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116部分

大时代1958-第116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西伯利亚几百万公顷的土地上面都不会收获,只会结上光秃秃的棒子。至于处理多少干部不管他的事情,这件事情要赫鲁晓夫自己背锅。如果抛开玉米的问题,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其实应该是让粮食产量略有增加的,但加上玉米运动就完蛋了,玉米种植面积已经占据了苏联耕地的六分之一,这方面的巨大损失让其他方向的亮点想显现都显现不出来。

  “没什么,如果情况不恶化下去的话,我有办法解决粮食的问题。”谢洛夫轻飘飘的说道,这句话瞬间吸引到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注意力,尤其是勃列日涅夫,要是换成别人勃列日涅夫已经准备提前准备好明年枪毙的名额了,但因为刚刚从解决肉类问题上感觉到了谢洛夫的逆向思维,他可以看在刚刚在哈萨克谢洛夫还算比较努力的面子上,晚点在开始准备棺材。

  摆在第一书记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苏联的农业问题,具体一点就是粮食,农业问题一直都是苏联的短板,当然俄罗斯帝国时期农业也不强,现在比起那个时候,苏联少了波兰平原,人口却多了两千万。?·而且还面临着劳动力不足,二战之后生出来的男人还没有成年,苏联的人口不足以同时抓紧工业的同时,还把农业搞得很好。有的国营农场竟然会出现农用机械没人使用的情况。

  没管勃列日涅夫怎么想。赫鲁晓夫作为第一书记最为挂念就是农业问题,马上说道,“尤里,你要知道我们的农业问题很严重,我们的粮食缺口很大。你真的有办法么?”

  “在我国推广玉米运动的同时,我因为和苏丹军政府阿布德将军的私人关系,所以同时在苏丹全国同步开展了玉米运动,根据苏卡切夫院士的报告,苏丹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是四百八十万公顷,因为苏丹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气温,今年的玉米获得了大丰收,两个月前我已经申请对苏丹北部的干旱地带作为苏丹仓库进行援助,所有粮食沿尼罗河而下都在北部的沙漠地区储存,距离我们的阿斯旺军事基地不到一百公里。”谢洛夫把整个事情的前后详详细细的说明。还没忘记说自己是在赫鲁晓夫的影响之下,坚持着第一书记的命令对苏丹进行了援助,才会取得苏丹粮食大丰收的结果。苏联确实不是农业强国,但也要和谁相比,至少比苏丹那群刀耕火种的土人要强,何况谢洛夫不断派人鼓动苏丹的军人,几乎让他们用刺刀逼着农民照看土地,终于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苏丹的玉米丰收可以用谢洛夫想拍马屁来解释,也是最为合适的解释。算是歪打正着,苏丹的气候十分适合玉米生长。而且今年的天气不错算是风调雨顺,正好让谢洛夫瞎猫碰到死耗子成功了。这比谢洛夫自吹高瞻远瞩争夺功劳更加容易让人相信,而且也容易令人接受。??? ? 看·?

  “有没有报告?”赫鲁晓夫是高兴的,对于现在苏联的情况来说。苏丹玉米丰收的消息无异于给苏联的农业问题打了一针强心剂,至少证明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不是完全失败。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当然这个肯定的地方没有在苏联国内。

  “有,关于苏丹的报告不是很详细,但也差不多相当于我们苏联五百万公顷的玉米产量,苏丹方面的优势是气候。当然我相信如果换做我们苏联人拥有同样的土地和气候会做得更好!”谢洛夫又恢复到了情报头子的本色,开始为赫鲁晓夫分析什么苏丹会丰收这个问题。从苏丹的一年的降水量,到了日照,到雨季分布以及国家的地形。

  一份又一份的报告从谢洛夫带着的黑色公文包当中拿出来,勃列日涅夫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赫鲁晓夫这么有耐心的听从一个干部做汇报,从来都没有。仔细想想也很简单,成绩至上。当赫鲁晓夫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甚至动用外汇来买粮食的时候,谢洛夫出现告诉他其实可以不用这么干,我们有粮食。关于苏丹的各种情报分析,这一点都不让勃列日涅夫意外,毕竟面前的人就是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年龄虽然不大,经历绝对可以够得上老牌情报头子。

  谢洛夫从水纹到天气、一份接一份的分析文件摆在赫鲁晓夫的办公桌上,没有直接说明为什么苏联会失败,而苏丹会胜利,但这些报告赫鲁晓夫自己看就能明白一切。知道为什么苏联不能大规模推广玉米。只是介绍苏丹方面的消息,自然可以令赫鲁晓夫自己进行对比,不需要进行任何劝说,哪怕是曲线救国。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字提及苏联,更加可以让苏丹接受。

  “好,很好!伊里奇,你们也过来看看!”赫鲁晓夫已经没有生气的理由,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生气的时候可以把别人讽刺的不如一头猪,事情过去了就会忘掉。

  勃列日涅夫和乌斯季诺夫还有涅杰林元帅都过来看着谢洛夫的电报,关于农业的情况涅杰林元帅虽然没什么言权,但毕竟是被谢洛夫从死神的手上拉了回来,所以也很有兴趣近距离观察一下谢洛夫在情报领域的工作,看看是不是有克格勃内部传闻中那样,哪里出事去哪里,什么棘手的问题都能解决。

  能解决么?当然能,谢洛夫提早几年就在准备着苏联农业出现困难,利用克格勃这个权力最大的部门进行操作,用了这么长时间如果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不是太无能了么。

  “援助苏丹的基本原因是因为,苏丹的本身条件和潜力,身为非洲国土最大的国家,而且国土十分有价值,地处非洲北部,又不像是埃及那样百分之九十七的国土都是沙漠,说多了,长们抱歉。”谢洛夫告罪一声道,“当年阿布德将军希望推翻亲英的政府,是我亲自从埃及出进入苏丹都进行联系,我和阿布德将军的私教还算不错,当然和很多军政府的将军关系都很好!”

  谢洛夫先说了一下关于苏丹的前因后果,把事情都解释清楚之后说道,“我给了很多苏联二战后的军事物资和埃及6军淘汰的武器装备,支持阿布德将军对南苏丹的分裂势力采取强硬的姿态,同时因为苏丹是一个农业落后的国家,正好因为很多科学院的生物学家因为李森科的原因被我放在军事管理总局,所以派出了苏卡切夫院士为的农业顾问。”

  赫鲁晓夫频频点头赞赏道,“办得很好,你在情报领域的专业态度谢列平同志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收获,这样我们可以从苏丹手中卖玉米度过这次的难关!或者用援助的方式换取这批玉米?”

  “第一书记同志,我没有打算用哪怕是一个卢布来买这些玉米!”谢洛夫笑眯眯的低语道,“当初对苏丹军政府的扶持仅限于一些武器装备和农业两块领域,任何工业援助都没有,埃及也不缺粮食,苏丹周围的邻国都没有面临粮食问题。这批粮食苏丹没有渠道可以出售,除非是卖给沙特,但苏丹的海岸线很短,港口也不行。只能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才能进行大宗交易,而埃及的纳赛尔总理、内务部部长阿里姆、共和国卫队司令拉赫曼、很多埃及高官和我的私交都很不错,只要我们在一些援助上松口,埃及绝对会配合我们行动……”

  “尤里,说说你的计划吧!”勃列日涅夫也加入到了讨论当中,他毕竟是苏联有数的几个领导干部,如果一直听着赫鲁晓夫说话不表意见,也不是很合适。

  粮食最为重要,人离开粮食就会饿死,同时也是价值最低的产品。国家层面需要石油,毕竟那才是一个国家的血液,而人需要粮食,离开粮食国家就会动乱。在座的都是苏联的掌权者,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当然希望苏联的农业也强大无比,这样和美国竞争的时候才会底气更足。

  “同样的粮食、同样的鱼甚至同样的水果,在不同的场合在价值上也是不一样的,一只螃蟹在渔民手里只能当做果腹之物,在法国厨师的手中却可以变成价值不菲的法国大餐。”谢洛夫想了一下道,“苏丹的工业几乎等于没有,粮食在他们手中就只能作为食物,如果我以援助的方式,帮助苏丹建设食品工业,帮助苏丹的农作物获得高价值,以苏丹的玉米作为交换……”

第二百一十一章 蔬菜也会有的


  “我所需要的国家支援力量只有整个苏联才能给予支撑,因为只有中央主席团的各位首长才有这个能力,如果光凭借克格勃的力量可能会走漏消息。我需要的支援就是封锁关于今年一切农业减产的消息,至少要三个月的时间。”谢洛夫很是郑重的请求道,“这种涉及到全国粮食的问题,只有中央主席团才能办得到……”

  既然是一个骗局,首先作为一个骗子一定要表明苏联不需要粮食,甚至要表明对苏丹的不屑一顾,克制住自己心里的冲动,绝对不能流露出来一丝对苏丹玉米仓库感兴趣的意思。就算是有也不能承认,最好推到保加利亚或者别的什么国家。

  “你能保证可以解决苏联的粮食供应,那作为苏联的第一书记,我有什么理由不给于一个年轻干部应该需要的支持呢?那些犯了错误的地方干部可以押后处理。”谢洛夫在思考时间,赫鲁晓夫也在思考时间,距离下一次的代表大会还有整整一年时间,距离下一次的中央委员、会开幕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时间控制在三个月之内赫鲁晓夫倒是不着急。

  “以升级食品工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作为交换应该问题不大,毕竟苏丹也需要一定的工业,如果阿布德将军不同意?我就干掉他,没人可以让苏联人民饿着肚子,他也不行!”谢洛夫说出这些话的时候,目光中流露出可怕的神色,显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这个时候的谢洛夫才显示出来一个克格勃应该有的本来面目,如果觉得人民的问题太多怎么办?答;把所有有问题的人民解决掉。当年抗拒苏维埃收购粮食的乌克兰富农,宁可烧毁粮食也不愿意把余粮交给国家完成工业化,斯大林的办法就是。把对抗国家的乌克兰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整体的消灭掉,西乌克兰一直都是苏联不稳定的地区,一直在仕途保持自己的特立独行。如果这些乌克兰总是不老实,等到了那一天。谢洛夫可以让乌克兰除了种地,剩下什么都没有。

  也许是因为看见了农业问题解决的曙光,赫鲁晓夫没有在乎谢洛夫这种不太令人愉快的表情,对于年轻干部他是非常信任的,从年龄结构来看这些年轻干部对他应该不会有威胁,而且整个苏联的领导人没有比自己更加愿意让年轻人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不论是谢列平、谢米恰斯内还是谢洛夫,都没有反对他的理由。赫鲁晓夫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能活多长时间都没准,完全可以在干几年就交班……

  “不过速度还是要快,在明年秋收之前一定要把苏丹的玉米弄到手,我给你半年的时间进行操作,要保证最大的成功。”到了现在赫鲁晓夫总算是松了口气,终于避免了利用外汇买粮食的尴尬,唱出一口气道,“冬天马上就要来了,蔬菜供应和储备也是个问题,不过没有粮食的问题严重。玉米的推广也不顺利,我们的粮食问题真是令人操心。”

  蔬菜?这也算是问题?那就算是吧,谢洛夫脸上漏出奇怪的表情。让一直观察谢洛夫的勃列日涅夫注意到了,开口问道,“尤里,你是克格勃十年来最为杰出的安全干部,相信克格勃之内没有比你更加了解世界上的所有信息,既然粮食供应你可以解决,蔬菜呢?”

  蔬菜?那不是水果蔬菜部的问题么?水果蔬菜部的名字很土,只是和石油工业部这种部门是平级的部门,隶属于苏联部长会议下属的部门。当然,这对谢洛夫而言仍然不是不能解决的。他这个时代的人多见过很多事情,就比如解决苏联冬天蔬菜的一种种植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应用在中国北方的。

  “是的。不是没有办法,但今年已经十一月份,我的想法实施以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可以现在说一说具体的方案,荷兰本世纪初开始利用蔬菜大棚进行种植,利用调节温度和日照的办法种植蔬菜,我们苏联的土地就很寒冷,很多地方种了粮食收获剩下的时间无法在种植蔬菜,只有有限的几个品种的蔬菜可以种植。”谢洛夫想了一下,决定吓唬一下眼前的几个大人物,用美国作为靶子最合适了,在他的印象中美国的蔬菜大棚推广就是在六十年代,直接说道,“美国目前正在在农业上推广这种技术……”

  觉得这么光说有点令人无法理解,谢洛夫请求赫鲁晓夫准备纸笔,他的美术课也不是白学的,虽然只学会了素描,但也足够了。蔬菜大棚这个东西,在黑土地上到处都是,谢洛夫前世的家乡粮食自给率是全国最高的百分之三百七,也就是说全省将近四千万人口,能养活一点五亿的人,好吧,就算是苏联人没有中国人在粮食上花了这么多心血,但乌克兰的黑土地比他的家乡都大,百分之三百总应该达到吧,事实就是乌克兰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简直愧对了这个好地方,如果苏联在乌克兰的经营失败的,那么独立之后的乌克兰再次刷新了下限,民主一直在胜利,乌克兰每年都在迎来新的失败……

  用了几分钟在几个首长面前画好了一个蔬菜大棚,谢洛夫还是介绍主要的作用,“首长们都明白,蔬菜的需求远远没有粮食迫切,这是因为蔬菜无法代替粮食的果腹作用。所以建立一个蔬菜大棚基地供应莫斯科等大城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是科学的进步所带给我们的力量,这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战胜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六百二十万首都居民的蔬菜供应,我认为需要三千平方公顷的蔬菜大棚地区,也就是三十平方公里的蔬菜大棚面积。”谢洛夫本来想说五十平方公里,这样就可以完全满足整个莫斯科的冬季蔬菜供应,不过话到嘴边还是收回来了,万一他失败了,追究责任就不好了。

  说实话谢洛夫的话已经非常保守了,前世他们省的大棚面积是整个数字的五十多倍。

  “不对,谢洛夫将军,六百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