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潜入梦 >

第749部分

重生潜入梦-第749部分

小说: 重生潜入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被洪涛拿走了。任凭普约尔兄弟拿多少金币来换,就是不拿出来了。

    除了金币之外,剩下的打捞物由于个头太大,就只能浸泡在比四个浴缸还大的电解池里了。这种方式效果很慢。放进去几个小时了,物体的外壳上刚刚出现一层小气泡,按照吉姆的说法。金属物品大概要2、3天之后才能完成清洗工作,木材、陶瓷什么的时间要更长。因为它们的材质疏松。盐份已经渗入了内部,必须用要把盐份完全解析出来。否则这些物品很快就碎裂了。

    洪涛可等不了这么长时间,他从电解池里挑了一个一米多长,胳膊粗细的圆柱体也放到了弱酸池里,重新换上一池子新溶液,一半一半的开始清洗这个东西。弱酸溶液池之所以弄得比较小,主要是这种溶液成本比较高,和石灰质起了中合作用之后就失效了,要不停的更换新溶液,所以很少用来清洗大体积的物体。但洪涛不在乎,早知道电解池那么慢,就该多买点硝酸溶液带着,时间就是金钱啊,有这么好几天的功夫,多少溶液都买来了,吉姆他们等得起,自己可等不起。

    到了晚餐时分,所有的金币基本都登记完了,也都收进了保险柜里,洪涛那根大棍子也基本清洗结束,这玩意挺有意思,是件武器,叫做旋转炮。它的材质是铜的,前装填,和古代的炮摸样差不多,只是后面有个半尺多长的握柄。这玩意怎么用呢?按照普约尔书上画的图显示,它中间那那个耳朵上还应该有个零件,可以把两个耳朵固定住,然后成为一个横轴,这样炮口就可以上下调整了。而那个零件的下面是个一尺多长的金属棍,战斗时把这个金属棍插到船舷上的孔洞里,就可以左右转动了。

    合算这就是18世纪西班牙大帆船上的手炮啊!一般这种由一个人手持操作的小炮发射的炮弹非常轻,只有1西班牙磅多一点,更多时候是装填霰弹,专门杀伤对方水手,所以射击距离也很短,2、30米左右吧。

    在18世纪的西班牙,海战并不是战列线对轰,那种战法是由英国人改进出来的,西班牙海军不屑一顾。一艘西班牙大帆船上,通常是按照1…1。5吨排水量一个人员来配置的,比如说一艘450吨排水量的帆船,那上面最少也有300人。这300人里,算上军官、水手、杂役和炮手,一般不超过120人,剩下全是西班牙正规陆军。

    没错,西班牙海军打仗,是要靠陆军来最终解决问题。具体为什么这么安排,洪涛觉得可能就是一个战术指导细想的问题。西班牙人认为他们的陆军比较强悍,所以打海战的时候,火炮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武器,重要的战术还是搭帮接舷战。也就是说把两艘船用搭钩、绳索拉到一起,然后让陆军冲过去消灭敌人。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俘虏敌人的船只变为自己的,当时一艘西班牙大帆船还是很贵的,即使是在西班牙鼎盛时期,全国超过500吨排水量的帆船也不过十几艘而已,能缴获一艘敌船,就等于省了很多钱,修一修还能用。坏处呢?在战列线对轰这种战术出来之前,还真没有什么坏处,那时候西班牙海军是世界海洋的霸主。但是该死的英国佬不光偷学了西班牙大帆船,还自己改装得船型更细、更长,火炮数量更多、口径更大。人家不和你玩接舷战了,直接用火炮打你的船,船打坏了,你有多少步兵都是瞎掰,全得沉底儿喂鲨鱼。

    这种旋转炮就是西班牙大帆船艏楼和艉楼上的标准配置,一般会搭配好几门,一旦靠近了敌船,炮手就会操控旋转炮,瞄准敌船的甲板,一顿铁珠子、石子就喷过去了,然后就该步兵冲锋啦。

    更有意思的是,西班牙海军舰队的舰长分成两种舰长,一种是由国王任命的陆军军官担任,一种是由海军军官担任,这两名舰长会同时出现在一艘军舰上。陆军军官担任的舰长可以指挥船上的所有人,包括海军舰长,而海军军官担任的舰长叫做运行舰长,他只能指挥水手和炮手,船上的陆军不听他的。战斗指挥也是由陆军军官完成,说白了吧,海军舰长只管开船和开炮,剩下的啥也管不了。

    要按这么说,海军陆战队这个军种,早在16世纪就已经被西班牙人发明出来了,而且一直都是这么用的。西班牙战舰上这些陆军,既能在船上作战又可以到陆地上作战,这不是海军陆战队是啥?

    这门旋转炮制铸造得很精致,上面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纹,手柄上居然还镶着一红一绿两颗大宝石,整个炮身都是镏金的,只是由于海水的侵蚀,有几个地方的镏金层脱落了,露出里面的铜胎。普约尔兄弟说,这门炮应该是在船艉楼上的,那里是舰长的指挥台,有的陆军舰长喜欢亲手开上两炮以显示他的威武,所以这种旋转炮就被铸造得很精美,专供舰长来使用。唯一可惜的就是下面少了一个支架,要是配上支架,那就更完美了。

    不管真完美还是假完美吧,反正洪涛抱到手里就不撒开了,让拉达和辛格拖住普约尔兄弟,他一路小跑就把这门旋转炮放到了三楼卧室里。老鼠超人号的三层是洪涛的私人领地,没有他的同意,谁都不能上,所以这门炮又成了他的私人收藏。以至于他再回到机库里时,普约尔兄弟专门腾出一个人来跟着他身边,就是为了防止他再盯上别的物品。

    洪涛才没那么不开眼呢,剩下的东西不是破木头板子就是破铁架子,白给他都不要。至于那些木板上有如何如何精美的图案,他根本不关心,他只是好奇这到底是什么木质,居然能在海底泥沙中保存了300年而不腐烂。普约尔兄弟给他的答案是南美红木!在木质大帆船为主的年代里,欧洲制作帆船最好的材质是橡木,但是和南美红木相比,橡木就差了档次,一艘用南美红木制造的大帆船可以买2艘半橡木帆船。(未完待续……)

 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开始挖掘

    为啥有这么大的区别呢?首先南美红木质地坚硬还不怕水,泡多久也不会变糟腐烂,用它制作的帆船,如果保养得当,用一百年都没问题。其次南美红木不变形,不管是冷还是热,它的变化非常小,用它制作的船只就不会老漏水,不用老用麻混合着沥青去填补细缝了,船舱里也比较干燥,适合长途旅行运送一些比较贵重、怕潮湿的物品。

    最后就是南美红木不怕虫蛀,陆地上有几种昆虫是专门爱啃木头的,比如白蚁、蛀虫之类的玩意,木头里面一旦有了它们,那就完蛋了,很快就会被蛀得千疮百孔。海水里也有一种属于贝壳类的小玩意,叫做船蛆。它的幼虫非常小,针尖大,一旦附着到木头上,就会钻进去一辈子不出来了,靠吃木头为生。它简直就是海上的白蚁,被它附着的木船,不出一两年就得完蛋。为了防止这种船蛆,人类可算是费尽了苦心,又是抹沥青又是抹毒药的,英国人还把船底接触到水的地方蒙上了一层铜板,就是为了防止它们钻进来。

    但是用南美红木制作的船只就不怕船蛆,不知道是木头太硬啊,还是味道不好吃,反正船蛆从来不去钻南美红木。这样一来,用南美红木制作的大帆船虽然价格贵了一倍多,但后期保养非常省心。这有点像我们现在买车,有的车价格低,但隔三差五就坏,配件还不便宜,开不了几年光修车又够买辆新的了。有的车呢。价格高,但质量好还皮实,给啥油喝都成。不爱坏,开着省心。

    其实洪涛觉得这些知识比那些金币还合算,如果不跟着吉姆他们来探宝,不遇上普约尔兄弟这种土专家,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海里还有船蛆,也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17世纪的西班牙就有海军陆战队了,更不会知道在海底找东西原来是这么难。别说找辆汽车了。就算一艘上百米长的大船沉了,没有确切的坐标,也是很难找的。即使有先进设备,很多时候也没什么大用。

    爱好就是动力,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还得提升一大截。如果是钓鱼。洪涛能坐在水边一整天屁股都不离开椅子。如果是研究这些捞上来的破烂,普约尔兄弟和吉姆也能不吃不喝,一直到干到深夜还不觉得累。要不是洪涛威胁他们再不去睡觉就直接拉闸断电,他们估计就得看着电解池里那些气泡熬个通宵了。

    第二天一大早,洪涛的早餐还没吃完,吉姆又兴冲冲的跑上来找他要飞行员了,就在洪涛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时,普约尔兄弟已经从电解池里发现了一块船艉楼的木板。上面的图案完全能证明它是一块17…18世纪西班牙大帆船的碎片。有了这块木板,再加上那几个咸菜缸一样的陶罐。大家一致认为,申请挖掘证是没问题了。

    这是好消息,洪涛必须支持,于是拉达开着直升机带着吉姆离开了老鼠超人号,向着几十公里以外的圣地亚哥飞去。船上剩下的人也不能闲着,拄着拐杖的丹和他的侄子丹,带着洪涛分配给他们的船员,开始准备打捞的设备。按照吉姆和普约尔的估算,这次打捞工作的量非常大,就算只有一艘沉船,上面的东西也是很丰富的,再说在沉船上面还压着一艘现代沉船呢,搞不好还得先把它挪开,才能顺利打捞到下面的真正沉船。

    这时候洪涛又开始感谢列文和阿蒙森了,如果不是他们两个合伙坑自己,弄来这么一大堆看似用不上的设备,那可就要抓瞎了。现在好了,有大型压缩机可以吹开海底的泥沙层,还有大型泥沙泵可以把海底的物体通过30公分直径的管子直接吸上来,这样就省去了很多工作量。体积小的物品根本就不用在海底找来找去,连同泥沙一起抽到二层甲板的尾部水槽里,安排几个人慢慢找吧,剩下的废物重新再倒回大海里去,就像挖泥船一样。

    有了直升机这个快捷的交通工具,吉姆当天傍晚就拿着挖掘许可证返回了老鼠超人号上,然后马不停蹄的带着他的团队成员又把挖掘设备检查了一遍,忙到半夜这才回到舱室里去休息。

    圣诞节前10天,老鼠超人号开始慢腾腾的往打捞地点挪了。虽然那里的水深足够,但是暗礁太多,要是一般的万吨巨轮根本无法靠近那么复杂的海域。可是老鼠超人号不是普通船,它有六只全方位驱动器,不光可以随意前进后退,还能左右平移,只要驾驶员的技术足够好,它甚至可以斜着开,或者纹丝不动的在原地转圈。

    在巡逻艇和小潜艇的指挥下,老鼠超人号晃动着庞大的身躯,一点一点的把自己挪到了合适的海域,下锚之后还不成,还得依靠全方位驱动器不停的调整船身位置,抵御海流的冲击,使得船身稳定在一个基本固定的状态,这样才能把水泵的管子放下去,用压力不同的水流去冲刷海床,去掉表面的泥沙层,再开始正式挖掘工作。

    抱着大腿粗细的管子,按照指定的位置冲刷海床,这个工作非常艰苦。潜水员既要在海流中稳住自己的身体,还得克服管子上传来的反作用力。就算是丹这样的专业潜水员,穿着专业的深潜装备,也只能连续工作半小时就得上来休息一小时,太耗费体力了。吉姆和丹的侄子也不得不一起下水,轮流抱着管子工作,但是进度还是很慢。忙了一整天,三个人累的都快拿不起刀叉了,清理出来的区域还不到全部区域的十分之一。

    “我觉得吧,这样干不光效率低,还会把你们的身体累坏,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更快捷的方式?比如让我开着小潜艇下去操控那些管子,你和丹只需要有一个人在水下给我做指导就可以了。另外把,我今天仔细观察了一下,上面这艘沉船应该可以让它向西边翻滚半圈,这样的话,它下面的地方就空出来了。”看着都快累趴下的吉姆和丹,洪涛又开始想歪主意了。他办事从来不喜欢走堂堂正正的大门,只要可以达到最终目的,翻个墙、爬个窗户啥的他都不认为这是错的。

    “这很难吧,下面的水流非常急,再加上水管的力量,你的潜艇如何稳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万一水管冲错了位置,那就有可能把很多有价值的物品冲跑,重新埋在泥沙下面。”吉姆出于安全考虑,不太同意洪涛的建议。

    “海底挖掘工作就是这样的,你不会还觉得慢吧?如果没有这种大型设备,今天这些工作量应该是一周的!”丹对于洪涛这个大外行老想指挥内行的行径也不太满意。

    “说说看,你打算怎么让这艘沉船向西边翻个身?”列文这些天也变成半个探宝猎人了,至少他没事就拿着海底的各种剖面图看,帮着大家一起想办法。

    “我先回答吉姆先生的问题,潜艇我肯定有办法固定住。首先这艘潜艇和这艘船一样,动力系统都是很特殊的,可以自身全方位的调整姿态,只是这样做有点费电,要是通气管没坏就好了。其次这艘潜艇有两支机械臂,我可以用短的那只抓住沉船的某个部位,就像人手一样,用左手抓住扶手、通过驱动器让自己站稳,然后用右手举着水管。不管怎么说,机械手的力量比在场的任何人都大,最主要的是它除了需要耗电之外,不会累也不需要休息,至少能连续工作三个小时,回来换上新的电池,就又可以出发了。我这里有三组电池,充电时间是12个小时,也就是说我的潜艇每天至少能工作9个小时,如果有必要的话,夜晚它也可以工作。”洪涛就喜欢和别人争论,不管是自己对还是自己错,反正争到最后,他总能有所收获。哪怕是自己错了,知道怎么错、那里错,也是收获嘛。

    “要是这样的话,我觉得可以试试,如果你真能在海底稳住姿态,那就帮了我们大忙了,清理进度至少能提高三倍!”这次丹率先表态了,他听懂了洪涛的意思,而且他在海军服役的时候也用过海底机器人,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觉得洪涛的方式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操作足够熟练就没什么问题。

    “那好,明天我们先在沉船边上试验一下,如果潜艇真的可以代替潜水员,那我们就太幸福了!抱歉,我刚才有点独断了。不过我觉得用机械还是不太保险,所以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