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最牛古董商 >

第101部分

最牛古董商-第101部分

小说: 最牛古董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感谢夜钓蓑笠翁、Kleinite朋友的打赏支持,鞠躬。

 第197章 传国玉玺的传说

    回到空中别墅,唐豆打开电脑开始搜索有关传国玉玺的资料,资料搜集的越来越多,唐豆的脑袋也越来越大。

    关于传国玉玺的传说实在是太多了,有正史,有野史,还有一些根本就是臆想甚至是毫无根据凭空捏造出来的。

    甭管是真是假,唐豆把这些资料全都一一拷贝到一份文档之中,然后再重头到尾的整理筛选,对于那些是在不太靠谱的传说,干脆就先备份到一旁等待查证。

    查证的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为此,唐豆查阅了《汉书?元后传》、《资治通鉴》之《晋纪十二》、《太平御览》之《仪式部三?玺》等等典籍,险些没有把自己查疯掉,终于整理出了一条有关传国玉玺一千六百余年大略的走向。

    从秦始皇嬴政打造出传国玉玺之后,至刘邦得到玉玺,这条脉络还算是比较清楚的,可是以后有关传国玉玺的记载则越来越混乱,有一些记载虽然言之凿凿,却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令唐豆根本就无法分辨真假。

    秦子婴元年冬,刘邦攻到灞上,秦王子婴在咸阳东面十三里的积道亭投降,献上始皇玺,刘邦遂以此宝随身佩戴,并代代相受,号曰汉传国玺。

    也就是说,传国玉玺这个名称是自刘邦开始才被正式命名的。

    后来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小皇帝刘婴年仅两岁,传国玉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

    王莽篡位,派其弟北阳侯王舜进宫索要传国玉玺,汉孝元太后见王舜怒斥:“尔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乘便利时,夺取国玺,不复顾恩义,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汉孝元太后随即将传国玉玺投之于地。传国玉玺被摔缺一角,王莽令人以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瑕痕。

    后来王莽兵败,带玺绶避于渐台,商人杜吴杀死王莽,取其绶而不知取其玺。公宾见绶,问明从何处所得。亲自前去割了王莽首级,并取得了传国玉玺,将传国玉玺交与王宪。

    王宪得传国玉玺,流露出称帝之意,将自己乘坐的车辇也按照天子车辇礼制。

    李松入长安,斩王宪,的传国玉玺送到宛,献给更始。

    赤眉杀更始,玺归刘盆子。

    东汉建武三年,刘盆子败于宜阳。献传国玉玺,归降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宦官张让、段珪作乱,汉少帝夜出北宫,与掌玺官走散。

    张让、段珪伏诛,少帝回宫,六玺俱在,而独失传国玉玺,这是传国玉玺第一次从所有的记录中消失。

    不久,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从城南甄宫井中捞出一宫女的尸体,在其项下锦囊朱红小匣中得到玉玺。玉玺方圆四寸,上携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获传国玉玺,心生异念,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

    后来孙坚身亡。袁术得到传国玉玺,称帝。

    袁术死后,其妻扶棺奔庐江,又被荆州刺史徐璆把传国玺抢去献给了曹操。

    后来曹丕篡汉建立魏国,画蛇添足,派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西晋统一三国,传国玉玺归司马炎。

    晋怀帝永嘉五年,王弥攻入洛阳,俘晋怀帝并得传国玉玺。

    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刘聪,还不懂得传国玉玺的意义,他把晋怀帝和传国玉玺都迁到平阳看押起来。

    刘聪死后,大将军靳准作乱,要把传国玉玺交给胡嵩,胡嵩不敢接受。

    不久靳准被杀,靳明遣卜泰献玺于刘曜。

    石勒杀刘曜,得传国玉玺,又自作聪明的在传国玉玺的另一边刻上了‘天命石氏’四个字。

    后赵传至石鉴,内乱,冉闵杀石鉴,夺玺,传子冉智。

    公元352年,慕容俊攻克邺城,宣称闵妻已献传国玉玺,封其为‘奉玺君’,改年号为‘元玺’,建立大燕国。

    然而所谓的献玺之说只是慕容俊导演的一场骗局,是想给自己的统治找到一个正统的说法而已。其实当时濮阳太守戴施以出兵救援为名,从冉魏大将军蒋干手中赚得传国玉玺,遣都护何融怀玺至枋头,交给晋安西将军谢尚,谢尚又将传国玉玺送至建康,至此,传国玉玺历经四十二年流转而重新归于晋。

    后来晋恭帝禅位于刘裕,传国玉玺归宋。

    后历齐、梁,至梁简文帝时,侯景叛乱,夺传国玉玺。

    侯景兵败,部下侯子携带传国玉玺走江东,因怕追兵赶上,将玺投入建康栖霞寺井中,为寺僧永行所得。

    陈永定二年,以传国玉玺献陈武帝。

    隋文帝灭陈,从陈后主处得传国玉玺。

    隋末,隋炀帝携带传国玉玺南下扬州,在江都被缢弑,传国玉玺归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兵败,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玉玺遁入漠北突厥。

    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玉玺归李世民。

    唐传二百七十余年至昭宗。唐天祐四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玉玺,建后梁。

    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玉玺转归后唐。

    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废帝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携传国玉玺登玄武楼。李从珂自焚,于是传国玉玺至此失踪。

    传国玺从秦始皇嬴政传至唐末,计一千六百余年。

    还有一个说法,说是传国玉玺传到了北宋年间。

    这个传说颇为离奇,说是一个农夫在耕田时发现的传国玉玺,送至朝廷。到北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玉玺也同时被被金国掠走,随后便销声匿迹。

    看罢整理出来的这些资料,唐豆童鞋的脑袋已经有三个那么大了。

    一眼看上去,似乎自己穿越寻找传国玉玺的机会数不胜数,可是仔细琢磨琢磨,似乎每一个机会后面都隐藏着无限的杀机,毕竟传国玉玺是国之重宝,无论是哪一位君主得到,必定都是珍重视之,寻常人根本就无法接近。

    不过算来算去,唐豆想要接近传国玉玺的机会还是有几个的。

    第一个机会,自然就是赶在孙坚得到传国玉玺之前到废弃的洛阳城南甄宫井中去打捞那具宫女的尸首,可是如此得到的传国玉玺却没有后来曹丕和石勒在传国玉玺上刻的字。

    第二个机会就是缠着曹操直接到汉献帝刘协那里去讨要,得到的传国玉玺同样是没有曹丕和石勒在传国玉玺上刻的字。

    此二人在传国玉玺上刻字的事情史书上言之凿凿,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如果唐豆拿回来的玉玺上没有刻字,那么必定会被人质疑玉玺的真实性,就跟华佗那本《养生诀》一样,真的也变成假的了。

    可是自三国以后,传国玉玺不是在历朝历代的帝王手中,就是在拥兵自重的大将手中,想要从他们手中得到传国玉玺不亚于是虎口拔牙,难度系数倍增。

    似乎唯一一个机会就是那个最不可信也最为离奇的农夫耕田得到传国玉玺的传说,不过对于这个传说唐豆持有严重的怀疑态度。

    且不管是真是假,干脆穿越过去看看再说,不就是北宋么,唐豆穿越最频繁的恐怕就是明代唐伯虎年间和北宋苏东坡年间了,对于北宋的民风习俗还算是比较了解的,而且仅是去接触一个农夫,想来也没有什么风险。

    说走就走,唐豆换上北宋年间的服饰,噔的一下穿越走了。

    P:  【这一更算保底更新,保底更新任务已经完成,加更正在努力中……】

 第198章 东京汴梁

    根据传说,传国玉玺在北宋年间出现是在宋哲宗赵煦时期,传说倒是有鼻子有眼,连农夫的名字都有,这么大的事情探访起来自然是不难。

    唐豆直接穿越到了宋哲宗时的都城东京汴梁,漫步繁华的汴梁街头之上,一边探听有关传国玉玺的消息,一边寻幽探古饱览这北宋年间繁华的大都市。

    东京汴梁也就是现代的开封,在历史上,汴梁是世界上颇为著名的大城市之一,居民有二十多万户一百多万人,是当时英国伦敦的四五倍,比唐代长安的人口还多出了四万户。

    人口基数决定了城市的繁华程度,汴梁不愧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各种店铺、酒楼、剧场、瓦肆随处可见,坊间的商品更是琳琅满目,不仅有丝绸瓷器药材金银器书籍字画出售,就连日本的折扇、高丽的墨料和大食的香料等也有出售,浏览之间,唐豆童鞋不经意就购买了一大堆东西,只能找了个僻静的所在噔的一下穿越回空中别墅,把东西放下之后又传了回来。

    他买的那些东西虽然都是坊间寻常就可以买到的物品,可是却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这些东西周老见到一定会非常的高兴,上一次唐豆从辽国那个杂货商人罗凯手中拿回去的那些物件就把周老喜欢了个够呛,如今再把这些东西献给周老,老爷子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汴梁的瓦肆是非常出名的,瓦肆就类似于老北京的天桥一样,是提供给民间艺人们表演的地方,戏曲、杂技、曲艺、武术表演、说书、唱曲无所不容,大的瓦肆可以容纳几千人,小的瓦肆也能容纳几百人,是汴梁城中最为热闹的场所。

    汴梁城内还有一条河流,叫做汴河。

    汴河从西向东横穿汴梁城,那里成百上千的大小货船,载来了各地的货物。宋徽宗时期的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国宝级画作《清明上河图》。就是描绘了清明时节汴河两岸及街市的情景。

    唐豆虽然对《清明上河图》垂涎欲滴,不过却也不敢打《清明上河图》的主意,毕竟那是已经存世的国宝级文物,如果自己搞到手。恐怕故宫博物院里的那一幅就会无端端消失,自己得到《清明上河图》,也就等于是毁掉了《清明上河图》,他是绝对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干这种蠢事的。

    唐豆在汴梁坊间闲逛,打听了良久。却没有听到有关传国玉玺和那个叫段义的农民的任何消息,不知不觉间,唐豆走进了相国寺附近的一处瓦肆。

    相国寺本来就是汴梁城中最热闹的所在,这瓦肆又是地处相国寺,自然是更加的热闹,唐豆就是见到此处人多,想来更容易探听到一些消息。

    他只要知道这个从田里挖出传国玉玺的段义家住什么地方,是什么时候从田里挖出传国玉玺就可以了。只要知道这些信息,他就可以穿越到段义挖出传国玉玺的那块田里,抢在段义前面将传国玉玺得到手。那样一切事情就都了结了。

    瓦肆中人头攒动,各种杂耍艺人正在卖力的表演着,唐豆信步随着人流向前移动,也不时的停下脚步观看一下杂耍,毕竟这些民间艺人表演的节目在现代有很多已经失传了,像什么鬼打架、飞镗这些,唐豆长这么大都没有见过,如今难得一见自然也就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唐豆看鬼打架看得入神,这时正在表演的艺人突然停住正在高潮中的表演,开始说起走江湖的贯话。一名敲锣的艺人则是反转铜锣开始绕场求赏。

    那些围观的闲人们一哄而散,眨眼之间只剩下了十余个舍得打赏的厚道看客,这情形跟后世那些围观网络连载小说的读者们何其相像,只要小说开始上架收费。那些围观的闲人们就会一哄而散,白看可以,掏钱却舍不得,似乎这些艺人们的表演本就是应该应份的一样,甚至在艺人开始收费之前还挑三拣四横竖找毛病,可是艺人们也只能忍气吞声接受他们的埋汰。生怕被他们砸了场子断了自己的营生,毕竟他们要靠着这门手艺维持生计,而且还要借着大相国寺这个人气聚集的地方讨个生计,对于这些无赖只能是选择隐忍。

    唐豆站得比较靠前,此时看到艺人手捧铜锣过来讨赏,身边的人却跑得没了几个,忍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伸手从怀中掏出一锭大银放到了艺人的铜锣里。

    那个讨赏的艺人没想到唐豆出手竟然如此大方,寻常的时候他走一圈下来也不过是能得到十几枚铜钱的赏赐,没想到唐豆竟然一下子打赏给他一锭大银,这么多钱,就算他们哥俩在这儿摆上一个月的摊子也挣不到这么多。

    讨赏艺人急忙冲着唐豆深深一揖,收起铜锣抱拳大声说道:“小的在此谢过这位公子爷打赏,兄弟,甭歇着啦,给这位公子加演上一场。”

    “得嘞”,那个表演鬼打架的艺人飞身而起啪啪啪啪连续十几个倒空翻,瞬间获得彩声一片,人气又开始聚集起来,不过很多人的目光却是盯住了唐豆这个出手大方衣着却很普通的豪客,心中揣测此人是哪家府上的公子。

    相国寺本来就是汴梁城中人流汇聚的所在,既有前来礼佛的善男信女,也有专门在此讨营生的各色人等,更有一些寻芳猎艳的纨绔子弟,唐豆的豪举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其中不乏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一双双美目只看得唐豆头皮发麻。

    唐豆讪笑一声,冲着那两个艺人点了点头,转身向人群外挤去。

    就在唐豆转身的瞬间,在他一侧不远处突然想起一个尖锐的嗓音:

    “小子,别这么急着走呀,爷还没让你走呢,你敢跑到这大相国寺来显摆,就不想看看爷的脸色么?”

    唐豆听出这个声音是对他而发,忍不住站住了脚步回头望去,只见斜对面人圈中一个锦衣华服的猥琐公子一步三摇的直接穿过杂耍艺人表演场地向他走来,在他身后还跟着七八个一看就是家奴打扮的恶汉。

    看到那公子走出来,表演杂耍的艺人急忙停住了倒空翻,那个讨赏的艺人慌忙冲着唐豆打了个眼色,示意唐豆快走,自己则是满脸堆笑的向那个公子迎了上去,一脸谄媚的逢迎道:“小的有眼无珠,竟然没有留意到高衙内也在一旁捧场……”

    “滚一边去。”那个高衙内根本没看讨赏艺人一眼,直接伸手把他扒拉到一旁。

    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