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名门妾室 >

第122部分

名门妾室-第122部分

小说: 名门妾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栋嫌马车里闷,要骑马,玉梁不肯一个人坐一辆马车,也跟着上了玉秀和玉淑的马车。
  等三人坐好,钟有行吆喝一声,赶马车的车夫是从颜家车马行里来的,赶车是把好手,他一挥鞭子,马车就稳稳跑起来。
  等一行人走到村外,转上官道,颜家那个围墙角落里,走出一个身穿圆领长袍、头戴文士巾的青年男子,竟然就是那个石秀才。
  石秀才一脸怅然若失地走出来,看着官道上那若隐若现的一行人,想着刚才见到的玉秀。
  在建昌县城里听到玉秀的声音,他就念念不忘。后来打听,听人说起颜家大娘子和二娘子,容颜绝世,一双玉人。他就想见一眼。
  那次托人道歉,玉梁表示不在意后,他上门拜访过两次,却都碰上玉栋和玉梁出门访客,没能进门。
  他又辗转打听,听说玉秀以前在家里,也是要下地的,就想守在东屏村。
  可玉秀如今哪里还需要自己下地啊?
  她又想着如今颜家也算是入士了,她若一再抛头露面,会让人看轻颜家。再说又有金元宗和李承恩那次的事。
  所以,玉秀虽然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却也是很少出门了,偶然要送客,她也只送到大门口就停步。
  这样一来,石秀才守了好多天,别说人,连个声音都听不到。
  也亏他有心,愣是打听到颜家今日出门上京。他也不怕晨起微寒,天没亮就蹲在这角落里,终于是让他见到一面了。

  ☆、281章 想入非非

  石秀才在建昌听到玉秀声音时,就觉得必定是美人。
  那天被赶出去后,他只恨不能见到说话的人。跟人打听之后,知道颜玉梁有两位姐姐,都是美人,性子却大不一样。大娘子颜玉秀性格爽利有主意,二娘子颜玉淑性子温婉话不多。
  他想着那天说话的,应该就是颜玉秀吧?
  听说颜家两兄弟能有今日,都是因为有颜玉秀在家操持生计,让一家衣食无忧,他们才可安心求学、使奴唤婢。
  石秀才一向觉得女子以贞静温婉为要,若是按他的标准,当然是颜玉淑才是好女子了。
  可是,有这样好听声音的女子,就算有主意些小脾气大些,也是应该的吧?何况,颜家又没长辈,两个兄弟不得力,她也是被逼的啊。
  石秀才压根忘了,自己打听到的话是颜家兄妹四个互相扶持过日子的,只一心觉得玉栋和玉梁都是靠着妹妹才有今日的。
  他听人说颜玉秀长得好看,心心念念,在心里想了千百遍玉秀的样子。
  如今见了一面,才发现自己所想的美人样子,真是贬低了玉秀的容颜。
  刚才远远看了一眼,他只看到玉秀梳着垂髪分肖髻,戴着两只蝴蝶状珠花。转头往自己这边看过来,眼波如水,那一缕秋波,就映到了自己心里,在心里一层层泛起涟漪。
  一身鹅黄衣裙,俏丽不失端庄,纤腰不盈一握。
  他只觉心里痒痒的,却没个挠处,最好……能将那美人拉进怀里才好。
  直到佳人坐上马车,他还痴痴地觉得,那人好像依然站在那里,看向自己。
  石秀才今年二十七岁,十七岁时娶了妻子。他那妻子,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相貌长得还算周正。
  原本很以家有贤妻为傲。可见了玉秀,才觉得自家那糟糠妻,出身农家不识字,除了洗衣做饭连朵花都绣得不好看。更别说像玉秀这样忙活生计杨家了。
  这一比较,真是云泥之别。
  他满腹才华,竟然没有佳人相伴。
  石秀才只恨自己娶妻太早,进学太晚,若是自己早几年进学,又还未娶妻,不就可以来聘下这颜娘子了?
  若是自己早聘下了颜玉秀,有她赚钱养家,或许,自己早就像那王彬一样,中个解元回来了。
  石秀才千回百转,只觉得自己错失了一桩好姻缘。
  这样的美人,他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到第二眼。
  她到了京城,还会回来吗?
  石秀才一拔腿就开始往官道上跑,路上遇到几个村人,看这人高一脚低一脚的跑着,不知发了哪门子疯。
  玉秀坐上马车后,当然不知还有这么一个疯子在后头。
  她一上马车,怕一路颠簸,先拿出了两个大靠枕。玉淑和玉梁一人一个,让两人将靠枕放在马车板壁上靠着。
  这辆马车是颜家车马行里最好的一辆,车子大,底板厚实,比起一般的牛车小马车,稳当很多。
  玉淑和玉梁虽然出过几次门了,可还是很新奇。一上马车,一人占了一边靠窗的地方,掀开车帘往外看。
  两人看完后,还要互相换个位置,再看。看到好看的景致,还要拖着玉秀一起点评一番。
  “这路上看不要紧,你们到了京城后,小四也罢了。淑儿,你可不能再这样掀帘子啦!”玉秀嘴里嘱咐着,却一点也没打断玉淑的意思。
  “大姐,京城里规矩很大吗?”玉淑有些好奇,又有些害怕。
  “京城啊……”玉秀说了一句,却不知该怎么说了。
  前世,玉秀在京城住了几年,出门也只是跟着,根本不知道京城是什么样。
  她只知道京城里遍地权贵,京城大官的后宅里,夫人们要么是极度厉害,对妾室打杀由心。要么是妾室得宠,将主母踩落脚底。
  “姐……”玉淑看玉秀说了几个字就出神了,有些奇怪地又叫了一声。
  玉秀回过神,“京城一定是很大的,小四不是说,听唐先生说过的吗?京城不比我们建昌县,那里规矩肯定也大……”
  “就像明州一样大?”玉梁到过明州,看明州街上那些闺秀们,出门很是讲究。
  “明州最大的是靖王爷,京城里,最大的可是皇帝,规矩肯定也更大。我们初到京城,谨言慎行才好。”
  前两日看邸报上说,北蛮议和之事已经议定了,那周明,是不是,也快回京了?
  玉秀想着周明要回京了,到时,或许请他帮忙,带小四出门,自己也可放心些吧?
  不知不觉间,玉秀遇上自己犯难的事,会想到让周明帮忙了。
  玉淑不知道玉秀在想别的,她还想着玉秀刚才说的话,想着自己到京城后,一定不多说不多动,就跟着姐姐。
  “大姐,二姐,快看,快看,映山红!”玉梁指着路边红色的映山红大叫,打断了玉秀和玉淑的思绪。
  四月,正是映山红当季的时间。
  玉栋怕他们三个在车上无聊,听到玉梁的喊声,下马采了不少丢进车里。
  这当然不是让他们三个赏花。他们四个,实在不是风雅人。
  玉淑和玉梁一人摘了一朵,在山杜鹃花的花柄处一吸,就吸到了甜甜的蜜。
  “大姐,给你吃一朵。”玉梁摘了一朵递给玉秀。
  玉秀本来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不好意思吃,看玉梁殷勤的样子,接过来也吸了一口,那甜味,就在嘴里蔓延开来。
  “哥,好吃,我们还要。”玉梁头伸出马车大喊,他眼尖,又看到路边的桑叶田,“桑冻,还有桑冻,都黑了!”
  桑冻,其实就是桑葚。
  玉栋笑着答应一声,也不嫌麻烦,一路上看到能吃的都摘进来了。
  四月野果不少,没多少功夫,玉秀三个的马车里,已经堆了一堆,红色的山莓、黑色的桑葚、白色的白茅草……
  他们现在好东西吃了不少,可这种山里的野果,还是一样美味,百吃不厌。
  等到了砚山,三个人觉得肚子都吃撑了。
  钟有行安排人先到砚山田庄那报信,所以,等玉栋四个一到砚山,颜锦鹏和韩氏已经带人出来迎接了。

  ☆、282章 砚山产业

  玉秀出门时,和玉栋商量过,难得出门,家里如今也打算多置些产业。他们索性趁这次出门,将家里几处产业、铺子都查看一下,也好心中有数。
  砚山这片田庄,是玉秀此次最着紧要看的地方。
  颜锦鹏夫妻俩来到砚山后,日子过得舒心,他们做事也尽心尽力。
  如今,砚山脚下,已经起了一幢大宅院,前后三进,前院一片宽敞的地方可停马车,也可堆放粮食等,门口还有拴马桩。
  前院除了正对大门的三间正房和左右抱厦外,还起了两座院落。
  后院西边是庄子里的粮仓和圈养牲口的地方,牛羊鸡鸭尽有,还空了一个马圈,显然是专门备着玉栋玉梁骑马来时用。
  西边靠院墙的一溜房屋,现在住的都是家里的长年和雇来的短工。
  这边有两扇门,一扇通到前院,一扇通到东院。
  东院这里,有五个小院落,房子一色都是三间正房左右厢房。
  东院西院之间,还空了一片地,现在只种了些果树。
  玉秀是打算着,将来兄妹几个若是住到砚山来,就把这一片建成小花园,花园后就是砚山,也算是借山景入园了。
  因为一直没打算好,这块地也就先空着了。
  韩氏看玉秀看那几棵果树,想着这是自己自作主张定的,“秀秀,这果树,是我想着这地空着也白空着,种点果树还能长些果子吃,你看……”
  “堂嫂想得很周到,就种着吧。”玉秀笑着回应。
  韩氏松了口气。
  她曾听颜家的管事们聊天说,大娘子说话声音好听待人和气,可在大娘子面前总是不敢放肆。她是深有同感的。
  越和玉栋四个接触,她对玉秀就越敬佩,因敬而生惧,她对玉秀的话可不敢含糊。
  玉秀看韩氏有些拘谨,笑着说了些别的,不再看这些果树了。
  她知道韩氏也好,颜锦鹏也好,对自己有些畏惧。可她没打算安抚他们。
  她安顿颜锦鹏一家,是因为兄妹四个回村时,颜锦鹏表示出了善意。可是,有颜庆洪的例子摆在那,大家还是得分个主次你我才行。
  玉栋也好,淑儿也好,都是性子温和的人。当年祖父对颜庆洪,肯定也是温和善意的,还不是养出来一头白眼狼?
  她愿意报答颜锦鹏的善意,也愿意对其他人好。但是,她也要让人记着,他们愿意给是一回事,别人若想予取予求,那就是逾矩了。
  升米恩斗米仇,她不会让人觉得从自己兄妹四个手里拿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宅院,是当初打算盖庄子时,玉栋兄妹四个过来看过定下的。后来一直是颜锦鹏夫妻俩和韩氏大哥在这边监工建造。
  现在,看到宅院造得这么好,玉栋和玉秀俩相视一笑,都很满意。
  颜锦鹏一家和韩氏大哥家原本是住在离田庄有段路的山脚,这宅院盖好后,玉栋和玉秀就让他们住了前院的一套小院。
  玉淑和玉梁还是第一次看造好的宅院,看这些新房子,玉梁看没个院落都没名字,商量着应该给这些院落题名啥的。
  “现在急什么,等以后哥和小四功名上再进一步,到时再给这些院落题名。”玉秀希望,以后玉栋和玉梁中了进士,再来题名,那才更荣耀呢。
  玉淑一想也是,“小四,等这次京里回来,你用花鸟字来题名,让大家都见识一下才好呢。”
  大姐二姐都这么说,玉梁当然也觉得好。
  四个人在田庄歇下后,玉淑和玉梁在田庄里玩,玉栋和玉秀特意到放粮食的粮仓那里转了一圈。
  砚山这边的粮仓分了两处地方,田庄西院的粮仓是放自家田里出产的粮食的。还有一处粮仓,却是和沈家合做粮食生意而建的。
  这处粮仓建在砚山上,地方隐蔽,通风防潮。最妙的是,这处山坳狭窄,山路只容一辆马车跑动。只要让人在山路口守着,就不怕有人偷粮食。
  玉秀干过农活上山下地都干过,所以,颜锦鹏带路,她和玉栋一样,步行走过来。
  三人看了粮仓,又爬到砚山上看。
  现在,站在砚山上往西北方看就能看到兰江,而这中间隔着的几十里路,触目所及,几乎都是颜家的田地了。
  这边地光人稀,玉秀又让颜锦鹏不要吝惜银子。所以,这地买起来很顺利。
  有些人家,卖了地后,索性还签了身契,就托庇在颜家门下。尤其是去年玉栋中了武解元,今年玉梁接到圣旨后,签身契的人家更多了。
  这附近还有村子,大半村人都是颜家的佃户或长年。
  靠近兰江那边,现在有个简易码头,只用木板搭了停船的地方。
  这地方,如今没打算开工,玉秀和沈莛都觉得,等蜀中局势稳定后再开建才好。
  颜锦鹏满脸自豪地说完田地,指着脚下的砚山说,“栋儿,秀秀,这里的田好歹有些出产。这山就差远了,山地太瘦土太松,种果树都不行。现在养些松树、樟树,回头卖木料。”
  他对这么一片山却没多少出产,觉得很惭愧,叫了很多人商量过,大家都没啥法子。
  他一直觉得玉秀买这地,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贪便宜被人骗了。这山都是石头,只能长长灌木矮树,连养草放牛羊都不行。
  玉栋看砚山这土质,也想不出办法,“只能先养着吧,也是奇怪了,你看那边的几个山头,怎么就这山,地这么瘦呢。”
  玉秀看着脚下的石头,只觉得自己透过石头看到了满地金银,没两眼放光都是她压抑住了。
  她不能说脚下踩着的可是宝地,只好安慰颜锦鹏,“二堂哥,没事。这些田地有出产就好了,这山就看好了,不要让别人动,我们先种树养上两年,兴许过两年土质好了,还有别的法子呢。”
  颜锦鹏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晚上,韩氏亲自下厨做饭,玉栋四个和颜锦鹏一家一起,吃了一顿饭。
  在砚山住了一晚,他们换船顺兰江而上,再到官道换马车到青州。

  ☆、283章 青州唐府

  青州,是从南方到北方的第一座大城,可以说是北地门户之一。
  说起来和明州府这边,只隔了一座砚山,一条兰江,南北差异却很明显。
  玉栋一行人弃船上岸,坐上马车后,再看沿路景致,已经不同了。两边不再有触手可及的青山绿水,平原越来越多。
  坐着马车在官道上又行了近一个时辰,远远看到有人在官道边招手,走近看,原来是正月里来过颜家的那位唐府管事。
  那管事跑上来,“远远看着像颜大爷,就招手了,幸好小的没认错。我家老太爷在家等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