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名门妾室 >

第117部分

名门妾室-第117部分

小说: 名门妾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胭脂花粉,就是拿上次颜家进贡的露华香。
  西藩脂粉一向是进贡之物,那国主听说皇后娘娘竟然赏赐胭脂花粉下来,自然要看看是否比本国的好。他未看出脂粉好坏,可一看装脂粉的瓷盒上,那三个粗看是花草间鸟飞蝶舞,细看却是“露华香”三字。这字画相容的书法,竟是前所未见。
  这国主也是好风雅的,在武帝所办的皇家酒宴上谢恩后,说天朝人杰地灵,竟然能想出花鸟入字,打听是出自哪位名家手笔。
  一个脂粉盒,又只是寻常白瓷做的,武帝压根没看过一眼。
  武帝从未关注这种小事,其他大臣们没福气见过那瓷盒。在明州受文人追捧的花鸟字,京城这些大人们却都不知道。
  眼看场面要冷时,刚好李承允也随靖王在宴上,出言解围,说这花鸟字是儿童游戏之作,露华香这字是颜家小东家、年仅六岁的颜玉梁所写。
  玉梁跟着唐赫章读书习字。
  唐赫章既然是才子,琴棋书画造诣都不俗,自然也教导玉梁书画。
  玉梁写字时淘气,觉得一个个字看着单调,就在字上画了一圈花鸟。
  唐赫章一看,这字里有画、画里有字,很是别致。他是好钻研的,与玉梁一起琢磨,倒是创出了花鸟字。这字利用鸟羽、草叶衔接,鸟蝶飞花点缀,粗看是画,细看是字,趣味盎然。
  玉秀准备贡品时,看装脂粉的瓷盒千篇一律全是要么几行字,要么是仕女图。她灵机一动,让玉梁用花鸟字写了“露华香”三个字,送到瓷窑烧制出来。
  花鸟字姹紫嫣红,在白色瓷盒上看着更是漂亮。玉秀让瓷窑烧了一批,专门做贡品盒子,也能显示露华香与众不同之处。
  现在,这批瓷盒,果然受人瞩目。
  那国主听说想出这字画融合法子的,竟然是个才六岁的孩子,更是赞叹不已,只恨不能一见。
  送走西藩国主,武帝想到这次,靠着六岁孩童的花鸟字,扬了国威,自然高兴。
  他宣了李承允细细询问,得知玉梁不仅是颜家小东家,竟然还是大儒唐赫章的关门弟子,难怪小小年纪有如此巧思,不禁起了爱才之心。
  再一想,明年中秋万寿节。因为是自己五十岁整寿,届时举国庆贺、万邦来朝,自己登基以来,永定国力更胜从前。何不趁这机会,让世人看看永定的文治武功?
  可惜玉梁年纪小又未进学,无法官职封赏,就下旨褒奖,并宣他中秋进京。
  “我听钦差大人那意思,明年中秋是万寿节,圣上有意让小四当众写一副花鸟字呢。”玉栋跟钦差打听得很详尽。
  在御前写字,可是难得的荣耀,何况还有外国友邦,这可是为国争光的大事呢。
  玉梁想到要御前写字,有点紧张,“哥,大姐,我要是写不好……会不会被砍头啊?”他看戏文里,皇帝都是一言不合就砍头。
  “呸呸呸,胡说什么。”九娘一听玉梁说这话,嫌不吉利,连着呸了几口。她想起自己在青楼见过的所谓的能书会画的才子,“那些什么书画一绝的才子,跟我们家小四比就差远了。小四的字画,都能被皇帝拿着赏人了。”
  “就是就是,小四,你画的好看极了。我让你帮我描的花样子,很多人家的娘子都打听我这些花样子哪来的呢。”玉淑听玉梁说的那话,也着急起来。
  她拿出自己的手绢,手绢一角是绣着一个小小的“淑”字,正是玉梁帮她描的花样子,她绣出来的。
  “是啊,小四,我也听很多人打听花鸟字呢,连王彬都说想跟你请教。”玉栋也给玉梁打气。
  大家这些话自然不是胡说。
  这个花鸟字,因为金元宗那事,被人瞩目。后来金元宗之事了结后,明州文人们以为是唐赫章所创,还有人上门求教。
  唐赫章不肯居功,凡是有人来问,都说是自己的小弟子颜玉梁所创。
  后来看上门的人太多,玉秀怕影响玉梁学业,就一律推辞不见。
  玉秀看玉梁又得意又害怕的样子,给玉梁整了整衣裳,“小四,你的这字,真的很好,不用妄自菲薄。不过,既然是要御前书写,练还是要练的,离明年中秋还有好久呢,你多练练,练熟了就好了。再说,到时御前还有大公子他们,你都认识的,不用怕。”
  玉梁被众人一顿夸,又高兴起来,“哥,那今年的春联我来写!”
  “这么值钱的字,怎么能拿来写春联呢?”九娘觉得太暴殄天物了。
  玉秀一想,物以稀为贵,还真不能拿来到处挂,“小四,回头你写一副供到寺里去。对了,哥,圣旨有没有供到爹娘面前去啊?”
  “供进去了……”玉栋还未说话,洪伯匆匆跑进来,不知有何事。
  洪伯满脸红光,“郎君,娘子,外面贺喜的上门了。”
  原来村里人听说玉梁被皇帝褒奖还赏赐了,都上门道喜,其他外村住得近的有交情的也都来了,像武举人一家,自己今日没空,派了管事过来。
  洪伯还未说完,郑氏、柳絮等几个来了内院,他们一进屋就走到玉梁面前蹲身行礼,“给小郎君贺喜,等小郎君发赏钱。”
  玉秀笑起来,“这还真是疏忽了,这可是小四的功劳,小四,你说要怎么赏?”
  她笑吟吟地看着玉梁,等他发话。
  玉梁看大家在看着他,大声说,“今晚家里加菜,每人的月钱翻倍。”
  “好,小四都这么说了,就这么办。洪伯,您到前院告诉大家去。双喜,你通知后院其他人。”玉秀笑着一口答应,又对郑氏几个说,“你们这些掌柜的,每人一对富贵如意银裸子。”
  这银裸子,是今年玉秀和玉淑特意选了几个花样,让外面熔铸了当正月里赏钱用,现在倒是先用上了。

  ☆、270章 婚嫁之事

  颜家这个年,过得格外热闹。
  本来因为柳絮、赵全生等掌柜们在东屏村过年,上上下下几十口人,一起过年的人多,一片欢声笑语。
  现在,有了武帝奖赏和玉梁受召入京的喜事,就更热闹了。
  正月初一,一家人去寺庙烧香拜年,回家时,洪伯手里已经捧了十几张拜帖。
  正月初二起,家里四个人就没听过,要么外面有吃请,要么是有人上门拜年。
  这些来拜年的,或是来道贺,或来找玉栋、玉梁请教,还有生意上有往来的掌柜们上门拜访。
  东屏村那条河堤路上,天一亮就人来人往,一直要到天黑时才人声渐消。
  玉秀是一刻不得空闲,天天在家中后院坐镇。
  上门拜访的,居然还有各家的夫人奶奶们。
  原来,有那眼光长远的,眼看着颜家日渐兴旺,颜家两兄弟均非池中物。两人有才干,上头没有父母长辈,家里虽然有个据说能干厉害的妹妹,但这妹妹今年十二岁了,再过个两三年就应该嫁人了。
  家里还住着的颜庆江和九娘,名义上是叔婶,可这不是父母,隔了一层,还是依附颜家兄妹过日子的,没分门别居也就是亲戚情分。
  不论是真心为女儿好,还是看重颜家如今的兴旺之象,这么一盘算,颜家兄弟都是佳婿的不二之选啊。
  姑娘一嫁进门,不用伺候公婆,家里奴仆伺候,还有万贯家财……只要拿捏住夫君,压服小姑子,日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这些夫人奶奶们,就是抱着这种目的上门来拜访的。
  玉梁年纪还小,这玉栋今年十四岁,正是定亲的好时候。
  只是,这些妇人们上门后,都傻眼了。
  来时盘算得很好,觉得没有父母长辈,女儿嫁过来不用立规矩。可这上门了,才想到一件事:没父母长辈,这亲事要跟谁提呢?
  颜家出面待客的是九娘和玉秀,有人想跟九娘说道,九娘头摇成拨浪鼓,“这事我哪知道啊。您不知道,我们家栋儿,也只有秀秀敢帮他拿个一二分主意。”
  有性急的,想起玉秀可是颜家的当家娘子,就想在她面前露个口风。
  偏偏玉秀谈起梳妆打扮、琴棋书画甚至是生意经,样样通透,唯有这件事,却是少根筋。这些人明试暗探,人家压根不接话。
  到底是嫁女儿,总不能直接问“家有好女,敢问能看上否”,末了没有结果,只能暗自懊恼地回家去。
  有豁出脸面让媒婆上门说和的,玉栋亲自接待,玉梁好奇地坐在一边,听媒婆天花乱坠吹了一通。
  玉栋愣头愣脑地问一句,“能下地干活不?”
  “那是秀才家的小娘子,哪用得上下地啊……”媒婆傻眼,再说颜家这家财,还用自己下地干活?
  “那会洗衣做饭吗?”
  “那小娘子,琴棋书画都是上佳的,长得还好看……”媒婆笑得有点僵,幸好,还可以说说小娘子的才艺。
  “比我大姐、二姐还好看?”玉梁吃着红枣糕,好奇地问。
  “就差……差那么一点点……”媒婆简直是咬着牙说出这一句,玉秀和玉淑,如今很少出门露面,但见过她们的,谁不知道这姐妹俩容貌超群?
  “差一点是多少点?”玉梁还不放过。
  “就是,就是……眼睛小了一点点,嘴唇厚了一点点,鼻梁塌了一点点……”媒婆说不下去了,本来挺好看的小娘子,这么一比,怎么好像完全不好看了?
  “我大姐二姐这么好看,她们还会下地,会洗衣做饭,会绣花做衣裳,脾气好,还懂做生意……”
  在玉栋和玉梁挑剔的目送下,媒婆简直是落荒而逃。
  玉秀听到双喜学的话,只能抚额长叹。她不接那些夫人奶奶们的话,一来是觉得哥年纪不大,还可等三年考过武进士后再考量,二来是觉得那些人家的小娘子,和哥哥不相配。
  可是,她只是装傻赶人,她哥和小四这样子,是想把所有小娘子都吓跑吗?
  也有人家,没有适龄的姑娘,但有未娶的小子,看中了玉秀姐妹俩。
  比如武举人家,武老太太原本看不上玉秀。可现在颜家今非昔比,武举人跟老母亲掰开来揉碎了细细分析,武老夫人才发现这是门好亲。
  武夫人下帖子邀请玉秀上门做客,话里话外的意思,自然是当初武季方的心思。他们从颜家兄妹这里,知道武季方在北地做了小旗的消息。
  玉秀听着这些,只是害羞地红脸说,“长兄如父,我们家的事,都是我哥做主。”
  这些人一想这话有理,在玉栋面前探话。
  玉栋两手一摊,“我大妹妹和二妹妹年纪都还小,这两年苦了她们,我和弟弟商量过了,要多留她们几年。”
  对于玉栋的亲事,玉秀曾觉得有几个小娘子不错,问玉栋觉得如何。
  玉栋却是坚定地一摇头,“我要看着你和淑儿嫁出去,再说亲事。”
  “等我和淑儿嫁出去,那还得多少年呢。到时好姑娘都成别人家的了。”玉秀没想到玉栋还有这念头,她今年十二岁,玉淑今年十岁,等淑儿嫁人,少说也要五六年吧。
  玉栋却难得坚定,“你和淑儿过得好,我才放心。要是你们过得不好,就回家来。”
  玉秀又好笑又感动,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看哥哥好像是还无心娶妻,暂时放开了这事。他们如今,还有不少事要忙活。
  年后第一件事,就是商量玉梁上京的事。武帝只管出一道圣旨了事,可玉梁到京后如何安置等等,他们却是得考虑周全的。
  跟同龄孩子,比如村里铁蛋他们比,玉梁人情练达虑事周到,可他到底也才七岁,玉秀怎么能放心让他一个人进京呢?
  京城里,权贵遍地,鱼龙混杂。颜家这样毫无根基的人家,在京城要立足可大不易。玉梁又是要去面圣的,这面圣是天下第一等荣耀事,也是天下第一等风险事。
  玉秀不亲自跟在身边,是怎么都不放心的。

  ☆、271章 上京前先下场

  玉秀不放心玉梁一个人进京,可她若是跟着玉梁进京,留下玉栋和玉淑在家,家里这些生意,玉栋和玉淑怎么料理得开?
  一时之间,玉秀真恨不得把自己剖成两半才好。
  玉梁在边上,看玉秀左右为难,出主意,“大姐,你不是总说哥以后要上京赶考的?要不我们就搬家到京城去住啊?你和二姐也没去过京城吧?”
  举家搬到京城去?
  玉秀没想过还可以这么办,有点犹豫。
  “这主意好,我们都陪小四上京去。”玉栋觉得玉梁这主意好。
  他和玉秀一样,也是两头不放心,只觉得家里人都在自己眼前,他心里才安稳。
  玉淑想到要一年半载看不到玉梁,也舍不得,“小四这主意好,这样,我们还是天天一起,我就不怕很长时间看不到你们了。”
  玉栋三个都觉得好,玉秀也就赞成,“那我们商量一下,家里事情、房子也得照看呢。”
  颜庆江和九娘在边上听着,九娘想了想,拉着颜庆江耳语几句,颜庆江一开始很不情愿地摇头,最后有点无奈地点头答应了。
  九娘才开口说道,“秀秀,我和你小叔还是留在村里,不跟去了。家里要是有什么事,你看能交代我办的?”
  玉秀看颜庆江那一脸舍不得,“婶娘,既然是一家人去,你们当然也去。”
  “我们上京有的是时候。这次你们去京里,要料理的事情多,别的我不懂,就知道京城里人人都是玲珑心富贵眼。我和你小叔,这种时候跟去,就只能添乱。”
  她看玉秀要说话,又接着说,“再一个,你们去京城里,家里房子、田地和铺子生意,都得有人照看。我管铺子管习惯了,就喜欢留在建昌那铺子里。空了回来看看房子田地,你们也好放心。”
  玉秀转念一想,九娘说的也有道理。按她本来的打算,因为玉栋以后要上京赶考,总是要想法在京城有处落脚点的。这次趁着小四进京,刚好在京城置办点产业。
  等他们置办好了,再让颜庆江夫妻俩进京来,住宿也方便。家里这头,有他们在家里照看,自己也可以放心很多。
  兄妹四个商定了进京的事,正想着出发日子定在何时才好,家里来了客人。
  洪伯一问,知道来人是唐赫章府上的管事,连忙到内院禀告。
  既然是唐府的管事,那也不是外人,兄妹四个一起见了,赵全生陪着这管事到客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