,又取回来改,像这样子不知有多少回。然而这关于我的工作还好办,最困难的是画工,因为他非照原物画不可,不然只看见名字,不知原物形状,那怎么能画对呢?所以我又由戏箱上借出几件来,交给他照画;画完这几种,再换几件别的来。有时我看他画得不妥时,又叫他拿回去改。所以这行头一类,只算画工一项,就了多半年的功夫。

  古装衣

  古装一类,画了四幅,共有图四十八种。按古时妇女衣服的作法,本早就失传了。我们现在对古装的印象,全由古代的石刻书籍,和古人画的几幅仕女图得来。在十几年前,我同梅君和几位朋友设法把这样式刽制出来,由梅君在戏台上穿出,却极受观客的欢迎,现在已经风行全国了。但是当时创制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心思;又因这是梅君特创的,所以也画上作为宣传。

  冠巾

  这一类画了八幅,共有图一百四十四种。关于材料搜集,和画工费事情形,大致和行头一类差不多。

  胡须

  这类只画了一幅,共有图四十种。虽然只有四十种,但是其中的名称和样式,有许多已经失传了。一时搜罗起来,颇感困难。我曾问过几十位剧界老友,又经他们研究审查,才把各种样式的根本找到。不料这一幅小画儿,竟费了若干人的心血呢!

  扮像

  扮像一类,画了十幅,共有五十种。都是按照从前清宫里的图样画成的。把脸谱、冠巾、胡须、行头等,都详细的画上,给阅者一个整个的观念。这样外国人看了,或者可以发生兴趣,并且可以稍稍明了冠巾行头等的性质。

  脸谱

  脸谱一类,画了十六幅,共有二百五十六种。

  说到这种图画,更又费事了。因为戏界的脚色,虽然会在脸上画,可是大半都不会在纸上画。画工能在纸上画,却又不知某人应该怎样画法,而且对于画脸谱的经验一点也没有;就算有样子能够照着画出来,也毫不得神。于是只好在戏界脚色中物色人才了。

  先请来几位唱花面的老脚色,斟酌了几次,将各种人员的脸谱,按颜色勾法分类,开了一个清单,大约有四百多种。然后求了几位博学多知、经验丰富的净角,如:候喜瑞等,照着单子来画,一共画了二百多种,──把重要的都包括在内,也就不算少了。这样多戏界朋友,不惮烦的热心帮助,真是令人感激不尽。

  舞谱

  舞谱一类,画了二十六幅,共图一百六十六种。

  中国古时候的歌舞,差不多是相连着的,所以从前在昆腔里有唱工,就一定有身段,藉身段来形容唱词的意义,不过后来大半都失传了。到了皮黄,因为腔调的关系,不容易安身段,差不多都是单用面部来表情。

  自给梅君编成嫦娥奔月以后,立意要安上几个身段,来形容词句的意思,使表情更加完满。在当时,对戏剧虽算是创作,而在另方面说,却正是反古运动。后来接着编了几出古装戏,都照词句安上身段,──也有我替他安置的,最初只梅君一人有这身段,后因为极受观众欢迎,所以各脚都来仿效,现在已经风行全国了。为这事,既然费了很多心思,又是戏剧原则应该有的长处,所以决定将舞谱画出来,也作为宣传品。

  当初安置这种舞式的时候,都是照着词句的意思,并仿着古人诗赋中的形容辞造成的。所以现在要把每种舞式画出来,还须注上名字。这事于画工却非常困难,因为某种舞式应该怎么样,画工是丝毫也不晓得。所以这件事情,先须梅君和我共同工作。我们的办法是:我先把一出戏的唱词写出来,他就按着这句词,照原戏舞出,我看了他舞的姿式应该画那一点,并把这舞式的名称注上。注完后,就再舞再注。有时候舞的累了,写的乏了,就各持清茶,慢慢呷着,休息一会儿,又重新工作起来。这样记完以后,梅君又把每个舞式照出像片。虽然那时正是炎夏,而梅君常常在烈日下一气照两三个钟头的功夫,他的汗不知出了多少,现在所有的像片还存着呢!实在可算一种珍贵的纪念品了。像片照好以后,交与画工去画,画工先画一个稿子来我审查,有不对的地方,就叫他拿回去改,有时一直改到十几次才算妥当,然后再正式的画到纸上。这才成了二十六幅舞谱图画。

  因为费了这样多层的手续,所以只这一种舞谱,就费了几个月的工夫。然仍有不完备的地方。

  舞目

  舞目一类,有八幅,只有名称,没有图画。其名词共三百二十八种。为搜罗这些名词,曾参考了二十多种书,也用去了几个月的工夫。

  为什么把这些名词也要作宣传品呢?因为西洋人大半都说:『中国没有跳舞。』所以写出这些名词来,给外国人看看,好知道中国从前也讲究过跳舞。其实现在西洋存着的古罗马时跳舞的名词,不过七八十种,也是只有其名,至于舞的姿势,早就失传了。中国现在所存的古舞名词,还有五六百种,不过这次只写了三百多种。

  切末

  这类画了十幅,共图一百一十九种。关于切末这层,虽然在中国剧之组织上说的颇详细,但画的种类不完全。这自然因为切末在中国剧之组织中是很小的一部分,为篇幅所限,不能多画。所以这里特辟成一类,把现在所用的切末,都画出来,使外国人看了,对中国剧更可以认识清楚些。

  关于材料的搜集,也全靠剧界朋友们的帮忙。

  兵械

  兵械一类,画了六幅,共图一百九十二种。

  其实在戏里,普通常用的兵器并不多,但是关于个人所用特别的兵器却不少。起初,我以为这大半是由小说和鼓儿词里面来的,谁知等用了点工夫一考查,才知道原来都有来历。不禁后悔以前因不求甚解,竟蒙蔽了这样多年;而一方面又非常惊喜,好像得到了一个什么大发明似的,恨不得立刻都要洞然明晓,于是就把历来的武备志,只要在可能的范围里,都找了来,一部一部的查对,纔知道戏中兵器的种类,与书中所载的简直差不多,于是我索性把戏中没有的几种,或者失传了,也都画在里面。但是画到末了,还短几种,不能凑成六条,所以又把历代箭的种类添上几种,显得整齐好看些,──并没多大意义。其实兵器本来属于切末的一种,但若按切末格子来画,占的地方太多画不开,所以这里单画了六条。

  乐器

  乐器一类,有六十六幅,里面又分八项:(一)金属的,十二幅,共图七十一种。(二)石属的四幅,共图二十三种。(三)丝属的十二幅,共图七十一种。(四)竹属的十四幅,共图八十三种。(五)匏属的四幅,共图二十三种。(六)土属的三幅,共图十七种。(七)革属的十四幅,共图八十三种。(八)木属的三幅,共图十七种。

  戏台上现用的乐器很少,我为甚么画这样多呢?这与写舞目是一样用意,也是因为有很多人说:『中国没有音乐』,所以我立志把中国旧有的音乐,都搜罗出来,画成图样,使外国人看了,知道中国不是没有音乐的。我们中国人看了,也可以有一点自信心,来研究自己固有的文化,取长去短,诸事就能渐渐的进步了。

  自从有了这个意思,我就把关于音乐的书,由友人处一次一次的借来,由书铺里一部一部的买来,同时也有很多是承书铺老板慷慨借与的。大概用的参考书,有六十多种。经过二三年的工夫,搜集到几千种乐器的名目,现在虽然只画上了将近四百种,可是我已经觉得太多了,其中或有很多画错的地方,我为能力所限,不能都识别审查出来,专望有明人指正纔好。

  钟

  这一类画了八幅,共图一百二十四种。

  我国古时乐器种类,大概比那国都多,只钟一项,就有几百种以上。起初,我本想将所有的钟都画出来,借此证明中国乐器之多。不过因为时间匆迫,仍然没有都画上。

  宫谱

  宫谱八幅,共二十五种。

  西洋的乐谱进化到五线谱,已经很完备了,但是最新的还有三线谱,不过还没有风行就是了。由此可见什么事,时时刻刻都有进步,决不能说现在的便是最完满的境界。中国的画谱方法,自古至今,也变化了有几十种。现在只画了二十五种。不过使外国人看了,可以知道中国乐谱变更进化的大概情形。

  脚色

  这一类有两幅,共九十三种名词。

  我本来有一本专讲脚色名词的书,现在又把这些名词写上,译成英文,为的是使外国人可以明白中国剧是怎样的组织法。

  以上的十五类,都是画好了图,把中国名词和译的英文名词都注上,在每类之下,又加上中文和英文说明书各一幅。都算起来,共有二百一十七幅。

  说起翻译这种名词的时候,现在想起来还头疼。因为英文深造的人,对于中国名词的意思,往往有不很了解的地方,还得我详细解说。所以有许多时候,须婐们几个人凑在一处,纔能工作,然而最难的是有许多词句,只能意会,不可以言传,常常解释半天,还不能表达确当。

  帮助翻译的人,起初有几位英文稍差的。后来请到梁杜干、周景福、陈福田、孙子明、贺渭南诸君,和美国毕莲女士,此外还有十几位;英文程度都极高明,都是忙中偷闲,来热心帮助,我应该怎样感激他们的热诚呢!

  以上的十五类图画,合中英文的名词说明等,因知识有限,时间短促的关系,所以错误和和简略的地方很多,望热心此事的同志们,时加教正为幸!

  ★剧本的选择及编制

  既是出国演戏,剧本子当然很要紧,所以七八年以来,我对这层工作,就很注意。凡有熟悉外国情形的留学生,和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在可能的范围内,我总要用最诚恳的态度,设法请教他们,并且问他们那出戏最宜在外国演唱。虽然各人有各人的意见,然而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和初次来的外国人的议论,显然不同;可是我相信久在中国的外国人说的不大可靠,因为他们已经染上了一点中国习惯,他们的眼光和议论,无形中都带了中国色彩。自从我有了这种感觉,每逢游历团或单人初次来平,我就在他们所看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