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最牛古董商 >

第447部分

最牛古董商-第447部分

小说: 最牛古董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安釐王临阵换将,以龙阳君替代魏无忌,贬魏无忌至安邑。

    龙阳君指挥魏兵在大梁城外凭借险要与楚军决战,春申君黄歇以火牛阵大破魏军,龙阳君溃败逃往秦国三川郡,投奔已被秦始皇册封为阳瞿君的韩厘王,大梁失守,安釐王被迫迁都邺郡。

    公元前248年岁首,龙阳君策动阳瞿君哗变,被阳瞿君设计拿下,绑缚咸阳,秦始皇待之以礼,当庭释放龙阳君,龙阳君婉拒秦始皇招纳,客居咸阳。

    公元前248年岁中,黄歇挥三十万师直逼邺郡,魏安釐王重启魏无忌,奈何楚军势大,不敌。

    安釐王向赵孝成王求援,赵孝成王恼恨魏无忌与秦国暗通款曲,将嬴政赵姬母子掩护逃离邯郸,不顾廉颇李牧等将请战,按兵不动。

    安釐王被迫再次移都,退出邺郡,移都安邑,魏国三成国土已落入楚人手中。

    魏国危在旦夕,魏无忌第三次出使咸阳,希望能够获得秦国援助。

    魏无忌出使秦国,到达咸阳后不是前往咸阳王宫拜见秦始皇,而是直接来到了咸阳别宫求见唐豆。

    魏无忌运气不错,他求见唐豆的时候,唐豆正在咸阳别宫中招待客居咸阳的龙阳君。

    唐豆闻报魏无忌来访,望向客座上的龙阳君,龙阳君轻叹了一声:魏国危矣。

    唐豆亲自到宫门迎接魏无忌,魏无忌见到跟随在唐豆身后的龙阳君,不胜唏嘘。

    二人曾经同殿为臣,如今相见却是在咸阳。

    唐豆请魏无忌进内,好酒好肉招待,绝口不问魏无忌来意。

    魏无忌几次开口,欲请求唐豆在秦始皇面前美言,说服秦始皇出兵攘助魏人夺回失地,均被唐豆岔开,或以秦国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为借口搪塞。

    一旁的龙阳君轻轻叹了口气,冲着魏无忌说道:信陵君,可否听奴家说一句话

    魏无忌端起面前的酒樽一饮而尽,两行热泪情不自禁的顺着眼角落下。

    魏无忌不理会眼角热泪,仰头望着大殿的屋顶,颤声说道:龙阳君可是要我劝说大王效仿韩厘王么

    龙阳君沉默片刻,眼睛湿润的望着魏无忌说道:君上心中系着的是魏国,奴家心中系着的是大王安危,君上,唯今之计,唯有举国投靠秦国,才可两全其美。君上若无法面对大王,奴家愿前往安邑面见大王。

    魏无忌忽的站起身,冲着上席的唐豆匆匆拱了一下手,一声不吭转过身,头也不回的大步向殿外走去,连唐豆出声呼唤也不理会。

    目注魏无忌离去背影,唐豆摇头叹了口气。
 第842章 魏归秦,燕齐亡

    魏无忌面见秦始皇,陈说厉害,摆动不烂之舌鼓动秦始皇出兵攘助魏国抗击楚人,结果魏无忌从秦始皇口中得到跟唐豆同样的推诿。

    和平发展休养生息是秦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秦国可以给予魏国适当的帮助,比如部分粮草供应,但是秦国绝不会为了魏国而出兵与楚国交战。

    秦始皇吩咐韩非设宴款待魏无忌,魏无忌哪有心思饮宴,提出辞行。

    韩非亲自将魏无忌送回馆驿,与魏无忌一番深谈。

    当夜,魏无忌再次前往咸阳别宫拜会唐豆,唐豆在下一次穿越到咸阳别宫的时候得知魏无忌前来拜会,特意穿越到魏无忌来时将魏无忌迎进了别宫,两个人彻夜长谈,直至天明魏无忌才离开咸阳别宫,当天魏无忌就快马简从离开了咸阳。

    龙阳君闻知之后也随后离开咸阳,步魏无忌后尘前往安邑。

    黄歇挥得胜之师二十万乘胜追击安釐王,试图一举灭掉魏国,可是就在楚军兵临安邑城下之时,安邑城头魏军突然撤下魏旗,换上了秦国的旗帜。

    黄歇惊疑不定,派人探听,这时驻守大梁的张槎遣人来报,三川郡秦兵五万由王翦统帅攻占大梁,张槎不敌,已率领大梁残军七千退守濮阳。

    黄歇吓了一跳,秦人不说休养生息么,怎么突然开战了

    这时,探子来报,魏国安釐王已经下诏归顺秦国,安釐王接受秦王册封濮阳君。

    黄歇一头黑线,魏国已经成了他砧板上的鱼肉,这时安釐王竟然效仿韩厘王归顺了秦国,战还是不战

    黄歇正举棋不定之时,又有探子飞奔进中军大帐:报,蒙骜统帅洛阳秦军十五万突然出兵张平,已截断我军退路。蒙骜已经在两军阵前排开阵势,请君上阵前说话。

    黄歇骇得跳了起来,急忙率领诸将奔赴后营,却见数里之外旌旗招展,战鼓雷鸣,数万秦兵已经排开了一字方阵,一员老将领于阵前,正是秦国右相蒙骜。

    黄歇趋马上前,脸色阴晴不定的质询蒙骜,为何突然发兵援助魏国袭击楚军

    蒙骜大笑:君上差矣,你们楚国攻打魏国自然与我们秦国无关,可是如今魏国已经归顺我们秦国,成为我们秦国的河内郡,君上率兵攻打我秦国,我大秦将士岂能坐视不理君上如果就此退兵,我可命令将士为君上放开一条退路,若君上执意要战,我大秦将士必定血战到底。

    黄歇自知统帅前来攻打安邑的二十万楚军无法抗衡蒙骜十五万秦军和安邑城中十万降秦魏军的夹击,踌躇再三,冲着蒙骜黑着脸咬牙切齿的拱手说道:歇多谢蒙将军让开生路,无以为报,已得邺郡濮阳就送与将军,希望将军能吩咐下去,令王翦也让开一条通道,令我邺郡濮阳驻军能够返回楚国。

    蒙骜大笑:如此蒙骜就多谢君上了,来人,让开通道,欢送春申君返回楚国。

    黄歇也是明智,大梁已失,如果他依旧贪恋夺到手中的魏国邺郡濮阳,那这两地的楚军则成为深陷秦国境内的两支孤军,蒙骜只要发句话,这两支孤军一定会被蒙骜吃掉。

    而蒙骜想要找个出兵的理由实在是太简单了,魏国已经归顺秦国,秦国收复魏国失地乃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黄歇传令下去,二十万大军垂头丧气的从秦军让开的通道中撤退,蒙骜带领秦军,一路殷勤的将黄歇送出了三川郡,送至秦楚国境。

    楚军伐魏大胜,攻城略地直捣黄龙,眼见魏国就要亡国了,可是风云突变,安釐王竟然归顺了秦始皇帝。

    黄歇劳师动众却无功而返,反而是为秦始皇做了嫁衣,受此重挫,黄歇急怒攻心一病不起,楚王熊完亲往探视黄歇,君臣两个默默无语,唯有眼中的怒火燃烧更炽。

    魏国归秦,秦始皇册封安釐王为濮阳君,食邑濮阳十万户。依旧册封魏无忌为信陵君,食邑宁陵三万户,任命信陵君为御史大夫,负责监理各部官员。龙阳君劝说安釐王归顺有功,秦始皇本欲册封,招纳龙阳君入朝为官,却被龙阳君婉拒。龙阳君移居濮阳,陪伴濮阳君安釐王终老一生。

    魏国国鼎被移至咸阳,秦始皇亲自押解送入咸阳别宫,并且将秦鼎也一并送到了咸阳别宫,连同魏鼎一起送到咸阳别宫的,还有几十车得自于魏国的珍宝。

    安釐王两次迁都,遗在大梁和邺郡的珍宝数不胜数,楚人退去,这些珍宝自然归秦所有,秦始皇这是做了个顺手人情,把这些得自于楚人手中的魏国珍宝转手孝敬给了唐豆。

    其实这还是秦始皇心存仁厚,给安釐王留下了大量的养老钱,不然的话,这个数量还将更加庞大。

    至此,唐豆手中除了九鼎之外,已经拥有了秦鼎韩鼎魏鼎,而战国七雄如今也只剩下了秦楚赵燕齐五国。

    公元前247年初,休养生息两年的赵军恢复了一些元气,李牧率十万师出代郡攻伐燕国渔阳。

    魏韩归秦,赵国与秦国数千里领土接壤,尤其是国都邯郸,秦军如果从邺郡出兵一日可达。

    形势险恶,赵孝成王夜不能寝,他召集群臣商议,赵人自然不会完全相信秦国的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也是根据形势而变化的,如果秦人谋赵,一日即可大军包围邯郸,魏国已经降秦,赵国没有了盟友支持,而东方的齐国又是秦国的盟友,北方的燕国有对赵国虎视眈眈,赵孝成王岂能安枕

    联楚抗秦

    熊完狼子野心,比秦始皇一个稚子更为可怕,联楚抗秦等于是与虎谋皮。

    齐国就不用想了,而联燕抗秦则根本就没有意义,跟燕国联盟,等于赵国成了挡在燕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张挡箭牌,燕王喜自然是喜闻乐见。

    这么多年来,秦赵之间战争不断,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最为强盛的时候,依旧无法奈何得了强秦,究其原因,基本都是因为燕国在后牵制所致。

    赵人攻秦,燕人必定伐赵,在背后做小动作。

    赵人伐燕,却又要担心秦国攻伐,不敢尽全力。

    赵国君臣一筹莫展,最终还是老将廉颇一锤定音。

    如今邯郸与秦近在咫尺,等于是睡榻之侧盘踞虎狼,随时都有遭到虎狼吞噬的危险,与其这样,不如孤注一掷,全力攻打燕国,只要能灭掉燕国,移都于蓟,方可保得赵国平安。由李牧领代郡十万兵先行,廉颇自领二十万军监视秦国动静,若秦国对赵国伐燕并无反应,廉颇则分兵支援李牧,争取一战消灭燕国,移都于蓟,这也是赵国险境求生的唯一办法。

    公元前247年四月,李牧攻伐渔阳,与燕王喜交战于蓟。

    秦国境内一片平静,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在故魏故韩所在的河内郡三川郡推行黔首自食田,又辟清河郡东郡,同样施为,根本不理会赵国的伐燕之战。

    廉颇试探着抽调部分兵力支援李牧,秦国依旧没有任何反应,依旧在遵循着他们制定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按部就班的推行。

    廉颇大喜,分兵十五万亲自领军直扑渔阳,两路大军合一,昼夜不停攻伐渔阳。

    燕军大败,燕王喜死于乱军之中,太子丹率领余部降赵,赵孝成王册封太子丹为襄平君,发落至苦寒之地,燕国灭。

    公元前247年岁中,赵孝成王弃邯郸故都,移都于蓟。

    战国七雄,迄今为止只余秦楚赵齐四国。

    公元前247年岁末,楚国四十万军出莒城攻齐,齐不敌,向秦求援,使者在咸阳蹉跎数月不得见秦始皇帝,齐王建弃临淄退守即墨,与楚军僵持数月,粮尽,以人为食。

    次年,即墨城破,楚王熊完下令屠城,即墨城中十万齐人屠杀殆尽,齐王建被五马分尸而死,国相田单自饮毒酒身亡。

    齐国亡,战国七雄只余秦楚赵三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以亡掉四国的代价,换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

    :3333068
 第843章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悼襄王继位。

    悼襄王听信谗言,以廉颇年老为由,用乐乘替代廉颇执掌兵权。

    廉颇一怒之下在议政大殿上殴打了乐乘,乐乘狼狈逃窜,竟然躲到了悼襄王背后才免于继续被殴。

    廉颇告老还乡,率领亲信家将五百离开蓟城。

    途径邯郸故都,驻守邯郸的武安君李牧大开城门迎进廉颇,请进帅府吃酒,挽留廉颇,廉颇以返回故里为由拒绝了李牧的挽留。

    廉颇回到故里,却不料迎头见到笑呵呵的韩非。

    廉颇将韩非请进故宅招待酒肉,询问韩非不在秦国为何到此。

    韩非呵呵一笑,望着廉颇问道:将军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大笑:老朽年岁虽高,饭量却不会输你。

    韩非笑道:既然能饭,岂能告老将军,悼襄王既然不容你,将军何不来我秦国共攘大举

    廉颇心动,却述说小秦始皇无争霸之心,连续数年各国征战不休,唯独秦国按兵不动不见刀兵。

    韩非哈哈大笑:将军差矣,秦虽未动,却得韩魏二国,往投百姓达数十万之众。楚人多战,却只谋了齐国一地。赵国虽得燕国,却是苦寒之地,地广人稀,物产贫瘠。试问当今三国国力,哪一国能及得上秦国秦国不动则已,一动则是雷霆万钧,横扫天下。莫非将军想要错过这叱咤天下的好时机么

    廉颇眉梢一挑,望着韩非问道:左相的意思是

    韩非呵呵一笑,冲着廉颇说道:将军,我们正在制定第二个五年展计划,我受公子和秦始皇帝委托,诚心前来邀请将军能够前往秦国共襄大业。

    公子左相说的可是咸阳别宫中的那位廉颇望着韩非问道。

    韩非呵呵一笑点了点头:正是那位,临行之前公子还特意叮嘱在下,务必要将廉将军请至咸阳。刚才在下询问将军老矣尚能饭否,就是公子令在下问询将军的。

    廉颇哈哈大笑了起来:老夫一餐能食三大钵,儿郎们,莫解行装,咱们跟随韩左相到秦国去饱食战饭。

    史书记载,廉颇被悼襄王弃之不用之后,曾客居魏国,后来又被楚人迎到楚国为将,不过却再也没有什么辉煌的战绩。

    唐豆知道廉颇虎老雄心在,必定不甘心默默无闻的度过余生,因此在听闻赵王以乐乘取代廉颇的消息之后,就动了说服廉颇投效秦国的念头,而韩非口才天下无比,而且又身居要职,正是前去游说廉颇的最佳人选。

    就这样,行装未解的五百亲信家将又跟随着廉颇踏上了前往秦国的路程,而此时,咸阳别宫内的唐豆确实也在为秦国制定第二个五年展规划。

    秦国的第二个五年展规划只有一个主题:统一中原,建立一个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经过将近四年的和平展,秦国的富裕早就已经不是赵楚两国所能想象的了。

    赵楚两国都知道秦国在大量栽种一种叫做玉米的新生作物,粮食产量高得吓人,某些县里竟然建造起了五万石的粮仓储存粮食,更加骇人听闻的是,秦人在饲养战马的时候,竟然在战马的草料中也添加了粮食,使得战马膘肥体壮,远胜于一般的战马。

    赵楚两国也想方设法搞到了一些玉米种子,但是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大面积耕种的地步,不过就算如此,粮食问题也已经不再是赵楚两国最担心的问题了。

    这四年中,秦国还大兴水利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了郑国渠完善了都江堰,增强了关中和巴蜀等地防洪灌溉能力,为农业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