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最牛古董商 >

第260部分

最牛古董商-第260部分

小说: 最牛古董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豆苦笑着将这个已经陷入狂热恋爱中的家伙送走,转头又来到了空中别墅,换好衣服噔的一下穿越走了。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绍兴西南兰渚山,唐豆童鞋大袖飘飘的出现在此处,径直向镜湖口兰溪畔的兰亭走去。

    魏晋时期,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临近兰亭,唐豆已经遥遥听到从兰亭传出的欢笑之声,唐豆微微一笑,径直走了过去。

    此时兰亭外已经停满了车马,亭中已经聚集了不少的达官显贵,他们都是接受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前来赴修褉之会的会稽和建康的军政要人。

    会稽就是现代的绍兴,在东晋时期,会稽是国内屈一指的一线城市,就跟现在的黄浦在中国的地位一样。会稽内史就是会稽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王羲之可以说是以为声名显赫的政府高官了。

    修褉是民间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的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祭祀活动,王羲之借着修褉的机会邀请会稽和建康的军政要人在兰亭相聚,饮酒、写诗、观山、赏水,可以说王羲之的面子还是非常大的,魏晋以来显赫的家族差不多都到齐了,应约而来的有王家、谢家、袁家、羊家、郗家、庾家、桓家等,可以说东晋时期有分量的权贵全都到齐了。

    不过东晋旷达清雅飘逸的社会氛围使得这次聚会完全没有任何政治色彩,哪怕组织者王羲之是会稽內史,参与者也大多是当朝权贵,人们也只是饮酒作乐谈诗论文,氛围显得非常轻松。

    此时兰亭内外已经聚集了不少的达官显贵,人们正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高声谈笑,甚是洒脱。

    唐豆毫不怯阵,他面含微笑直接向亭内走去。

    有啥好怯阵的,不就是一些名门世家的达官显贵么,你们东晋皇帝的老祖先司马懿都因为我多说了几句话被许褚一剑给砍了,惹急了我重新穿越回去,这一回决不让司马昭从许褚的手指缝中漏出去,断了你们东晋的根。

    唐豆正在yy,一个正在招呼宾客的管家模样的人面含微笑拦住了唐豆:“这位公子请留步。”

    唐豆一笑站住脚步,望向了那个管家。

    管家陪着笑走到唐豆面前,今天前来赴会之人无一不是各大世家中的杰出之辈,管家见唐豆锦衣华服的样子,虽然看着唐豆面生,但是猜测唐豆也必定是出自于哪个名门世家,自然是陪着小心,不敢唐突得罪。

    管家冲着唐豆拱手笑道:“这位公子请了,请问公子可有请柬?”

    “请柬?没有。”唐豆摇头笑道。

    “呃~”,正在陪笑的管家脸上僵硬了一下,但是也只是一瞬间而已,他马上又陪着笑问道:“公子,今日兰亭已经被我家大人包了下来举行修褉之会,我家大人乃是会稽内史王羲之王大人,公子若是来游兰亭的话,请公子改日再来可好?”

    唐豆哈哈一笑,冲着管家笑道:“今天我就是慕王大人修褉之会而来,难道王大人的修褉之会不是以文会友,而是要看官职出身的么?”

    管家楞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唐豆了。

    要知道王羲之为官尤其注重官声,今天如果拦住唐豆不让唐豆赴会,恐怕会传出不利于王羲之的言论,可是今日赴会之人全都是会稽和建康的军政要人以及各世家的子弟,如果要是让唐豆这样一个身份不明的人闯进去,自己必定会受到王羲之的责怪。

    管家正在为难,亭中一个三十几岁头戴漆纱笼冠的男子笑呵呵的走了出来,冲着唐豆拱了拱手笑道:“这位公子说的不错,今天的修褉之会正是以文会友之会,凡天下有才学之人皆可参加,不过赴会之人要即兴赋诗词一方可。”

    唐豆哈哈一笑负手而立:“这有何难。”

    不就是剽窃么,这有啥了,让我想想剽窃哪诗词最为适合眼前的情形。8

 第496章 王羲之研磨

    唐豆倒背着手缓缓的踱起步来,不过古人吟诗的时候踱步是为了触发灵感,而这货踱步是在考虑剽窃哪位后人的诗作好,呵呵。

    这旁的动静已经吸引了不少人,人们见那位冠服男子亲自走出来,有不少人也跟着走出来看热闹。

    有人看着唐豆面生,忍不住低声向一旁的人询问唐豆的身份,被询问的人自然也是一头雾水。

    其实踱了几步,唐豆心中就已经选定了要剽窃的诗文,现在不过是做做样子,吸引更多的人注意,那样自己出口成章之后,才不用担心依旧被人驱逐出去。

    史记载,王羲之的兰亭之会一共邀请了四十二位名士参加,此时时辰尚早,有一些人还没赶到兰亭,不过现在也已经聚集了有三十几个人。

    唐豆见绝大多数的人已经被吸引了过来,他呼了一口气,到背着手眺望着面前镜湖波光粼粼的水面,缓缓的踱着步子,非常装逼的吟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听到唐豆开始吟诗,围观的人已经安静了下来,当人们听到唐豆起始这两句的时候,有不少人已经忍不住眉梢一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诗暗含玄机,意境深远,一语引起了这些才高八斗的名人士子心**鸣。

    唐豆顿了一下,让诗的意境被所有人体会之后,吟出了下一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围观的名士们纷纷点头,唐豆这句诗与前一句相辅相成,更加强化了诗的意境。

    那位冠服的男子此时也收敛起了刚才脸上若有若无的笑意,神情变得庄重了起来。

    唐豆微微一笑,抑挫扬顿的将前面两句重复了一遍,一气呵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不如今日之兰亭。”

    唐豆剽窃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兰亭虽无陋室,却有兰亭在,且有山有水,与铭文中所表达的意境颇为相符。更有甚者,今日是王羲之借兰亭之地举办的修褉之会,邀请赴会之人全都是会稽、建康两地的军政要人以及各世家子弟,唐豆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仅贴合情景,更是将与会众人的马屁全给拍到了。

    而唐豆篡改的最后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不如今日之兰亭’,更是妙到毫巅。

    南阳诸葛庐即南阳卧龙岗诸葛亮的草庐,子云亭传说是西汉大辞赋家扬雄扬子云的读台,而在唐豆的词中,此二处皆不如今日之兰亭。

    为何不如今日之兰亭?

    那当然是因为今日王羲之在兰亭发起了修褉之会,聚集了东晋时期会稽、建康这两座名城中的这些名人贤达齐聚于此的缘故。

    而这一首陋室铭吟唱起来合辙押韵,韵律感极强,读起来犹如金石掷地一般,却又自然流畅。一曲终了,犹有余音绕梁之感,令人回味无穷。

    同时,从词中的意境中,也隐含着作词者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这也正是很多文人墨客所向往的一种生活意境。

    吟罢,唐豆用眼角的余光偷看了一下旁人的反应,心中暗笑,依旧倒背着手在那儿继续装,似乎自己还沉浸在自己诗文所营造出的意境之中。

    “好文采,好诗词。”那个冠服男子突然拊掌大笑了起来。

    随即,围观的众人也爆发出了惊天的喝彩之声,赞誉之声不绝于口。

    唐豆转过身,冲着喝彩的人们拱手道谢,微笑着望着那位冠服男子问道:“王大人,不知在下可有资格参加王大人发起的这次修褉之会?”

    唐豆自然早就已经将王羲之的资料烂熟于心,他知道王羲之在发起修褉之会,做出那篇被后世视为无价珍宝的《兰亭集序》时,他的年龄不过才三十二岁。

    如今他见这个冠服男子主动与自己应答,而那个管家在见到冠服男子出来时马上就躬身退到一旁,他就已经料到恐怕此人就是传说中的圣王羲之了。

    唐豆果然没有猜错,这位冠服男子正是时任会稽内史的圣王羲之。

    王羲之哈哈笑着伸手把住了唐豆的胳膊:“这位兄台,你自然有资格参加本次修褉之会,不仅有资格,兄台之文采令逸少也是自叹弗如。敢问这位兄台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唐豆知道逸少是王羲之的字,他呵呵一笑也趁势拉住了王羲之的胳膊:“在下姓唐名豆字子豆,建康人氏,无名小卒耳,如何敢当王大人谬赞。”

    “唐豆?唐子豆?”几名从建康而来的达官显贵面面相觑,建康名门望族中没有一个唐家,他们也更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唐豆或者唐子豆的人,看来诚如他所说,他真的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

    可是,以他的文采,又怎么会在建康籍籍无名?

    虽然那几位建康显贵心有疑窦,但是也已经对唐豆生出了招徕之心。

    在他们看来,唐豆若真的跟他刚才所吟的那篇文章一样并无问仕之心,那又何必撞到这兰亭来弄文采?

    王羲之自然也没有听说过唐豆的名字,但是那并不重要,他只要知道唐豆有文采就足够了。

    这年代可没有什么剽窃之说,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文一经问世,必定会被广为流传,向唐豆刚才吟的这首《陋室铭》,王羲之就断定从未有人做过如此题材、如此写意的诗文,既然从未听说过,那么必定就是面前的这位唐豆所创作的了。

    王羲之哈哈笑着拉着唐豆走进兰亭之中,笑着询问道:“子豆,你方才所作意境深远,可否写下来令我等传唱?”

    擦,刚考完我作诗,现在又要考我法了?

    唐豆哈哈一笑,扫了一眼兰亭之中,径直向一侧案牍走去。

    王羲之在此举办兰亭之会,就是聚集人们在此饮酒吟诗作画,自然少不了笔墨纸砚这些文房四宝。

    若是放在以前,唐豆还真不敢在王羲之跟前拿起毛笔写字,那纯粹就是班门弄斧。不过唐豆自从跟随杨一眼学习羊仿以来,可是没少在法绘画上下功夫。

    要知道羊仿不仅是仿造历朝历代的瓷器,同时也擅长仿造名家的法画作,杨一眼眼睛虽然瞎了,但是经验却依旧在,他看不到唐豆模仿的怎么样,但是他却也将自己三代摸索出来的临摹窍门传授给了唐豆,也曾经让周老和秦彦培二人帮忙验证过唐豆的临摹作,虽然还没有达到大家的程度,但是模仿起名人字画来也已经有了那么几分神韵,如果把他临摹的赝拿出去,估计得有很多半只脚踏进古玩行的人会看走了眼。

    见到唐豆拿起毛笔,王羲之微微一笑,冲着唐豆说道:“让我来为子豆研墨。”

    唐豆咧嘴一笑谢过。

    圣王羲之亲手为我研磨,这牛可吹大了,够回去跟杨灯嘚瑟半天的了

 第497章 真才实学

    王羲之细细的研好墨,微微一笑,束手退开了两步,与旁观的人站在了一起。

    今日之会本来就是风雅趣事,接受王羲之邀请前来的人虽然其中一部分是在军中谋职,不过这些人绝大多数也都是出身于名门望族,无一不是饱读诗书的博学之人。

    这时,最后几个迟来之人也相携到来,听闻有人已经做出了文章,正准备挥毫泼墨,也全都围了过来。

    唐豆手持狼毫,望着面前铺开的蚕茧纸,沉思了一下,在心中默算好这篇《陋室铭》在蚕茧纸上的布局,饱蘸墨汁,抬起手腕沉稳的在蚕茧纸上落下了《陋室铭》三个字。

    唐豆临摹的是苏东坡的书法,北宋四大名家苏黄米蔡可不是白叫的,尤其是苏东坡的书法,更被冠为四家之首。

    苏东坡书法早年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己曾说过,‘我书造意本无法’。

    黄庭坚曾经评价苏东坡书法‘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

    晚年时的苏东坡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书法风格更近一层,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达到了苏东坡一生的巅峰。其弟兄子侄子以及好友均向他学习,后世的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吴宽、唐伯虎等人,以及清代的张之洞,均临摹苏东坡的书法,可见苏东坡书法的影响之大。

    黄庭坚曾经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轼为第一。

    唐豆跟苏东坡熟稔,临摹苏东坡的书法更是形神具备,此时落笔写下《陋室铭》这三个字,已经令众人为之色动,就算是王羲之也不由得眼中露出痴迷迫切之色。

    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大家,苏东坡是宋代的书法大家,王羲之被称为行书天下第一,苏东坡同样也被黄庭坚称为本朝善书者第一。

    这两个人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佼佼者,但是不在一个朝代,相隔了将近千年,根本没有办法同台比较。

    而现在,唐豆就把苏东坡的书法展现在了王羲之眼前,这令王羲之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没有想到唐豆看上去如此年轻,书法竟然这样苍劲老道,笔意之中似乎饱含了数不尽的世道沧桑。

    王羲之断定,唐豆必定是师承于某位隐世的书法大家。

    而能够传授给唐豆如此书法的人,不用想也知道必定不会是一个普通人。

    既然已经落笔,唐豆也就抛开心中一切杂念,笔走龙蛇,刷刷刷在蚕茧纸上完整写下了《陋室铭》全文,只是《陋室铭》的最后一句依旧还是唐豆篡改的那句:不如今日之兰亭。

    自唐以前文人墨客还没有在书画作品上落款的习惯,唐豆也深知此理,但是他有感而发,还是在陋室铭的落款处用鼠须笔提上了一行小字:永和九年三月三,于兰亭雅会有感而发。

    收笔,呼气,站定。

    王羲之大赞了起来:“好文章,好书法,好一个兰亭雅会有感而发,众好友,大家当为此文浮一大白。”

    众人纷纷叫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