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129部分

大时代1958-第129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湿度真大!”瓦莉娅无法理解易卜拉欣阿布德将军的苦心,避暑是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因为距离河边比较近,在呼吸的时候都感觉到自己的鼻腔像是在水里面泡着一样,十分的不舒服。习惯了寒带气候的瓦莉娅,就像是自己的丈夫第一次来苏丹一样,表现出来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喀土穆还是有变化的,和上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相比,这座苏丹都的治安明显好了很多,可能这就是军政府为数不多的优势所在吧。

  “谢洛夫将军,几年不见了,看来将军在苏联的生活相当惬意,这位是你的夫人么?真是一位美丽的女士,哪怕是看到一眼就令人难忘!”双方刚刚见面,苏丹军政府的脑阿布德将军就给了谢洛夫一个友好的拥抱,让别人看来就像是一副老朋友的样子。

第二百三十一章 谈判

  “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我的妻子瓦莉娅!”谢洛夫对苏丹军政府的老大很是直白的说道,一般情况下被人夸奖自己的妻子本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比较不幸的是阿布德将军面对错对象了,正好谢洛夫是一个心眼不比针头大多少的家伙。? ?·

  卢卡妮抿着嘴把谢洛夫的话翻译过去,阿布德将军是无法从一个说外语的家伙口气中辨认出来对方的想法,但卢卡妮却听出了另外的意思,虽然不是护着自己,可她本身也是谢洛夫的女人其中之一,不是嘛……

  可能是苏丹去年和今年的大丰收让阿布德将军找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出路,此时的他一改当初上台时候的窘迫,显示出来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很有一种自负的风范,引领着谢洛夫夫妇进入自己的官邸,介绍着其中和原来不一样的地方。土耳其的地毯、印度的丝巾和埃及的文物,从阿布德将军口中显示出苏丹令人震惊的另一面。

  一方面苏丹的底子还相当的薄弱,虽然迎来一场大丰收,却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苏丹人民的生活,另外一个方面这批刚刚上台的军人脑这么快就开始堕落了。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些军头。一帮子军人,这种情况才是最正常的体现,有不错的成绩才是少数中的少数。不能指望一个军政府有多大的成绩。

  今天阿布德将军并没有接待苏联的代表团,而是显示出来一副叙旧的样子。更多的是让谢洛夫看到他统治下的苏丹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不过这种夜郎自大的表现让谢洛夫夫妇二人十分嗤之以鼻,如果对方是一个美国人也就算了,其他国家的人有什么自信在苏联面前自夸?但就算是如此,谢洛夫仍然表现出来你说我听的样子,陪着着膨胀的阿布德将军。?·

  戳破这个泡沫的不是他,而是他身边的妻子,在阿布德将军说今年苏丹无所事事的流浪者已经减少的时候,瓦莉娅突然问了一句。“什么叫流浪者?”

  对于一般的苏联人来讲,失业、流浪这种词汇陌生到几乎没有听说过,作为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谢洛夫,他自然是知道苏联其实也没有完全消灭失业。加上近几年放出来的几十万古拉格犯人,苏联的真实失业率应该是百分之零点六。至于流浪,在苏联只要有手有脚都不会饿死,除了精神病和残疾人之外,哪怕是一个年轻的单身母亲都有足够的能力抚养孩子同时继续上大学完成学业。毕竟生一个孩子的产假已经足够让女人有时间上学了,在此之间工厂将给女人全薪,这笔钱在苏联扭曲的食品价格之下,可以让人轻松的活下去。

  至于上学,这根本不是问题,苏联上学又不要钱,能学到多少东西完全看自己的水平。这里多说一句,自从谢洛夫从中东大举往苏联送留学生后,人民教育部明确规定留学生是需要交学费的,不过可以根据困难程度申请免除学费。这点谢洛夫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整个苏联教育体系维持起来花销巨大,在不从国外留学生身上赚点,教育部就要吃土了。

  鉴于这种情况,苏联开始专门招手外国各种二代学生填补教育缺口,同时仍然继续对第三世界的优良学生敞开大门,毕竟革命性还不能忘的。

  “阿布德将军,时隔三年不见,按照我们的估计,你们应该已经平定了南方的叛乱?可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大使馆的同志竟然告诉我南方的战事还没有结束。这并不符合常理!”谢洛夫转移话题道。??? ? 看·?

  阿布德将军的正式职务,也是一个很有革命性的名字,苏丹革命委员会主席,至于这个革命委员会的革命性到底体现在哪里。谢洛夫目前没有现,可能还需要观察。可能就像战争之王里面说的那样,每一个在非洲的派系,喜欢给自己起一些高尚的名字,解放这个,爱国那个。或者共和或民主什么的,也许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地球唯一喜欢战争的民族,往往最残忍的暴行都出自声称自己为自由战士的人们。

  目前苏丹的南北大战就是如此,考虑到这些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奇怪风俗的非洲部落道德水准,在这场内战中的暴行是可以预料的,来到阿布德将军的官邸之前,在苏丹大使馆的克格勃特工就想要拿一些战争中的照片给自己的顶头上司看看,开玩笑,谢洛夫怎么会上这个当,他对黑叔叔的尸体没有任何的好奇心,如果照片上是苏联或者中国、再或者是**者的尸体,他就要考虑在什么地方报复回来,至少要让自己的同志死的更加有价值一些。

  “我们的对手也有目的不明的支援,所以目前我们政府方面虽然占据了优势,却无法平息南苏丹的战争,这也是我很头疼的地方!”阿布德将军说话间让自己的卫兵拿出来从战场上缴获的南苏丹武器。

  形形色色的轻武器在谢洛夫的面前摆成一排,他身后的参谋低声道,“步枪是李?恩菲尔德系列,冲锋枪是司登系列,还有美制的m3冲锋枪,是二战时候英美军队的标配武器!”

  “这么看来,是我们的老对手和南苏丹的分裂分子建立了某种联系!”听了身后参谋的话,谢洛夫很是肯定的把南苏丹的抵抗归结在英美支援之下,把这方面的联系告诉了旁边的苏丹军政府脑,至于英美两国是不是冤枉,就算是被冤枉这个锅他们也要背,没有为什么。

  摔锅到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情六处的身上,并不是谢洛夫有偏见故意这么做的,而是完全下意识的行为,苏联一旦在某个地点受到了不明势力的阻碍,几乎不用任何情报就能联想到英美两个国家的身上。

  这颗星球能对苏联造成阻碍的国家屈指可数,法国人正在忙着阿尔及利亚战争不会这么闲,中国距离非洲太远,完全处在有心无力的状态,况且目前中国完全没有理由这么干,正好苏丹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简单的分析之后这个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英国人,可能是对我推翻了亲英的政府不满吧!”阿布德将军非常认可谢洛夫的判断。某些时候非洲这些政变之后选择苏联,并不是多么伟大高尚,而是因为前任政府已经选择了一个老大,而他们上台之后为了表明自己和前面的政府不同,才改换门庭投入了苏联的怀抱,说起来一点也不复杂,阿布德将军选择苏联作为靠山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挥手让人把这些缴获的武器收回去,一行人几乎在官邸中闲聊,不要以为这些贫穷的国家没有富人存在,在穷困的地方只要有阶级这个东西存在,就不会缺少为富不仁的家伙。苏联给苏丹这个国家带来最大的改变,先就是富人和军人这两个阶层。

  但阿布德将军不要以为所有事情都一帆风顺,他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情,苏联还是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老大,每次对外援助的时候,同时也会带来另外一件东西,革命思想。

  显示苏丹这种实力不强,军力一般、社会矛盾非常突出的小国,一旦被苏联施加影响,革命的思潮就会马上扩散,苏丹之所以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谢洛夫在克制这方面的工作,暂时不会对苏丹下手,但这个暂时是多长时间,可没人知道。

  至少谢洛夫看见总是穿着长袍的阿拉伯人,还有为数不少的清真寺,只能克制住心中输出革命的想法,比起苏联历史上心急火燎遍地撒网式的输出革命,从成本上考虑谢洛夫更加愿意缓慢的经营,这样就不会出现支援出来一百支游击队,却没有一个能夺取政权的结果。苏联确实很强,可这么放血也放不起。

  来到喀土穆的头几天,谢洛夫很是悠闲地跟随着阿布德将军到处看看,听着对方炫耀自己治理苏丹的成绩,在谢洛夫的劝告下,瓦莉娅也没有继续问什么叫流浪者、什么叫失业这种很让对方难堪的问题。

  终于到了正式谈判的日子,从喀土穆的游荡的日子,谢洛夫虽然一直在无所事事的跟着阿布德将军游荡,却不代表整个代表团闲着,在苏丹的苏联大使馆特工、还有援助苏丹农业的专家一直都在工作,苏联代表团在仔细的了解苏丹的真实情况,制定在谈判中的策略。

  在到达喀土穆的第五天,苏联代表团和苏丹军方的谈判开始了,能不能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就看代表团的谈判成绩了。在谢洛夫看来粮食问题肯定能解决,至于苏丹军方要苏联提供那些产品或者援助作为交换,这点则无法预料。

  双方的谈判地点定在苏丹的总理府,在三年前,这里见证了一场第三世界国家的常态现象,军事政变。成功的阿布德将军把苏丹总理全家杀光,银白色的地砖缝隙中,说不定就曾经被鲜血浸透过……

  ps:  让主角去苏丹,不就是为了把八十一国大会略过去么……

第二百三十二章 良心啊

  经过克格勃在苏丹的特工报告,这次援助计划的苏联谈判代表团经过分析之后,拿出了一份相当有诚意的援助计划,其中包括副食品的加工、面粉工厂还有树胶工厂等二十个大项,苏丹原产的阿拉伯树胶可以用作食品加工、还有铜矿的投资、以及铬矿、铬作为制造武器需求广泛的一种矿产,算得上是稀有矿产,这种矿产用一些就少一些,苏联虽然不缺资源,但对这种稀有矿产也抱着很大的兴趣。? ?? ? ?·

  至于阿拉伯树胶的资源也非常容易理解,和人们通常意义上印象中非洲那种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不同,那种环境是北非的正常景色,而苏丹这里不同,这个国家不但不缺水,而且水资源异常的丰富,完全可以撑起树胶的生长环境。谢洛夫之所以选择在苏丹下手,也和这种环境有关,如果未来埃及敢和苏联闹翻,那既然苏联能帮助埃及建立阿斯旺大坝,就可以再出一次手在上游帮助苏丹把尼罗河截断。

  苏联这边的谈判代表是非常有诚意的,至少包括谢洛夫在自己都认为这次已经拿出了很大的诚意,操守上面完全能体现出来国际主义精神。按照正常情况谈判应该相当顺利才对。

  “以我们对苏丹的评估,只要我们的援助落到了实处,应该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苏丹成为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一些人民的需求可以得到缓解,这对你们苏丹军政府是十分有利的,你们的面粉以及一些副食品从此将摆脱进口的钳制!”苏联这边的谈判代表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一脸真诚的对着对面的苏丹将军们道。

  神色轻松的谢洛夫双手抱胸,看着对面的苏丹革命委员会的将军们窃窃私语的商量,似乎在评估苏联这边提出的援助到底是不是他们所需 ·但从神色上面来看,似乎并不满意。

  果然一会对面就传来阿布德将军的命令,谈判终止,这让苏联代表团非常奇怪,不知道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很快苏丹代表就留下了面面相视的苏联代表离开了总理府。

  “先回去,等待对方的通知!”谢洛夫的心里也是紧张的,苏联的粮食问题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现在又不是卫国战争时期。让人民饿着肚子工作也不合适。

  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都不强,如果苏丹这件事情他办砸了的话,苏联就必须从资本主义国家确切说是从美国进口粮食,可美国人不认卢布这种货币。认卢布的国家中国、印度算是农业大国,可也不想想这两个国家有多少人口。自己都吃不上了还能管苏联?更何况中国本身就处在饥荒当中。有时候想想苏联和中国粮食同时出现困难,是不是其中也有联系在其中。

  强装镇定的谢洛夫带着苏联代表团离开了前总理府,回到苏联大使馆当中待命,同时也是总结自己这边是不是出现了什么纰漏?

  是苏联国内的情况让苏丹方面知道了?不得不说因为事情太重大,让谢洛夫这个特务头子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他也不想想苏联国内的严格环境还有对帝国主义的那种教育,小孩子都知道小心叛徒,就连美国都无法在苏联建成一个情报网络,苏丹怎么可能知道他们国内的情况?这个思维混乱的时间没有持续太长,过了不长时间谢洛夫自己也绝对是自己想多了。

  那就是苏丹对苏联的援助条件不满意,这也是比较可能的。以苏丹的能力不可能知道苏联的情况,美国在冷战时期从苏联取得情报进展,通常都是苏联国内自己出现了斯诺登那类的叛徒,这种叛徒通常都是平可夫斯基那种脑筋不太正常的家伙。? ?·一个大的情报网不可能不被克格勃现,而后世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到底是怎么回事?”召集了援助代表团的成员,在苏联大使馆当中开始了总结,从今天谈判开始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态都在回忆,看看其中是不是有了触怒苏丹方面的话。

  “这种没头没尾的突然情况让我们想要补救都无从下手!”最后谢洛夫狠狠地把铅笔摔在桌子上,决定向国内求援,让莫斯科的克格勃总部查一查苏丹周围的情况。是不是有问题?

  备用方案不是没有,比如说埃及和叙利亚合并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不论是埃及的部分还是叙利亚的部分,今年他们的农业都非常的不错。这个年代埃及还没有后世这么强大的人口压力。尼罗河两边完全可以养活全体埃及人还有富裕,至少叙利亚本身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