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最牛古董商 >

第344部分

最牛古董商-第344部分

小说: 最牛古董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豆穿越回来,又瞬间穿越回刚才去找唐伯虎那个时间的三天后。

    三天的时间,唐伯虎早就已经为唐豆准备了一大堆打磨得光光亮亮的滑石,唐豆笑呵呵的塞给唐伯虎两瓶伟哥,约好下次一起喝酒,然后抱着那堆滑石噔的一下又穿越了回来。

    唐豆是打算用这一堆滑石,在上面刻上那些陶文来讨好岳父老子的。

    可是没想到,唐豆刚把滑石放到桌上,马上就挨了杨一眼一顿臭骂。

    臭小子,能随便穿越古代了不起是吧?唐伯虎怎么说也是一代名士,让你这样使唤来使唤去的,你自己内心不觉得愧疚?滑石外面到处都有卖的,就算买一吨两吨也花不了几个钱,你偏偏要去占别人的便宜,瞧你这点出息

    唐豆一头黑线,咧着嘴冲着杨一眼说道:爸,我这不是怕您等着着急么,从古代拿回来比出去买还要方便。再者说了,我也没占唐伯虎的便宜呀,两盒伟哥的价钱可以买一大堆这破滑石了。得,既然惹您生气了,我这就给唐伯虎送回去,然后我到外面去买,不过现在天还没亮,恐怕要

    你敢!杨一眼吹胡子瞪眼的把拐棍举了起来。

    秦彦培和周老忍不住开心的笑了起来,这个老家伙憋了一肚子火,终于还是找个理由矫情,把这口气发到唐豆身上了。

    唐豆也知道,他要是真敢把这堆滑石给唐伯虎送回去,杨一眼的拐棍绝对得落到他脑袋上,他这么说不过是凑趣罢了,自己故意找打,怎么也让岳父老子能把肚子里的这口气顺过来。

    杨一眼被秦彦培和周老笑红了脸,拐棍落下赏了唐豆一下:赶紧,给老子把那些字都刻出来。

    唐豆揉着被拐棍抽疼的肩膀,呲牙咧嘴的无声的嘀咕着什么,惹得秦彦培和周老二人又笑了起来。

    这一回杨一眼虽然不知道这俩老头为何发笑,但是也料定必定是唐豆这小子在作怪,举起拐棍又赏了唐豆一下。

    唐豆不敢躲避,又挨了岳父老子一拐棍,一旁的秦杰瞪着眼睛冲着杨一眼喝道:你干嘛又打豆子。

    他自己心里明白。杨一眼哼了一声。

    唐豆冲着秦杰咧嘴笑了一下,急忙躲到一旁,闷头在滑石板上刻起字来。

    滑石是软石,刻刀落下去跟用笔在纸上书写一样方便,等到天快亮的时候,他已经把几百个字分别刻好,还把相对应的现代汉字解释也刻上了。

    三个老头围着桌上的四个陶罐一堆滑石板,却像是面对一桌最丰盛的盛宴一般,双目放光垂涎欲滴。

    有了陶文和现代汉字的对照,三位老爷子很快解读出了那四个陶罐上面文字所代表的意思,不由得越发兴奋起来,可是眼前的四个陶罐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这个时期历史了解的需求。

    杨一眼挥了一下手阻止了秦彦培和周老提出的这样那样的要求,冲着唐豆说道:小子,你马上去找舜帝和大禹,把舜帝都城的情况搞清楚,如果有机会的话,多搞一些有文字记录的东西埋藏在舜帝的都城里,就跟你在邺城埋的那几件重器一样,把详细位置搞清楚,然后我们几个老家伙带队去挖出来。你用不着弄虚作假,也不要自作聪明,让舜帝和禹帝为你特别做些陶文器皿出来。你只是去收集,然后把那些东西妥善的保存下来,咱们要还原给世人一个最真实的历史。

    马上?

    唐豆咧嘴看了看窗外朦胧的天色。

    好吧,马上。

    唐豆站起身,冲着三位老爷子说道:我从瓷窑走。

    三位老爷子点了点头,他们现在也知道唐豆名气大了,在外面行走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连去空中别墅都需要借道古代,相比之下,还是从瓷窑里走更稳妥一些,毕竟这是在自己家里,而且还有三位老爷子坐镇,肯定出不了什么问题。

    唐豆回屋跟正在哄小豆子的杨灯说了一声,转身走出房间进入瓷窑,噔的一下穿越到了空中别墅。

    整理好行装,唐豆再次穿越到崇堤帐篷里,舜帝鲧和大禹三人依旧还坐在那儿,外面也依旧是大雨滂沱,对他们来说,唐豆不过是消失了一眨眼的时间而已。

    唐豆坐下来,望着舜帝直接问道:圣王,后世对您现在都城的记录语焉不详,甚至连具体的位置都搞不清楚,这件事对考古界来说成为了一个千古悬疑,希望您能指给我正确的位置,我们后人希望能对圣王都城遗迹进行发掘。

    很多人都知道,舜帝的都城是穷桑,同时也是黄帝少昊颛顼三帝登基的地方,不过人们对穷桑到底在哪儿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在日照,有人说在曲阜,还有人说在沂源临朐安丘诸城阳谷,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说法,当然,主要是物证的不足。

    原本唐豆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舜帝指给自己,自己穿越过去确认一下坐标就可以了。

    可是,这个时期的地名跟现代根本没有任何对照,不仅地名没有对照,就连山川地貌,东西南北都无法对照,此时的地域环境跟现代的地域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而更令唐豆头疼的是,这个时期的人类因为不了解地球,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笼罩着大地,大地是由四根柱子顶起来的。

    唐豆连哭的心都有了,看来,要从初级地理知识开始给几位祖先们解释了,而舜帝的都城穷桑,若是自己不跟随着舜帝一起走回去的话,恐怕依旧是无法了解清楚到底是在什么位置。
 第651章 大禹治水

    唐豆穿越回去告诉三位老爷子暂时还无法确定穷桑到底在什么地方的事情,以免三位老爷子等的心焦。

    三位老爷子对这一节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们知道唐豆就算把地图摆在舜帝等人面前,他们恐怕也无法指出确切的位置,想要确定位置,唯有等唐豆亲自到穷桑才行。

    只是这桩困扰了世人数千年的悬案,他们实在想早一天解开,因为老天爷留给他们的时间实在已经不多了。

    在老爷子们的催促下,唐豆再次返回崇堤。

    大水未退,舜帝等人恐怕暂时是不会离开崇堤的,正好借着这段时间,唐豆跟舜帝等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交流范围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等等各个方面,唐豆需要了解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而唐豆则为舜帝大禹他们敞开了未来的整个世界,只是舜帝大禹他们感到一切都那么的不可思议,未来世界的一切已经完全颠覆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三位老爷子虽然还没有得到穷桑到底在什么地方的确切消息,可是唐豆跟舜帝等人交流回来的这些信息已经令三位老爷子欣喜若狂,这可是绝对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尧舜禹汤时期的社会形态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段时间,唐豆绝大多数的时间全都放在了这个时期,尤其是对大禹,他更是倾尽了心力,他在帐篷里悬挂了一张最新版本的中国山川地貌全图,从基础地理知识开始给大禹讲起,循序渐进,终于使得大禹对于中国的地形地貌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在他的思想中,他依旧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他的固执令唐豆也束手无策,毕竟他不可能带着大禹去周游世界,更不可能带着大禹飞到天上去鸟瞰这个地球。

    看来只能循序渐进了,为了使大禹对生存的这个世界了解得更加直观,唐豆特地花了一千块钱从淘宝网买了一个小型的中国沙盘地图搬了过去。

    令唐豆意外的是,舜帝看到眼前沙盘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在熟悉了之后,竟然在沙盘上指出了穷桑的大概位置。

    从穷桑向北走十日可以看到海,向南走十六日也可以看到海,向东走十五日同样也可以看大海,而向西走十五日则可看到附近最高的大山,按照他的指点,唐豆确认那就是东岳泰山。

    唐豆知道穷桑在如今的齐鲁省境内,只是具体位置不详。

    按照舜帝的描述,很显然穷桑正是处于齐鲁半岛,而且确定的位置就是在齐鲁省的中部地区偏北一些,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在齐鲁省中部偏东北方向的鸢都以南地区。

    唐豆兴致冲冲的将这个特大喜讯告诉给三位老爷子,可是他没想到却被三位老爷子劈头盖脸的臭骂了一顿。

    鸢都以南地区有一万多平方公里,有四五个县市,聚居着几百万人口,难道要把这一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全都翻过来?

    就算政府答应,也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将这么大的地域都细细的查勘一遍。

    而且有很大的可能,在穷桑的遗迹上面如今就是一座城市,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想要在城市中进行这样大规模的考古作业,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十天之后,肆虐的洪水终于退了下去,鲧历时十五年修建的崇堤终于保住了一境的平安,不过却也已经变得满目苍夷岌岌可危。

    跟舜帝大禹等人共同经历了这惊心动魄的十天,唐豆深深体会到,在这个年代,洪水所带给百姓的危害之深是如此的刻骨铭心。

    连续几天的磅礴大雨,就算崇堤之内的那些地域,也已经变成了一片泽国,大水根本没有排泄的出处,那些原本长势良好的庄稼全都泡在了水里,等到水势终于退去的时候,这些庄稼基本上也已经死掉,就算是及时赶种秋作物,也预示着今年的收成将会锐减,这还要祈求上天不会在洪水过后伴生瘟疫或者蝗灾。

    还好,现在的人口基数少,人们就算仅靠打猎、捕鱼,也不至于出现易子而食那样的惨况。

    面对此景,本就胸怀根治洪水大志的大禹更是忧心如焚,几乎每天都抱着唐豆拿过来的那个地图沙盘研究。

    唐豆虽然不是什么水利专家,但是周老却对水利颇有研究,而且周老当年教导出的学生中也不乏专业人才,这一回古今结合,周老根据舜禹时期面临的现状,很快为崇地量身定做,制作出了一套治水方案,以疏导为主,以封堵为辅,广建沟渠,将洪水引导进几条重要的主干流中,再配以数个大中型的水利枢纽工程,当可保崇地能够抵御五十年一遇的洪水灾害。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就算是放到现代,有那些现代化机械辅助施工,这个工程恐怕都得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完工。

    这个工程交给大禹他们去做,且不说做,单只是想想,就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这个浩大的水利工程的。

    可是,唐豆把这个方案拿出来之后,鲧和大禹父子却如获至宝一般。

    三年做不完,那就五年。五年做不完,那就十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晚有把洪水治住的那一天。

    就是唐豆拿出来的这套水利工程方案,使得大禹这一生跟治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继承了父亲鲧的封地之后,一直都在为这套水利工程方案而努力着,终于在十三年后完成了这个看上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水利工程。

    大禹在治水工程中获得了百姓的拥戴,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传说。

    大禹治水有功,此时社会推行的是禅让制,天下当推有德者居之,已近垂暮之年的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使其成为了夏王朝的开国之君。

    只是唐豆不太清楚,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跟自己这位大禹的亚父有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舜帝在禅位给大禹的时候,通过大禹邀请唐豆参加了他特意举行的禅位仪式。

    大禹成立夏王朝,将天下九个诸侯封地划分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大禹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合为九州,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帝丘。

    从此,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也成为王权至上的象征。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此处暂且不提。

    此时的唐豆童鞋跟随着舜帝一起跋山涉水踏上了返回穷桑之路,在历经两个月后,唐豆终于进入到了穷桑,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定位仪确定了穷桑的地理位置。

    虽然唐豆并非是一路片刻不离的跟随舜帝返程,可是这漫长的跋涉过程,依旧耗去了他在现实中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在进入穷桑的那一刻,一路上所有的艰辛却都被穷桑带给他的喜悦所冲散了。
 第652章 小豆子的名字

    看着桌上摆的满满的照片,老爷子早就已经按捺不住了,周老一把拉起杨一眼,冲着杨一眼说道:老家伙,咱们要不要动身马上到齐鲁去看一看

    杨一眼早就已经心驰神往,他没好气的冲着周老说道:废话,马上动身。

    唐豆拍回来的这些照片,他摸得着看不到,心里就跟钻进一百只小老鼠一样,百爪挠心。

    秦杰听到他们刚回来十几天就又要出去,而且秦杰也知道这一回如果出去,恐怕就得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是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哪儿经得起这样折腾

    秦杰知道拦不住杨一眼,她更指望不上唐豆,这小子在老爷子们面前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她只能求助的望向了秦彦培。

    三位老爷子中不论辈分也是秦彦培年龄最大,他说的话杨一眼还是能听进一些的。

    可是,秦彦培也已经跟着站了起来,他根本没看秦杰一眼,而是望着周老杨一眼二人说道:咱们现在过去现场考察一下也是可行的,只是邺城的事跟考古研究所和文化部那头闹得有点不太痛快,咱们这一回发掘穷桑势必还要跟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

    杨一眼打断了秦彦培的话:爹,管不了这么多了,咱们没时间跟那些官老爷们磨洋工,这一次咱们独立进行。

    独立进行秦彦培和周老吓了一跳,挂在博物馆名下的古文化研究中心根本就没有考古资质,独立进行,岂不是成了盗挖

    秦彦培眼睛亮亮的一把拉住了杨一眼,急迫的开口问道:你有办法独立进行

    杨一眼一摇头,很干脆地说道:没办法。

    噗,两位老爷子直接吐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