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最牛古董商 >

第215部分

最牛古董商-第215部分

小说: 最牛古董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是坐在这间屋子里的人了,就是楼下大厅中的那些人他同样也是一个也不敢得罪。

    这些人都是独霸一方叱咤风云的人物,弹指间就可以让他这个小人物灰飞烟灭。

    别说钱芊芊是跟他视若珍宝的这个柴窑镂空梅‘’双耳瓶叫瓶子了,就是钱芊芊跟这个宝贝叫夜壶他也不敢多说一句废话。

    詹姆士恭敬的望着钱芊芊问道:“钱小姐,不知道这个瓶子要给您放到什么地方?”

    钱芊芊闪开‘门’口,笑了一下说道:“放到屋里来吧,辛苦詹姆士先生了。”

    “钱小姐客气了,能为您和钱先生服务是我的荣幸。”詹姆士绅士的微微欠了欠身,转身从身后两名佳士得职员手中小心翼翼的接过一个合金箱子,又是冲着钱芊芊点了点头,双手捧着那个箱子走进了房间。

    见到詹姆士捧着箱子进来,钱慈航笑着冲他招了招手:“詹姆士先生,把那个柴窑瓷瓶拿到这里来吧。”

    “是,钱先生。”詹姆士捧着箱子一直走到钱慈航面前,小心翼翼的把箱子放到了已经清理出来的茶几上。

    在钱慈航的示意下,詹姆士从自己手腕上摘下来一个电子密保,按照上面变换的数字打开了箱子密码锁,伸手掀起了箱盖,小心翼翼的从箱子里捧出来那个天青‘色’的镂空梅‘’双耳瓶,盖拢箱盖,就把那个双耳瓶放在了箱盖上,直到确认放稳了,他这才小心翼翼的把自己的双手撤离,直起腰退到了一旁,望着钱慈航开口说道:“钱先生,这就是那个柴窑镂空梅‘’双耳瓶了。”

    钱慈航笑笑:“谢谢你了詹姆士。”

    “您不用客气,为您效劳是我的荣幸,您看过一个小时我过来拿可以么?”詹姆士欠了欠身望着钱慈航问道。

    这个柴窑瓷瓶可是价值不菲,詹姆士知道坐在这间屋子里的人是绝对不会贪墨佳士得这个瓶子的,干脆送个免费的顺水人情,既省得自己站在这里碍眼,也显得自己大度。

    钱慈航笑笑点了点头,詹姆士欠了一下身倒退了几步转身离去了 疯狂角色();。

    拍卖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作为佳士得驻香港办事机构的经理,他也不可能把时间都用在等待这些巨擘们欣赏这件柴窑瓷瓶上。

    看着合金箱盖上放着的那个在灯光下出梦幻般天蓝‘色’釉彩的梅‘’双耳瓶,围坐一圈的人早就已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到了这个瓶子上,甚至已经有人惊叹出声:“这才是真正完美的艺术品。”

    这件柴窑瓷瓶是钱慈航借着杨灯要看实物的名义跟佳士得要来的,人们自然不好抢在钱慈航前面上手。

    钱慈航冲着杨灯笑道:“灯丫头,这个柴窑瓷瓶我给你要过来了,你上手吧。”

    面对这么多大鳄,就连一向底气十足的杨灯也有些心虚。她俏皮的冲着钱慈航吐了吐小舌头:“还是钱伯伯先来吧。”

    钱慈航哈哈的笑了起来:“说实话,我刚从黄浦回来,只听说有这个瓶子,还没来得及上手呢,我就是借着丫头的由头中饱‘私’囊,如果丫头要是真跟我不客气,那我肯定会不高兴的。”

    人们随和的哄笑了起来。

    钱慈航也不再客气,‘抽’出茶几上的纸巾擦了擦自己的手,小心翼翼的把那个柴窑梅‘’双耳瓶捧了起来。

    柴窑瓷以轻薄著称,迄今存世的柴窑瓷碎片最薄的竟然就跟纸张一样厚度,面对阳光竟然可以看清太阳的轮廓,再加上柴窑瓷用料细腻,烧制时釉面上有细小的开片,所以柴窑瓷极其容易破碎,这也是柴窑瓷极难保存的重要原因,那些从墓葬中出土的柴窑瓷在掘出来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成了一堆碎片,不过就算如此,那些柴窑碎片也是极其珍贵的文物,被收藏家们所追捧。

    要不然古玩行中怎么会流传着‘柴窑无传世’这样的话呢,实在是完整的柴窑器基本上在如今的市面上根本就见不到,就算偶尔出现一两只,大多也被行里的专家们鉴定为近现代仿造的赝品。

    自从后周灭亡之后,柴窑瓷器烧制技术就已经失传了,宋明清这几个朝代的官窑都曾经试图仿制出柴窑瓷,可惜却是无一成功,后来有人认为耀州窑的薄胎单釉瓷器实际上就是柴窑,可是根据出土的柴窑瓷和耀州窑瓷器碎片进行对比,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

    宋明清这几个朝代仿制不出柴窑器,可是近现代的一些民间高手却是能够仿制出一些类似于柴窑器的瓷器,近现代的成功其实是依赖于现代工业的技术,科技进步了,自然瓷器制胎和烧制技术也提高了不少。

    不过近现代那些民间高手仿制的柴窑瓷也只能是糊‘弄’一下那些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收藏者,对于真正的内行来说还是很容易鉴别出真伪来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说柴窑瓷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件整器被业内专家公认为是真正的柴窑器 皇家语言学院();。

    如今,佳士得拍卖的这件柴窑镂空梅‘’双耳瓶也是有争议的,有一部分专家认为这就是一件真正的柴窑瓷,而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这是一件明代官窑仿制的柴窑瓷。

    但是甭管正方反方,都确认一点,这件柴窑镂空梅‘’双耳瓶制作工艺‘精’美,最少也是明代以前官窑出品的‘精’品瓷器。

    人们对这个柴窑瓷瓶虽有争议,但是它的价值却同样是被人们所公认的。

    无论是真正的柴窑器,还是明仿的柴窑器,这件镂空梅‘’双耳瓶都值得‘’大价钱收藏。

    钱慈航小心翼翼的捧着手中的镂空梅‘’双耳瓶细细查看着,眉梢不时的跳动一下。

    钱慈航的收藏偏于字画类,对瓷器虽有研究,但是涉猎不深,不过这件镂空梅‘’双耳瓶捧到手中那种轻若无物的手感,就已经让他有六七成相信这就是一件真正的柴窑器了。839345828……》

 第410章 薄如纸

    钱慈航手捧着那个瓷瓶,瓷瓶釉面上倒映出钱慈航清晰的模样。

    瓷瓶的质地看起来就像是天蓝色的宝石一般,隐隐约约可以透出他十指模糊的轮廓。

    钱慈航忍不住曲起手指,轻轻地在瓷瓶上弹了一下。

    ‘叮~’一声如同乐器般的声音从瓷瓶口中发出,带有微颤的余音,清晰悦耳。

    瓷器跟打击乐器一样,在受到外力击打时,会因为震颤而发出声音,不同质地的瓷器在受到敲打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高手甚至能用一双筷子敲打不同的瓷器弹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

    柴窑瓷由于壁薄,在敲打时发出的声音则更加的清越,就如同刚刚钱慈航轻弹的这一下一样,会发出一种类似于乐器般悦耳的声音。

    郭总紧张的望着钱慈航,轻声提醒道:“钱老,这可是柴窑瓷器。”

    郭总后面的话没说出来,其实他是想告诉钱慈航,您可得小心点,柴窑瓷胎质薄如一张纸一般,您别使大了劲把这个柴窑器给(卒瓦cei)了。

    钱慈航终于小心翼翼的把手中的梅花双耳瓶放回到合金箱子的箱盖上,瓶子离手,马上哈哈的笑了起来:“青如天,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果然是名不虚传。”

    钱慈航的这个评价等于是他已经肯定了这个瓶子就是柴窑瓷了。

    根据史书记载,柴窑瓷青如蓝天,薄如纸张,釉面如同镜子,轻弹时发出的声音如同用乐器在演奏一般。

    而眼前的这件镂空梅花双耳瓶则完全符合了史书记载柴窑瓷的所有特征。

    看到钱慈航终于将这个双耳瓶放回原位,人们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

    郭总不好意思的冲着钱慈航笑道:“钱老,您可千万别怪我小心眼,这个柴窑瓷瓶简直堪称完美,我们几个在当初预展的时候简直都不敢上手,这宝贝可是(卒瓦)一件少一件。”

    李超人在一旁笑道:“老郭,这可是柴窑瓷,别说是(卒瓦)一件少一件了,除了这一件你给我找出第二件来看看?”

    郭总冲着李超人非常不爽的问道:“老李,听你的意思,你认为我手里的那个瓶子是个赝品?”

    李超人哈哈一笑:“老郭,我可啥都没说,这话可是你自己说出来的。”

    郭总面红耳赤,大家都是老狐狸,自己怎么一不小心就掉进李超人设下的陷阱。

    可是话说回来,跟眼前这个镂空梅花双耳瓶对比起来,自己手中的那个瓶子明显的就逊色一筹。

    看着眼前的这个瓶子,连郭总自己都开始怀疑起自己手中那个瓶子恐怕真的是鱼目混珠。

    难道自己手里那个瓶子真的是耀州窑烧制的?

    这时,一旁的何特首笑着向钱慈航问道:“钱老,您估计这个瓶子得值多少钱?”

    人们的耳朵都竖了起来,包括薛心涵也流露出关心的样子。

    有参与竞拍意愿的这些大豪们自然是想要旁敲侧击的探听一下别人对这个瓶子的心理价位,就算不想参与竞拍的人,心里也渴望知道这么一个小瓶子到底能值多少钱,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何特首的询问不好不答,钱慈航沉吟了一下,笑着说道:“要是按我看么,我觉得这个瓶子恐怕可以拍出两三亿的高价来。”

    “两三亿?”何特首楞了一下,望着薛心涵一脸苦笑的说道:“薛部长,咱们就算不吃不喝干一辈子,攒下来的工资恐怕都不够买这一个瓶子底儿的。”

    薛心涵笑着说道:“何特首,您要是真买了这么一个瓶子底儿,那廉政公署恐怕真的要请您去喝咖啡了。”

    大豪们捧场的笑了起来,而心里却都在盘算着钱慈航给估出的这个价位,他们知道,这个价位绝不是钱慈航给这个瓶子估出的最高价位,心里已经在这个价位的基础上很自觉地增加了几成,甚至是更高。

    大家都清楚,在这场拍卖会上,最终这个柴窑瓷瓶的竞争必定是在屋子里这些人之间进行,至于其他那些参加竞拍的客人,别说他们没有能力跟这间屋子里这几位竞价,就算他们有能力,恐怕见到这几位举牌的话也会很自觉地退出竞价。

    这时,钱慈航呵呵笑着望着大家说道:“大家别忘了,现在咱们这屋里可还坐着北杨南周二位的传人,他们两个可还没发表意见呢。”

    人们的笑声止住,目光都投到了唐豆和杨灯的脸上。

    这小两口可是得天独厚,独占了古玩行泰山北斗两大资源,一个是北杨的女儿,一个是南周的徒弟,不过就是太年轻了一些,假以时日经验积累得丰富了,恐怕这小两口也能成为古玩行中北杨南周那样巨擘级的人物,也许下一代的古玩行就要靠他们小两口扛旗了。

    不过现在么,人们还真有些看不起唐豆和杨灯两个人的鉴赏水平,毕竟这两个人太年轻了一些,两个人的岁数加在一起都要比在座的任何一个人差了一大截,当然,钱芊芊除外。

    古玩鉴定靠的就是经验积累,名师只是指路,想要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那只能依靠日积月累不断的磨砺,而年龄最能体现出这一点。

    古玩行的鉴定师就跟坐堂的中医一样,越老越值钱。

    见钱慈航把众人关注的目光扯到自己身上,唐豆急忙谦逊的冲着大家拱手笑了笑:“晚辈夫妇后学末进,在诸位前辈面前哪有晚辈说话的地方。”

    钱慈航笑着说道:“小子,你就别在老头子们面前装模作样了,让你上手你就上手看看,说错了也没关系,经验总是要一点点积累的嘛。”

    其实包括钱慈航在内也不太相信唐豆和杨灯有什么太高的鉴赏水平,如此一说,其实就是在这些人面前抬举唐豆。

    唐豆咳嗽了一声,再谦虚可就是矫情了,他冲着大豪们拱了一圈手,笑道:“既然大家抬爱,那小子就长长见识。”

    钱慈航力挺唐豆,大家都不好说什么,不过那位郭总还是忍不住善意的提醒了唐豆一句:“小唐,上手的时候轻一点,这柴窑瓷可是极易破损。”

    这也就是看在钱慈航和唐豆背后的北杨南周面子上,若是换做其他的年轻人,估计郭总早就让他滚一边呆着去了。

    唐豆笑了笑:“多谢郭老提醒,我会小心的。”

    唐豆也学着钱慈航刚才的样子,用纸巾擦了一下手,避免万一手滑不小心(卒瓦)了这个瓶子。

    在别人提心吊胆的注视中,唐豆小心翼翼的把箱盖上那个如同蓝翡翠一般的梅花双耳瓶捧到了手中,眉梢忍不住轻轻一挑。

    好轻,看上去挺大的一个物件,捧在手中的感觉竟然就跟捧起一团棉花一般,恐怕这个瓶子的净重最多也不会超过一百克,真正达到了柴窑瓷的精髓‘薄如纸’。

    坐在唐豆身旁的杨灯从自己的小包里掏出来一把普通放大镜和一只十倍放大镜拿在手中,等着一会儿唐豆使用起来方便。

 第411章 熟悉的感觉

    唐豆捧着那个梅花双耳瓶,并没有急着翻看底款,那东西根本说明不了什么。

    如果物件是后仿的,仿造的人必定也会把功夫放在底款上,从底款这种最直观的标识上基本无法分辨出真品和赝品之间的区别。

    除非是那种特二的,就跟当年自己从二蛋爸手中花六十万买的那个宣德炉一样,制造假宣德炉的那货连省一德都不知道就敢去做赝品糊弄人,而偏偏的还遇到同样不知道省一德的二蛋爸,两好凑一好,结果二蛋爸上当了,不过辛亏损失不大,才几百块钱,就当是花钱买个教训。

    唐豆首先把瓶口对向了自己,从这个角度很容易看清瓶口的胎质,果然是非常轻薄,不过却也没有薄如纸那么夸张。

    制作瓷胎越薄越考究功力,小器还好说一些,尤其是那些大器的制作尤其困难,主要是轻薄的胎壁根本承受不住胎泥本身的重量。

    唐豆从杨灯手中拿过放大镜,仔细的观察瓶口内壁的釉质。

    瓷器内釉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同时也最考究制作者的功力,一些细微的瑕疵很容易被瓷器外釉的靓丽给掩盖过去。

    捧着这个梅花双耳瓶,唐豆足足看了有十几分钟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