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170部分

大时代1958-第170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次的反间谍行动开始,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迎来了很多其他部门的客人。这里是克格勃的中心,门前的捷尔任斯基雕像代表了以往的光荣历史。在著名的电影列宁在1918中,捷尔任斯基那句台词,“看着我的眼睛”这是是电影里,威严冷峻、目光似剑的苏联红军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让叛徒浑身发抖、跪地求饶的一句台词。

  让我担任主审,对我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组织终于放手给了我破案的机会,忧的是凭我的资历恐怕还难以制服狡猾的对手,没有对付不了的贪官污吏,也不会有克格勃对付不了的叛徒。带着这种心情我开始按照克格勃主席团的命令?也更对不起头上戴的国徽呀。于是我信心十足地步入讯问室,正襟危坐在人面前保持着沉默和直视。半个小时过去了,双方依然是沉默静寂。随后我便发现对面的眼神不时地在回避我的目光,显现出一种内心的不安和焦虑。面对此情,我蓦然想起了捷尔任斯基审讯叛徒的场景,便正颜厉色道:“看着我的眼睛。”

  这场较量从开始就不会在公平的条件下发生,克格勃残酷手段名声在外,虽然一直在对民众进行洗白,但在干部群体中仍然令人不寒而栗。阴暗的审讯室,狭小的窗户、墙上快要掉落的墙皮,在心中有鬼的人心中,任何看起来很正常的东西都是考验。

  “为什么出国不在国内防谍总局中备案,相关规定你不知道?”

  “只是忘记了一次,对于偶尔的疏忽相信克格勃的同志们也应该理解……”

  “呵呵,这还是我头一次对我们克格勃的权威产生了怀疑,原来我们克格勃的相关规定在在某些人眼中一分不值?”

  就在这时候,审讯室的大门被推开了,一脸冷漠的谢洛夫走了进来。淡然的看着审讯员起立向自己敬礼,微微的点点头道,“我只是旁听,你继续!”随后一挥手让后面的两个士兵把一台测谎机抬出来,自己则在距离嫌疑人不远的位置上坐下。

  因为谢洛夫的进来,整个审讯室的气氛变得异样起来,时间在一问一答中缓缓流逝。狭小的审讯室当中,谢洛夫的上将肩章熠熠生辉,过了差不多二十分钟谢洛夫猛然站起来道,“审讯继续,犯人叫什么名字?”

  这个意思简单理解就是你被捕了,当断定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克格勃有的是手段让对手开口,时代在发展,严刑逼供的手段也在升高。在叛国罪的笼罩之下,没有人权这么一说。

  事情查明,去年春天,英国情报机构收买了奥列格?弗拉基米罗维奇?别尼科夫斯基。他是情报总局的官员,在国家科技委员会工作。别尼科夫斯基的朋友中,有情报总局局长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将军,火箭兵和炮兵总局局长、炮兵主帅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瓦连佐夫。别尼科夫斯基搞到的情报有很高价值。

  其中有关于苏联洲际弹道导弹的最新资料,包括战斗性能、弹着点精度、点火实验时出现的故障。别尼科夫斯基提供的情报表明,苏联导弹及航天武器作用日益明显,这使得北约严肃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对策。别尼科夫斯基同时为英国情报机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在最紧张的时刻有二十名美国分析家和十名英国分析家研究他的成果。及时有效地收集情报对西方必不可少。

  当前任克格勃主席,现任红军情报局局长谢罗夫大将来到卢比杨卡的时候,谢洛夫把这份完整的审讯资料交给了对方,低声说道,“谁都救不了他了,单凭借目前所得到的消息,就足够让他枪毙一百遍了。老主席,不要让瓦连佐夫来了,别尼科夫斯基上校的事情,足够把他牵连,从彼得波波夫的案件上你应该有这方面认识,如果这次牵连到你们两个的话,首先老主席你,已经没有第三个情报部门让你去做主管了,从克格勃到格鲁乌的历程你应该明白这一点,至于瓦连佐夫炮兵主帅,希望他能够摆明立场,不然今年要退役的主帅可能要多一个……”

  这不是危言耸听,重要单位出现叛徒,苏联在这方面的处理一直都是非常严重,如果别尼科夫斯基上校牵扯到了谢罗夫大将和瓦连佐夫炮兵主帅。首先已经因为彼得波波夫案件被从克格勃主席贬到格鲁乌做局长的谢罗夫大将,说不定直接就会离开安全部门退休,至于瓦连佐夫炮兵主帅,按照平可夫斯基案件的处理,可能被一撸到底收回所有荣誉,勒令退役。甚至苏联英雄的荣誉都可能会被收回去。

  “会不会搞错了,别尼科夫斯基上校马上就要成为将军了,不会成为叛徒的!”谢罗夫大将和别尼科夫斯基上校的关系很好,实在不相信别尼科夫斯基上校会叛变。

  “彼得波波夫中校还是你的秘书,平可夫斯基还是上将的女婿,可见生活的一帆风顺并不能作为这方面的依据,老主席,我再次提醒你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我们是压不下来的,重要部门的上校为英美两国服务,中央主席团的处理结果很可能让你们承受不起。”谢洛夫用一种很可惜的口气说道。

  “你准备把别尼科夫斯基上校怎么办?”谢罗夫大将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从谢洛夫口中他已经知道,这件事情是十拿九稳了。他就是因为彼得波波夫的事情被赶到了格鲁乌,甚至彼得波波夫被烧死的时候,他也听说了。

  “怎么办?”这个问题倒是让谢洛夫愣了一下,沉思了一下才不确定是说道,“首先我们会把他干的所有事情都问出来,然后么?我准备用坦克碾死他……”

  把谢罗夫大将挡在了外面,谢洛夫严令国内防谍总局不准任何人探视,同时把别尼科夫斯基上校转移到卢比杨卡内部监狱审讯,定罪后的审讯肯定是旷日持久的,因为相信别尼科夫斯基上校也知道自己难逃一死,肯定会尽力拖时间。不过克格勃有的是时间在这方面耗下去,就算是一个铁打的人,克格勃也不缺乏把他拆成零件的手段。

  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前,这件事情仅限于克格勃内部知晓,就算是谢罗夫大将也被警告不能泄露出去,同时别尼科夫斯基上校的家属被告知,别尼科夫斯基上校已经出国考察。做好这一切之后,谢洛夫迎来了一个客人,美国U2侦察机驾驶员加里?鲍里斯,这个人将是交换阿贝尔上校的人选。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多元化社会

  别尼科夫斯基案件并不是这次清查的结果,而是一个开始。? ???·战告捷的克格勃国内防谍总局完成了自己的基本使命,嗅出并铲除叛徒,别尼科夫斯基案件的进展不会让这次的清查行动停止,只会让这次的风暴刮得越来越猛烈。这个案件是一个让克格勃露脸的机会,不论是谢米恰斯内还是谢洛夫,亦或是其他克格勃的情报主管都明白一点,此案件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证明克格勃存在价值的机会。

  作为对外情报和国内防谍的综合性部门,全联盟的平安无事本身就是对克格勃的一个巨大讽刺,如果一切都处在良好的轨道上,人们满怀希望的建设**,那还要克格勃干什么?马上,谢米恰斯内就在卢比杨卡下达克格勃主席令,为谢洛夫的清查行动再加上一道行政命令,让他更加的师出有名。

  “克格勃、格鲁乌和国防部、外交部是重灾区,经常和外国人接触的部门决不能放过一个,所有在怀疑中的人先抓了再说。”谢米恰斯内当着各大总局局长下了死命令。

  “主席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当然还是要切记不要误伤。”谢洛夫一语双关的提醒道,这方面的提醒是善意的,国内防谍总局有一批和中央情报局的合作者。简单来说就是一群卖假情报的家伙存在,这些人起到的作用是误导克格勃的对手。同时也为国内防谍总局赚一点小钱,要知道国内防谍总局不是对外情报总局,它没有这么多赚钱的渠道。就算是有也不能做,苏联国内绝不能出现滋生犯罪的土壤。

  对于这批人谢洛夫也害怕误伤他们,每年为中情局提供一些无伤大雅的假情报,和看起来很能夺人眼球的干部花边新闻,也能从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手中骗取不少经费。 ?·

  这招还是民主德国的斯塔西教给谢洛夫的,原来情报还能这么玩?本着学习德国先进经验的态度,谢洛夫开始在国内防谍总局着手推广。当然这件事情要小心小心在小心,为了防止玩脱了让这些人变成真正的双面间谍。在这些人身后还有其他总局的机构在监视。

  至少历史上的斯塔西从来没有玩脱过,既然斯塔西都能糊弄美国人几十年,没理由比斯塔西强大这么多的克格勃会失败,就算失败了又能怎么样。难道中情局还能冲到苏联国内和克格勃算账么?

  “阿贝尔上校的功绩,是我们全体情报人员学习的榜样,为了营救他回来,不知道有多少部门参与在其中,外交部、国防部都期待着阿贝尔上校归来。而今天我们终于成功了。国家不会放弃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哪怕是一个。”在见到阿贝尔上校的妻子和女儿后,谢洛夫代表克格勃全体肃反工作者对阿贝尔上校的工作表达感谢。

  “我的丈夫知道国家不会放弃他的,他对我们的祖国是这么有信心。”提起自己的丈夫,阿贝尔夫人的眼睛忽然就红了,连带着身边的女儿都有些沉默。

  别尼科夫斯基案件还在审讯中的时候,谢洛夫亲自带着一队内卫军领着阿贝尔上校的家属从莫斯科出赶往民主德国。在此之前他已经进入克里姆林宫一趟,从勃列日涅夫那里取得了一整套的证书和奖章,在交换间谍的时候会颁给阿贝尔上校,表彰他深陷敌营却一直忠于祖国的贡献。

  “我一直对柏林有着深刻的感情!”沿着柏林墙散步的谢洛夫这么说道。·在柏林墙的里面,隔离区架起来的高音喇叭正在高唱国际歌,相信西柏林民众完全和东柏林的民众取得了一个待遇,每天在国际歌下成长,至于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的三国占领军抗议信,谁会把那种抗议信真的当回事呢?

  “毕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们还是不能看着里面的德国人变成难民,所以我们通过卖水来提供西柏林民众的一些基本保障!”马库斯沃尔夫这句话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柏林周围本身就不缺地下水,在三国占领军力求自给自足。好不容易建成了地下水循环系统后这么干,完全就是要废掉三国占领军之前的努力。

  “我差点就相信了!”谢洛夫的反应不置可否,从社会主义这点出,这么干完全就是不道德的。当然考虑到墙内是资本主义阵营的民众,这么干其实也不是不可原谅。

  民主德国的成立基础,完全就是在苏联的认可之上,何况现在已经不是二战的时候了,说实话就算是两个德国重新合并,苏联也不会有丝毫的惧怕。从单对单的角度上考虑。欧洲已经没有可以和苏联抗衡的国家了。

  从克格勃和斯塔西的合作上,谢洛夫代表克格勃一直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在扶持盟国情报机构上面,他比已经所有的前任做出的东西都要多。哦,忘记了,比不上贝利亚。贝利亚还敢推动两德合并用资本主义制度,这种主动寻死的行为为后来者谢洛夫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在第一书记高喊合并的时候,作为部下他不介意跟着喊喊,但如果第一书记没有喊,他也不能乱喊。

  从乌布利希上台之后,连民主德国自己都不公开喊统一了,转而开始喊经济建设,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当然不能完全不把民主德国领导层的感情当回事。所以两德统一的几率已经越来越小,统一的道路也只有一条,那就是冷战的结果。要么是联邦德国跟随美国吞并民主德国、要么是民主德国在苏联的支持之下吞并联邦德国,从自己的立场上考虑,谢洛夫当然希望是后者,马克思不也是德国人嘛……

  “对了,马库斯,让你编写的文件怎么样了?”谢洛夫忽然想起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让马库斯沃尔夫伪造的卡廷档案,这件事情其实是克格勃和斯塔西同时合作的事情。没有克格勃的协助,斯塔西独立完成时不可能的,毕竟这件事是克格勃做的,很多原始资料只有克格勃内部的人才知道。

  “工作量比较大,而动用的人数不能太多,我们要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部队番号!”马库斯沃尔夫有些面露难色的说道。这不是他不愿意这么做,民主德国的法理正义就是战前反纳粹的德国**,往第三帝国身上泼脏水这些人做的毫无心理负担。

  “联邦德国去年和土耳其签订了劳务协议,准备着手引进土耳其移民降低劳动成本,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真的很短视,我已经能想到三十年之后的联邦德国是什么样子了。对了,这叫多元化社会!”谢洛夫毫不犹豫的对联邦德国的政策进行抨击,对于欧洲国家纷纷开启多元化政策,谢洛夫是举双手赞成的,这可是你们自己给了克格勃挥的机会,为此克格勃对外情报总局特别招募了一批伏尔加德意志人,在土耳其复地进行对劳务协议进行宣传,现在整个土耳其都知道,德国准备开放移民展经济了。

  “他们太短视了,他们怎么能这么干?这么多从民主德国逃到他们手中的人,已经是不小的劳动力量了,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外国人身上。”马库斯沃尔夫苦涩的摇摇头问道,“有你们克格勃的活动,相信去联邦德国的土耳其人一定很多吧!”

  “那不是因为我们修建了柏林墙,已经没有人从柏林逃亡到联邦德国了么?这条路已经堵死了,联邦德国还想从民主德国抽血是不可能的,为了弥补自己的劳动力不足,他们就选择了这个长远来看后遗症明显的办法。至于你问有多少人?”谢洛夫貌似无意的估计道,“大概人数在一百万左右,如果联邦德国的经济展继续,这个人数还要再往上加……

  现在谢洛夫才刚刚明白了柏林墙的意义所在,和这个劳务协议综合在一起看,就明白了到底柏林墙的作用是什么,历史上柏林墙的修建和德国土耳其劳务协议的签订时间是一年,就说明柏林墙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