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韩警官 >

第100部分

韩警官-第100部分

小说: 韩警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公安是一家。

  关键你抓人时招呼不打一声,没把我良庄派出所当一家,现在拉关系扯近乎,晚了!

  “不好意思,我们思岗公安局可能跟你们县局不太一样。我们比较正规,队伍管理比较严格。询问时必须摄像或录音,不能关,关掉局领导会追究我责任的。”

  韩博起身看看液晶显示屏,确认正在拍摄,坐下补充道:“正如你所说,天下公安是一家,要不是一家,你不可能这样坐着,我们早对你采取强制措施了。”

  你没采取强制措施,你现在做的跟采取强制措施有什么区别?

  乔爱军郁闷之极,后悔之极。

  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一问一答,有问有答,一切按程序来。公安审公安,派出所民警审派出所民警,场面很搞笑很讽刺,宁所长很庆幸跟来凑这个热闹,不然会错过一场好戏。

  “乔爱军同志,你说你们是来执行抓捕任务,可是又没相应手续,请你给我一个解释,否则你们就是涉嫌绑架,就是知法犯法。”

  “韩所长,我们有手续。”乔爱军急忙拉开皮包,从包里取出一张拘传证。

  “这算手续?”

  韩博接过一看,哭笑不得问:“拘传证,你给我一张,我上楼能给你拿来一叠空白的。乔爱军同志,你是老民警老同志,应该非常清楚异地抓捕需要哪些手续。就算拘传证能作为手续,是不是应该事先跟我们县局打招呼?拘传时是不是应该跟被拘传人家属说清楚?”8



第一百七十三章 集资摊派

  冬天黑得早,下午6点夜幕就已降临。

  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到了,韩博跟往常一样关上办公室门,靠在椅子上,很没形象的双脚往办公桌上一搁,优哉游哉,跟远在首都的“未婚妻”煲起电话粥。

  “你那边今天怎么这么吵?”

  “广播通知,良庄村的大喇叭正好对着我们派出所,关上窗户都没用。”提起已经制造一整天噪音的大喇叭,想起老卢蛮横无理的要求,韩博就是一肚子气。

  “广播什么?”良庄的一切李晓蕾全想知道,靠在电话亭里兴致浓浓。

  “良庄农村合作基金会,良庄人自己的银行。既安全又方便,存款利息比同类银行高。明天正式开业,存款有奖,特等奖摩托车,一等奖大彩电,二等奖洗衣机,三等奖电饭锅……”

  “乡里开银行了?”一想起老卢吹嘘时的样子,李晓蕾就忍不住想笑。

  “开了。”

  这不是什么好消息,韩博苦笑道:“总行明天上午8点准时挂牌营业,文化站变成营业厅,我们派出所不光要送条幅,不光要买鞭炮去帮他们庆祝,还要去存款,每人不低于两千。要存三年期的,一年期不行,活期更不行,跟打劫差不多。”

  “两千就两千,我们又不差两千块钱。”当上“木匠之家”的准少奶奶,两千在李晓蕾眼里真是小钱。

  “存两千当然没问题,拿不回来也无所谓。关键老卢不但要我带头存款,还要我入股。基金会是股份制,其他乡镇的基金会搞一塌糊涂,老百姓不相信,他就打我们这些干部的主意。”

  在丝河老家中特等奖差点遭到“逼捐”,在良庄没人“逼捐”,但要逼着存款,逼着入股。人怕出名猪怕壮,个个知道韩总有钱,于是分配“任务”时严重往这边倾斜。

  “卢书记要你入多少股?”韩博唉声叹气,李晓霞感觉很好笑。

  “500一股,人家只需要入一股,我要入十股。”

  “十股5000,当良庄人自己的银行的股东也不错。”

  “关键这只是刚刚开始,乡里昨天开党员干部大会,宣布设立体改办,焦乡长兼任主任,县体改办主任过来协助搞乡里企业搞体制改革,要跟丝绸集团一样股份制。建筑站要变成建工集团,建材机械厂要变成良工集团,就是良庄工程机械制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榨油厂居然一样要变成集团,叫什么良粮集团。以后不光榨菜籽油,还要榨大豆油花生油,搞那种塑料桶包装起来,送到大城市的大超市大商场卖。光榨油就算了,而且要搞什么多种经营。

  建厂房上设备,搞米厂,收稻回来加工大米。榨油剩下的油渣和米厂剩下的米糠,再掺点骨粉鱼粉之类的东西,加工成养猪养鸡的饲料。一个集团,下面油、米、饲料三个分公司,步子迈这么大,也不怕扯着蛋。”

  “文明点,怎么学会说脏话了。”

  “我现在不光想说脏话,我还想骂人。”

  韩博冷哼一声,气呼呼说:“搞股份制不能没股东,乡里如意算盘打得很漂亮,出让一半股权,回笼几百乃至上千万资金,去搞‘西部大开发’。老百姓谁会入这个股,干部教师和职工倒霉。

  积极主动的表扬,不积极不主动的直接从工资里扣。说是入股,其实就是集资摊派。老卢要么不集资,集起资比谁都狠。现在良庄是官不聊生,一些干部没那么多钱,只能去借钱来入股。”

  李晓蕾知道他只是背后发发牢骚,跟别人是不会说这些的,跟贤惠的小媳妇一样倾听。

  “我不是反对搞经济建设,是反对这种粗暴的做法。民警一个月才拿多少钱,职工能有多少工资,联防队员更少。两千一存,再入一两股,半年工资都不够。人上班赚钱,我们这上班赔钱,这算什么事啊!”

  “投资入股是一种投资,将来集团效益好不就能分红么。”

  “万一不好呢?”

  “我感觉这几个集团有前景,你不是说过么,建筑站效益好,建材机械厂效益也不错。那个那个良粮集团应该不会亏,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你们占两样,要对自己领导有信心。”

  “官大一级压死人,没信心也没办法。”

  “这就是了,往好处想。”

  李晓蕾跟哄小孩似的劝慰完,忍不住笑问道:“你刚才说总行开业,难道你们良庄人打算把自己的银行开其它地方去?”

  “丁湖李庄永阳三个乡镇不是要并过来么,并过来之后一个乡镇一个营业厅。大年初六去县里开招聘会,完了去学校招人。高薪聘请的基金会经理在大银行干过,年薪六万,配轿车,轿车还是我前天罚没的。”

  “羡慕人家?”

  “不是羡慕,是感觉变化有点大,一件接着一件,应接不暇。”

  在农村工作,习惯之前那种平静生活。

  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他什么事都求稳。

  在别人看来他有魄力有闯劲儿是个热血沸腾一往无前的人,相恋几年,李晓蕾非常清楚他思想其实很保守。

  比如在工作这一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家人。韩总希望他当党员干部,他就老老实实呆在农村,既不去南方闯也不去东海当大少爷;又比如在两个人的未来上,自己不作出抉择,他绝不会开口让自己放弃首都生活去陪他。

  至于担任公安特派员和派出所长期间做的事,完全在法律框架或者说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真正出格的事他绝不会去干。

  整个一在家听父母话、在单位听领导话的“乖宝宝”,似乎有些懦弱,却能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安全感。既保守又不失幽默风趣,跟他在一起很踏实又不觉得乏味。

  作为女人,谁不想嫁一个稳重踏实的男人。

  李晓蕾暗暗得意,想了想又问道:“卢书记怎么安排的,再过几天建镇,大领导全回来,良庄人自己的银行,请良庄大领导剪彩多好。”

  老卢太狠了,要掏空全乡干部教师的口袋,也盯上了老百姓的钱袋。

  韩博苦笑着解释道:“你以为他没想过,关键时间来不及。建筑站明天中午开始分配,就是给工人发工资。建筑站跟其它单位不一样,平时只给点生活费,工资年底发,十几支工程队,工人工资一千多万。

  基金会开业就可以发存折,急着用钱的取走,不急着用钱的一忽悠就能存三年期甚至五年期。不光建筑工人,从明天开始,全乡企事业单位工资全委托基金会代发,明年收蚕茧也一样。”

  李晓蕾意识到这个动作有多大,惊问道:“卢书记打算圈多少钱?”

  “能圈多少圈多少,侯厂说得对,‘西部大开发’一启动,良庄工业园一上马,就要透支掉良庄未来五至十年的财力。幸好他自己也知道风险有多大,党委班子马上调整,新党委成员全是比较厉害的干部。”

  “你也算一个。”

  “我是保驾护航的,既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也给即将接替他的焦乡长保驾护航。现在的党委委员要退好几个,新来的有能力不一定能跟焦乡长合拍,所以党委成员中必须有两个绝对支持焦乡长的。”

  李晓蕾窃笑道:“你卷入政治了?”

  “什么卷入政治。”

  韩博耐心解释道:“乡镇要撤并,永阳干部自然会为永阳着想,丁湖干部会为丁湖争取利益。而未来的镇党委却要以为良庄为中心,把财力和大多资源用在‘西部大开发上’。

  小…平同志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老卢对良庄多有感情,自然想着让良庄先富起来。即将并过来的几个乡镇只保证教师和退休人员工资,其它建设一概不搞,甚至打算把丁湖中学搬过。”

  “高中?”

  “嗯,用他的话说良庄重视教育,高中建在不重视教育的丁湖就是一个错误。三个乡镇财政紧张,不等于没有好企业。他吃相很难看,打算把有潜力的企业全搬良庄来。干部无所谓,在集市上开店做生意的群众有意见。

  担心政府搬过来,高中搬过来,好企业搬过来,他们那儿可能会衰落,不是可能会,是肯定会衰落,会变冷冷清清。三个乡镇的干部这个年不好过,要严防死守,防止反对撤并的群众闹事。”

  小地方居然有这么多事。

  李晓蕾感觉很有意思,追问道:“你们良庄呢?”

  “老卢承诺撤并之后干部教师和退休人员工资待遇不会受影响,工资待遇不受影响,马上要大开发大发展,成为周边几个乡镇的中心,人人自豪,个个欢天喜地,一派喜庆气氛。”

  韩博顿了顿,笑道:“把良庄乡变成良庄镇,没被人家吞并,反过来吞并别人,老卢声望达到历史最高点,大英雄,有能力有魄力,好书记。前几任没他风光,焦乡长怎么干估计也干不到他这份上。要是搁百十年前,老百姓真会送万民伞。”

  ………………………………

  PS:加更一章,感谢所有打赏、订阅、投月票和推荐票的兄弟姐妹,感谢今天来起点正版订阅支持的书友。

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李老李(求订阅,求月票)

??小小的良庄要大发展。

  发展就发展吧,居然剽窃人南州市的口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一个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小乡镇,极可能是自己未来要生活的地方,会成为自己的第二家乡。对良庄的未来,李晓蕾充满憧憬。

  想象着“西部大开发”会开发成什么样,不知不觉走进家门,母亲和姐姐已经包好饺子,就等下班较晚的姐夫过来下锅。

  不用问,刚才保准是去给她私定终身的情郎打电话了。

  李晓慧洗完手,朝坐在沙发上捧着报纸看得聚精会神的老李努努嘴,李晓蕾心领神会,撒娇般地趴在老李肩膀上搭起讪。

  “爸,您又在研究国家大事。”

  “读书看报有什么不好,你也应该看看。几年大学白上了,整天就知道疯。”老李放下报纸,一脸不快。

  李晓蕾一边帮他按摩,一边嬉笑道:“这不怨我,这得怨您。打小就一口一个疯丫头,不疯也被您喊疯了。”

  “少嬉皮笑脸,跟你说正事。”

  老李回过头,恨铁不成钢地说:“王阿姨介绍的小伙子哪里不好,就算不对眼也不能给人脸色,害你妈被王阿姨埋怨一下午。相一次让人难堪一次,这么下去谁敢帮你介绍。二十好几,老大不小了,难道打算做老姑娘。”

  “就是!”

  李妈解开围裙,走过来戳戳女儿脑袋:“感觉差不多就行了,眼光别那么高。大学生怎么样,大学生多了,别以为自己多了不起。”

  李晓蕾做了个丑陋的鬼脸,噘着小嘴嘀咕道:“又开批斗会,这关系我一辈子幸福,你们能不能让我自己挑。

第一百七十五章 领导,全是领导!(求订阅,求月票)


  “未婚妻”春节要来,“未婚妻”的姐姐也要来!

  本以为要等好几个月再次团聚,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惊喜,韩博心情已经不能用愉快来形容了,高兴得大半夜没睡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工作起来更有劲。

  送走两位回来过年的领导,又迎来一位昨晚刚到老家的部队首长。与其他前来派出所参观的良庄籍部队首长不同,这位认识,去北河抓捕顾新贵时曾得到人家帮助。

  “常参谋长,您怎么走过来的,打个电话我去接您。”

  常援建跟户籍服务台和接警台里起身相迎的王燕、高亚丽及小单等人微微点了下头,接过香烟笑道:“别这么客气,我就是想走走。几年回来一趟,走走看看,挺好。”

  “怎么您一个人,嫂子孩子呢?”

  “我妹妹带她们去柳下了,那边有几个亲戚,不去看看不好。”

  常援建低头点上烟,示意王燕她们坐下,接着道:“小韩,派出所搞得不错,一个乡镇哪能没派出所,早该设一个。刚才在乡政府卢书记跟我说了,把派出所搞起来你立了大功,好样的,要是在部队,你这样的干部一样要重用。”

  “西部大开发”没开始,良庄为数不多的变化就是多了一个“良庄人自己的银行”和良庄派出所。

  “良庄人自己的银行”没什么看头,良庄派出所成了唯一的“景点”。

  这几天回来的地方领导和部队首长,老卢全往这儿带。来一位领导表扬一次,来一位首长表扬一回,已经不知道被表扬过多少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