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韩警官 >

第543部分

韩警官-第543部分

小说: 韩警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领导能提这个醒很不容易,韩博点点头,不无感激地说:“我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正处级,只想当一个称职的警察。”

第八百一十六章 “找关系”

  正聊着,饭菜做好了。

  李晓蕾解下围裙,和老李总一起招呼客人入席。

  八个凉菜,其中有一半是从外面买的。六个炒菜,主要以蔬菜为主,两个炖菜,两大盘现包现煮的饺子,满满一大桌,看似挺丰盛,其实连一个“硬菜”也没有。

  徐兴东虽然不在乎吃吃喝喝,却觉得老李家的待客之道有点意思,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不会不知道侯秀峰的职务,大过年的,搞这么一桌真有那么点寒酸。

  “晓蕾,哪个是你做的?”

  “全是我做的,我妈负责打下手。”

  “色香有了,我尝尝味道怎么样,是不是色香味俱全。”侯秀峰显然对今晚的菜式很满意,用不着主人劝就夹了一大筷子,吃了几口,放下筷子调侃道:“不错,还行,出国几年,厨艺虽然没见长,但也没怎么退步。”

  李晓蕾整天忙这忙那,平时极少下厨,梁老师和侯晶晶不止一次笑话她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老领导这番话跟他爱人和女儿对李晓蕾的看法“一脉相承”,话音刚落,老李总、李妈和韩博忍不住笑了。

  李晓蕾岂能不知道老领导是在开玩笑,拿起筷子吃了一口,装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子:“侯厂,我觉得做得比以前好吃,您是不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吃不惯我们这家常菜?”

  “你当我是酒囊饭袋?”

  “哪儿敢,不开玩笑了,我代韩博敬您和徐哥一杯,祝您二位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等等。”

  徐兴东摆摆手,回头看看跟小絮絮一样喝饮料的韩博,又抬起头:“晓蕾,今晚厚着脸皮跟老侯一起来就是为讨杯酒喝的,你敬酒我们肯定要喝,不过得一个一个敬,先敬你们的老领导。更重要的是,敬酒要有诚意,等会儿敬你父母我就一个一个敬,而且不需要别人代。”

  原来说的是韩博!

  侯秀峰乐了,不禁笑道:“老徐,忘了跟你说,韩博没出息,不能喝酒,过敏性体质,一喝酒就要去医院。不过他家有能喝,晓蕾半斤不在话下。老李以前也能喝,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再喝白酒,只能喝点葡萄酒。”

  “徐哥,我确实不能喝。”

  “过敏性体质,第一次遇到。”

  来的就是客,一定要把客人招待好,老李总把斟满葡萄酒的杯子放到一边,拿来一个空杯,斟满白酒,起身笑道:“徐书记,今晚舍命陪君子,陪您喝个尽兴,其实我不是不能喝,是他们不让喝,来,我先干为敬。”

  “老李,别这样,我就是开个玩笑,孩子们不让喝就别喝,这是孩子们对你的关心,你们老两口有福气啊!”

  “这样吧,为表示诚意,我一位一位敬,我喝两杯,连我家韩博的一起喝,徐哥您和侯厂只需要喝一杯。”

  李晓蕾嫣然一笑,先端起老李总刚满上的白酒,举起来一饮而尽,紧接着又端起自己的杯子,再次一口闷。两杯白酒下肚,俏脸通红,徐兴东看得目瞪口呆。

  “别担心,晓蕾真能喝,不会有事。”尽管话是这么说,但侯秀峰起身喝完酒还是指指她面前的汤勺:“能喝也不能这么喝,赶快来几口汤,中和一下。”

  “我来盛。”每次遇到这样的饭局,妻子都会冲在前面,韩博既尴尬又内疚,急忙起身舀了几勺汤,先尝了一口,确认不烫才端给妻子。

  细微之处见真情,结婚这么多年,小两口依然相敬如宾,老李总和李妈露出会心的笑容,侯秀峰更是感叹道:“韩博,晓蕾,看到你俩过得这么幸福,我很欣慰。因为我既是你们的老领导,也是你俩的主婚人,你们当年能走到一起不容易,就应该像这样好好珍惜。”

  “谢谢侯厂关心。”

  ……

  喝喝酒、吃吃菜、回忆回忆往事,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小絮絮坐不住了,老李总和李妈急忙致歉,陪宝贝外孙去东屋看电视。

  老人不在,说话比刚才方便,侯秀峰再次提起工作的事。

  “韩博,你的情况跟别人不太一样,外派之前是贵省的人,被林书记挖到贵省之前是我们江省公安系统的干部,工作关系直到前段时间才转到公安部机关。我了解过,从基层选拔的警务联络官,任期结束之后一般会回原单位。虽然关系转过来了,但贵省公安厅和江省公安厅一样有理由向部里要人,把你要回去。”

  这顿饭不是白吃的,并且眼前这位确实值得深交,徐兴东不假思索地插了句:“回江省不合适。”

  他显然不是指韩博在江省工作时间太长,不符合领导干部异地任用的原则,事实上还没这个被组织部门异地任用的资格,而是考虑到主管政法的一位首长是江省人。

  韩博的履历漂亮得令人发指,不仅累立战功,并且在那么多岗位干过,既有办案经验,又有领导能力,而且是高学历人才,这次上级安排他去中央党校参加青干班学习,说明政法系统是想重点培养。

  如果回江省,很容易被打上标签。

  侯秀峰点点头,轻描淡写地说:“回江省不合适,回贵省总可以吧,给林书记打个电话,他肯定会帮忙。”

  “为什么偏偏去西南?”

  不等韩博开口,徐兴东又摇摇头:“回贵省一是离那儿太近,二来工作关系刚转走又转回去,显得太儿戏,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不好做。”

  韩博算明白了,老领导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在给自己提出什么建议,而是在不动声色地跟这位神秘的徐哥商量。

  “哎呀,这就麻烦了,他就在江省和贵省干过,就跟这两个省厅的领导能说上话。我这个老领导有名无实,走得地方比他更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在江省,想帮都帮不上。”

  “侯厂,徐哥,你们先聊,我去沏壶茶。”李晓蕾反应过来,立马借故走出客厅,让他们三人谈正事。

  “老侯啊老侯,果然宴无好宴。”徐兴东点上支烟,笑骂了一句侯秀峰,旋即用玩味的眼神紧盯着韩博。

  侯秀峰岂能错过这个机会,敲敲桌子,意味深长地说:“老徐,从干部培养的角度出发,韩博应该去比较艰苦的西北锻炼几年。现在的问题是,他不缺少锻炼,刚在南非锻炼了四年,论条件,在驻外使领馆不是很艰苦,但工作环境非常恶劣。

  我家丫头去实习了三个月,回来跟我说不管天气多热,韩博外套里面都要穿上防弹背心。治安状况太差,尤其这两年,动不动就骚乱,那些暴徒专门针对外国人。华人华侨把警务联络官称之为境外110,哪出事他就要去哪儿,这样的工作一般人真干不来。”

  “徐哥,其实没侯厂说得那么夸张。”

  “但也差不了太多。”

  侯秀峰吃了一课花生米,接着道:“我认为他去东广比较合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韩博有其自身优势。据我所知,东广这几年外国人尤其非洲黑人越来越多,这就是治安隐患,跟非洲黑人打交道,谁能比韩博更有经验?”

  原来“徐哥”是东广的领导!

  韩博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干脆保持沉默。

  “在区域警务合作方面韩博一样有优势,他被外派前曾不止一次去过香港,请香港警务处、海关、入境处协助,破获过好几起大案。认识现在的香港警务处长,说出去你不敢相信,专门负责反洗钱的那个什么财富组的主管,跟韩博的关系更好,是韩博的妹夫。”

  “联合财富情报组。”

  “对对对,就那个部门。”

  “韩博,香港联合财富情报组主管真是你妹夫?”徐兴东将信将疑。

  “徐哥,别信侯厂的,我可没妹妹,不过跟关家豪警司关系确实不错,她太太是我一起考研时的同学,他俩走到一块儿还是我介绍的。”

  东广黑人是不少,敢搞事的却不多,况且东广公安有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侯秀峰所说的第一个优势真算不上什么。

  至于粤港警务合作,早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开始了,两家关系一直不错,侯秀峰所说的第二个优势也不是很明显,但第三个优势确实是优势!

  反洗钱不只是打击洗钱那么简单,极可能涉及到经济犯罪乃至职务犯罪,由于两地施行的法律不同,在收集固定证据尤其追赃方面存在许多障碍,联合财富情报组主管虽然不是一个级别很高的部门,甚至没执法权,但如果能跟他们搞好关系,许多之前束手无策的工作就能好开展得多。

  徐兴东沉思了片刻,突然问:“韩博,你认不认识东广省厅的领导?”

  “认识两位,但不知道他们对我有没有印象。”

  “怎么认识的?”

  “办案,以前被抽调到部禁毒局参与侦办过一起特大跨国贩毒案,跟东广省厅禁毒局合作过。后来常驻南非,又协助东广省厅抓过一个嫌犯,没走引渡程序,是通过南非移民局遣返回来的。”

  “既然认识就联系联系,给人家打电话拜个年。”徐兴东笑了笑,一直到吃完晚饭韩博把他们送到党校都没再聊这个话题。

第八百一十七章 “只能挂职”

  “徐哥”的真正身份,老领导没说,韩博没问,甚至没刻意打听。

  在家休息了两天,准时去中央党校报到。

  驻外四年,理论上有不少假期,但南非治安太糟糕,许多在南非的中国公民不是被抢就是被劫,甚至平均每月会发生一起命案,总共两个警务联络官,哪有时间休息。

  上级可能考虑到这一点,同样是青干班培训,其他学员要么是三个月,要么半年,到韩博这儿是一年制,家在北…京又不用住宿舍,早上去党校,下午回家,节假日休息,可以过一年无忧无虑的学员生活,可以多陪陪家人。

  走在静谧、安静的校园里,包里韩博在内的所有学员首先体会到“差异化生活”,称谓完全变了。以前大家在地方和各部门工作,对于“书记”、“市长”、“司长”等称呼习以为常,而从来到这里报到的第一天起,每个干部都被要求直呼其名,不再称呼职务,并以此作为融入党校生活的标志和具体考验。

  韩博卸任前虽然是正处级的警务参赞,但手下没几个人,跟“光杆司令”差不多,更谈不上有什么权利,倒也没什么不习惯的。

  同班学员张晓光前天接到紧急任务,返回原单位,被别人频繁称呼“张书记”,一时还真难以适应。

  “晓光,什么回来的?”

  “刚到。”张晓光放下行李,看着正在办理住宿手续的韩博问:“你怎么跑这儿来了,晚上不回家?”

  “我小舅六十大寿,我爱人带孩子回老家了,岳父岳母去了东海,估计要呆上一段时间,一个人回家冷冷清清,不如住宿舍。”

  “跟我一间吧,别人都两个人一个房间,就我孤身寡人,住一起晚上可以说说话。”

  “也行,服务员,麻烦你了。”

  让他们住一块负责保洁的阿姨就能少打扫一个房间,服务员自然不会反对,抬头笑问道:“406?”

  “对,就406。”

  青干班在校学员近300人,平均46岁,从中央机关到地方部门,从事业单位干部到国企高管,学员们来自四面八方。不管学制一年、半年还是3个月,都住在同一栋楼。

  韩博办好入住手续,跟刚下楼的几位同学打了个招呼,一边往电梯走去,一边好奇地问:“说走就走,一走半个多月,老家发生什么事?”

  “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张晓光轻叹口气,显得有些疲惫。

  应急、善后、调查事故原因、控制责任人,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接待上级派来的调查组,甚至有人要承担领导责任,韩博能想象到刚刚过去的半个多月身边这位过得并不轻松,拍拍他胳膊:“人命关天,最怕遇到这种事。”

  “结果还是遇上了。”张晓光显然不想再聊这个话题,走出电梯问:“我请假这段时间,课程是怎么安排的?”

  “放心,书本上的东西不多,主要是‘从政经验交流’和‘廉洁从政教育’。就是坐在一起从实际出发,讨论如何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应对群…体事件,甚至是个人人生挫折和反思,挺有意识的,讨论的热烈程度超乎想象。”

  “直观生动?”

  “嗯,有时候从早上8点多一直讨论到中午12点多,还意犹未尽。大家伙带着工作中困惑的热点、难点问题而来,准备带着答案回去。尤其从政经验交流这一环节,老师还要求我们每个学员认真回顾分析从政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共享执政心得、破解执政难题。”

  在许多不了解党校的人看来,来党校学习就是走过场。

  事实上中央党校不仅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搞得非常好,除了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之外,还经常组织学员从实际出发,举办生动直观、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便让学员相互借鉴启发,提高执政能力,而且还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学员的自律意识。

  用一位教授的话说,就是干部培训要成为党风、政风、官风的净化器,而不能成为不正之风的放大器。

  学校培训部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经常检查课堂、食堂,狠刹吃喝风、送礼风。中更是有“不带秘书”、“不相互宴请”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许请人代写或抄袭他人学习研究成果”等规定。

  张晓光刷卡打开宿舍门,放下行李又问道:“廉洁从政教育呢?”

  韩博环顾了一眼之前不止一次来过的房间,打开窗户,回头笑道:“请最高检、最高法领导就职务犯罪问题进行党课教育,组织我们去燕…郊监狱、秦…城监狱参观,观看反腐倡廉警示片,别看我是公安,秦…城监狱以前真没去过,大开眼界。”

  “公安抓的犯人可没资格进秦…城,怎么样,有没有见到曾经叱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