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221部分

大时代1958-第221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不会被海洋所隔绝,知道怎么办了么?”

  “行动的目的是,给绝望中的印度人一个活下去的信念,请记住一点,这次行动是在联合国的框架之内所允许的,美国在亚洲的驻军很快也会赶过来在印度登6,这是我们两**队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不要给祖国母亲脸上抹黑!”谢洛夫严肃的命令道。

  “明白!”回应谢洛夫的是一片整齐的军礼,随后这些指挥官便开始离开这里下去准备。

  半个小时之后,在阿拉木图的机场上一架又一架的苏联运输机起飞,冲上蓝天。在一个上午的时间起飞次数过两百架次,这些运输机搭载着这颗星球上最强大的空降兵部队飞向蓝天。

  “近卫第一零五空降师已经起飞,正在飞往印度新德里的途中!”拿着电话的谢洛夫对着莫斯科的中央主席团汇报道,“我们会进行成功的空降!”

  “一定要赶在美国人的前面,中国方面你不要担心,那边安德罗波夫同志正在负责!似乎他们的弹药也不够动一次战役了,放手去做吧!”接电话的谢列平吩咐道。

  “知道了!”挂了电话的谢洛夫,一挥手将近三百名肃反工作者开始登机,这些登机的肃反工作者当中,也包括他自己,苏联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谢洛夫。

  中国也打够了,倒不是作战的意志问题,而是补给线的问题。打到现在中国的补给线已经非常脆弱,想要防守当然是没有问题,但想再来一次主动进攻的话。那那些中国士兵只能拿着从印度人手中缴获比谢洛夫爸爸岁数还大的老李了。

  自动步枪消耗的子弹肯定比老李要快,以中国要跨越世界屋脊的补给线,打到现在还有一战之力已经算是很节省了。坐在客机上的谢洛夫,在阿富汗上空就已经追上了苏联的运输机编队,他也只是比这些空降兵晚出了十几分钟而已。

  这个时代的苏联空降兵远远没有七十年代之后那么变态,因为目前苏联的空降兵还没有攻克人车一体空降这个课题,无法做到空降之后立刻能和敌国重装部队作战。但对于印度这种国家来讲,苏联空降兵仍然算是外星人。

  “立刻电告新德里,苏联空降军将在半个小时之后在新德里上空空降,印度防空部队不要开火,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这是为了他们好!”谢洛夫刚刚下了飞机就命令道。

  时间不长,带着苏联标志的运输机群到达新德里上空,随着这些运输机的到达,一朵又一朵的伞花在天空中盛开,此时新德里响起广播,告知印度民众是苏联空降部队应印度的邀请来执行联合国中止战争的维和力量。

  数以千计的伞花缓缓落下,标志着苏联武装力量在联合国的准许之下进入印度开始维持秩序,第二天美国海军6战队在孟买登6,美国和苏联在两天之内分分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进驻到印度国内,一个在新德里一个在孟买,两支不同的军队在印度的两个大城市遥相呼应。8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丧家之犬


  今天在苏联空降军从天而降的场景,注定留在很多新德里居民的心中。≥≥ 此情此景谢洛夫有一种看纪录片的感觉,就差唱一唉,命运!作为这次苏联空降军新德里空降的Bgm。

  至少从震撼性上面来说,这次空降的行动绝对是能拿高分的。六千多苏联伞兵空降新德里,造成的场面让很多新德里的印度人不由得抬头望天,很长时间都回不过神来。

  “这就是被苏联武装力量撕裂防线的下场,不,这种景象只能算是一个小插曲!”放下望远镜的谢洛夫嘴角挂上一丝微笑,苏联空降兵是冷战期间苏联着重打造的一支部队,作为苏联进攻性力量的一部分,兵力等于其他国家空降兵数量的总和,人数高达十几万,在大纵深突击开始之后,十万空降军将会在成为苏联进攻力量组合拳当中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空降军在七十年代攻克人车一体空降之后,达到了巅峰,这表明苏联空降军可以在空降之后迅和对手的重装部队进行对抗。但对于印度这种国家来说,目前的空降军投入的力量已经足够了,算是苏联空降军头一次在世界上初露锋芒。

  平心而论,美中不足的就是伴随苏联空降军出现在各种视频当中的bmp…1步兵战车,此时还没有定型,让苏联这只庞大的空降军力量有些缺乏显而易见的利剑。不过这样也好,今天苏联空降新德里消息,肯定会登上各大报纸的头条,不显示出来全部的力量也好。

  不出所料,作为对印度最关心的宗主国英国,对苏联空降兵空降新德里表示了乎寻常的关心,还专门配上了苏联空降兵占据整个天空的照片,从侧面还散布了一下苏联威胁论。

  “英国不过是一个虚弱的国家,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那些岛民只会越来越弱,他们的言论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关注。”第二天漫步在新德里街头的谢洛夫,对着自己旁边的一名上校说道。

  和谢洛夫在街头并肩前行的上校四十多岁,也是在军中服役的二十年的老红军。是这支空降新德里苏联空降旅的旅长,叶格罗夫上校。叶格罗夫上校参加过卫国战争,还是战斗英雄出身,在乌克兰战场上进行过数次空降作战。

  “我明白,我们的敌人只有美国。听说美国海军6战队已经从孟买登6?真想和他们交手一次!”叶格罗夫上校拍着自己的双手,心中有种跃跃欲试的心思,但转而马上说道,“谢洛夫将军,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国家这次采取中立的立场?”

  “这个问题,你知道反对的国家有多少么?我们国家是无法对抗这么多国家的,这不是美国和苏联的事情,甚至不是两个阵营的事情。第三世界国家这么多,我们能全部得罪他们么?”谢洛夫歪着头看着叶格罗夫上校一眼,暗暗摇头,对方只是一个军人。

  但叶格罗夫上校这个问题,却让谢洛夫心中一动,问道“是不是士兵们心中有些疑惑?”

  “是的,谢洛夫将军!”叶格罗夫上校的回答让谢洛夫心中一惊,但仔细想想也不是不能理解,事实上中苏决裂的早期驻扎在远东的边防军,在思想上也出现过这种问题。人作为一个个体,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前几年和自己国家是同志般的国家,怎么突然就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这和国家早先的宣传并不一致。带来思想上的混乱非常正常。

  “告诉士兵们,我们只是遵守联合国决议制止战争,让中国和印度停止战争状态,并不是在立场上扶持印度。”谢洛夫淡然的命令道,“我们不是出来作战的,只是让印度恢复秩序,几个月之后我们会离开的,当然我们一定要和美国人一起离开,不然就太蠢了……”

  谢洛夫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过在这场战争中搀和了一脚,竟然会演变成这个样子。但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搀和一脚,这场战争不会和历史上有什么不同,中国还是会撤军。七八十个国家集体反对,别说中国,苏联都扛不住。

  从安德罗波夫的口吻中,谢洛夫知道中国对苏联的中立态度有些不满,但这没有办法,结合目前的国际舆论,苏联不会做出牺牲自己利益为中国站队决定的。甚至连他暗地里面帮助中国都有风险。苏联有着自己的全球战略,到了现在苏联已经把目光放在了全球争夺上面,虽然在赫鲁晓夫任期内这种结论还不是很明显。

  不说别的,光占据苏伊士运河的埃及、地中海沿岸的叙利亚、苏联的重要粮食进口地区苏丹,这个三个国家都支持印度,就足够让苏联领导层考虑其中的利弊。这几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很重要,更别提非洲刚独立的绝大部分国家都支持印度,苏联如果非要对着干,就会耽误攻略非洲的时间。

  全球孤立,这就是中国在这个时代面对的局面。尼赫鲁的经营没有白费,几乎带起了整个世界反对中国的声浪。前世谢洛夫曾经听说过一种论调,说美苏重点帮助印度无视中国人民的感情,其实这并不完全,只能说整个世界基本上全部支持印度指责中国,美苏两国不过是在这种舆论之下随大流而已。这是尼赫鲁本身的能力,和美国和苏联没什么关系。

  叶格罗夫上校只是单纯从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上考虑问题,如果这种人在苏联上台,不过是另一个版本的戈地图而已,谢洛夫现在所做的工作,并不是毫无原则的跪舔中国。他只是希望把苏联和中国互相之间的压力找一个地方宣泄出去,为中国找一个更弱的对手,相信每天醒来看到南方数倍于自己人口国家的苏联人民,和每天醒来仿佛听见北方上万辆坦克的中国人民,都会感谢他的。

  谢洛夫当然知道中苏两国肯定打不起来,但他也知道这些多余的军力放在远东地区是多么的浪费,苏联打一个阿富汗不过十万人,而放在远东百万军队,没错,远东是次要方向,那些部队都是二流部队,甚至是克格勃下属的边防军。但问题是那些部队干什么不好,偏偏放在一个方向玩静坐战?

  中央主席团之所以会同意谢洛夫冒险进来浑水摸鱼,而不是完全中立当做没看见中印边界战争,不是谢洛夫用社会主义的大道理说服的,实际上如果他真的这么干了,没有人会把他一个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的意见当回事,真正打动苏联中央主席团的设想,是让中国把多余的军事力量南移,放在印度这边。是这种设想让那些大人物同意了谢洛夫进来操作。

  至少以谢洛夫一个正常人的脑袋看来,中苏不对抗就是双赢,苏联不需要在一个次要方向放这么多军队,每年的军费就不知道省下多少。至于中国和印度对抗,他就不相信对抗印度有多难,难道比对抗苏联受到的压力很大。

  如果苏联面对普遍支持印度的态度,还要公开在外交上给予中国声援,那才是不正常。现在就挺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苏联要是在这次战争中公开支持中国,失去的会很多,而且还什么都得不到。

  没错,谢洛夫知道中苏会越来越疏远,他想的只是中苏和平分手。苏联有什么手段阻止中国开放么?没有!克格勃的力量对于一个不稳定的小国,绝对算是庞然大物。如果是面对中国,谢洛夫申请把欧洲四大集群调过来,而且还不一定管用。

  就像国家和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苏联不能开放,而中国则需要开放一样。苏联所能涵盖的市场从面积上并不小,但却没有美国控制的市场更有价值。美国本土和西欧国家的市场比苏联和东欧市场更有价值,更何况苏联和东欧国家本身就很注重自己的工业,不可能让中国把市场全占了,中国想要在这里面做出选择并不难。

  谢洛夫和中央主席团委员想的是一样的,绝不能把冷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他比现在的苏联人更加知道的是,中国肯定会开放的,一旦开放了以后肯定会在美国和苏联中间不持立场,到时候苏联就会失去现在中国能提供的助力,所以在这个助力目前还存在的时候,在七十年代之前积累好力量。

  “谢洛夫将军,印度总理尼赫鲁会在两天后接见你和美国方面的军官,商量这次战争的问题!”回到大使馆的谢洛夫,马上接到了苏联驻印度大使馆武官的通知。

  “知道了,到时候我会去!”从新德里街头转了一天的谢洛夫有些疲惫的说道。

  仔细回忆今天的行程,最让谢洛夫感受和上次来印度不同的是,就是他看见的新德里民众精气神已经完全不同,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脊梁骨被打断了,像是丧家之犬一样。8



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行你上啊


 

     昨天在来到苏联大使馆的沿途,谢洛夫就看到了一片惶惶不可终日的印度民众し0。从在这里的克格勃人员报告上,这种从文字记录的信息更加清楚一些,毕竟谢洛夫只有一个人,无法全部看到整个新德里的情况,火车站上挤满了准备逃离首都的民众,富有的阶层全部拖家带口准备逃离,而剩下的贫困阶层则是一张张绝望的脸,麻木的等待着最后的消息。

  根据各地特工和线人的报,整个印度北方都出现了恐慌性逃亡,各地军队已经在发电站等公众设施上埋下炸药准备实行谢洛夫很熟悉的政策,焦土政策,这招在拿破仑进攻俄罗斯帝国的时候俄罗斯人就用过。

  有了照片就显得更加的真实,索性克格勃在收集情报方面还算没让他失望。比较谦虚的说在这个地球上勉勉强强算是第一吧!拍摄的照片很形象的把印度遭到灭顶之灾的影像记录下来,这是非常有用的。谢洛夫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他准备把不结盟运动弄成笑话,那作为第三世界盟主、不结盟世界的领袖、有声有色的大国、印度,就必须成为笑话。

  “把这些照片送到国内,找塔斯社社长戈留诺夫同志,在真理报上面全版面刊登出来!”谢洛夫翘着二郎腿,一边思考一边说道,“记住不要夸大这场战争的影响,采用中国同志的叙述,定义成为一个普通的边界冲突。”

  本来就是一场边界冲突,太过于夸大就不好了,至于印度十个旅被消灭,丢失土地二十万多万平方公里,那完全就是印度军队自己有问题。如果真理报的同志们不太了解情况,那谢洛夫完全可以提供一些消息,毕竟他几个月之前刚来一次印度。深刻的知道当时印度陆军是怎么作死的。

  在资料送去之后,谢洛夫还是有些不把握,就害怕戈留诺夫比较谨慎,写不出来他要的效果,按照谢洛夫的意思,这次是打击印度声望的好机会,不结盟运动,听起来多么讨厌的一个运动,这种节目效果一样的运动还是早点被拆了比较好。

  可惜出了苏联,谢洛夫联系国内的通道有有些不通畅了,这也没办法,时代的问题,没有电话让他用,苏联驻印度的大使馆显然没有多大的价值让苏联专门搭一条专线。至少现在没有,以后倒是可以提上日程来。到了克格勃谢洛夫才经常用电报作为交流,近几年克格勃内部才开始使用电话,这还是克格勃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