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韩警官 >

第360部分

韩警官-第360部分

小说: 韩警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适,现在不存在那些顾虑,何况是工作需要。

  搭档考虑到了,配合得很默契。

  韩博微微点点头,问起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赃款追查得怎么样?”

  “几个涉黑团伙头目转移的非法资金追回一部分,冻结公私账户47个,缴获和冻结赃款758。6万元,查封涉黑团伙的产业及房产21处,缴获作案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12辆。”

  涉及到钱,韩博关心,穷怕了的蒋正午更关心。

  喝了一小口水,又笑道:“禁毒大队战果也不小,缴获各类毒品12。7公交,毒资80多万元。包括大行动当夜现场缴获的赌资在内,治安大队的缴获已达到70多万元,算上其他涉赌涉黄的治安罚款,治安这一块150万问题应该不大。”

  既能打击犯罪,又能依法创收,真想不通姜文利当局长时为什么姑息养奸。

  缴获和冻结涉黑团伙的赃款七百多万,看样子确实只是追回了一部分。

  光一个吴金宝也不止这么多,他在雨山为非作歹五六年,利用威胁、暴力等手段非法开矿、开地下赌场、组织妇女****非法所得早超过千万,必须深挖细查,绝不能让其亲属把赃款转移走。

  韩博给陈百川、贺小杰分别打了个电话,刑警二中队副中队长顾新民到了,同技术中队法医老徐一起来的。

  “坐,坐下说,政委,别走,一起听听。”

  “那起找不着尸体的案子?”蒋正午再次坐下身,从顾新民手中接过烟好奇地问。

  “是的,就是那起 。”

  顾新民帮政委把烟点上,从包里取出笔记本,抓紧时间汇报道:“报告二位领导,经过一星期的走访询问,总算搞清其中一个嫌疑人小达的身份,原来不是我们雨山人,是新陵县桃花沟人,跟我们雨山交界,来雨山县城比去新陵近,所以有一段时间混迹于我们雨山城区。”

  “可能担心东窗事发,杀人抢劫之后他潜逃了,去向不明,同包全业一样没跟家人联系过。不过昨天下午,新陵县局桃花沟派出所给我们提供一条线索,一个从呈都打工回来的青年,在呈都见过牛小达。”

  “昨晚8点,我找到那个小伙子家,见到了小伙子人,他百分之百肯定见过牛小达,说牛小达同另一个身份不明的男子,去他们工地找过工头,想去他们工地打工。因为他在老家就有前科,包工头也是他同乡说不缺人,让他们在工地吃过一顿饭,打发他们走了。”

  办案是要花钱,尤其外出办案。

  蒋正午主持日常工作,相当于半个“当家人”,每天要在5000元以下的发票上签字,而且一签就是几张甚至几十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禁不住说:“呈都是大城市,比我们省城还大,这个人不太好抓,要不上网算了,上网追逃。”

  他考虑的是钱,顾新民脑子里只有破案,抬头看看韩博,低声道:“政委,这个案子不同于其它案件,尸体没找到,上网追逃手续恐怕不太好办。”

  不仅手续不太好办,而且会耽误时间。

  只要有条件侦破的案子,尤其命案,必须快侦快破,时间拖越久,证据越难收集,到时候就算能抓获嫌犯,也很难将其绳之以法。

  这是上任以来遇到的第一起命案,韩博不想拖成积案,抬头道:“既然手续不太好办,那就去找找。从刚才所说的情况上看,他跟老乡有联系,说不定在老乡圈子里混,顺着这条线查,或许能查清其下落。”

  局长发了话,政委能说什么。

  蒋正午点点头,表示同意。

  事实证明顾新民早有准备,立马从包里取出一份借款申请,5000元,正好在政委的权限之内,蒋正午暗叹一口气,接过笔帮他签上字。

  现在的局领导跟以前的局领导不一样,在破案上舍得花钱。

  老徐深受鼓舞,也掏出笔记本汇报道:“报告韩局,按照您的指示,我们在嫌犯丁佩文的指认下,对现场进行了一遍仔仔细细的勘查,把您留给我们的进口试剂全用光了,最终采集到17个疑似被害人血迹的检材。

  我画了一张地形图,您看,几号检材在哪个位置采集到全有标注。另外按照您的指示,勘查时有见证人,勘查全过程有录像。我问过法制科贺科长,只要能认定这些检材的同一性,就算没尸体我们一样能立案侦查,一样能够将凶手绳之以法。”

  “是可以立案侦查,但只能作为抢劫、故意伤人立案,人命关天,不能把一起命案当场普通刑事案件办,尸体还是要找,哪怕只找到一块遗骸,接下来的工作都要好做得多。”

  “韩局,勘查完之后我又去过现场,一无所获,我觉得不太好找。”

  “不能排除野狗撕咬的可能,但狗只吃肉,只会把骨头上的组织啃干干净净,不会把骨头也吞下去。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可以发动群众,公开征集线索,或许有人见过骨头。”

  韩博想了想,接着道:“雨刚停,现在组织力量搜索比较困难。过几天,等地面干了,组织警力对抛尸现场周边进行一次地毯式搜寻。一具尸体不可能凭空消失,只要我们够细心,应该能找到蛛丝马迹。”

第五百五十一章 “公安局也要项目”


  去几个办案单位转转,了解完整治行动进展,韩博赶回局里,时隔一年再次穿上白大褂,同以实习生身份参加工作的技术中队“新人”袁春媛一起,对老徐采集到的十几个检材进行检验分析。? ??

  刚过去的一个星期,政委蒋正午根据他列出的清单,添置价值5o多万元的设备和试剂。

  实验室是两间旧办公室临时改造的,设备也很简陋,但这却是凯山地区公安系统第一个dna实验室!

  地区政法委周书记知道雨山县局正在搞dna检验鉴定,特别要求地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安排民警过来学习。

  第一天是两个人,第二天变成四个人。

  韩博既是地区公安局党委委员兼雨山公安局长,也是搞dna技术的师傅。既是在搞生物物证检验分析,也是在教徒弟。

  人工测序很麻烦,全靠双手,一刻不能离开,一站七八个小时。

  十几个检材全部检完,前前后后搞了近三天。

  只要是人总会出错,而采用nda技术大多是刑事案件。

  在江省,人工测序结果可作为证据,但检验人要对结论负责,同时不能上传进dna数据库。

  韩博不想办出冤假错案,正常情况下做两次,人工测序要做三次,参加实验的全是“新手”,他这个师傅必须亲力亲为。结果一出来就顶不住了,趴在试验台上呼呼大睡。

  太敬业了!

  堂堂的公安局长居然跟普通技术民警一样熬几天几夜,期间只休息过七八个小时,袁春媛三人不忍吵醒他,找了件衣服帮他盖上,把新安装的空调打开,轻轻带上门走出实验室。

  “小袁,韩局呢?”

  “睡着了,太累。”

  蒋正午推开门看看,带上门问:“结果出来没有,是不是人血,是不是属于同一个人的?”

  袁春媛尽管不是很懂法律,但一样清楚办案需要证据。

  你说嫌犯杀了人,到底杀了谁,尸体在哪儿,这些情况必须搞清楚。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尸体是最重要的证据,要是没这个证据,明明知道嫌犯是凶手也不能认定其是杀人犯。

  现在虽然没找到尸体,但找到了尸血,至少是事主的血。虽然无法认定嫌犯是杀人凶手,但能以此确定他们在抢劫时伤过人。

  袁春媛侧身看看同样焦急的法医老徐,轻声道:“是人血,十七个检材中的十五个,遗传标记性特征具有统一性。那个落网的嫌犯没信口开河,确实生过抢劫杀人案,关键还是要找到尸体,哪怕找到一块骸骨。”

  这样的案件真头一次遇到!

  三个凶手已抓获一个,且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另外两个凶手虽然潜逃,但他们的身份已经掌握,刚检完的一个检材是从一个石块上提取到的,几乎可以肯定那个石块是凶器,事实如此清楚,却因为找不着被害人尸体变成一起疑难案件。

  局长需要休息,政委必须把工作负责起来。

  蒋正午咬咬牙,凝重地说:“明天上午,明天上午组织力量搜寻。老柳,你通知各派出所、刑警队,能抽调几个算几个。我给老张打电话,让他组织巡警大队和保安公司人员参加行动。”

  “是,我这就打电话。”命案不是其它案件,副局长柳贵军掏出手机走到一边开始下通知。

  蒋正午也掏出手机,一边往楼上走去,一边说:“小袁,你们熬了几天也累了,赶快去食堂吃饭,吃完饭抓紧时间休息。刑警四中队有个案子也做dna鉴定,这一次你们上,应该都学会了吧?”

  “独立操作没问题。”

  “没问题就好。”

  “蒋政委,韩局说检验结果虽然出来了,但我们搞的是人工测序,他要求中队安排人把检材送公安厅复检,最终以公安厅的检验结果为准。”

  “没必要吧,送检要交检验费。”

  袁春媛下意识看看实验室,说道:“韩局说有必要,说我们自己检验只是权宜之计,说公安厅刑事技术中心要做的检验太多,检材送过去可能要等半个月才能拿到检验报告,我们等不起,没那个时间。”

  自己检完还要复检,几十万不是白花了?

  蒋正午不太理解韩博的良苦用心,可想了想还是点点头:“好吧,反正现在有底了,复检结果什么时候出来不是很急。下周二我要代韩局去省厅开会,到时候把检材一起带过去。”

  换一个局长,机关作风明显不一样。

  韩局精打细算,政委一样能省则省,去一趟省城都算着一趟能办几件事。

  老徐感慨万千,禁不住说:“政委,我再去现场转转,找尸骸也属于刑事勘查,先去看看地形,争取明早前拿出一套勘查方案。”

  “对,赶快去,明天行动以你们技术中队为主。”

  ……

  他们在紧张的忙碌,韩博则睡得不省人事,一直睡到傍晚李晓蕾打来电话才走出实验室。

  “明天走,王县长也去,好好好,我马上到家。”

  “你几天没睡好,路上开慢点。”

  “放心吧,又不远。”

  跟今天不值班却坚守岗位的政委打了个招呼,开商务车匆匆赶回机关小区,王大姐正在做饭,李晓蕾和老卢正在收拾东西。

  韩博指指打开着的行李箱,一脸不解地问:“说走就走,这么急?”

  “不是我们急,是王县长急。”

  李晓蕾带上卧室门,搂着丈夫脖子笑道:“越到年底越忙,他担心再拖抽不开身,所以让顾县长主持几天工作,让我们带他去招商引资。”

  “老家那边有没有联系好?”

  “联系过,洽谈会的会场我都安排好了。许市长他们去东广、去东海甚至国外招商引资,内部省份领导去我们那儿招商引资,这种事很正常,一年不知道有多少拨,王县长不去别人也会去,市领导没什么意见,反而很欢迎,毕竟是对口支援省份。”

  几天没见真想!

  韩博搂着妻子,手不由自主钻进毛衣里,嘴上说的居然还是工作:“去挖墙脚,他们还欢迎?”

  李晓蕾享受着丈夫的爱抚,靠在他怀里轻笑道:“我们市领导精明着,怎可能不知道想大老板过来投资建厂的可能性有多小,欢迎一下,提供点帮助,顺水人情为什么不做?”

  “明知道没什么希望他还要去?”

  “老公,在搞经济件事方面,你真不如人家王县长。”

  “什么意思?”

  “当务之急是怎么才能让老百姓脱贫,王县长觉得像思岗一样推广蚕桑是一条出路,蚕茧不是其它农产品,这几年行情还不错,就算行情没以前那么好,老百姓种桑养蚕也比种玉米强。”

  李晓蕾抬头笑了笑,接着道:“我跟罗书记打过电话,罗书记非常欢迎。你知道的,现在思岗蚕桑面积越来越少,包括丝绸集团在内的全县大小二十多家缫丝厂在本地收购不到那么多鲜茧,只能去外地收购高价茧。然后雨山能把蚕桑展起来,思岗的缫丝厂就等于找到新的茧源。”

  相比动员老百姓搞特种养殖,或种草药、果树之类的经济作物,推广蚕桑算是比较保险、比较靠谱的,毕竟不用担心蚕茧没销路。

  韩博能够想象到一旦王县长取完经回来“大干快上”,县里绝对会跟思岗一样成立丝绸公司垄断全县蚕茧收购,一年增加几百万财政收入很轻松。

  有茧的地方就有贩子,公安又有事干了!

  李晓蕾可不知道丈夫在想什么,说道:“不光要考察蚕桑,还要拜访我们南港各大建筑公司,我们是建筑之乡,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建筑站,许多建筑站甚至成了拥有特级资质的建筑公司。雨山有那么多富余劳动力,王县长打算把没什么文化的青壮年送出去打工。”

  这个思路也比较靠谱。

  南港建筑业搞得红红火火,闯出“南港铁军”的名头,不光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能看到“南港铁军”的身影,建筑工程甚至干到国外。

  而南港的计划生育又是全国抓得最严的,一家只生一个孩子,个个想把自己家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工程队已经很难招到年轻人了。比如非常熟悉的良庄建工集团,现在只有资质、设备和工程管理人员,工人全是外地的。

  “再就是融资,这个工作主要我来做,为旅游公司融资,回去请大老板们一起坐坐,开个洽谈会。要是感兴趣,请他们过来考察考察。”

  “日程安排得挺紧凑!”

  “分工也明确,王县长主要去思岗考察蚕桑,卢书记带着县建设局、劳动局的人拜访建筑公司,我负责融资,回来前再开个招商引资洽谈会,也相当于答谢会。把提供帮着的南港领导,把对雨山感兴趣的企业老总全请一下。”

  韩博突然想起一件事,抽出双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