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韩警官 >

第40部分

韩警官-第40部分

小说: 韩警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半年上小学,现在幼儿园。”

  初中同学,人家在部队当首长,自己混成这样,米金龙尴尬不已。

  村支书带头生二胎,影响恶劣,一直惊动到县里。因为他,老卢等主要乡领导一人背一处分。常援建平均两年回老家探一次亲,每次回去要请老卢喝酒,这件事想不知道都不行。

  “儿女双全,挺好,我们拼死拼活为什么,不就是为孩子。”

  常援建拍拍他胳膊,转身笑道:“小韩,卢书记说了,你们到这我负责安排。先去林坊,军分区司令员跟你五百年前是一家,正好姓韩。他帮我约好了市公安局领导,晚上一起吃饭。在津门帮不上忙,在林坊好说,我们跟地方党政领导关系一直不错。“

  军分区司令员是市委常委,把这么大领导搬出来,韩博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

  担心人多坐不下,来两辆军车。

  一辆三菱帕杰罗,一辆猎豹越野车,全迷彩涂装。

  在良庄籍军官中,他级别不是最高的,有一位已经是省军区政委,去年晋升的少将。

  以前只知道良庄出人才,到底出过什么样的人才却不知道,天天呆在良庄也没什么感觉。直到此时此刻,面对如此豪爽的常参谋长,终于真正意识到什么叫良庄出人才,意识良庄人为什么那么重视教育。

  ………………………………………

  PS:感谢“慨大叔”、“龙门山有雨”、“锋米”、“倾城泪丶”、“书错错书”、“好书就追”、“我是一个兵01”、“牧人818”、“加糖的白酒”、“风霜破”、“浪浪的黑人”和“A「卐」沙之舟「弦空」”书友的不断打赏!

  感谢所有收藏、推荐、评价、建议的兄弟姐妹。

  第二章奉上,再求各种支持!

  

第七十二章 家乡观念

  林坊市距津门七十多公里,距首都也六七十多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可惜既不属于津门,也不归首都管辖,距离自己的省会近三百公里,经济不是很发达。农村不如思岗,看不见几栋小洋楼。市区不如南港,城市规模相当于南州那样的县级市。

  部队驻地距市区较远,来回不方便,常援建把远道而来的家乡人带市区的“八一宾馆”。

  对外称宾馆,其实是招待所,林坊市军分区招待所。

  常援建对这里很熟,直接登记拿房卡,住宿费签字,不用支付现金。

  宾馆今天有会议,大堂里许多军官,客气来客气去不太好。

  乘电梯上四楼,走进房间,韩博放下行李说:“常参谋长,我们出差费用报销。您亲自去津门接,我们已经很过意不去了,哪能让您再给我们掏住宿费。”

  在常援建心目中,新特派员跟老特派员差不多。

  乡干部,大事小事全要听卢书记的。出来要管乡财政所预支经费,回去要贴发票请卢书记签字再找财政所报销。

  出差不可能没经费,但报销绝对有标准。

  “八一宾馆”名气不大,消费不低,乡财政那么紧张,住这样的宾馆你们回去肯定报不掉。

  常援建既不好说这发票我好解决,又不忍伤小伙子自尊心,干脆顺手带上房门,一脸感慨地说:“小韩,我来这边到现在整整20年,从普通士兵干到师参谋长。这期间,包括你们在内,乡里一共来找过我两次。第一次是建筑站汪经理,大前年来的,同两个项目经理一起。想请我帮帮忙,看能不能在部队或驻地周边承揽点工程。

  野战部队,没什么基建工程。就算有,我又不负责后勤,不太好插手。跟地方党政领导关系虽然不错,一旦涉及到工程,人家不可能买我账。地方管不了部队,部队一样管不了地方,我们师长政委出面都没用,只能让他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大忙帮不上,你们这点小忙再不帮,我常援建有脸回去么。老书记给我打电话,我很高兴,说明乡里记得我常援建,看得起我常援建,把我常援建大小当个人物。再说我跟老米什么关系,老同学,十几年没见的老同学,我们上学时关系好着呢。“

  良庄人性格更像新庵人,事实上许多年之前,良庄和新庵全归柳下管。

  与思岗其它乡镇不同,良庄人在外面非常团结。这次是出公差,要是因为私事找他一样管吃管住。

  米金龙习以为常,笑道:“韩特派,客随主便,到了这儿我们全听参谋长的。”

  “好吧,有情后补,参谋长,下次回去探亲,一定要通知我,一定去我们警务室坐坐。”

  “没问题,其实每次探亲我都要去乡政府转转。”

  参谋长一样有大哥大,打了个几个电话,坐下来边等客人边聊天。

  家乡人自然聊家乡事,主要是撤乡建镇。

  对县里要把良庄并入丁湖,参谋长极其不满,根本想不通为什么要并,从经济说到历史。

  良庄为什么叫良庄?

  当年乾隆下江南,车驾快到柳下县衙时外面下起倾盆大雨,便到一个村庄暂避。

  庄里百姓淳朴,两位老儒满腹经纶,出来伺候的几个女眷温良贤淑,小孩儿聪明伶俐,考校他们四书五经背起来朗朗上口,皇帝龙心大悦,御笔写下“良庄”二字。

  丁湖是什么地方,直到解放后很多年,那里还是一片荒地。

  跟江南的沙家浜差不多,一片芦苇荡。

  之所以能够成为镇,是新四军在那儿打游击,设立区委,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区委在那儿一直没搬。

  典故一个接着一个,话里言间能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感情。

  正聊得兴起,手机响了。

  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在楼下大堂,公安局领导马上到。

  不能让人家久等,常参谋长带大家下楼,别人不介绍,只介绍韩博一个。

  果然五百年前是一家,韩司令员原来是常参谋长的战友,一个部队的,副师长调到省军区,再调到林坊市出任军分区司令员。

  司令员同样没架子,开了几句玩笑,门前来了两辆O字牌照警车。

  两个正师职一个副师职,其中一位是市委常委!

  他们请客,他们站在大门口等,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政治部主任和一个调研员受宠若惊,一下车便快步过来敬礼问好。

  晚饭就安排在八一宾馆,摆两桌。

  领导坐包厢里,韩博进去作陪。陈猛、米金龙、小任坐大厅,同几个司机一起吃。不是慢待他们,是一个地方编,一个学员和一个联防队员,实在上不了台面。

  市局领导,在思岗根本见不着。

  常参谋长一介绍完,韩博立即挨个敬礼问好。

  从江省来一个公安民警,小伙子看上去挺精干,难道想往市局调,路副局长忍不住打听起来意。在家乡部队首长的鼓励下,韩博简明扼要地汇报了下情况。

  韩司令员和军分区赵政委是自己人,用不着客套,常援建等韩博帮三位局领导斟完酒,端起杯子说:“路局,杨局,杜局,小韩同志没想过来找我,是我听到消息去津门火车站截来的。人不能忘本,当年我参军,父亲身体不好,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下面还有两个妹妹。

  困难啊,真吃不饱,真没衣服穿,我小妹妹快十岁时还光着屁股跑。

  村里,乡里,当时是公社,给了很多帮助。拥军优属那些该落实的从没打过折扣。当时村里和公社一样困难,当兵的太多……当兵20年,家乡人就来过林坊两次,小韩同志这是第二次,全不是私事,全是因为公事。作为一个从偏僻农村走出来的军官,我常援建能坐视不理?“

  改革开放才多少年,坐在这个包厢里的谁没吃过苦。

  韩司令员感同身受,赵政委连连点头,路副局长深受感动,举起杯子道:“天下公安是一家,协助兄弟公安部门抓捕逃犯是我们的份内事。常参谋长,您放心,小韩同志的事交给我们。明天,不,现在,现在就联系永和县局的同志,请他们连夜组织摸排。”

  军分区司令员是市委常委,虽然没下什么指示,但能坐在这里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杨副局长起身道:“三十一岁,身高一米七五左右,圆脸,南方口音,右嘴角有点痣留下的疤痕,体貌特征和口音明显,只要在我们辖区,保准跑不掉。”

  杜副局长(其实是调研员)更是掏出手机,提议道:“路局,要不我出去安排一下。”

  “杜局,先喝酒,逃犯潜逃好几年,不在乎这一会儿。”

  “常参谋长,韩司令,赵政委,你们先开始,我去门外打个电话就回来,很快的。”

  杜副局长办事雷厉风行,拉开包厢门就出去了。

  市局领导去打电话布置摸排,韩博可不能跟领导似的坐在里面等,急忙打了几个招呼跟出来,掏出顾新贵年轻时的照片。

  有照片更好。

  宾馆有复印机和传真机,复印一份,直接传给永和县公安局。

  一切安排妥当,杜副局长接过介绍信和案件材料,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帮忙归帮忙,该看的手续一样要看,你们来我辖区抓人,万一抓错怎么办。

  局领导“酒精考验”,但哪里是三位战斗力更强的现役军官对手。

  何况级别全比他们高,其中一位甚至是市委常委,敬你你必须喝,喝完还得回敬。当韩博跟着杜副局长回到包厢时,两位局领导已经快站不稳了。

  ………………………………

  PS:感谢“好书就追”、“々错々爱々”、“第一天堂1988”、“浪浪的黑人”、“汗五帝”书友的打赏!

  第一章奉上,再次求支持。

  我们推荐票数量远超分类排行榜第一名,点击数量差不多,不知怎么回事居然排在第二位,数据数据相差不大,各位兄弟姐妹再帮帮忙,一鼓作气爆他菊花!

  

第七十三章 抓捕(一)

  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参谋一带长,那就是部队首长之一。

  在军政主官及其副职领导下开展并负责司令部工作,拟定作战训练计划并检查实施,对所属部队进行行政管理等任务,战时为部队主官下定决心提供可靠的情报和参考意见……

  从实践上看,许多参谋长不需要经过副职阶段就能直接出任部队长,位高职重,常援建不能总呆在市里,吃完晚饭回驻地,让有什么事给他打电话。

  他前脚刚走,老卢拜托的另一位家乡干部到了。

  说是在附近,其实一点不近,人家是从首都一个郊县赶来的。

  地方干部,正处级,因为工作地点相距不远,平时同常参谋长联系较多,确认常援建一切已安排妥当,给“老书记”打电话“汇报”了一下,又连夜返回他工作所在的县。

  只要打个电话,去哪儿有饭吃,到哪儿有酒喝,出去坐轿车,累了住宾馆招待所……

  老卢不是吹牛,真没开玩笑。

  他为能够担任良庄乡党委书记骄傲,潜意识里早把他自己当土生土长的良庄人。

  韩博同样不是良庄人,现在同样不由自主把自己当良庄人,同样为自己能够成为良庄人而骄傲。

  第二天一早,拿房卡去餐厅吃早饭。

  经过这一层客房服务台时,一个小战士正等着众人。

  军分区的司机,昨晚在饭桌上说过,从现在开始出行由他负责,坐军分区的军车,好像是一辆切诺基。

  人家吃过早饭,怎么叫都不去,说在楼下大堂等。

  顾新贵最后一次露面在林坊市下面一个县的一个乡镇,几十公里,来回不方便,晚上不打算回来了。吃完饭,收拾行李,下楼退房。

  刚办好手续,市局刑侦支队一位副支队长到了,桑塔纳警车,悬挂的同样是北河省公安民用专段的O牌。

  “韩博同志,军车太挤,坐这辆,我们边走边聊。”叶支队四十多岁,老刑警,很热情,挨个握完手,亲自拉开车门,招呼年轻的江省同行上车。

  “行,我正好要向您汇报。”

  叶支队跟后面打了个手势,示意军车司机跟紧,钻进驾驶室笑道:“情况局领导传达过,不用汇报。另外摸排已经有了眉目,直接带你们去认人,如果是,立即抓捕。”

  “这么快?”

  “农村不是城市,外来人员少,南方人更少,体貌特征和口音那么明显,又是91年之后过来的,稍加留意,不难找。”

  基层派出所干什么的,必须掌握基本社会面。

  如果一个北方逃犯躲在良庄好几年,体貌特征和口音明显,并能确定他到良庄的大概时间,想找到人并不难。根本不用下村,把熟悉情况的联防队员召集起来一问便知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只要有线索,只要各地公安机关密切配合,逃犯很难逃脱法网。

  尽管对能否抓到顾新贵一直有信心,一直认为把握比较大,但这么快有眉目,韩博还是很激动,不禁笑问道:“叶支队,他这几年日子怎么过的,现在在做什么?”

  “从基层同志掌握的情况看,他是四年前过来的。不在你说的大王镇,是在相邻的下焦乡,可能前段时间去大王镇办什么事,被你们辖区的那个务工人员无意中看见了。他跟本地一个妇女成了家,是个寡妇,是那个妇女几年前去津门打工时把他带回来的。

  没领结婚证,农村也没人管,就这么过。有两个孩子,前夫留下的,他现在应该算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在村里开了一个维修部,自行车、摩托车、蚂蚱车(手扶拖拉机)和一些农机什么都修。能吃苦,地里活儿全干,在村里口碑不错,个个夸他媳妇捡了个好男人,个个喊他南方佬。“

  再坏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不能因为他现在改邪归正以前的事就一笔勾销。

  韩博又问道:“他有没有改名换姓?”

  “说起这个,有点意思,现在名字叫桂新固,顾新桂,桂新固,把原来名字颠倒过来了,所以基层同志说八九不离十,正在村里盯着,就等你们过去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