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124部分

大时代1958-第124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妻子和孩子还怎么在波兰社会上立足?”谢洛夫狠狠的说了一句然后问道,“戈林涅夫斯基现在处决没有?”

  “还没有,审问还在继续!”科尔津斯基一五一十的说道,要知道这是波兰方面的丑闻,作为一个情报机构的主管,自己的部门出现叛徒,这件事情让他失去了底气。任何一个情报部门都对叛徒深以为耻。

  “要是没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最好早点处决,不过在处死之前告诉他,他的儿子得知的消息是他死在英**情六处的手中,我们会把他的儿子培养成更加优秀的特工,洗刷他背叛祖国的耻辱!”谢洛夫冷嘲道,“这是他自己选的路,做错事情要付出代价,他的代价就是失去自己的生命,还要把自己的儿子搭进去为我们服务。”

  经过一阵连敲代打,把自我感觉良好的波兰打压一番,借着这个机会才谈到正题。谢洛夫很是强调了戈林涅夫斯基事件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拿出两千万资金成立一个类似于克格勃行动执行部的联合机构,各国的特工都可以参与,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追杀机制,对所有成员国的叛徒进行不间断的追杀。

第二百二十三章 利益均沾

  “对于叛徒的追杀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在座任何国家的特工都可以参加追杀,成功之后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领取奖金!”谢洛夫很是大方的说道,“甚至一个目标人,可以允许多组不同国家的特工领取任务,谁成功奖金归谁。调动我们情报组织的积极性,当然了,这只是今天会议的一个小插曲,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谈。”

  对于叛徒怎么追杀都不过分,别说是普通的特工叛逃,就算是斯大林女儿还不老实有遮这方面的趋势,谢洛夫一样会动手追杀。相信九泉之下的斯大林不会怪他,对于斯大林这种领导人来讲,苏联的意义远远比一个女儿要重要得多。

  用什么能打动这些国家的情报部门和克格勃配合,当然不能用理想,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是共产主义者,那就俗一点,用权利和金钱。像是克格勃这种部门都有一个不能触碰的问题,那就是领导人对他们的信任到底还有多少?这是每个情报部门的领导人都在想的问题。可以说作为强力机关所有的主管都在想一个问题,如何避免自己有一天成为国家舍弃的那一部分。所以克格勃找到这些同样面对困境的同行,几乎达到了一拍即合的效果。

  每个情报部门都不可能独立面对着来自于自己国家的压力,这种压力必须要分担出去,如果说华约这种军事同盟,还有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把其他国家帮上战车的意思,情报部门的同盟则主动的多,每个情报部门包括克格勃在内,都有这种寻找同盟者的需求。

  他们要保住自己已经到手的权利,这是这些情报部门愿意配合克格勃的初衷,自己的部门太危险,想要远离危险就要抱团取暖。这是当初他们能初步联合成功的基础,而现在是到了进行下一步的时候了。

  这一步需要的不是权利,至少不仅仅是权利。团结在一起抱团取暖是以保住权利为基础,但要统一行动主动进攻,仅仅用权利是不够的,还需要利益。简单来说就是钱……

  “这是我们克格勃今年在非洲的收益!”在说话的同时,谢洛夫把今年克格勃在非洲的收益清单复印件交到了其他人的手上,当然这是压缩了百分之七十的清单。上面有大概三四个亿的收益,不要小看这笔钱,不是每个情报部门都像是克格勃一样。需要养着高达六十多万的武装力量,这些军人和红军一样,配备的武器通常的军事训练都是钱。内卫军和边防军两支军队加一起能把苏联给克格勃的拨款吃的一干二净。

  上面的清单详细的列出了克格勃在非洲的经营情况,对于他们这些国家的情报机关来讲,几个亿的资金已经是很大的开支了。面对谢洛夫抛出来的橄榄枝所有人都非常的心动。更何况上面的清单很明白,这不是整个非洲的收益,而是集中在了非洲有数的几个国家。这点也非常好理解,因为今年是非洲独立年,很多国家才刚刚独立,克格勃没有建立起来经营的网络。

  等到这些同行们把清单上的信息都消化完毕。谢列平请第一总局的萨哈托夫斯基中将讲解了一下克格勃在非洲的经营情况,所有人都没有出声,都在静静地听着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的讲解,面对这笔巨大的收入,他们说是不眼红是假的。

  苏联对于非洲的认识可以说比所有国家都要早,甚至比同样起步的中国要早。赫鲁晓夫就乘着反帝、反殖浪潮在非洲兴起之际,打着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号,闯入了非洲。当时赫鲁晓夫正热衷于宣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一心想在非洲搞出几个“和平过渡”的样板。为此,赫鲁晓夫突出的对埃及、阿尔及利亚、加纳、几内亚和马里等北非和西非的少数几个国家狠下工夫。采取的政策主要是:在国际外交和经济上给予支持。再加上一些必要的伍器援助。苏联的着眼点首先在于扩大苏联的正治影响,其次是使西方在战略上受到挫败。但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和一些非洲国家正局发生变化,苏联对非洲政策的着重点有所改变。

  到了后来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重新审查了苏联的外交政策,公开谴责赫鲁晓夫在非洲所搞的一套全是无益的浪费。那个时候的目标就是要控制西方赖以生存的两大宝库:波斯湾的能源宝库和南部非洲的矿藏宝库。转而采取大规模的攻势。

  不过对于非洲广大的常见资源,苏联却没有迫切的需求。因为苏联本土并不缺资源,开采成本虽然高了一点,但也不会比跨越地中海去非洲经营更好,苏联在非洲的目的一直立足于赚快钱,同时伺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因为克格勃需要尽快的完成财政独立。同时又不能浪费今年赫鲁晓夫关于非洲问题的表态,所以必须加快速度对非洲进军。本来从利益的角度上面来讲,谢洛夫完全可以让克格勃自己吃掉这份大蛋糕,但考虑到大局后还是不能这么做。苏联吃肉怎么也要给其他国家喝口汤,不然的话谁跟你混呢?更何况现在是苏联进步光环还很浓郁的时代,不趁着反帝反封建的好名声进军,到时候等美国人反应过来就没这么顺利了。

  所以这次绝对不能吃独食,克格勃进军非洲必须拉着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这些国家一起,先造成声势浩大的样子再说。

  “大家都看明白了?其实我们克格勃完全可以自己独立这么做,但这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不能光我们自己做,也需要盟友们的帮助。”谢洛夫很是认真看着这些情报部门的同行道,“我们对非洲援助工业,获取原材料不是在剥削他们。而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双赢,如果我们不帮助他们,就没有国家会帮助他们了……”

  西方国家的节操就是,原材料可以拿钱买,制造完了产品在卖给你。援助工业帮助新独立的国家完成工业基础的援助,这想都不要想,他们绝对不会这么干。至少在这个时代除了社会主义国家会进行工业援助,别的国家想都不要想。

  “我们罗马尼亚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经济比不过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人口和波兰相比也差得远,所以我认为这是对我们国家的一个机会,非洲的资源对建设罗马尼亚也是很不错的助力,同时就像是谢洛夫同志说的那样,我们和非洲新独立国家的合作是双赢!”一直玩弄着金属打火机的伊利塞斯库很认真的说道,“我愿意和国内沟通,和苏联同志一起完成非洲战略。”

  “我们波兰还是坚持在阿尔及利亚采取工作就行了!”波兰的科尔津斯基部长也说道,在他看来阿尔及利亚的事情如果能搞定,完成可以成为波兰能源的第二选择,第一选择是苏联。而且波兰对苏联在埃及以及苏丹的经营也非常眼馋,而且想要一个距离欧洲近一点的选择。

  大波波还是这么自我感觉良好,就算是你选择的国家不错,可也要看你的对手是谁啊。法国虽然在缓慢的衰落,但至少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收拾你一个波兰还是没有问题的。

  谢洛夫罕见的良心发现,带着国际主义情怀的口气建议到,“要不换一个国家吧,毕竟阿尔及利亚可能短期内没有进展。”

  “不用了,我们波兰没有多余的力量投入到别的地方!”科尔津斯基干脆的拒绝了。

  希望你们到啥时候不要后悔,谢洛夫暗自摇头,其实非洲的黑叔叔还是比较好对付的,要不是西方国家是在看不起非洲,连点基本的东西都不愿意给,也不会让后世的中国大杀四方,可想而知资本家在方面的节操,宁可看着非洲人去死也不愿意扶持哪怕一点点的工业基础。这点说社会主义国家有良心一点都不是在夸奖。学习完社会主义的非洲国家明显潜力会变大这么一点,可也只有这么一点点。

  大家沟通了很长时间,确定了自己国家应对的非洲国家援助,有些像后世的点对点帮助,每个华约国家应对一个非洲刚独立的国家,剩下的国家全部由苏联来负责。

  “马库斯同志,等一下我们在聊一聊!”散会之后谢洛夫拉住了马库斯沃尔夫的手说道。

  这次的情报碰头会,决定了克格勃带领其他六国的情报部门向非洲进军。这里面谢洛夫最看重的就是民主德国的作用,毕竟德国是他们这些国家唯一经历过殖民时代的国家,还非洲也曾经有不少的殖民地。苏联只有这么半个盟国可以算是助力,自然要好好用一用。回到苏联之后谢洛夫曾经调查过苏联对民主德国的限制,别的就不提了,首先民主德国从苏联得到的石油一直都是国际油价的两倍,再者民主德国的铁矿石一直都是按需分配的,而其他华约国家没有这个限制。

  PS:  一章又写了两遍,这都忘了是第几次码字完毕没保存了,心酸……

第二百二十四章 苏德合作

  对于民主德国供应的油价是国际市场的两倍,会造成民主德国的经济比任何国家都容易因为石油危机而受到影响,给民主德国的钢铁配给制,造成了民主德国的钢铁企业无法开足马力生产,造成了民主德国生产出来的汽车很多都用塑料补充不足的钢铁,当然了,这也没什么不好,后世也这么干,只不过那时候是为了环保,民主德国是真的受到了限制。  ·

  民主德国就是在这种绑着双手的情况下和联邦德国开始了竞争,更别提苏联很多的惩罚性措施。就算是这样,民主德国的展仍然可以说不错,作为一个国家来讲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如果他的旁边不是一样受到美国扶持的联邦德国,也不会造成民主德国不给力的印象。

  晚上作为东道主,克格勃主席团在大礼堂布置了一个欢迎宴会,对于苏联的各部门来讲,克格勃是特殊的,没人知道克格勃有多少线人,甚至克格勃自己都只有一个大略的数据。从这点上来讲,克格勃在细节方面远没有自己的民主德国同行给力。

  “看他们多高兴?”看着场中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在墙边椅子上坐着的谢洛夫拿着酒杯轻轻的碰触在另外一只酒杯上,拿着酒杯的主人,就是民主德国对外情报局的局长马库斯沃尔夫,大部分的情报主管只是把这种寻常的酒会当做是一个消遣,要说多么感兴趣到不一定,至少在这种场合中比如罗马尼亚的伊利塞斯库都还在谢列平旁边,和苏联的克格勃主席讨论问题。

  在这种少有的轻松时刻,谢洛夫和自己的德国同行交流也显得比较轻松。两人并肩坐在一起看着场中的灯红酒绿,从文化交流上来讲,社会主义阵营和对面的资本主义阵营一直都没有断过,敌人有的这边也都有,中国除外。?????   ·

  “对于民主德国的情况,我很抱歉。某些限制我只能从我的工作范围内给予你们方便!”谢洛夫有些无奈的说道,“希望马库斯同志理解我们的苦衷,美国远离欧洲,他到底对欧洲是坚决保护到底还是战争开始独善其身没人知道。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不过我回国之后专门分析过美国联邦德国的持续重点,倒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哦,我们的另一半看来也逃不过苏联同志的眼睛!”马库斯沃尔夫的话谈不上是赞成还是嘲讽,或者是自嘲,对目前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情况无可奈何感叹。

  招呼服务员送过来两杯酒。表示感谢之后谢洛夫有些自嘲的说道,“联邦德国在经济上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按照力度不一的打压可以归结为经济上的巨人、军事上的矮子和政治上的侏儒,比起苏联对民主德国的明显限制,联邦德国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日耳曼人的内核已经被掏空了。民族精神这个东西比较抽象,我无法具体的说明,但对于联邦德国政治上的限制,反过来确实是我们的机会,这就是我所说的在我的职权之内帮助民主德国的办法……”

  马库斯沃尔夫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场中。思考着旁边的谢洛夫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要说民主德国是联邦德国的三分之一都比较勉强,从人口到领土都比联邦德国差得很远。人口的下降在柏林墙建立之后才遏制住,他想不明白什么地方可以让谢洛夫看重。

  “联邦德国政治上的企图被美国限制住了,但民主德国的影响力我们并不一定要限制住,马库斯,介意我们找个地方谈一谈么?”谢洛夫很有诚意的邀请道。

  “当然没有问题,我们很感兴趣!”马库斯沃尔夫把酒杯放到一边,和谢洛夫一前一后离开了灯红酒绿的克格勃大礼堂。

  这里是谢洛夫的第一副主席办公室,克格勃的利剑强盾标志下面就是一副被帘子挡住的世界地图,毫不犹豫的把帘子拉开。有些酒劲上头的谢洛夫漏出一种不削一顾的微笑,用意味深长的目光看着马库斯沃尔夫道,“世界在我们的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情报部门的工作进展,是先影响敌我态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