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明朝好女婿 >

第52部分

明朝好女婿-第52部分

小说: 明朝好女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瑞堂一想起未来那可怕的情形,寒毛都竖了起来,一张脸也失去了血色,忍不住问:“那……该怎么……怎么做?”

    “此事易尔,不过……”苏木拖长了声音。

    苏瑞堂立即明白苏木的意思,立即道:“苏木,你放心,但凡有我在苏家一天,就没有人敢动你一根寒毛,还请教。”

    苏木指了指头顶,又指了指外面那群人。

    苏瑞堂立即明白,转头对外面的苏千喝道:“不长眼的狗奴才,让你过来可不是让你晒太阳偷懒的,滚上屋去,翻瓦,再磨蹭,仔细抽了你的懒筋。”

    “还有你们几个,都给我动起来,否则家法侍侯。”

    外面那群人见苏瑞堂发怒,都吓得连滚带爬地动起来。

    苏瑞堂又问:“苏木,我该怎么做呢?”

    苏木看看天色:“不早了,该吃午饭了。”

    苏瑞堂点点头:“是有点饿,为兄这就叫让将酒肉送过来。”

    苏木微笑道:“对,咱们边吃边聊。我这几日在祠堂干活,还请堂兄多多关照,小弟身体弱,可做不得粗重活儿。”

    苏瑞堂亲热地道:“父亲大人叫你过来协助为兄,是让你管管工人,又不让你当伙计,放心好了。”



第九十二章 快乐的六日

    苏瑞堂果然够意思,午饭很丰盛,有酒有肉,最难得的还有一条五斤黄河大鲤。

    鲤鱼这种东西在后世并不希奇,满世界都是鱼塘,喂的是混合饲料,肉质粗糙不说,咬在嘴里就如同在吃一团棉絮,也没有任何鲜味可言。更有恶劣的直接将厕所建在鱼塘边上,人在如厕的时候,下面有鱼群争食。一破开鱼腹,里面黄灿灿一陀。

    也因为知道这一点,苏木已经十多年没吃过鲤鱼。

    可明朝没有饲料鱼一说,大可放心食用。

    吃了一筷子,鲜得苏木快把舌头给咬掉了。

    他和苏瑞堂坐在耳房里大吃大喝,看着苏千等人一身肮脏地啃着大葱卷烙饼,心中大乐。

    酒酣耳热,苏瑞堂才问:“兄弟,你若真认我这个做兄长的,尽快教我个法儿。无论如何,得将苏瑞堂那畜生给办了。”

    他已经有些醉了,一提起苏瑞声,就是满面的怨毒,可见这些年在苏家把他给憋得都快变态了。

    苏木心中冷笑:三叔啊三叔,你不念亲情,对我如何苛刻。这次也要让你尝尝家中内斗骨肉相残的滋味。以得报怨,我苏木做不到。当以直报怨,才是大丈夫。

    就低声道:“瑞堂,告诉你一个秘密,苏瑞声这次考砸了,他笃定中不了秀才,这可是你的好机会。”

    苏瑞堂面色一喜,又摇头:“瑞声中了不秀才也没什么呀,科举一事,谁也说不准,大不了来年再考就是了。再说,这也是不是什么好机会。而且,瑞声一向有才,你怎么就肯定他中不了?”

    苏木故意骗他,道:“我也是参加完院试的,所有考生出场之后都会照例探讨一番,对对答案什么的。据与他熟悉的考生说,苏瑞声的题好象作得不怎么样。其实,正如你说的,没考中也不打紧,大不了明年来过。可是,苏瑞声给家族造成了这么大损失,有一千多两银子吧。心中有鬼,对三叔也是十分畏惧。三叔问他考得如何的时候,苏瑞声就随口说了一句考得还成。却不想三叔却想差了,以为苏瑞声说考得很好,必中。到时候,若是中不了,只怕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苏瑞堂听得仔细,身子慢慢直了起来:“此话当真?”

    苏木接着道:“就算到时候三叔知道苏瑞声中不,心中恼怒,只怕也不会对他怎么样,最多家法侍侯,还不足以打倒他,我们或可以加上一把火。”

    他喝了一口酒,慢慢道:“三叔是个非常好面子的,瑞声说要中的话,也就家里人知道。咱们不如派人到处宣扬,说苏瑞声考得极好,肯定能中秀才,最好以他的名义。到时候,若是没中,可我们苏家的大话已经说到前头,三叔的面子可就落下来。内心中对这个高调自满到猖狂的儿子只怕是死心了。”

    苏瑞堂精神一振,叫道:“此计甚妙,要不这样,我就派人出去散布谣言,就说苏瑞声放出话来,这科院试必中云云,最好能够闹到人尽皆知。”

    苏木一笑:“我可什么都没说,这可是瑞堂你自己的主意。”

    不过,苏瑞堂又泄了气:“如果苏瑞声真的中了呢,他还是有几分才气的。”

    “如果中了,对你也没什么损失啊,这次不成,以后再想办法就是了。”苏木一摊手:“那你还担心什么?”

    “对啊。”苏瑞堂高兴地站起身来,朝苏木一拱手:“多谢兄弟指点。”

    “不客气,不客气。”

    接下来几日,苏木的日子过得舒适。

    虽然不能出家门,可每天都睡到日上三杆,这才夹了一本书,悠哉游哉地走到宗祠。

    早有工人将茶水泡好,细心侍侯。

    读上几页书,又写上一两千字的《西游记》新章节,就到了午饭时间。照例是大鱼大肉,刚开始几日还好,可这样一口气吃了四五天,苏木就有些经受不住,突然怀念起小蝶的韭菜炒鸡蛋,想念起她的白菜馅饺子来。

    酒足饭饱,自然要小睡片刻。

    醒过来,高兴的时候还同工人们聊上几句。

    反之,则继续读书。

    吃饭、睡觉、读书,感觉穿越到明朝之后从来没有这么悠闲过。

    “这才是生活啊!”

    ……

    苏瑞堂每日都会过来两次,除了指挥其他人干活外,就是和苏木商量。

    这几日,苏瑞堂四下散布谣言。

    很快苏家三房少爷已经肯定得秀才的消息就在保定城中传开了。

    有人说:苏瑞声公子说了,这一科其他世家望族的子弟都打错了题目,估计都考不出好成绩来,正好给了他机会。

    又有人说:苏瑞声说了,他名声虽然不响,可就真才实学而言,已经将同龄人甩了两条街。

    更离谱的谣言是:苏瑞声又说,将来若有生员办问会,置酒高会,若不请他去,那就是名不符实。

    不用问,如此一来,几乎所有的保定人都牢牢地记住了苏瑞声这个小才子的名字。

    当然,前提是他要能中秀才。若是中不了,就凭他这一番狂之语,一个丧心病狂的评语是少不了的。

    古人,或者说中国人都习惯以成败论英雄。

    你说了这么多大话,中了,那是名士风范;不中,就是狂悖。

    不管怎么说,苏瑞声这次是被放在火上烤了。

    “后天就放榜了。”苏木道:“瑞堂,干脆把事情弄大点,请个戏班子回来,在大门口扎个彩棚,给苏瑞声提前庆贺。”

    苏木继续给苏瑞堂出着馊主意:“也用不了多少钱,再说,你也没什么损失。如果苏瑞声中了,家里人人面上有光,弄不好三叔还会夸你会办事,你也得了宠信。若不中,苏瑞声的脸就被打得狠了,以后看他还如何在别人面前抬头。”

    “好,好主意!”苏瑞堂击节叫好。

    “等等,这事你得先去问苏瑞声的母亲解娘,就说苏瑞声肯定能中。那可是咱们苏家的大喜事,得好好庆贺。可真到那个时候,只怕来不及布置。还需提前。而你,又愿意掏私房钱出来置办。”苏木诱导着苏瑞堂:“女人嘛,头发长见识短,又喜欢占小便宜,肯定会同意的。到时候,就算三叔不想如此低调,只怕解娘也不乐意。”

    苏瑞堂哈哈大笑:“确实是这个道理,那女人,就是个蠢货。不过……”

    苏瑞堂叹息一声:“怕就怕瑞声真的中了,我这不是反替他扬名吗?”

    苏木一笑,却不说话。

    心中也想,按日子算,所有的考卷都已经批阅完毕了吧,我能得第一吗?

    会的,肯定会的!

    我一定能得第一!



第九十三章 正副主考

    时间已经到了院试结束后的第六天,明日就是发榜的日子,也就是说,必须在今天之内将中式考生的名单拉出来,并写榜、报信、张榜。

    已经被录取的卷子都已经由考官们选出来了,只差由正副主考定名次。

    同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样,主考官并没有在大堂办公,而是在大堂后面靠左手那一排平房里。

    平房一共五间,都是青砖碧瓦,显得古朴肃穆,这就是考官阅卷的思朴堂了。

    此刻已经是夜里,北方的夜空照例是繁星点点。

    五间屋中掌着灯,照得纤毫毕间。里面堆满了卷子,考官们进进出出,不断将选出的卷子按照县份送到正中那间屋中。虽忙乱,却寂静无声。

    正中那间屋子比旁边四间大上许多,堂内高悬蓝底金字巨匾“四教堂”。四教指人的“文、行、忠、信”四方面的品质教育。是官员在大堂处理完公务回到这里考量自己的得失,寻找补救的办法,从而提高从政水平的地方。

    里面坐了两个人,其中一人面容严肃,正是本次副主考,保定府学学政官韩学政。

    做为一个地方学政官,如这般级别的考试,每三年都要进行两次,按说也不必过多担心,只须按着流程和朝廷的体制做就是了。

    可今年的考试却与往期不同,北直隶派下来的这个主考官来头不小,让他心中有些担心。生怕细节上一个不好,弄得彼此不愉快。

    他拿起一叠卷子递给主座上那个中年官员,问道:“何学台,应该录取的士子都已经筛选出来,这是清苑县的,可以开始了吗?”

    “哦,已经选出来啊,好,辛苦了。”主座上那个官员大约四十出头,长着三缕长须,五官也极清秀。再加上身高臂长,端的好皮相。说起话来也是细声细气,显得很是和气。

    他头上带着纱帽,身上穿着一件大红官袍。胸口的补子上绣着一只孔雀,霍然是正三品的高官。

    此人正是这次保定府院试的主考官何景明。

    他是弘治壬戌年的进士,点了翰林,三年散馆之后,出任北直隶提督学政副使,最近又得了陕西学政一职,等主持完这场考试就将去陕西任职。

    这还是韩学政第一次同何景明见面,按说也不应该这么小心的。不过,韩学政乃是理学门徒,而何景明承的却是陆派心学的衣钵,且此人乃是个名士,诗词写得尤为出色,性子也极和顺,是有名的谦谦君子,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上司。

    不过,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儒学的学派之争在明朝尤为激烈。

    这次院试,取谁不取谁倒好说,反正有下面的考官们来做选择。可定名次这件事,却难免会因为正副主考的口味不同而产生争执,这一争,只怕就会牵扯到谁是正统,谁是异端的问题。

    一想到这里,韩学政心中就是有些忧虑。

    他心中也是叫苦:俗话说京官难做,保定虽然不是京城,可却是河北最大的城市。按照朝廷成例,每年院试,上头都会派一个提学副使下来做主考。不像其他府,主考官仅仅是正七品的编修、检讨。

    若是编修之内的主考官,遇到观点分歧,还可以争上一争。可一个副使,三品大员,上下有别,还怎么争?

    原来,明朝的提督学政乃是正三品大员,与巡抚、提刑按察使同级,称之为三台,官职仅次于总督,掌管一省文教。

    可以说,整个北直隶的读书人都归他管。

    明朝的文教管理和后世不同,读书人乃是四民之首,身负的责任和义务都是一个独立体系,若有事,地方官并没有直接管辖权,得先知会学政衙门,等到学政衙出具具体的处理意见之后,才能实施。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读书人犯了命案,官府在抓拿犯人之后,不得单独审讯,得将学政官请来旁听。等到案件审完,学政官在革除犯人的功名之后,地方官这才有权力结案。

    如果学政官不点头,这案子还得重新走一道程序。

    所以说,明朝学政官的权力却不是后人所能想象的,尤其是一省的提督学政。

    韩学政心中这么一动,转即又是一凛:枉我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怎么此刻却怯了。学派之争乃是大事,若是那何大人做得不妥,本官自然要争上一争。

    接过卷子,何景明看了一眼,都是誊录出过的朱卷,一字一句,就如同刚印出来的新书一般。不觉点了点头,对保定府学衙门的誊录官很是满意,就问:“这次总共录取多少名额?”

    韩学政:“禀学台,保定总共有十三个县,依照南北榜旧例,每县录取二十名生员,一同二百六十名,都已选出来了。”

    这一段话中的南北榜旧制涉及到明朝初年的一桩科举案件,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开课取士,本是全国统考的。可惜北方经过多年战乱,已然残破。不像江南,依旧富庶繁荣,文风鼎盛。

    这一考,北方士子如何考得过江南读书人。

    到那期会试,所有进士名额竟然被江浙贡生给包圆了。

    于是,北方士林一片大哗,就生出事来。

    看到全国统考这事确实对北方人不公平,朱元璋就将科举考试分为南北两个片区,政策上也对北五省多有倾斜。

    推及到院试、乡试这一级别的考试,北方省份的录取数量却要大些。

    何景明又看了看手头的卷子,问:“这清苑县的卷子好象不止二十份吧?”

    韩学政又回答说:“清苑是保定首府,文教比偏远县份发达许多。也因此,省学政衙门酌情增加了其中的份额,增加到四十名。”

    何景明点点头:“韩大人,咱们先将这些卷子二一添着五,一人一看先审一遍,然后交叉转桌,各挑三份卷子出来,将前三定下来。”

    韩学政:“何学台所言极是,正该如此。”

    二人就按照地域将卷子一分为二,何景明将清苑县的卷子又递给韩学政:“我原来是客,韩学政主持保定文教十余年,这清苑县的卷子先给你。”

    这涉及到官员的一个规矩,一般来说,地方官因为在下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